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狩宋 第十三章 纪南城

《狩宋》第十三章 纪南城

作者:郁榕 字数:2328 书籍:狩宋

  军法到底有多森严?

  高保融只有苦笑。

  因为王老将军在,江陵军至少行军有了一些模样。而因为高保融在,所以也没人敢骚扰百姓。

  但是高保融知道,现在的这几千人,相当于牙军,牙军能作战不错,但是纪律非常不好。他任司农的时候,经常看见牙兵们在街上横冲直撞,百姓对他们十分畏惧。有些不良的兵将除了军务之外,也借着军务骚扰百姓,强娶民女的事情也是有发生。

  规矩了以后的牙军让一路上的老百姓有些惊异,但是看到中间的高保融和一干高官,有露出难怪如此的表情。

  相对于牙兵,江陵军和当阳军军纪也不好,但是却没有牙兵那么霸道。

  进了纪南城,队形猛然就散乱。这是士兵们想在纪南城军营扎营休息的表现。挑选出来江陵兵还好,而原来的老牙兵牙将们就直接找魏璘和王保义。这种情况非常常见,魏璘和王保义也不认为有什么,所以过来请示。

  高保融还能怎么办?牙兵牙将反叛,杀死节度使而自代的事情数不胜数。南平国历来对牙军宽容。这样的军队到底该如何训练?靠王老将军怕是也不行。这恐怕是牙军人数一直不多的原因,另外置江陵兵和当阳兵的原因,因为武信王和文献王都怕牙军尾大不掉。

  现在这些人还不知道高保融要废掉牙军的打算,看来还不能超之过急。牙军不能废,但是待遇要下降,而江陵军待遇要上调。两军合并,不能弄成了新的骄兵悍将。

  纪南城,原本就是一个军镇。为了整顿军队,高保融借着修缮荆江大堤把全国的军队都调到了汉水。但是高保融带回来时,牙兵加上江陵军一共只有三千人。当阳军裁剪下来后也只剩下两千。梁延嗣已经排到当阳,协助鲍唐练兵。因为只有两千人,不是精兵,不足以威慑蜀国。

  鲍唐和梁延嗣都知道这一点。

  不过现在的士兵不再是半屯田,半训练的士兵。所以后勤和保障其实比以前更加重了。鲍唐的主要精力转到辅助峡州刺史高从义治理地方上,挂军职是为了保障军队的粮草。只是这个决定让高从义有些不高兴,因为这等于分掉了高从义的权利。

  军营里,官员的府邸和士兵们住的兵棚差距非常大,这在修建纪南城和军营的时候就已经形成,可谓等级森严。

  高保融住进了指挥使府,不过他自己还是带着几名护卫到兵棚里看看士兵们吃住怎么样。因为精简了人数,从现在看还没有喝兵血,克扣粮饷的事情发生,但是火头兵把官兵的伙食分开,士兵们吃的比百姓好,但是官兵差异也很大。将官是有酒肉,士兵们没有酒,肉也很少。

  不过士兵们对于高保融也熟悉了,知道他平易近人。居然有士兵请他一起吃饭,高保融就真的和士兵们坐在了一起。

  火头军对这种情况也没有吃惊,给高保融的是最好的待遇。不过高保融把酒肉都分给了士兵。

  王保义和孙光宪领着文武官员也走了过来,他们不好意思在高保融与士兵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自己单独吃。

  “主上,这纪南城真的不驻军?那纪南城还修吗?”王保义在军队中的威信还在,王保义擅守,倪可福擅攻,擅守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能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在困难时期甚至战败也能保证军心不涣散。所以王保义在军中的威信要比倪可福要好。

  高保融笑道:“修,当然修。不过纪南城以位于国家的核心,现在不驻军不等于战时防御。所以纪南城到江陵的直道要修通。荆江大堤修好后,可以将湖区设纪南县,纪南城作为县治所在,虽然偏了一点,但是总算是不浪费了这个城。”

  “主上说的是。只是现在牙军,江陵兵和当阳兵加起来也不过五千,恐不足以防御。北汉灭秦指日可待,必然南顾。南楚虽然纷乱,但是却依附北汉。后蜀与后唐绝路,北汉要平定楚国,荆南堪忧。”王保义对高保融裁军颇有顾虑。

  “王老将军认为须得多少兵力才能抵御北汉强兵?”说话的孙光宪下面的一个小吏。与军中等级森严不同,孙光宪的文官序列里面,大家都是平等相待,所以一个小吏驳斥长官的观点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难道我们现在是弱兵?”坐在高保融身后的魏璘站起来,瞪着那个小吏。“三万老弱,不如五千强军,只要我们训练好了,总可一战。且主上励精图治,国力渐强,未必不能有三万强军。”

  这一句话让四周的士兵们轰然道是。

  那个小吏还要争辩,被孙光宪阻止了。在军营里说这些话,肯定讨不了什么好,这个小吏也是不识时务。

  高保融让魏璘坐下:“我为北汉荆南节度使,何来对抗北汉之说?新军是要精,训练要好,要能求胜于野外,真要守城,就和秦王李守贞一个结局。战士死了,魂也在战场上。可是守城,老百姓死的比战士多多了,河中城十万百姓,十不存一。”

  “河中城不止十万百姓,协防、饿死或者被秦王当军粮,能活下来的,恐怕是百不存一。”孙光宪道。

  “所以守城必定是最后一步,你们这些人的训练,不是为了守城,而是为了野战。把来敌消灭在山野,不让战火烧到妻儿老小的身上,是你们的职责。如果北汉是明主,对老百姓好,我们何必战?如果来敌是如楚国,契丹那样的强盗,我们战死了又何妨?总可以为城里争取防御的时间。所以守城以后交给

  官府,由官府组织团练,训练乡兵,以维护治安,守护城池为要。当然这些事情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好的办法。否则国家就有四分五裂的危险。”高保融笑道。

  “主上仁慈。不过主上可有办法?”

  “我没有办法。这需要你们找一个地方,比如新建的纪南县先弄的看看,因为那都是老兵,训练乡兵和民团要容易一些。实际去做了,自然就有经验。然后写成条文推广。这人不都是天才,我就不是,可是就怕只说不做。”高保融看了那个小吏一眼。

  那个小吏低头想着了想,站起来向高保融鞠了一躬:“谢主上赐教。属下请往纪南县协助乡兵民团事宜。属下虽然是一介书生,但也非手无缚鸡之力之人。”

  “此人姓郑,名含,字让之。归州人,诗文尚好,喜击剑。钱粮库吏。”孙光宪低声对高保融介绍道。

  高保融点头,笑道:“钱粮库是国家重地,你回去后办一下交接,至于担任何职,孙判官自会安排。我这个主上很穷,不会赏赐你什么。但是如果你做得好,乡民会给你祠堂,祭香火,福延子孙。”

  高保融回头对孙光宪和王保义说:“孙先生,王老将军,您也知道现在军政主事官员年纪都大了,需要从下属官员中提拔一些有才能的上来,还请两位斟酌报上来。”

  孙光宪看了一眼独自在一旁吃饭的高保勖说:“主上,各位公子都长大成人了。”

  高保融叹了口气:“梁先生说过,治国要唯才是用,不能家天下。”

  孙光宪就不再说话了,因为这个决定不是他一个判官能说的。高保融的这个决定也许对国家有好处,但是必然会导致王室不再像以前那么和睦。但是这话孙光宪能说吗?

  能说这个话的只有梁震,可是梁震他已经七十多岁了,近来也病了,怕是撑不了多久。梁王妃不过是个妇人,所以以后的情况很难说清楚。孙光宪还是不愿意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有想法,没办法的人身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