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抗战观察者 第一百一十二章:中条山(二)

《抗战观察者》第一百一十二章:中条山(二)

作者:秋梨 字数:1954 书籍:抗战观察者

  师座这样的称谓,似乎只存在于国府的军队里,延安是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的,就是在杜文成的军队里以前也没有这样的称呼。可是自从白云生白主任那一声戏谑的“师座”后,师座这个词就不胫而走了。

  当然,这个师座没过多久就变成了军座,没人觉得这样的称谓有什么不妥。就是杜文成自己也觉得叫军座比叫军长听着顺耳。值得庆幸的是李秀娟大姐不在,否则的话他也不会象现在这样沾沾自喜。

  “军座,中条山传来的紧急情报。”白云生匆匆前来报告说。

  “哦?我还没准备好,他们这么快就打起来了?”

  白云生一愣,什么叫你没准备好他们就打起来了?难道说中条山之战是你挑起来的不成?杜文成看到白云生脸上的疑云,知道自己一时兴奋说滑了口,急忙补充道。

  “我意思是说我还没准备打仗呢,他们咋就先打起来了?”

  “谁先打起来了?”白云生不动声色地问。

  “不是你说。。”

  “我说什么了?军座另有情报来源是件好事,只是没有必要瞒着我吧?”

  杜文成的眉梢跳了一下,慢慢地道:“白先生很想知道?”

  杜文成知道必须把这件事讲清楚,否则的话引起自己手下这个老狐狸的误会就得不偿失了。做情报工作的人天生就敏感,他们最希望得到的不是升官发财,而是决策者的信任。只是白云生刚才的语气让他有些不快。

  “白先生,你知道我的来历,想必也应该知道我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组织。我这样说你应该懂我的意思,还要我继续说下去吗?嗯?”

  杜文成拖了长音的最后一个字,让白云生悚然一惊,自己怎么质疑起先遣军的最高长官来了?任何情报机构都是把双刃剑,这么浅显的道理杜文成又怎么会忽略掉?古往今来,众多的驭下手段中最有效最常用的也无非是制衡两个字而已,这样说来先遣军里就是再有十个八个的情报系统又有什么奇怪?

  “属下糊涂,请军座责罚。”白云生躬身请罪,不敢有丝毫大意。

  “白先生不必多虑,把话说开就能好。你继续说刚才的情报。”

  杜文成可以轻轻放过,白云生却是暗自警醒,他知道自己今天过界了,已经超出了一个幕僚应有的本分。这也是和杜文成平日里大大咧咧,没有架子的表现有关,若非如此白云生也不至于信口说出那样的话。

  他定了定神,规规矩矩地继续禀告说:“昨天旁晚,日军以五个师团的兵力突袭了中条山外围的国府21军和15军,截至今日,战斗还没有结束。据情报显示,日军已经在中条山地区集结了大量兵力。到目前为止,日军仍在调兵遣将之中。”

  “勤务兵,通知张参谋长和各师长马上到军部开会,哦,把那个晏旅长也一并叫来。”

  功夫不大,先遣军的主要人物全都到齐了。杜文成让白云生把情报又讲了一遍,这才对自己的这几员得力干将说:“诸位,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日军对中条山发动的进攻给了我们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能否抓住这个机会一举攻克太原,就要看诸位接下来的表现了。

  国民军在晋东南大约有十八万军队,这还不算在黄河南岸的十六个师。也就是说,国民军在中条山地区至少拖住了山西境内的大部分日军。我的计划是这样:陈涛,你的第二师楔入黄河北岸这一地区,在为国民军撤回黄河南岸创造条件的同时,尽你们能力牵制中条山附近的日军。我给你临机处置的权利,怎么打,何时打由你们自行决断。

  张卫民,你的第三师前出到这里,你们的任务同样是牵制日军。我也给你同样的权力,只要牵制住日军,怎么打你们自己说了算。

  晏正德,你们旅的任务是搜集太原城里及其周围日军的所有情况,并根据情况拟出一个行动计划,限期一个月,完成这次攻坚行动的针对地训练。我宣布:代号为‘曙光一号’计划正式启动。

  张参谋长,白主任,你们看看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没有?没有的话,二师三师三天明晨出发。”

  张海波早就习惯了杜文成指挥作战的方式方法,平常的时候他也许会很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但在打仗的时候从来就是一言堂。

  白云生虽然还不太适应杜文成的作战方式,但是有了刚才的教训,他也没有提出什么异议。自从杜文成来到长治以后就在秘密策划的谋取太原的行动,终于在这一天正式展开了。

  进攻中条山外围的日军一面调兵遣将,一面施放烟幕迷惑国府的判断,为围攻中条山做最后的准备。四月,何应钦到了设在洛阳的第一战区长官部,立刻召开了紧急作战会议。在会议上,何长官根据重庆最高军事委员会拟定的指导思想,在“保守要地,力图持久,奠安内部,争取外援”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中条山及潼洛工事,积极进行战备训练”的战略原则。

  国府和日军都在为中条山战役做最后的准备,就在双方箭拨弩张,准备在中条山大打出手的时候,一条来自塔斯社的消息震惊了整个世界——莫斯科和东京签订了《俄日中立条约》,条约议定俄日双方相互承认满洲和外蒙领土完整与互不侵犯。

  次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宠惠发表声明,抗议苏日两国政府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史太林自知这件事做的不怎么地道,连忙派特使专程到重庆向国府作了解释。史太林在给委员长的亲笔信上说:兄弟我也是迫不得已啊,日本人在我的东边小偷小摸小动作不断,德国人又在我的西线搞风搞雨搞得我鸡犬不宁,兄弟我实在是没办法啊。只好和东边小偷小摸的做暂时妥协喽,相信我,没有错。

  委员长明知道史太林玩赖,有心和史太林过过招掰掰手腕,可是看看自己单薄的小身板儿实在是搞不过人高马大的史太林,只好在自己的官邸里骂了史太林几句“娘希匹”了事。

  委员长搞不过史太林,又咽不下这口气,便连夜给延安拍发了几封电报,严命十八集团军迅速出击中条山,协助国府军队打退日军的进攻。电报发完了,委员长的心里这才觉得舒服一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