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泱泱神明 第113章 沙漠绿洲与卧牛山

《泱泱神明》第113章 沙漠绿洲与卧牛山

作者:小说三两页1 字数:4215 书籍:泱泱神明

  持续“三月”的雨季就要来临,凡仙们还在石牛臀基地作最后的忙碌,这里是耕种区内的最高点,离原地面不到三百米。虽然跟后面湿地中的群山相比显得很低小,但将3.6亿立方储量的饮用水库建在这上面还显得高了些,更不清楚将来放阐发电时产生了巨瀑,会不会影响十公里外都市居民的生活。

  时近深夜二点,水库东北占地三十余亩的绿草地上,凡仙们还在植种光秃秃大树桩,树桩内已挖好他们的修炼用房,雨季过后这些三十多米高的大树会重新枝繁叶茂。

  草地北侧有个四千余平米的青石圆平台,圆平台高出草地一米余,西北侧环着二百多米长六米来高的青石壁,开凿着石环廊及近近百间洞窟。

  直径72米的圆台中间有个凸起的中心小圆台,直径10米中心圆台之上有个八角石亭,八角石亭顶上的两个篮球大小的荧石球,把这若大的石平台照得橙光闪耀。

  这是个建在圆水池中的飞行平台,是小明王飞往异域的出发点与航标,下面的平台上开凿了一座直径58米的石液池,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他都能寻归到这一空间的“七星八卦台”上。

  金巧云、桑达、谢灵正在水池中央的石亭之内,他们围着行军秘境坐着,五万余精骑再过一个半时晨就到出口处的营地,但他们的军事行动却要作出新的调整。

  石亭北侧的廊上亭内放着一尊大威德明王骑牛坐像,张开的一个手上忽然金石出声,很快传来杨明远熟悉的声音。

  “巧云姐,大婚这几日您忙哪去了?”

  杨明远出行依然是改长后的唐代亲王服饰,跟当时的朝鲜外藩差不多,回境祭祀或大典之时才穿着汉代的帝服,臣子们很少有人或有机会称他为“皇上”或“皇爷”,后时代的“陛下”称呼倒是西方王国对国王的习惯称呼。

  这境的桑达虎着脸恨声道:“就不问问阿桑,知道就别弄成两个出来!”

  金巧云被吃醋的桑达抢了先,微笑着劝道:“还剩三天婚假呢,这三日我们姐仨各占一天。阿桑两边都有份,比巧云姐和杨悦强多了。”

  “呵呵,还有李悦呢?洛阳那边土地怎么样了?忘了还得去见见朱由校!”

  杨明远虽然比较低调,极位之后私下里已经敢用名字称呼别的皇帝了,毕竟在凡间已经没人再可与之比肩。

  金巧云拉着杨明远在身边坐下,微笑道:“那边一百八十顷地基已经办妥了,倒是不着急,只是崇祯皇帝那边可能要去拜会一下。清兵入塞已一个多月,明军遇之即避,百姓牲畜被掠良多。皇爷他见臣子们作战不力,倒是私下召见了妾身,想让妾身问问你,德国既然缺少汉民,能不能让小明王施展神能,把入掠的十二万清兵都掳出隋德国。皇爷他愿意以一百二十万两白银作赏赐,那些被掳的百姓也可一起迁送过来。只是,妾身以为或可暂缓出兵……”这样就会得到更大的收获,金兵出塞除了抢人抢牲口抢粮食,还抢了很多的金银财物。

  “唉,这崇祯就是臭要面子,臣子们都看透他了,难怪都骗来骗去没个完!”杨明远想了想问道,“那二十二万部队行至何地?”

  “今晚在大名府驻营,戚将军已经骑军驰援卢侍郎去了!”

  那二十二万部队中有五万是妙香国当时在吴越两境征募的冷兵器军队,向郑国购来军马训练了一万骑兵,另五万部队中有二万余广陵寨民军,近三万是在缅作战时组建的“多民族部队”,其余十二万民夫也是从灾民中挑选出来的健壮男女,帮助援明部队运送粮草、后勤营建及医疗救护工作。

  因为杨明远治下的人对异域大明都不熟悉,当时朱慈焯派了五员重生将领过来,其中的戚继光、蓝玉是明代大将,只有戚继光对大明现状最熟悉。戚继光是首位在日月岛重生的明代将领,忠于大明出兵之心最炽。戚继光是朱慈焯见了最头疼的臣子,刚她借机送给了杨明远的援明军,遂了大明忠直之士的心愿。

  “募义兵勤王抗辱”的口号原是广陵寨寨主李年所发起,隋德国与广陵寨“结义”之后,才资助钱粮扩增至二十二万援明抗金部队,准备出征的十万精兵还不在援明军的上报义兵之内。

  杨明远原打算把这十万精兵运送至锦州以东,直接进军辽东沈阳,这样便能很快结束入塞清兵的暴逆掳掠。更是为了能在辽东占一块登陆点,为接入快速通道提供根据地,也是为了能够抢在朱慈焯前面收复辽东,破坏他今后的“先占辽东,进而吞并整个大明”的战略意图。

  金巧云显然看到了这次援明抗金作战的经济利益,这个诱惑确实很大,杨明远听了笑笑道:“是不是巧云姐已经决定了?”

  金巧云听了很欢喜,其实之前她不知道有这个运兵合,“黑吃黑、缓出兵、大发横财”也是李悦知道这个消息后,在上半夜两人会面时商讨的结果。她俩是穿越者,比杨明远更清楚清兵这次入塞的巨大收获。

  金巧云听了嘻嘻一笑,摇晃着身体在杨明远肩头靠了靠,一副小女人的模样,坐正了娇声嚷道:“巧云姐哪里想得出这赚大钱的买卖,是李悦刚刚跟妾身提及,赚这么银子和人口又哪有这般容易?”小明王神能再大也不便施之于无知凡身,赚这一大笔财富仍需军事实力作基础,更需要四十万明军的尽力协作。

  杨明远需要与两妃亲热,又要准备布雨,听了便提着大铁箱站了起来,说道:“你俩选回秘境,我把运兵秘境放后面的山谷中去,明天下午让他们出营训练。还得跟各位将领熟悉熟悉……”五万新军昨天傍晚刚进去,估计需要二十多天的夜行军,他有足够的时间与南明骑军的将士们熟络。

  “漓江山水风景区”南侧沿耕种区隔有条二百米宽的大运河,运河之南与都城平台相对有块南凸的山水湿地(卧牛湖公园)。与卧牛山相距一公里余有座仙女峰,峰底水溶洞与一片往东的湖岛陆地将建一个水陆通道枢纽。

  这个枢纽将设多个对外通道,不仅能接通绿色围城外东西的森林边缘,还能接通神明德国大洋洲联邦的各大城市与周边大岛。

  从这个枢纽往东不远便是都城的水陆交通中心,中心码头往东三公里有座天然石桥,名曰“卧虹桥”,卧虹桥沿着运河向北延伸二十余里。卧虹桥跨过运河十字交叉口,往北进入山水湿地,是三个入口之一,往南的运河连接都城北郊中心码头与都城东客运码头。

  将来都城中横大街东西环路之外各有一个码头,东面的码头在大路之北,西面的码头在大路之南。从这条横街上笔直向西望,大街中线刚好对着高高斜起的一个牛角尖,大家习惯将这条大横街称作“牛角街”。

  中心码头东北的卧虹桥,青石桥面宽三十丈有余,厚度三丈有余,底下有秀山奇石天然支撑,每个孤跨在三百丈左右。卧虹桥西侧是运河、往东陆地林木耕地,两侧石崖上挂满了绿萝蔓,这是附近进入山水湿地的唯一陆路出入天桥。

  另外两个湿地水路出入口各在东西八十公里左右,距都城八十公里靠近大运河会有此境的第二个城市,这是个工业城市,企业多与畜牧业有关。再往西十公里会出现一个大型生态发电厂,主要燃料是生活垃圾和牲畜粪便。

  往北过桥后是二十余丈宽的盘山砂泥路,路面长满了杂草,一边是绝壁悬崖,一边的湖面山色,到路边望下去的运河两岸都有两米来宽的纤道,运河中的船只无法进入纤道外面的湖面。纤夫或船客除了寻找走到公路的台阶或坡道,无法离开水陆通道太远,去往湿地或山那边的更远处。

  过桥绕行一里余米至山谷底部,这里有块四十余亩谷中平地,这里在百五十年后是个旅客换乘车站,或许也是进入风景区的首个验票点。

  平地向阳处有个二十多米宽的石壁山弄,向内二十余丈便没有通道,尽端一个长满藤蔓树木的草垛子挡住了去路。其实这是一个风景区的入口,此时用山土填满了四十来米高二十多米深石门洞。

  挖通门洞里面将是个占地九百余亩的生物园,还有三百顷湿地湖泊,有水路草滩连向湿地的更深处。山水湿地有一百多个像这样的半封闭式生物园,这里仅是杨明远为景区入口布置的一个悠闲度假村,其余更多的将来有可能是出租王庄,更有可能是哪个王室的幽禁之所。

  杨明远拉拔着垛底草蔓,把铁匣插入一半后拉开出口,整个人立刻缩小了站在另一个更险峻的山谷底下。向里面传了讯唤来几名凡仙,确定是出口并交代一翻之后重重新推上“小屉”,恢复人形后继续把铁匣往土中塞,最后把外露的三十多公分用草蔓泥石掩盖伪装。

  再次拉开小屉不久,缩微二十多倍的杨明远便消失在小屉旁。二十多分钟之后澳洲中部沙漠难得出现为期三个月的热带雨季,绿色长城之外一百公里范围内渐渐出现绿色杂草,越来越多的飞禽走兽出现在大沙漠的东南部,这里原本的热带沙漠气候将变成亚热带草原气候。

  八个小时内集中了三个月热带雨季的降雨量,这让一万五千余名凡仙有了巡山休假兼偷欢机会,此境男女凡仙1:2的超高比例,促进了他们青春期的复苏。

  环形岩液池上雨声如暴,橙色的雨雾中同样带着颜色的淡化岩液,一波接一波的沿着青石浅槽道流向水库,库水淡化后能过最远处的溢水口冲向斜渠注入牛肚侧的蝌蚪形水库。

  再由这水库外水平岩堤泄下一道近9公里长、120米至58米不等高的孤形长瀑,冲击着瀑底基岩轻重不一的瀑声。

  绿城森林围护的湿地草原此刻更像个鬼城,数百年后都不会“人话”的土著,他们在远方用敬畏的眼神望着这块黑白速递的魔域,都不清楚一夜之间沙漠上突然多了片望不到边的森林和群山,如天神境域一般升腾着雾所祥云彩虹,还有隐隐的雨瀑之声。

  圆台环池中心的八角形石亭内确静静无声,里面北内向外环坐着三十多名美少女,服饰靓丽举止高贵,都睁着一双动人的大眼凝固着同样的神态望着外面的雨季。

  远处天色不停变幻,72米直径圆台所影响之外的十余米圆区内,却下着上午八时(澳洲时间为十时)左右的午前瀑雨。

  杨明远还在诸美背围中沉睡,同一被中睡着张洁,旁边另一被中睡着李悦与李裹儿,还有大明王塑像上东张西望的老孙,塑像座边舔着毛皮悠然自得的谢灵。

  以八卦七星台为基点,往南六公里左右是都城规划中的北环道,往东一点五公里左右是都城兼宫城的中轴线;往东六点三公里左右是南北向运河道与卧虹桥,由此往北十二公里是横贯东西的大运河。

  东面运河东岸大道往北便是进入山水湿地的卧虹桥,灰暗深处雨雾弥漫,御风而行犹知仍在仙境。过桥一里许运兵秘境中也是清晨的春雨,将士们同样都营房中沉睡,马棚区却偶尔传出马嘶之声。

  一间透风的空马棚里,一位异族美妇却坐在被窝中发呆,她是重生后的阿巴亥。虽然改姓换名刘银屏,这次却被换着满服赐予隋主宫中为奴,阿巴亥当然清楚这次赴明的职责。

  听得义兄刘若愚踏着雨水行来的脚步声,阿巴亥急忙掀开被子套上靴子,匆匆整理了头发衣衫从地辅上站了起来。

  门口一暗刘若愚已拎着食盒走了进来,说道:“吃了饭到车上去等吧,也就两个时辰就要开拔,不知到时这天会不会真的亮起来。”两夜一天的骑兵行军,五百公里征途都平缓山道,其间还能睡觉与休息,这样的征途很轻松,坐车习惯了就有足够的时间睡觉。

  这支五万骑军的统帅也是明末的将军,还有几名是北宋靖康之耻前后的名将,朱慈焯对他们都施有再生之恩德。其实杨明远很不愿用这些来而复归外援,德国的军队都用上了现代的雨具、手电与水壶,而南明军依然是蓑衣笠帽马靴与马灯。所以这五万精骑刚到下九州便直接装进了运兵秘境。

  中午十一点刚过,曹文诏、赵率教等六名骑军将领正在喝着午茶,或有军士来报,有隋德国的将官领人送过不一些雨具,让大家选着穿了去营门秘境觐见德王杨元。

  他们在隋国见过杨明远,代不知道德王也的秘境随身携带,换得雨具也轻松干燥,穿戴好了匆忙往营门口而去。

  二十多米宽三十多米高的出口营门已翻下,望出去灰白变幻,走出去却是黑夜。他们跟着德国军士匆匆往外走,没走多远便望见了更加高大,又是艳阳白日的“营门洞”。

  “通道秘境出去不成?”众人心里犯着嘀咕,山道中根本没有别的去路。

  进去却是睛朗的大白天,一个干净的小院,转出去却是一道长廊,带路的军士却向右拐进了一间过道,走出去右前是大殿,向右边后院望去好像是传说中的养心殿。

  杨明远出征便戴上了那个戒中秘境,其实有这个秘境军资运送仅三百米之遥,倒是广陵寨的物资库看着更大些,运送之时行营秘境里的情况根本无法看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