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柿子湾 第四十二回 又喜又气

《柿子湾》第四十二回 又喜又气

作者:旷野牧歌 字数:3812 书籍:柿子湾

  素,核算农业利润和工分单价。每户全年所挣的工分总和,按工分单价折算成钱,再减去该户全年所分得的农副产品的总价款,剩余部分就是这个家庭一个年的分红。

  这时村里的农业生产主要靠牲口和人工,劳动生产率很低,再加上工农产品的“剪刀差”政策,也就是通过压低农副产品价格,以暗补方式让农民支援城市建设;所以,这时柿子湾一带农村,一般一个全劳力一个劳动日即十分工也只能核到两三毛钱,最好的也不过四五毛钱,差的也就一两毛,甚至还有五分钱的。

  即便如此,队里的农活也并不减少。相反,在农业学大寨、抓革命促生产号召下,农活安排得相当紧凑。除了下雨、下雪,庄户人从早干到晚,甚至还提出来开门红,元旦、春节也得上工。

  只是这天公不作美,几乎年年干旱,地里的收成一年不如一年。队里分的口粮不够吃,庄户人就自发地把家里的细粮也就是小麦用自行车带到城里头,按一比一点几的比例,换成更多的玉米面、高粱米等粗粮,以填饱肚皮。甚至饲养员把生产队给牲口配发的玉米、高粱、麦麸等饲料偷回家当口粮吃。

  结果呢?生产队里的骡、马、驴、牛一个个瘦的皮包骨头,一个劲地拉稀,有气无力。到了田里干活的时候,牲口走不了多久就卧倒在地不起来了,任凭你的鞭子抽得再厉害,那可怜的牲口一动不动,只有两只眼睛呆呆地望一望你,人们戏称之为飞机。

  牲口拉不动了,那用牲口的人自然也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去休息了,可以休息到牲口能爬起来为止。也正因为如此,队长往往会把那些比较差的牲口,安排给那些有头有面的人去使用。牲口卧下不起,人就可以蹲在牲口旁边休息,而工分呢?却照挣不误。这便是和队长关系要好的人的那一点好处。

  家家户户口粮不够吃,大凡到地里干活,一到了歇的时候,庄户人就四处去找野菜挖,以便带回家掺在面粉里充饥。这个时候,柿子湾一带农村一大家子一顿饭能吃上一小碟蔬菜就算是不错了,一年到头也只有到了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点儿肉。要是去庙会买点肉的话,都喜欢要肥的,不要瘦的;肚子里缺油水,肥肉吃起来香啊。可偏偏这时的猪羊还就是肥肉少、瘦肉多,因为它们都吃的是草、喝的是农家泔水,那肚子里也吃不到什么油水。

  至于庄户人的衣着嘛,那就更甭提了。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那衣裳都是补丁摞补丁的。村里一些男孩会针线活,其实就是从缝补自己的衣裤开始的。反正,没有人敢说一个富字,更不敢有一丁点露富,其实也没什么富可露的,即使哪家光景好一点,也好不到哪里去。

  也许是光景过得紧张的缘故,也许是她自己多心了吧,反正叶子感觉在家里和从前不一样了,一下子生分了。于是,坐满月子,叶子和小张到镇上办了离婚手续,然后就去生产队上工了。

  这个时候,呵护孕妇、哺乳期妇女、幼儿以及法制的观念还很淡漠;或者说都过于要面子,出了这种事,觉得很丢人,庄户人就自己默默地吞下苦果,听天由命了。至于后续如何,暂且不得而知。

  第二卷 生与活(下)

  第三十九回 脸儿难看

  第四十回 迫不得已

  第四十一回 置之度外

  第四十二回 又喜又气

  且说这年也就是羊年的农历十月初八,叶子生下了个又白又胖的小子。这可把梁家婆婆喜欢死了,再也不说那酸儿辣女了,给娃取了个奶名叫狗娃,说这样好养活。孩子出生头天,梁家婆婆就把本巷男人们请来,给娃“别草”。

  这别草,是柿子湾一带一个古老的风俗。传说,古时候女人们都是在草垫子上生娃的。娃儿

  第四十三回 小家难持

  第四十四回 节外生枝

  第四十五回 向阳花开

  第四十六回 隔空过招

  且说这天吃过晚饭,多娃夫妻俩在屋里闲聊。仙儿说:“见天呀累死累活的,也不知道都为了啥。”多娃笑着看了媳妇一眼道:“说毬的外,为这个家嘛,还能为啥?!”“咱挣的那,刚好给人家用。”“说的倒是个毬。”“不是?”“都一家子嘛,你说毬的外”

  “额来你屋可不是当牛做马的。”“嘿嘿,你才来几天

  第四十七回 偷偷摸摸

  第四十八回 用心良苦

  第四十九回 柿子熟了

  第五十回 庙会邂逅

  第五十一回 一心春晖

  第五十二回 门里门外

  第五十三回 中年生变

  说起环儿嫁给将儿大儿子刘志刚这话可就长了。当年将儿和勇儿在北平(解放后改为北京)拉洋车的时候,勇儿结识了地下党组织,以做生意名义去过陕北,后来按照组织的安排,回到柿子湾一带组织民间力量抗日,也就是和帆娃他们伏击日本鬼子。这对八路军进入山西以及后来山西的提前解放,不论从群众基础还是战斗训练上

  第五十四回 自作自受

  却说这时候,云岭邢家的大儿子当兵回来了。小邢虽然个头不高,人长得也一般,可心气却挺高,一回来就想当村里的头头。这不,才回来不久,就开始行动了。每逢村里开会,小邢总是自告奋勇发言,翻着红塑料皮本本,说得一套一套的。表现了一阵子,不见效果,小邢便改变方式,公开和队里、村里叫起板了,先是开会时口

  第五十五回 似水无形

  第五十六回 无独有偶

  第五十七回 东方鱼白

  第三卷 甜与酸

  第五十八回 二狗这娃

  第五十九回 冬去春来

  第六十回 喜出望外

  和往年一样,这年刚入冬,云岭就开始排戏、准备社火了。唱戏、闹社火自古就是柿子湾一带深受老百姓喜爱的民间文化形式,一般农历十一月开始准备,春节推出,元宵节达到鼎盛,一直闹到二月二龙抬头,才算告一段落。当然,遇上婚丧嫁娶之类的红白喜事,那又是一番鼓乐双吹。

  这里唱戏,以蒲剧为主,每个村

  第六十一回 开头儿难

  却说得到叶子无奈的默许以后,贵娃赶紧收拾好衣物。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起来,用草绿色小挎包装了几个馍、几截大葱和一葡萄糖瓶子开水,背着被卷儿,一路步行二十多里,赶7点半钟就到了清溪镇。在长途汽车站等了一会儿车来了,赶紧挤上去,当天后半晌就到了平阳市。

  这平阳,地处浍河与汾河交汇处的平原

  第六十二回 母子连心

  却说建娃在平阳做了临时工后,他爹刚娃就和小裴办了婚礼。新的家庭,新的生活,而且还很快要(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刘建梅,小名梅儿。见爹妈已经没有和好的机会了,建娃也就没有再和他爹闹了,只是不喊小裴叫妈,也从不主动和小裴说话,即使小裴有意搭讪,建娃也听而不闻,闻而不语。

  其实,小裴也自有

  第六十三回 父子同梦

  第六十四回 慈母情怀

  第六十五回 亲与不亲

  第六十六回 老人心思

  第六十七回 诱惑难挡

  且说贵娃在春苗市场渐渐站住脚,当起了牲口经纪。生意是开始做了,只是得给地头蛇提成,还得打点管市场的、管治安的,甚至还得交税费,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甚至租不起房子,就挤在老乡那里,打个地铺凑合凑合。出门在外嘛,哪里能跟在家里比呢。贵娃不好意思地给老乡说,过些日子再还借的钱。他怎么也没想到老乡

  第六十八回 东风送暖

  这年的冬天似乎了得早,腊月十八九就感觉不怎么冷了。腊月二十五,瓜儿放假回到家里。这天吃过晚饭,瓜儿洗过锅碗瓢勺,搬走炕上的小饭桌,喂过猪,上炕陪妈说话。

  “哎,妈,咱外猪快繁(po)呀。”“嗯,就在这两天吧。”“你独儿个在屋里能行呀?”“哎呀,猪下崽又不要人照顾,喂当事些就行了。”

  第六十九回 春华秋实

  这天下午,在云岭村口上,有几个老者在代销店山墙这儿坐着闲聊。“哎,你今年种了几亩花(花,这里指棉花)?”“额呀,额种了五亩。”“哦,可不少。”“人家还有那全种了花的呢。”“都种成花?那敢把嘴挂起啦。”“看你说的,人家总是算过账了,粮食够吃了嘛。”“那可是的。”“啊,那种花就比种麦利儿大嘛。

  第七十回 柿子叶红

  且说汽车当天下午到平阳后,瓜儿挎着书包,拎着行李,东张西望地出了汽车站。往北拐一截,就见了平阳火车站。先到售票窗口排队,凭录取通知书买了夜里去省城的半价学生票。在火车站一旁的小饭馆吃了碗面条,装了一瓶子开水。第一次出远门,对平阳也不熟悉,瓜儿没敢上街逛,径直走进了候车室。

  夜里十一

  第七十一回 柿子酒涩

  第七十二回 该咋还咋

  第七十三回 难以理解

  第七十四回 相互帮衬

  且说这时环儿娘家早搬到老村子外面西北片的新院里去了。叶子从村门楼小店买了点心和苹果,便去了环儿爹妈家。“吆,叶子来了?”环儿哥哥玉堂道。“嗯,环儿在吗?”“哎呀,和玉树带额妈去医院了。”“哦,额还说眊眊她哩。”“啊,眊啥呢,都好着哩。你屋里也忙的。”“啊,听额妈说了,额就说来眊眊。外,那男

  第七十五回 情意萌发

  且说娥儿婆家也就是来娃家在清溪镇上,本来条件就可以,再加上来娃心灵手巧、会做小生意,这光景过得也挺资宜。到这时,大儿子月娃也十五了,在村里念七年级(此时小学和初中连读共七年,七年级就是初中最后一年)。这娃个头高挑,一副颇具男孩气质的脸儿,很机灵,学习还行,成绩在班上中等偏上。在高考中考相继

  第七十六回 想法各异

  却说瓜儿辅导员来找小赵的辅导员。“哎,给你说个事。”瓜儿辅导员说。“什么事?还搞得这么正儿八经的。”小赵的辅导员笑着道。于是,瓜儿辅导员就把情况简要地说了一遍。“哦,这么回事呀。”“对,得和小赵谈谈。”“谈谈?那怎么谈?这恋爱自由,咱又不好干涉。”“也不是要强行干涉,就是说说道理。不然,要

  第七十七回 满怀期望

  且说这年六月下旬,狗娃考上了镇高中。秋天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回来,狗娃说:“妈,以后每个礼拜给额炒一大瓶子咸菜。”“咋呢?敢嫌学校的菜淡的?”“人家都带咸菜哩,食堂的菜太贵了。”“一份多少钱?”“有五分的,也有一毛的,最贵的要一毛五哩。”“齐是啥菜呢?”“有菠菜炒豆腐、白菜烧胡萝卜,还有冬瓜

  第七十八回 各尽所能

  且说叶子爹病了。叶子爹中等个头,不大爱说话,常是一张不笑的脸。老汉就叶子这一个女儿,格外疼爱。叶子小时候,老汉出远门回来,总给叶子带回些小东西,像头绳儿呀发卡儿啦、胭脂糕呀或者啥好吃的。从地里干活回来,哪怕再累,只要看到叶子,老汉就轻松了几份,陪女儿玩上一会儿的。也因此,叶子和她爹很亲。

  第七十九回 炎炎夏日

  第八十回 借机发挥

  第八十一回 月圆中秋

  且说狗娃差两分没考上大学,干活之余,便冒昧给素不相识的县中校长写了一封长信,希望能到汾湾中学高考补习班去复习。结果呢?没想到会这么顺利,八月下旬接到通知,九月一号便走县中补习去了。

  而和狗娃一同毕业的果儿呢?预考都没通过,回家去县城一个厂子干了临时工。果儿是谁呢?就是狗娃上初中时班

  第八十二回 凤凰儿女

  且说狗娃大学报到后先去市郊军训了半个月。在军营里,第一次见了真枪,还学会了打靶。虽然营房的生活很单调,伙食也一般;但狗娃有外出遛工的磨练,没觉得多苦。

  返校开课后,各班不设固定教室,这堂课在这个教室,下堂课又换到别的教室,像打游击一样,狗娃有些不习惯。也许是从小在老家养成的习惯,也

  第八十三回 悄然变化

  第八十四回 各显其能

  且说包产到户五六年下来,柿子湾一带的农村渐渐发生了不少变化。庄户人不仅大面积种植中药材,而且外出做小生意的也越来越多了。这一方面是因为农机、化肥、农药的普遍使用,使得种粮利润开始下降,甚至亏本,庄户人不得不另辟蹊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社会消费水平逐渐提高了,相互攀比,不得不想办法、找门路去挣

  第八十五回 二狗学艺

  却说这时二狗已经不念书、学木匠去了。这说来话长。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