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宋梦 第十一章 读书改变命运

《大宋梦》第十一章 读书改变命运

作者:牧童骑神牛 字数:1933 书籍:大宋梦

  没有钱办不到的事情,虽然这句话很俗,但的的确确是这样。

  在古代,想要高中进士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没有考中进士的人很多。

  古代文人的晋级制度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若非要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似乎只能用公务员来做比较了。

  一个读书人如果参加县府一级考试通过了,就可以称为秀才。

  古代的科举中,一个童生能考中秀才已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虽然离金榜题名还有很遥远的路。但考中秀才也是一个士子一生中第一次可以亲身体验读书给自己带来的荣耀。

  实际上大部分秀才并不穷,至少以后生活水平将得到大大改善。一则普通人家的婚丧之事都要请秀才主持,油水自然少不了;

  二是如果继续读书成了生员,每年还可以从官府获得一定的银两补贴。

  最重要的是,中了秀才就有可能通过社会地位的提高而谋求经济地位的提高,这是最致命的诱惑。

  清朝,中了秀才虽然不能一步登天,但身价上至少比平民上了很大一个台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没有功名的老百姓见了地方官要叩头下跪,称呼县官为大老爷,秀才则可以不拜,自称生员,与知县谈话有座位坐。

  第二、清朝,读书人的屁股开始变的宝贵,犯了罪轻易不能打。而一旦中了秀才有了功名,屁股更是动不得,县官连打的权力都没有,最多只可打手心,而且要老师才能打,不能由衙役打,因此秀才比衙役的地位高,下等人是不能随便打上等人的。除非那个秀才犯下了重大罪过,由知县禀告藩台革去秀才功名后,方可受普通刑罚。

  第三、秀才可以不应徭役之征,连自己家的房屋也可以立马升高,比普通人家的房屋高出三寸,因此秀才头上可以戴三寸的顶子。

  在北方一些地区中了秀才还可以免除几亩地的官租,南方则没有,这是由于经济、教育水平的不平衡导致的。

  秀才能享受这么多的特权,老童生们当然拼了命也要考一个秀才。

  清人冯友兰的父亲是进士出身,曾当过县令,在他的《三松堂自序》中冯父有句话:“不希望子孙代代出翰林,只希望子孙代代出一个秀才,能耕读传家,虽然没有官宦之家显赫,却比普通百姓之家风光。”

  封建王朝虽说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实际上天高皇帝远,皇帝的势力只能到县一级,县官作为皇帝的代表存在于地方,而大多数的老百姓一辈子并不需要见他。

  官员更替乃至改朝换代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也远非那些上层人士感受那么明显,“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情形不仅存在于桃花源,现实中照样存在。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能有饭吃就行,那个闲心操不上。

  在那个时候,老百姓主要靠地方的绅士、宗族制度来维持秩序,人民内部的矛盾由这些有德望的人出面往往就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调解。特别严重的案子或许要族长开祠堂在祖宗面前进行审判,但大家对于惊动祖宗的神灵很不安,这种事情一般很少发生,更不要说到县衙打官司了。

  在这种士绅自治的体制中,秀才们自然成了绅士们的主力,因为能考上举人的都排队等着做官去了。绅士除了当不上官的还有当官退休的这两种人,而退休的人一般都老了,总比不上那些年富力强热心公共事务的秀才们。

  这些秀才绅士们在处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中,自然也享受了种种好处,积累了人脉,致富的门路自然也就多了,不少人开始从无产阶级发展到地主阶级。

  事实上,以前的地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和谐的,绝不是阶级斗争中讲的那么势不两立。

  由于秀才这两个字蕴含着丰富的可开发资源,许多尚未婚娶的新进秀才成了媒人眼中的香饽饽,而那些官宦人家、富有家庭也喜欢为家里的小姐物色一个秀才做新郎,哪怕对方是穷光蛋也在所不惜。

  大家都把秀才看成是一个潜力股,虽然现在股价低,但是不排除一飞冲天的可能性。所以还有句古话,虽然糙一点但却很真实“去到考场放个屁,也替祖宗争口气”。

  成为秀才之后就可以参加乡试,通过的便是中举,中举之后就可以参加国家统一的考试,通过了便可以称为进士。

  但是问题是古代的举人如果没考上进士,能够做什么官。一般情况下,考上举人也就是拥有了一个做官的资格,也就是说,你是个举人了,你现在有这个做官的资格了。其实也只是名义上有资格而已。中举之后就是国家承认的读书人了,有国家的固定工资。

  考中举人之后,如果要去做官的话,一般也就是县丞,教谕之类的小官,如果运气很好,会被外派做县令。一般来说这种正八品的小官就是举人的官场的起点,相对来说比进士要低的很多。

  其实要说也不算低了,县丞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或者副县高官,教谕相当于教育局局长。比起普通人已经算是特权阶级了。

  《范进中举》中范进高兴的疯掉,老丈人对其前后不同的态度也说明了这一点。

  如果问的是当了举人之后,最高能做多大的官,这个就全看个人能力和人脉了,海瑞举人出身,从一个小县教谕做到南京都察院右金都御史,相当于现在从一个小县城的教育局局长升到北京**********。

  还有一个更厉害的,就是左宗棠,也是举人出身,做到了一品大学士,军机大臣,处于国家最高权力中心。但是左宗棠的情况比较特殊,属于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际,也并没有从小官做起。

  因为立下赫赫军功,直接被林则徐,曾国藩这样的国家重臣举荐,上来直接就是兵部郎中用。

  所以,古代举人一般情况下都是起点都是芝麻小官,总体上来说起点要比进士低的多,很多举人一辈子就死在自己的微小官位上未能前进一步,而进士一般情况下都是从知县做起,但是知县也就是镀金而已,很快就能升迁,做到高官的官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