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清平乐 65 第六十五章

《清平乐》65 第六十五章

作者:若花辞树 字数:2742 书籍:清平乐

  凭秦氏一个连皇帝面都见不到的小娘子,是绝不可能说服皇帝的,其中必少不了秦勃的作用。秦勃为何会相助秦氏?莫非秦勃早有站队的打算?又或秦氏身后有别人,她只是为人利用?

  后者倒是没什么可能.

  那日夏侯沛见过她对晋王妃的用心,她所为是为周氏应当不假,而她能在舞阳长公主府拦到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需对舞阳长公主府熟悉,知道哪处人少,哪处又是她必经,且那日若不是长公主有事相托,她也不会走那条道,说明秦氏提前就知道长公主有事要私下与她讲。接下来要借机从人群中脱身,要避开侍人的相随,更要掩人耳目,不使人奇怪她突然离席。

  这其中种种,一语不足道,能安排得如此细致,恰到时候地在那里拦到她,就说明秦氏不是能轻易为人蒙蔽的。

  种种疑惑,都漫上夏侯沛的心头。夺嫡艰险,她不能不处处小心。看来,得尽快见一见那秦氏了。

  夏侯沛从心事重出来,抬头一看,皇后不见踪影。

  咦,阿娘呢?

  夏侯沛瞪大了眼睛,飞快转头地环视四周,四周空无一人。

  阿娘哪里去了?

  夏侯沛连忙从榻上起来,奔到外边,就见殿外宫阶下,李华站在皇后身前,低眉顺眼地在说什么。待李华说完了,皇后略思索片刻,便答了一句,李华一个下揖,恭顺地退下了。

  夏侯沛站在宫阶上,没有走过去,清风席卷,吹动她腰间香囊下的流苏,她才发觉自己走得急了,衣角都未抹平。她忙正了正衣冠。

  皇后就在这时回头,看到夏侯沛理了理帽子,稍稍弯身将坐皱了一点的衣摆捋平。她想到多年前,也是在这宫阶之上,重华还是个三四岁的孩子,她刚睡醒,跑出殿来,在阳光下发现了自己衣衫不整,便手忙脚乱地扶着帽子,又费劲地去扯衣摆。看到她从门外进来,她丢下怎么都扯不平整的衣摆,飞快地跑下宫阶,快乐地扑到她怀里,连刚扶好的小帽子都跑掉了,尤是不知。

  岁月匆匆,白驹过隙。昨日之景恍在眼前,却已是不可追忆。

  夏侯沛将自己打理齐整了,看到皇后回头,她下意识地便绽放了一个开心的笑容,匆匆跑下宫阶,跑到皇后面前,她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会把帽子跑掉了,皇后却十分惆怅。

  成亲就是大人了,也许,从今往后,慢慢的,重华便不再以她为中心,不再时时绕着她,她会有自己在乎的人,会有自己的事业,有僚属,有谋臣,有挚友,有可与其并肩而行的人。

  “阿娘怎么出来了?”夏侯沛到了皇后跟前,笑着问道。

  短短半年时间,她几乎已与皇后等高。

  皇后道:“李华有话禀,我见你想事入神,便出来听了。”

  “哦。”夏侯沛点点头,并不问是什么事。相处之道,张弛有度,不管她多想贴着皇后不放,都明白,人都需要空间,抓得太紧,反而易逝。

  边上也没什么宫人,长秋宫是整个皇宫中除了太极殿外最密不透风之处,在这里说什么,都无需害怕外传。

  夏侯沛将殿中未尽之语说了下去:“秦氏可信,她为王妃,最妥当不过。”

  二人就在庭中散步。

  皇后沉吟片刻,道:“可是你自己相中的?”

  这其中仔细说来就免不了要说到秦氏和周氏的纠葛,其中涉及甚广。夏侯沛想了一想,掩下了未提,只道:“是儿自己看中的。”

  她这一犹豫,就落到皇后眼中了。皇后仍旧不动声色,再问:“秦氏是怎么想的?”

  “她亦有此愿。”

  如此,几乎就可确定,她们是双方都有意了。皇后也说不上是什么感觉,若说终于圆满解决了她的婚事,可以松一口气了,她却觉得失落,一遇到秦氏相关的事,重华就吞吞吐吐,这可真是让人难过。

  她只做过夏侯沛的母亲,没有别的经验,李氏又在宫外,不能讨教育儿经,孩子越来越大,与自己越来越远的落差感竟无处可说,无法排解。

  “你心中有数就好了。”皇后慢慢地走着,看了夏侯沛一眼,“不久应当就要敕造秦王府,喜欢什么规式,你可想一想,再与工部去说。”

  “十一郎的府邸还没造呢。”夏侯沛耷拉了嘴角,嘟哝道,她才不想离开皇宫,虽然有自己的府邸,可以有一套自己的班底,还方便她养门客,方便她四处走动,可是,出了宫,她就不能每日都来见皇后了。

  要长久,便不能急在朝朝暮暮,这是谁都知道的,可是果真做起来,哪有那么容易。

  “出了宫,阿娘见不到我,想我了怎么办。”明明是她见不到皇后,会想皇后,却偏偏要倒过来说。

  皇后显然很懂她的说话方式,嘴角翘了翘,未语。

  过了几日,皇帝再来与皇后提这事时,皇后想了想,迟疑道:“恐年岁不大相符。”

  与魏贵人不同,在儿女的婚事上,皇后是能做一些主的,她提出了这一不足,皇帝早想过这一点,他觉得一人好的时候,缺陷也能让他脑补成长处。皇帝笑道:“这是无妨的,年纪大一点,也知道体贴人,会照顾好十二郎,王妃还是懂事一些的好。不像三郎媳妇……”

  毕竟不好说儿媳的坏话,皇帝硬生生地打住了,抿起的唇角显出他极大的不悦来。三子至今无嫡子,皇帝对王妃颇有微词。至于当初赐婚时他是怎么想的,早就忘了,这些小事,在每日的朝廷大事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皇后只当没听懂皇帝后半段话的意思,答应了:“如此,便依圣人。”

  皇帝满意地笑了。在他印象中,皇后极少违背他的意思,这回犹豫多日,还是因为十二郎的婚事。

  至于秦勃的立场,不说即位之初,就是五年前,他还会犹豫,但到如今,他的皇位越坐越稳,京城内外兵力皆在他的掌控,一个大臣的立场,已不足为惧。还能趁此好好看看谁有异心,谁一片赤诚。

  任何一个皇帝,在登基之初,励精图治,可在皇位上坐久了,看到天下大治,帝位稳固,便免不了显出刚愎自用来。楚帝如此,夏帝也免不了这个套路。

  皇帝来长秋宫的时候不多,一月两三回罢了,但宫中有重要事,皇帝都会与皇后商议。

  “这几月,我老是听到有人说东宫甲士傲慢,不将太极宫放在眼里,你可知此事?”皇帝话锋一转,说起了东宫之事。

  皇后很正直地道:“妾不曾听闻东宫甲士如何。甲士卫护宫闱,东宫也好,太极宫也罢,不严厉,安危成虑。妾只知太子妃时常来问安,言语孝顺,礼节周到,无可挑剔处。”

  皇帝轻哼一声,很不以为然。

  皇后知道,魏贵人为使皇帝对东宫生厌废了不少功夫,她不但派人诋毁,还让皇帝看到了事实。

  东宫位处太极宫东面,与太极宫只一墙之隔,两宫宫人免不了交流。在相交处,有甲士守卫,那里恰好有一种果子,那果子不知何时种下的,亦不知何时长出的。

  五日前,皇帝往一美人处听琴,琴音优美,飘飘然不知所处。一曲过后,美人便说起来那果子,引得皇帝想吃,理所当然,就令人去摘了,美人宫里的小内宦引路,带着一个太极殿的小宦官,摘果子这种小事,自然烦劳不到赵九康,太极殿宫人众多,随便派个人去就好了。

  东宫那处,这段时日,总有人不断来扰,已是烦不胜烦,这会儿又大张旗鼓地来摘什么果子,自然呵斥了一声,这一喝斥,太极殿的那位小宦官理所当然地就禀上去了。

  太极殿的宫人,犹如皇帝之眼,皇帝哪有不信的?原本的一分怀疑,就添成了八分怒意。

  皇帝还以为皇后不知道这个事,冷哼道:“你还不知道吧?我要吃一个果子,都要看东宫的脸色!”

  东宫甲士连他身边的人都能喝斥,是不是明日,太子就能来喝斥他了?

  不想还好,一想,皇帝便更加生气。

  皇后惊讶道:“圣人何出此言?太子孝顺之人,从无不敬之处。”

  皇帝想,皇后能力是有的,就是太守礼了,有些死板。

  若是他知道,皇后这五年来锲而不舍的向他身边的大宦官赵九康释放善意,不知会作何想。

  赵九康见皇帝沉下脸不语,忖度着皇帝的心意,十分贴心地把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皇后释然一笑:“还当是什么事令圣人如此动怒,太极殿宫人不说一千,也有八百,哪里认得过来?甲士严厉,是恪尽职守。”

  皇帝也知这道理,可是就是咽不下这口气,更重要的是,万一认出来了呢?

  他也知道在皇后这里想听到太子的坏话是不可能了,想到十二郎也总是维护太子,他叹了口气,若是他不知二郎、三郎的心思便罢了,可他知道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看太子倒霉,恨不得立刻取而代之,皇后与十二郎的作为才显得珍贵。

  总是妇人,不知前朝之事,十二郎也是心软,皇帝叹息着走了。

  皇后维护太子,把握了一个度。她并不是站到太子那边与皇帝对立,而是站在皇帝身边,比较宽慰皇帝地表明,太子并无不妥。

  夏侯沛亦如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