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柿子湾 第一百八十五回 半信半疑

《柿子湾》第一百八十五回 半信半疑

作者:旷野牧歌 字数:2747 书籍:柿子湾

  且说这天一早杏儿就上班去了。恩娃调休,送孩子上幼儿园回来,就在家和爹妈一边看电视一边闲聊。

  “爹、妈,有个事想和你们商量一下。”“哦。”“额爹嘛退休了,额也三十多了,也该撑起这个家了。”“好额的儿呀,额就等你这句话着呢。”刘家母亲笑着说。

  而刘家父亲呢?看了恩娃一眼,没有吱声。“现在额和杏儿上班,工资也低,再加上额爹的退休工资和咱地里的收入,两个孩子,日子过得也不轻松。”

  “这娃,有啥就直说,还兜什么圈子呢!”刘家父亲开口道。“嘿嘿,额想开个小饭馆。”“在这儿?不是在村里已经开了一个啦吗?”“村里是村里,这儿的是这儿。”

  “嘿嘿,你甭看人挑担子不吃力。那街上小馆子多了,你有把握?”“额准备得差不多了。”“哦?”刘家父亲有点惊讶地看着儿子。“开饭馆。那你的工作怎么办?你爹也老了,靠额们是照护不过来。”恩娃妈道。

  “不是说要你们照护。额是想留职停薪,这样保险一点。”“啥是那留职停薪?”“就是保留关系,不领工资吧。”“哦,那单位同意?”“差不多能同意吧。”

  “额可告你说,在这县城可不比在咱村里。起早贪黑不说,方方面面可都得顾到,一个地方顾不到,都会出问题。”“知道。”

  “手续得全,工商、税务、防疫什么的。平素还得顾到街道、派出所,这都是事儿。”“那肯定了嘛。”“这里头可学问深呢。”“慢慢来吧。”

  “要开店,市口还得差不多,你的饭菜得人家稀罕,才有回头客。”“市口额看过了,连菜谱额都配好了。”“哦?”“说说看,都弄些啥菜。”“额想开个土菜馆。”

  “啥?土菜?”“嘿嘿,就是农家菜。”“农家菜?”恩娃妈不解地问道。“就是以前咱屋里吃的那菜。”“那能行?”“嘿嘿。”“你想好了?”“嗯。”

  “你要想好了,那就干吧,总得闯荡闯荡才行。”“额也是想拼一拼,说不定就闯出一条路呢。”“和杏儿商量了?”刘家母亲问道。

  “嗯。”“杏儿咋说?”“那还用说嘛,她肯定支持嘛。”“你预备好了,那就干吧。”“只是……”“咋?”“本钱不够。”“得多少?”

  “额粗略算了一下,起码得两万。额和杏儿只有四千。”“哦。他妈,额看杏儿那四千就甭动了吧,两万块本钱咱想办法。”刘家父亲说。

  “行。杏儿的钱就甭动了,还有两个娃呢。”“谢谢爹妈。”“这娃,还见外了。你敢还觉不得?额和你爹待你比亲的还亲呢。”“这额知道。”

  “找个市口好点的,好好干吧。不然,连两个娃儿你都养活不了。”刘家父亲说。“嗯,额也是这意思。”“行,那你就筹划去吧。”“嗯。”恩娃应声过他屋里去了。

  “你就这么答应了?”刘家母亲问道。“啊。”“平素就不活络,可咋开那饭馆呢。”“人都是逼出来的。”“哦。”就这样,刘家爹妈又说了两句,便各做各的事儿去了。

  话分两头说。且说桃儿得知贵娃从平阳看守所出来了,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贵娃到家里来。她几次忍不住想去云岭看看,可都被她老汉给挡住了。

  这时,桃儿老两口还住在老院子里,房子是当年和叶子的房子错前搭后盖的,也二十年过去了,几个孩子成家后都搬出去各过各的了。

  就在桃儿念诵之际,这天,贵娃跑来了。当然,对贵娃的到来,桃儿是有思想准备的,只是或迟或早而已。因为贵娃三个儿女都不在家,也只有妹妹桃儿才是他最亲的人。

  “你还有脸儿回来?”一见贵娃,桃儿就不给好脸地说。“嘿嘿,额的家嘛,咋不回来的。”贵娃厚着脸皮儿笑着说。“还你的家。那额问你,你都给屋里干了些啥?还好意思说是你的家!”

  这边桃儿正数说贵娃,那边桃儿老汉已给贵娃让了坐,端来大半碗开水。贵娃接过碗喝了两口说:“嘿嘿,额这不也是出去给屋里挣钱去了嘛,只不过没挣下吧。”

  “就算你是挣钱去了。那额问你,咱妈殁的时候,你咋不回来?”“额是不知道嘛,敢不回来呀。”“瞎话张嘴就来!额寻你的时候,人家说你才走了几天,额让人家转告你的。敢人家没告你说?!”“嘿嘿。”

  “老话说,父母在不远游。你可倒好,一去不回,老婆、孩子不管,连老母殁了都唤不回来。良心让狗吃了?!”桃儿禁不住抽泣起来,老汉赶紧给桃儿递过去一条手巾。

  “人已经殁了,额回来不也是白搭。”“你是儿,发丧不是你的事?!不要脸!”“嘿嘿。”贵娃干笑了一声,然后端起碗喝了两口。

  “害得额抬不起头。嫂子一个妇道人家又是给妈养老,又是给妈送终的。你不嫌羞耻,把脸装到裤裆子里去啦!”“嘿嘿,骂两句就行了,敢还没够了?再说了,媳妇伺候婆婆,不也是本该的嘛。”

  桃儿老汉拽了下贵娃衣襟子劝道:“少说两句不行?!”

  “真没见过你这号男人!叶子嫁给你,真是倒死那霉了。你一走了之,你可知道叶子在家受了多大的罪吗?!又有老,又有小的,硬是活活给累死啦!”桃儿越说越气,越说越难受,竟又抽泣了起来。贵娃只顾抽烟,一时没搭腔。

  “额问你,叶子殁了,你咋得不回来?”“嘿嘿,看你说的那。额要是回来,那还……”贵娃话说了前半句,没好意思说出下半句,只在嘴里嘟囔了一下,咽了口唾沫。

  “真是作孽啊!额可怜的嫂子啊。”桃儿禁不住大哭起来。“让她骂吧,出出气就好了。”贵娃看了一下妹子,然后,对妹夫说。

  桃儿哭了一会儿,才渐渐平静下来。贵娃赶紧劝道:“哎呀,甭哭了,都过去了。咱岁数都大了,还是身体要紧。”“唉,这一晃就二十多年过去了,你老了,额也老了。这往后,可好好地过日子,甭再折腾了。”“那还用说嘛。”

  “咋说呢,还是你有福,三个娃都大了,狗娃也有出息了,你就消停些,过上几年安稳日子。”“嘿嘿。”

  “听说了吧,狗娃大学毕业了,在并州工作。杏儿也嫁到清平去了,女婿也不歪。”“嘿嘿,额省心了。”“懒干手,就你有福。”“哈哈,这没办法。”

  “眼目下,就是二狗还在兴州打工,媳妇额已经说下了,就等你回来给娃成家了。”“嘿嘿。”“这你回来了,额就不管了,你把娃成就了。”“嗯,那还用说嘛。”

  “这,赶你回来,杏儿已经给你安排好了。”“哦。”“娃说了,连上地里的收入,一年给你四千块。省点的花,也够你的了。”“嘿嘿,那钱还有多呀。”“往后,你可不要再跑了,甭折腾娃儿家。”“嘿嘿,那肯定了嘛。”

  “额可把丑话说在头里,你要是不听,可就没人管你了,你好自为之吧。”“嘿嘿,额敢愿意跑的。”“老了,还跑啥呢。”桃儿老汉插话道。“嘿嘿,想跑也跑不动了。”“不折腾就好。”

  其实,桃儿说一年给贵娃四千块,也是有计划的。原来前些日子,也就是贵娃快回来的时候,杏儿把这些年云岭责任田的药材收入都送到姑姑桃儿这里来了。

  桃儿怕贵娃乱花钱,就多了个心眼儿,和老伴儿商量了商量,把钱按十年分了一下,又保守地算了算往后地里的收入,就定下这一年四千块的说法。

  生气归生气,感情归感情。虽然说一提起贵娃这些个年的所作所为,没有不摇头的,但桃儿和贵娃毕竟是亲姊妹嘛。数说了一顿哥哥之后,桃儿还是留贵娃在薛家庄住了几天,拉了拉家常,自然也合计了合计二狗成家的事儿。

  从薛家庄回来,又过了一阵子,贵娃便去了柳湾。这个时候,叶子母亲还健在。很自然,丈母娘劈头盖脸数说了一顿女婿的不是,这些就不细说了。

  而贵娃呢?又磕头又谢罪的,给老人家赔了一番不是。然后,贵娃又不知是真是假的,流着泪说了说他这些年在外漂泊的苦处,说自己没挣下大钱,一直没脸回来。

  到这时候,叶子母亲已经九十大几了,可老人家除了耳朵有一点背之外,眼窝不歪,脑子还挺清楚,时不时还打打麻将牌呢(麻将牌,是柿子湾一带的叫法,就是一种只有扑克牌三分之一寛,可比扑克牌要长一点的纸质麻将)。

  老话说,人老成精。老人家自然明白贵娃满嘴瞎话,可也懂得这逝者已逝、活人为要的道理。于是,在训斥了女婿一顿之后,还是说了些劝贵娃往后好好过日子之类的话。这些就不赘述了。

  这年春节,也就是贵娃回到云岭的头一年过年,杏儿一家子没来,二狗和狗娃也没回来。就桃儿老夫妻俩到云岭来了一趟。见院里的树都砍了,屋里头乱糟糟的,赶紧帮哥哥归置了归置。

  临走的时候,桃儿禁不住指着院里说:“哥哥。”“嗯。”“你眊你这……”“咋?”“还咋,大过年的,额不想说你,你敢就能看过眼呀。”“哎呀,那怕啥的,又没人来。”

  “没人来,敢就不管了呀。收拾收拾呀,自己看上也顺眼嘛。”“啊,哈哈。”“懒得,就。娃儿家媳妇呀回来,不也像个样儿嘛。”“甭提这几个子蛋子,说起就生气。”

  “就算不给做人看,你也要给自己划算划算吧。”“咋?”“把这院里拾掇拾掇,开过春呀,买些个树苗儿栽上,等树长大了,不也是钱嘛。”“哦,这倒是。”

  “省得荒在这里,又难看又可惜的。”“哎呀,你就甭管了,一准咱下回来的时候,就变样了。”桃儿老汉打圆场说。“那敢情好。”“哈哈,那肯定了嘛。”

  就这样,桃儿说了几句,便回去了,可心里还是有些犯嘀咕,因为她不相信贵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