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国之疆 第一百九十七章 火车上的见闻

《大国之疆》第一百九十七章 火车上的见闻

作者:公子墨轩 字数:2724 书籍:大国之疆

  重庆火车站,因为濒临长江,毗邻正在修建中的菜园坝长江大桥,所以又名菜园坝车站。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重庆站在建成投入运营之后,每天都会在此汇聚无数南来北往的旅客。

  “嗨!王二娃子,你这背着大包小包的,是要去哪儿啊?”

  “哦,是老周啊!您也坐这儿?”被称作王二娃子的人,刚刚才在火车上找到自己的座位,收拾好行李坐下。

  他抬头一瞧才发现,原来是在工地上时对自己颇为照顾的工友周百顺,因为其年纪较大家来说都要偏大一些的缘故,所以平时大伙儿都是喊他老周。此时的老周身后正背着一个大包,手里提着行李捏着张火车票,站在过道里笑眯眯的看着自己。遇到熟人,王二娃子显然是有些惊喜,只见他站起身来走到老周面前,伸手接过他手里的行李,便开口道:“我回汉中老家,这不出来都一年多了,想回去看看爹娘和家里人。”

  王二娃的家在陕西省汉中地区的一个贫苦乡下,和这个时代大多数的乡下人一样,家里是典型的地少人多,吃的东西一直都不够。虽然在辛亥年自治政府当家后,自家又分得了不少土地,但是年轻的王二娃却不想跟他勤勤恳恳的父亲和哥哥一样,在黄土地上精耕细作一辈子。也正因为此,当一支修筑铁路的工程队前来村子里招工的时候,心思活络的他欣然前往报名。

  外面的世界无疑很精彩,在随着筑路工程队赶往成渝铁路建筑工地的这一路上,离开了乡下小村子的王二娃很是见识了不少的东西,他从工头的口中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革命,第一次知道了有个叫做共进党的组织,也第一次知道了建设铁路的意义。王二娃并不是一个愚笨、懒惰之人,相反,他有着乡下人特有的那种勤劳和朴实,或许正因为是这样的原因,心灵手巧的他才很快从那无数的普通筑路工人中脱颖而出,被工程队选送到了技术学校去学习,从而在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技术工人,摆脱了农民的身份。

  “嗯,不错!出来这么久了,是该回去看看爹娘。没看出来,你娃子还是个孝顺的孩子。”老周点点头,似乎对王二娃的回答很是满意。

  “老周,您这是?”王二娃在将老周背上的大包接下里,帮其放在行李架上之后,也问出了自己心中的问题。

  “我?”指了指自己,老周说道:“我也是回老家看看,都出来大半年了,家里就靠你嫂子一个人在撑着,我这心里不踏实,也不放心啊!”

  王二娃点了点头,想要再开口跟老周说些什么,却不想这个时候远远的从列车外面传来一阵阵的口号声,车厢内在经过一番轻微的骚动后,旅客们纷纷奔向了火车上的窗户口。只看见,一队穿着军装的青年正从列车旁边经过,在军官的带领下,这些军人正踏着整齐的步伐,向前面迈步走去。虽然这些人的肩膀上还没有军衔,帽子上也还没有帽徽,但是他们身上依然带着一股他们独有的骄傲。

  见此情况,坐在王二娃附近的几名旅客纷纷开始议论了。

  “这些都是新兵吧?”

  “好像是的。我家三娃子去年没选上,不知道今年选上了没有?”

  “那你家有没有接到武装部的通知啊?”

  “这个,没有接到通知呀。”

  “那就是肯定没选上了。”

  “啊?这不行,这不是欺负人吗?去年本来就选上了的,忽然说不要了。当时说好今年要选兵的话,我儿子他们先选。不行,回去我得找他们去。”

  列车呜呜的鸣叫着开始开动了,车窗外的站台也渐渐的被抛向了后面。周百顺看了看坐在自己对面的这个唉声叹气的中年人,心有所感之下却是突然说道:“要我说,咱们人民军就应该多招一些兵,扩大队伍,然后消灭掉国内其他地方的那些军阀,让咱们自治政府当家做主。省得他们一天到晚的尽是征收些苛捐杂税,压榨百姓、卖国求荣。”

  “说的对呀!你们说说那都是些啥玩意儿,搞生产、办厂子也不见其又多大的本事,可这搞起破坏,杀人放火倒是一个比一个能耐。远的不说,就说辛亥年吧,北洋军一把大火将整个汉口给烧成了个精光,你说这得造了多大的孽啊?”一个商人打扮的人见此,也是一肚子火的说道。说到激动处,竟是连衣袖也都挽了起来。

  “我看不止北洋军,还有那些民党。从辛亥年到现在,口号倒是喊得震天响,可就是不干人事儿。就说那个江西都督李烈钧吧,嘴里天天念叨着民主共和,可压榨起咱老百姓来却是毫不手软。土匪还知道个兔子不吃窝边草呢,可他倒好,就敢明目张胆的私自在长江边上设卡抽税。你说你,既然都那么穷了,还养那么多兵干啥?”

  “干啥?还能干啥!当然是想着和咱们共进党自治政府争天下呗!”

  “哼!就那些吃人饭不干人事的混账东西,凭他们也配?每天除了搞演讲喊口号,他们还懂得做啥子?工厂、铁路,是说一句民主就能修得起来的?农民的农业税是喊一句共和口号就能免得了的吗?”

  “这位大哥说的是,这天下就得咱们自治政府来当家。你说如今国内那么多势力当中,真正肯沉下心来去搞生产建设的,有几个?我看也只有共进党自治政府了。开工厂,修铁路,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咱们姑且不说,就看看自个儿身边发生的变化,哪家的日子现在不是越过越红火?口号谁不会喊啊?可是喊口号就能在长江上修大桥吗?”

  听到此处,在座众人纷纷开始点头,辛亥年的乱象他们都是亲身经历过的,如今自治政府掀起的建设热潮他们也是亲眼见识到的。此时的车厢内已经坐满了人,先前扯开的话题,随着气氛,这会儿被大伙鼓弄的愈加热烈了。

  “知道不?我有不少的老乡在中国铁路第三局干活。他们因为今年提前完成了宝成铁路的修筑任务,获得了局里面的嘉奖。你知道不,这意味着啥?意味着今年他们局全体的职工都获得了一笔奖金,我滴个乖乖,五十块钱啊!”

  “五十块钱?那可得有不少啊!”

  “可不是嘛,要知道普通工人的收入现在每个月也就五块钱。”

  “这可要顶一个工人一年的收入了啊!”

  “哎,你就知足吧。现在自治政府开的工厂越来越多了,各种各样的工人也越来越多,咱老百姓的生活和前清时候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啊!”

  “说的也是···”

  ······

  列车轰隆隆的在田野间飞速的行驶着。宋教仁将身子轻轻的靠在椅背上,耳边不断传来附近旅客们热烈的交谈声,这让他微微的有些失神。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花费半生精力前去追求的民主宪政,在普通民众眼中,居然会是这样一幅印象;自己为之骄傲努力的民党组织,在普通民众心中,居然跟土匪恶霸没什么两样。难道是自己做错了吗?民主共和真的在中国行不通吗?想到这儿,宋教仁狠狠的摇了摇头。可既然自己没错,那为什么民众们又会这样看待它,会是这么一番反映?果真是“空谈误国”吗?不知怎么的,宋教仁脑中突然出现了这么几个字。

  第一届国会已经在北京成功召开,如今民党组阁在即,可他们还没有和国内最大的势力共进党取得共识。有鉴于此,为了谋得两党双方面的共识,这些天以来宋教仁在熊克武的陪同下,在重庆和成都之间两头跑了无数回,可所见到的人,别说是肖沐白了,就是连沈秉堃、赵明川也都没有见到。宋教仁乃是个精明之人,共进党如此作为,其态度显然不言而喻,但他还是不甘心,此番前往成都,就是要去做最后一番的努力。但此刻在火车上听闻民众们对于民党如此评价,让宋教仁心中对于自己的政治理念不由得产生了一丝动摇。

  熊克武看了看自己身边眼神略显惘然的宋教仁,心中轻轻的叹了口气。民党在普通民众中间的口碑和印象如何,作为民党高层的宋教仁或许不清楚,但是常在基层跑的他怎么会不清楚呢?

  俗话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熊克武看来,和共进党一比,民党此时的行为委实有些空中楼阁的意思在里面。民主宪政是没错,但对于时下的中国的民众来说,能吃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所谓饱暖思**,老百姓都是实在的,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吃饭问题,其次才会考虑其他。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哪还有闲工夫去思考什么民主共和之类的。

  或许是因为这些年长久身处高位的原因,宋先生他们心中,早就忘记了“民生疾苦”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