当前位置 首页 莲谋 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城离殇(二)

《莲谋》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城离殇(二)

作者:桃圻 字数:3033 书籍:莲谋

  永兴坊中这座没有牌匾的宅子,静默多年,近来半年倒成了坊间茶余饭后的谈资。四邻皆知这古怪的一家与如今宫中那位新主渊源极深,故只敢在背地中暗议,从不敢正经去探听些甚么。

  永兴坊,乃至东市中,少有人不知这府中的主母新添了位小郎,洗三礼那日的盛况,也着实教人兴致勃勃地谈论了几日。有好事者掐着手指头算准了小郎满月的日子,想着洗三礼尚且如此,满月那日更是要掀翻天的热络,憋着劲儿要瞧瞧长安城中新晋的显贵们。

  岂料,小四郎的满月,与洗三礼截然不同。不过隔了一月,洗三礼那日的车水马龙觥斛交错,已然成了幻景一般。将近正午时分,门前仍是静悄悄的,毫无声息,连大门都是紧闭的。不免教等瞧热闹的好事者失望之极。

  宅内的人倒浑然不觉外头的失落,杜如晦目下得了秦王府兵曹参军的闲职,不必再日日往宫中跑,清闲得整日在家逗顽小四郎,教习拂耽延,过的怡然自得。穆清更是乐得他能在身边相伴,若不是已在心底萌生出的那个念头,若不是深知狂风暴雨前必定平静异常的道理,她几乎要相信他们自此便这般长长久久地过下去了。

  阿柳忍不住喟叹,“人心真真是教权势左右的,洗三礼还巴巴儿地往这门里挤的人,眼下一个不见。”

  “这不好么?砂砾同金屑子挤一处时,尚辨识不出哪是沙哪是金,此时沙子都淘澄尽了,留下便只剩金了。”穆清笑眯眯地瞧着院中杜如晦抱了四郎直逗乐,手中翻弄着一方金线描绣的对马纹小肚兜,“小儿满月,原就该是至亲密友共贺,惹出那么多不相干的人来,没的一阵瞎忙。”

  阿柳歪头想想,顿觉有理,又见她手中的小肚兜,忍不住拾起一同摸看,“到底是阿月的手更灵巧,心思也细密,瞧着对马,绣得跟真要跃出一样。”

  “她已是内三品的婕妤,连我见着她都要跪拜,你还一口一声阿月阿月的唤。你说该打不该打?”穆清戏谑地又纠正了她一遍。

  前几日宫中来赏,当日的阿月,现今的郭婕妤,便依礼赏下了几件台面上的物件,不外一些金银器物,全照着宫中的规矩置办。私下打点了前来送赏的内监,在赏赐物件下另附上一只包裹,穆清打赏了内监送出门后,与阿柳一同打开包裹一瞧,只见满满一囊的小肚兜,虎头鞋,小衣裳等物,阿柳一眼便认出全是阿月的针黹。千辛万苦悄悄地送来这些个,两人心中半是好笑半是动容,暖流满溢。

  时至正午,嘎嘎的高声大笑从外头传来,人未到声先至,不用抬头去看也知道是康三郎到了。穆清指了指园子方向,向阿柳笑道:“快去让她们备办起来,天气极好,咱们便在园中的亭台内宴客。在屋内足闷了一个月,再不多亲近亲近,连*光都要错失辜负了呢。”

  这一宴倒真是至亲好友小聚,除开主家,只有阿柳阿达,叶纳,康三郎几人,另算作替贺遂管事践别,饮食欢畅,加之康三郎一向说书似的谈笑,倒也有意趣。

  宴席过半,大门口又迎来了几名内监,每人手中捧着一只大红的漆木盒,共五人,立在大门口高宣了承干殿秦王妃长孙氏的满月贺礼,邻里街坊将将平息下的兴致,又被勾起,琢磨不透这古怪府宅中的路数。

  头里四名内监手中所捧之物,皆予小四郎的赏赐,最后那名内监却径直笑嘻嘻地向英华走去,英华狐疑地接过,草草称了谢。

  待内监们离去,穆清将那些木盒打开一样样瞧过,每只木盒里只放上一件东西,秘色釉内嵌赤金掐丝的百子瓷瓶一只,绞丝金项圈镯子一套,再不过就是两样打造细巧的顽物。倒是英华手中那只狭长木盒,令她更感兴趣些。

  英华有些不情愿地打开手中的木盒子,一柄短剑赫然横躺在锦缎绸布中。英华顺手将它拿起,剑身轻薄,剑鞘上饰有细致的流云纹,她一望便知是一柄专为女子打造的佩剑。

  “这日子里头,怎送来这样的利器,又点着名儿要送予英华,这算存了甚么心思?”阿柳皱起眉头,心有不快。

  杜如晦上前接过短剑翻看了几回,挑了挑眉毛,“这应是件旧物,瞧着甚是眼熟,似是……”在何处见过,他当真是说不上来,却定然是见过的。

  穆清脑中忽闪现过一人来,指着短剑惊道:“这是太穆皇后的旧物,因她爱不释手,时常佩在身边,故见过几回,且听窦夫人提及,这是二郎年少时访了名匠替她打造,自是愈发的珍爱。”

  英华手中抓握着短剑翻来覆去地看了一会儿,抬头茫然地看着穆清和杜如晦。无人知是何意,末了杜如晦摊了摊手掌,向穆清道:“猜也是无用,既得了这般贵重的物件,于情于理,明日还是该带着英华进宫谢赏。”

  穆清也想不出其他甚么主意来,便点头答应。

  “现下大郎与二郎皆在宫中住着,大郎在东宫,二郎在西面的承干殿,入皇城后径直往西去,莫往东边去。”这诡异的赏赐,令杜如晦犹不放心,追加了一句。

  至次日晌午,穆清带着英华在承干殿中见着长孙氏时,方才觉出这赏赐的味儿来。承干殿较之东宫虽小了些,胜在草木扶疏,亭台错落,自有一番景致。穆清与英华在后殿中向长孙氏见了礼,今时不同往昔,虽说总有些别扭,礼却不可废。

  长孙氏开口习惯地唤她一声“顾姊姊”,把穆清惊了一跳,“夫人莫再这般唤,七娘却受不起了。”

  长孙氏淡淡一笑,顺口便道:“唤作甚么有甚么打紧,是否受得起,本与称呼无关,只在七娘心内如何想。”

  穆清心头一紧,仍是不明她的意思,有一点却极清楚,她话中带了一股生疏,令人隐隐觉着不善。或许她从来都没有过真心的善意,以往在外头,二郎待她淡漠,又时常不在身边看顾,她迫不得已,需要一个支撑,一个同盟。而她顾七娘,不过是有幸教她择中了而已。

  如今身在皇城,又拿捏住了二郎的心,虽拿捏的并非一整颗心,却也足够她依靠。穆清如是猜测,但在她听完长孙氏的意思后,又推翻了大半,哪里是长孙氏拿捏住了二郎的心,分明是替二郎来拿捏她的心。

  “七娘可知,再有十余日,大军又要开拔?”长孙氏抿了口茶,语气清冷散淡,再不似从前的亲近状,显然已摆出了一副居高临下的意态。

  穆清张了张口,未能说出一个字来。

  长孙氏道:“看来杜先生尚未告予你知。那便由我多个嘴,说予七娘听了。大约不必我说七娘也能猜着,此次出兵为要剿平金城薛氏,二郎的意思,正面迎击不若从鸡鹿塞外绕行至金城郡背后,他屯兵扶风,金城正空虚着,趁此正可强占了薛氏的巢穴。”

  穆清心底暗哼,多半便是二郎有意教她说的这些话,若无二郎授意,长孙氏怎肯同她讲这机要的事。又提到鸡鹿塞,不必说了,她曾走过这条道,定是想要她领一遭路。

  领路于她而言,倒也没甚么,但她清楚,倘若将这事去同杜如晦说,他必是不允她去的,一来随军路途艰辛,二来,他恐怕不会愿意她再踏足金城一步。怨不得要借由赏赐,绕着弯子将她引来,竟是想绕开杜如晦,径直与她说。

  穆清端起笑脸,佯作不知她的盘算,“我若多问一句何时开拔,可会算作泄露了军机?”

  “怎会泄露了军机,恐怕此番出征,七娘亦要随军呢。”长孙氏咯咯一笑,仿佛这事已说定了一般自信。

  最是见不得人阴阳怪调,穆清心头起了郁火,脸上仍微微笑着,“这事怕是由不得夫人,愈发的由不得我作主了,但要克明首肯了方作数。”

  “这是自然。”长孙氏点了点头,撩开这话不提了。目光却在英华身上流转开来,端详了她半刻,笑道:“昨日令他们送去的那柄短剑,可还喜欢?”

  英华欠了欠身,“这剑太过贵重,英华受之有愧。”

  长孙氏的脸上忽然闪现出一层甜腻腻的笑,转向穆清,换回原先的称呼,“顾姊姊,也不知怎的,我一向瞧着英华亲切,可叹我没福,英华不愿进来与我相伴。”

  英华莫名地看了穆清一眼,她看着穆清脸上的笑渐渐凝住,又慢慢抹去,心下也知道不好,长孙氏旧话重提,必不是白提的。

  果然她自顾自地叹了一回,掩口一笑,:“既不愿嫁来我家,也无妨。不过……这到提点了我另一桩事儿。”她出人意料地急转了话头,“眼见着宫中女眷侍婢多起来,增派的那些侍卫皆是男郎,来往多有不便,我正愁呢,眼下有现成的我倒忘了,听二郎说英华的身手可是了得,恰巧我有一支武婢队阵,还是太穆皇后留下的旧人,不若我向主上求要了英华来,统领武婢,替换了那些侍卫,一切俱按着正五品的阶衔来办,如何?”

  穆清心中暗自压制着怒火,赏赐是为了绕开杜如晦引她前来,短剑是为了提醒她英华已然成了她手中的筹码,她若不领下引路的差事,便是要将英华推上一条她最不愿见的路。

  原来这奇怪的赏赐,竟是这层意思。倘或这只是长孙氏的耍弄的小手段,穆清尚不会摆放在心上,但就此看来,若非二郎暗中授意,长孙氏绝无摆弄军机的胆量。如此就更不能将英华留在长安。

  她冷冷一笑,“西去路途遥远,若要英华留在宫中戍守,又有哪一个能护我?”

  长孙氏面色微动,说不清是失望还是高兴,依旧甜腻道:“那便要劳动顾姊姊这一遭了。”

  再谢过一次赏,穆清站起身,带着英华便要告辞,走到门口,将要跨出屋子,背后传来长孙氏的端端正正的声音,“杜先生同顾姊姊的恩惠,我与二郎时刻铭记。”R1152

  书迷楼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书迷楼(.co)。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