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宋小县令 第四章 秘密

《大宋小县令》第四章 秘密

作者:硕硕吉 字数:2218 书籍:大宋小县令

  回到府内,上上下下正如热锅上的蚂蚁,见小姐回来,自是欢天喜地。听东闾珏讲完这一番经历,让人连连称奇外,无不赞那梁玉喜有些胆色。只那东闾老爷默不作声。

  过了几日,老爷仍没唤梁玉喜。府上还新买了一个半大小子,名唤辉哥儿,被大管家领进府后,正在后堂调教。梁玉喜知道此事后,有些闷闷不乐。他想这该来的始终要来,只是不知道老爷会怎么发落自个。

  这一日正逢初一,东闾广选了个好时辰,叫人把梁玉喜唤到书房。梁玉喜诚惶诚恐的站在书房门口,抬头一看,除了老爷外,还有大娘在。心里就有几分嘀咕,只管低头在下首听吩咐。

  没成想是大娘先开的口,听大娘开口前,还先叹息一声,说道:“玉喜我儿,你爹那日训斥你后,让人去那泉边看了石刻,知你未曾说过假话。”梁玉喜一听,有些止不住泪珠儿在眼眶里打转。

  “莫说你前几日救了珏儿,其实大娘一直都知你是那忠义之人,在府上这些小厮和下人中,善察颜色,腿脚勤快,人也可靠。我跟你爹商量,有件大事就要替你做主。”

  梁玉喜抬头看坐在上首的老爷大娘,两人表情庄重,就听言说道,“这事你只在今儿个听,不得言说一句,就是你亲娘也不要说半句,除神明祖先和这屋子三人知道外,休在外面听到一句半句传出来。”大娘顿了顿继续说:“我跟你爹商量,决计收你为螟蛉之子。”

  梁玉喜一听,扑通一下就跪在了书房中间,匍匐在地不言语一声。上首两人见他如此懂事,也是微微颚首,深信未看错这小厮。其实,大娘说来是她与老爷商议,倒不如说是这东闾广思虑再三后,说与大娘。一来是抬举这小厮,二来两人心上确实欢喜梁玉喜。梁玉喜听得真,一直不言语一声。

  东闾广这才开口,“你且起来,随我一起去拜我东闾一族的祖宗灵位。”言毕,起身去摸那书桌案几一角,只见东墙一处有机关,哗啦一声就开了一道小门。

  古时大户人家,宅邸深重,巧设机关是很平常之事,除了避灾祸也为防盗贼。梁玉喜虽在府上行走多年,跟老爷很近,也不清楚这机关到底在何处,今日见了也是分外新奇。

  三人秉烛入室,老爷大娘领梁玉喜来到地道深处,内里是一个大室,只见大室陈设庄重简洁,案几上供有祖宗牌位,正中还挂了一幅字画,上画一位老者,神色严峻,头缠白巾,着一身葛麻粗布衿袍,脚上一白一蓝的着净袜布鞋。梁玉喜正看的纳闷,老爷示意他跪下,然后自焚香默诵,告知祖先,收下这螟蛉之子。

  梁玉喜磕头上香毕,东闾广指着画告他,这画中人乃是东闾广这一脉经商发家的祖宗。古时,人皆轻鄙商贾,朝廷也有规矩,但凡经商者均应着不同颜色的鞋袜,头缠白巾,上书经商门类,以同其他士农匠人等区别。这种龌龊商人的做法,让很多经商者觉身份卑微,若不是为生计,也耻于让后辈经商,更鲜有做得大者。

  这东闾一脉,从南北朝时期就一直做生药生意,虽卑微不敢言财茂,但求财运顺、子嗣平安,直至这大宋朝开国,朝野才真正的对商贾人士,高看一眼。但祖上养成了这谨小慎微的习性,能不言声高,就决计不开口,只顾着意经商的妙处,时时提防世道变化的无常。

  讲完这些,东闾广并无让梁玉喜起身的意思,反倒显得神色越发肃然。

  他又道:“玉喜,你拜了祖宗牌位,就不再是我东闾府的下人。按道理收螟蛉之子,未必要拜这祖宗牌位,只是,我东闾广现下无男丁在侧,而正有一桩要紧事要办,若不是青壮年还不能担此重任,故要你在这祖宗面前立下誓约。”言毕,东闾广从案几旁一机关处,取出一个匣子。

  梁玉喜看那匣子,非木非革,也非金银铜铁所制,乌漆漆中闪着蓝光,星星点点宛若夜空繁星闪烁,说不出的惊异。它在这暗室一现身,就让人恍惚间,觉得四周一片模糊,似有无穷的神力。

  如此一个宝物在这密室得见,惊得梁玉喜几乎说不出话来。看那东闾广和大娘,似乎也并不常见这匣子,东闾广双手捧定后还颤抖不止。

  他把匣子放在案几中间,几步之路似耗尽了几多心力,竟喘咳起来。大娘一旁忙抚背捶腰,梁玉喜跪着更是不敢动一分毫。

  待东闾广喘息甫定,他又道:“你且对这宝匣立一个誓,今日之事,你不得向谁道半个字。”

  梁玉喜忙磕头起誓道:“小子梁玉喜,对天地神灵诅咒发誓,今日所见所闻不与外人言说半个字,如违此誓,天雷劈顶,不予苟活。”

  东闾广点点头道:“这个宝匣说来话长,事关我东闾府数十代人披肝沥胆的家业,和后世子孙的洪福。我像你这年岁还没见过它,是我老父临终前,才传予我。他老人家的临终交代,道出了我东闾一门这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

  原来,那画上祖宗原为北周宇文邕即位前的家奴,宇文邕登基后赐他自由身,并赐姓东闾天赐,到这邰州府清河县定居,做那生药生意为生。

  一日上那黑松山采药,在深涧谷底遇见一绿夜叉奄奄一息。那东闾天赐早年随宇文邕南征北战,见识颇多,见那夜叉七分像人三分像鬼,也无凶恶之相,就想搭救它一把。但又不敢将其背回县城,就每日带药上山到那夜叉洞穴内,夜叉将息数日后,竟然痊愈。那夜叉为报东闾天赐的大恩,以金银相赠,使东闾天赐从一介布衣,几可富甲一方。

  最后分手时,夜叉也是有一事相托,嘱咐东闾天赐每50年派一子弟,带这匣子进山寻那夜叉洞穴,为它开启门洞,稍作盘桓后即可离去,不得有误。

  绿夜叉说,若是有误,这清河县方圆百里之内有难。

  按说,施恩图报为人之常情,这夜叉虽不在人伦之列,但东闾天赐看这夜叉所托之事,还算是平常,且重金相许,有心成全他东闾一门的富贵。当下,也是心存感激,就应承下来。

  那夜叉交代完事后,就将匣子交予东闾天赐,自顾回到洞穴,洞穴门霎然间就关闭,且山石树木自作掩饰,好不奇妙。东闾天赐留下记号,径直下山。

  至此后,东闾一门每50年期限到,不论世道如何,即派胆子壮些的可靠子弟一名,上山寻那洞穴,以匣子内的宝物开门,按提示在洞穴稍作逗留,即可离去,并不需见那夜叉。故每次均十分顺利,无甚事发生,还能带回一箱金银。

  去过的东闾子弟都说,那洞穴说不出的奇妙,其中的炫目之处,世间都未曾见过。

  而这东闾广父亲这一代,只有大伯东闾升上过山,东闾升后来投军,据闻因战乱死在他乡。

  东闾广的父亲成为家族当家人后,也才知道这个家族传闻,得到了宝匣。但这祖训中,这洞穴具体方位究竟在何处?传给东闾广时就有些交待不清。他只说时辰到时宝匣自会指引。

  前几年眼看期限临近,东闾广为方便寻那洞穴,另也为后世子孙行事方便,更好守护那夜叉,就买下了那附近的山林,作伐木场经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