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农门小药娘:将军,我当家! 第497章 巨资

《农门小药娘:将军,我当家!》第497章 巨资

作者:渔眠 字数:1736 书籍:农门小药娘:将军,我当家!

  李氏继续劝他:“你看看他们干活多利索,不比咱家几个树惜力,村里谁见着不羡慕?”

  “那倒是,他们吃得多,干得也多。陈老汉嘀咕。

  不过转瞬他就反驳:“这些粮食还有咱一大家子种的,不只是他们挣。”

  再说,他光是去买猪粪都花了不少钱,这些都没算进去呐。

  李氏点头:“咱家也种了,可多的都是他们挣的,咱也不是狠心的人,多给点粮食,让他们今年再给咱卖力干活,多挣粮食。”

  陈小桑乐呵呵点头:“要是他们今年还卖力干,咱们能挣三十万斤粮食呢!”

  “三十万?!”陈老汉差点背过气。

  三十万啊!

  “咱家不是能成地主了?”李氏哆嗦着问道。

  陈小桑点头:“对呀,我们每天都能吃肉,日子还能过好呢。”

  “给!一家一个月五十斤粮食!”陈老汉坚定道。

  陈小桑乐了:“五十斤他们吃不完了。”

  “吃不完就让他们自己卖了换钱去,给他们孩子攒钱娶媳妇!”

  陈老汉很大方。

  一个月多给二十来斤粮食也不过分,这么多人给他们干长工呢。

  真要算下来,老人孩子加壮年,一个月一人只有十文工钱。

  他们这日子过得很节省了。

  陈小桑很满意,拨弄着算盘珠子,算了一会儿,才道:“九万一千二百五十斤粮食。”

  “十万斤呐......加上咱自家吃的一万斤,只剩下四万斤粮食了。”李氏嘀咕,眼睛往陈老汉脸上瞥。

  四万斤粮食,怕是买不了多少田地。

  看着一年挣了不少,再把今年的粮食减了,没剩下多少了。

  陈小桑心里嘀咕。

  陈老汉咂摸了一会儿,道:“夏收秋收就有粮食了,只留一半儿,其它的都拿去换田地。”

  想了想,才继续道:“把红薯留给他们。”

  麦子谷子的价钱跟粗粮可不同。

  陈老汉肯定是舍不得让长工们吃细粮的。

  陈小桑觉得这样不够:“还有油呢,爹,他们要吃油才有力气。”

  “那就多留点豆子,给他们榨油。”陈老汉这会儿格外好说话。

  “留多少呀?”

  陈老汉想了想,道:“留一万斤豆子,再留五斤红薯。”

  李氏还是觉得不太厚道:“总得让老人孩子有些细粮吃吧?”

  陈老汉瞅一眼闺女,心就有些软了。

  再加上最近他娘被挖坟的事,他心里就难受。

  都是孩子老人的,又努力干活,不能亏待了。

  “那就一家给他留五百斤谷子和一千斤麦子吧。”

  一家一千五百斤已经不少了,比老陈家前几年吃的还多。

  李氏觉得差不多了。

  等往后过节他们再给送些肉菜,长工们的日子比村里稍微穷些的人家还过得好。

  这会儿是为了攒钱买田地,只能大家都勒紧裤腰带,后头挣得好了再慢慢让长工们日子更好过。

  不然,再宽待他们,自家白忙活大半年了。

  李氏再厚道,也得先紧着自家。

  ”明儿小桑要去县城,咱们没人帮着算账呐。”李氏嘀咕。

  陈老汉一点不怕:“让大郎留下来帮帮忙,他是秀才老爷,打算盘也能耐。”

  “大郎哥打算盘比我厉害。”陈小桑夸赞。

  陈老汉念叨:“怎么说也是个秀才老爷。”

  光是在他家坐着,里正就得帮着他家。

  陈老汉算准了,第二天把沈大郎给留下了。

  等陈大树和陈大富从镇上回来,陈老汉就把村里老人、里正、村长全请过来了。

  村里不少人还来看热闹,把老陈家挤了个水泄不通。

  里正是来做见证,顺道一会儿写文书的,他不用操心那些算账的事,闲的他坐到沈大郎身边,跟他闲聊起来。

  陈大树把跟陈大富去镇上问的价说了。

  “麦子一斤三十一文;谷子一斤二十六文,豆子一斤十二文,红薯一斤十文。”

  屋子里老人们听得眼皮直跳:“粮价怎么还涨了?”

  “我记得去年秋收没这么多啊?”

  大家嘀嘀咕咕。

  陈大树应道:“粮铺的伙计说了,旧粮卖得差不多了,新粮还没下来,粮价涨了。”

  “哎哟,早知道就等到今年再卖了,一斤贵了好几文呐!”

  在场众人都后悔了。

  他们是去年秋收就把粮食卖了换钱的,当时还以为粮价会一直跌,谁知道粮价还能涨。

  沈大郎却想到另外一件事。

  他问里正:“县老爷还没回来么?”

  “没有呐,听说请了好几个月探亲假。”

  里正毕竟是经常往县衙跑的,对这些事儿清楚。

  沈大郎眼皮垂下,“县衙没卖粮食了吧?”

  “县老爷不在,谁管卖粮食的事哟。”里正存心跟沈大郎搞好关系,这会儿有什么说什么。

  他凑近沈大郎耳边道:“听说县衙里原本要卖的便宜粮,都要被压得发霉了。”

  这不就是那些粮商趁着县老爷不在,疯狂抬高粮价么。

  沈大郎捏紧了毛笔。

  若是县令再晚几个月回来,县令去年好不容易压下去的粮价就得涨起来了。

  最高兴的就数陈老汉了。

  没想到他这粮食搁着搁着,还涨价了。

  算账的事对沈大郎不难,他手大,拨弄起算盘来比陈小桑还麻溜。

  扣除老陈家和长工们要吃半年的粮食,剩下的粮食全要卖。

  “红薯有五万八千一百二十六斤,麦子四千一百六十六斤,谷子七千五百一十七斤,豆子一万二千一百二十斤。”

  在场众人惊得下巴都要掉了。

  “这么多粮食?全是几千斤几万斤呐?”

  “老天额,这得卖多少钱呐!”

  有人感叹,有人嘀咕:“你们不看看他家包了多少田地,请了多少长工。”

  被这么一提点,不少人动起心思了。

  陈老汉催着沈大郎:“你快算算,一共是多少钱。”

  沈大郎坐得端端正正,把算盘珠子拨得“噼里啪啦”作响。

  其它人都巴巴瞅着,大气不敢喘。

  他一收手,大家都把目光从算盘上落到他脸上。

  “一共是八百七十六两零八十八文。”

  声音一落,四周全是抽气声。

  “八百七十六两?!”有人惊呼。

  “不得了啊!这些粮食能卖八百七十六两!”

  大家嚷嚷起来就没个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