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狩宋 第九十九章 出发

《狩宋》第九十九章 出发

作者:郁榕 字数:1871 书籍:狩宋

  墨班子不敢对空荡荡的海王城说什么。︾乐︾文︾小︾说|至少它的城墙在资源缺乏的东布洲来说,已经非常难得了。

  除了蒙学以外,很显然三个月的时间,渤海王使用了大量的帐篷。

  同时也说明,其实海王城里,生活的人并不多。

  “东布洲现在处于唐境,所以万事不可用强。东布县能够生存,在于商贸。墨先生手下工匠不少,可以组织一些人进行制造加工。为往来客商提供一些便利条件。当然渔业和种植也不可忽视。百姓富裕了,局势才能稳定。”

  高继冲这是把东布洲全部移交给了他。

  海王城其实并没有铸造完成,两层木寨墙里面,只用用木头简单地铺了一下。这里面本来要填筑海沙。所以海王城外面看起来宏伟,其实里面是虚的。高继冲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教育和训练上。

  “东布洲是一个沙洲,土地贫瘠,而且随着海潮和江水的流动位置不断地变化。想要保住土地,必须尽量多种树,多种草,农业适可而止,可以有些渔业和牧业。水军也要训练好,不要让海盗死灰复燃。土地只有这么多,人口很能会快速增加,你接手商船之后,可以利用商路选拔一些人才北上。这些人只要认识字,年轻力壮,不管男女都行。但是不要指望能够加入新军和科学院就是了。”

  墨班子低头道:“属下明白。”

  “墨家学说是基础,科学是建立在墨家学说的基础之上。在东布洲要对各系墨家子弟兼容并蓄,坚持办蒙学。至于怎么办,你自己想好,毕竟我们相隔千里。想照顾你们,也有些难度。”

  虽然高继冲不信任这个墨班子。但是高继冲已经把最核心,最有才干的人抽调走了。东布洲的重要性已经失去。墨班子聪明,应该会听从自己的意见。如果愚蠢。必将被南唐吃掉。

  高继冲的外交中心,是在北汉和南唐中间寻求平衡。东布洲存在与否无关紧要。

  南唐。李弘冀如果不死,割据一方,情况可能会比毫无反抗力的灭亡要好。南唐水军不差,如果李弘冀能够协调主战派,大运河以东也不是没有反抗之力,甚至保住淮南也未可知。毕竟南唐的底蕴还没有彻底赔光。

  当然这一步棋会走到什么程度,那是另外一回事。

  大军已经准备妥当。

  一共二十六艘战船,十二艘武装渔船。十艘商船。四十六艘船只,人员仍然限定在一万五千人,而把各类物资,特别是石炭与粮食,一些矿产品几乎是全部带上了。每个船舱居住的人数减少了一些,以保证远航的舒适性。

  这其中,二十六艘战船和十艘武装渔船是采用蒸汽机驱动,其它的十二艘船还是使用传统的风帆。

  战船上配有火炮,蒸汽机驱动的船只配有火枪。而其他船只只是配了普通的弓弩和刀剑等短兵器。上面的士兵和工匠们经过了大半年的训练,素质至少比海盗要好。

  二月中旬。南唐与吴越再福州打得如火如荼,而南汉与宋齐丘都在争取马希萼,楚国的内战正在迅速发酵。

  而北汉获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正在安排官员,抚赈百姓,各地都在复垦荒地,恢复生产。

  而再往北,辽国还处于冰天雪地之中,

  庞大的舰队消失了。就连第二舰队也在招募士兵,北上的商队在筹集货物。不过规模已经非常小了。

  舰队首先向东,进入被称为黑潮的从南向北的洋流,这样能够快速到达辽东半岛。

  而海岸的洋流是从北向南流动。就算是季风已经转向,也要比这条线路耗费时间要多。

  这个时代确实要比后世寒冷太多。东海北部和渤海还在局部结冰期。但是暖流受到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的阻挡。产生了一条分支,沿着靠朝鲜半岛一侧流向渤海。在这条海中河流上,是没有海冰的。

  只是海上因此经常大雾弥漫,特别是东海海域,在这个季节被称为海上禁区。

  庞大的舰队当很多船只绕到而行,太多人眼睁睁地看着渤海王的舰队闯入了“仙境”。

  “沿着海流方向走,大方向不错,不会错到什么地方。尽量减少石炭的消耗。”

  高继冲确定了航线。

  不过眉头并没有疏开。

  因为前期到达北方的白氏和吕岩一直没有消息传来,仿佛消失了一样。就连北方来的商船也没有任何消息。这就是说,白氏和吕岩北上打基础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当然一个原因是,高继冲比原来预计北上的时间几乎提前了两到三个月。

  而这个时代,路上也不是后世那么好走。

  已经过去将近一个月了,辽使室昉还逗留在楚州,连你南唐的地面都没出。

  而包括高继冲的各地王爷都在往京城赶,其中包括邺都留守高行周、天平节度使慕容彦超、泰宁节度使符彦卿、昭义节度使常思、安远节度使杨信、安国节度使薛怀让、成德节度使武行德、彰德节度使郭谨、保大留后王饶。这些节度使实际上就是表达了支持朝廷进行改革。北方实在经不起折腾了,郭威平息了叛乱,也让这些节度使感到没有了**的希望。况且郭威稳定住了黄河以北,挡住了契丹南下。莫大的军威之下,要进行改革,你也没有办法可以阻挡。

  北方独大的局面,已经形成,不可逆转。这不是高继冲一厢情愿能顾阻止的。因为中原已经乱了几十年了,人心思定。大一统的思想已经占据了主流。其实就算是南唐,死心塌地反抗的人也并不不多。

  之前南平国遇到群臣随时准备把君主和国土一起卖给北汉的情况,在各国都存在。

  有些人,比如永安节度使折从阮,干脆准备放弃自己的底盘,举族入朝。这就是所谓的天下大势。

  辽国,建州城外一处不起眼的村庄,一对道侣带着一个女童来到这里。

  这就是白氏和吕岩,他们距离辽东已经不远了,他们还不知道高继冲已经出海。他们要拜见的是一些特殊的人物:后晋出帝石重贵,以及后晋的李太后。(未完待续)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