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混唐 第二百四十七章 金城远嫁

《混唐》第二百四十七章 金城远嫁

作者:三角铁 字数:5831 书籍:混唐

  张宝儿府上,客厅内坐着几个人。

  张宝儿向华叔问道:“华叔,事情都准备妥当了吧?”

  “姑爷请放心,怎么将玉真公主悄悄接出相王府,如何出城,包括出城之后详细的撤退路线,全部都已经安排妥当,绝对万无一失!”

  “那好,今天晚上按计划行动,一定要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不能出任何差池!”张宝儿吩咐道。

  “明白!”华叔点头道。

  “还有,要交待谷儿,他的人继续留在长安,今后不管长安有什么消息,都用信鸽要及时传回到符龙岛!”

  “宝儿,老华办事你就放心吧!”江雨樵满脸笑意道:“等一回到符龙岛,我便将岛主之位传于你,你和桐儿她们几个就安心生活在岛上。我敢保证,谁也找不到你!”

  张宝儿一脸歉意地看向魏闲云道:“先生,你本来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现在却要跟我去符龙岛了,我觉得有些对不住你!”

  魏闲云微微一笑道:“我是个废人,对荣华富贵已不感兴趣,能与宝儿你在一起,我就心满意足了!”

  张宝儿还要说什么,却见一个下人来报:“宫里一位姓杨的公公求见!”

  “杨公公?”张宝儿心中一惊,他看向魏闲云:“莫不是陛下察觉了我们的意图?”

  魏闲云摇摇头:“我觉得不像,若陛下真的察觉了,那派来的人就不是杨公公了!”

  张宝儿也觉得魏闲云分析的有道理,他对几人道:“你们先回避一下,我见见杨公公,听他怎么说,然后再做决定!”

  杨思勖一进客厅,便对张宝儿道:“张大人,请随我速速进宫,陛下有急事找你!”

  “找我有急事?”张宝儿看杨思勖火急火燎的模样,不像是装出来的,便问道:“什么急事?”

  “金城公主出事了,陛下让你火速进宫去!”

  “什么?奴奴出事了?”张宝儿一听大吃一惊,急忙问道:“她出什么事了?”

  “去了你就知道了,赶紧吧,陛下还等着你呢!”

  张宝儿听说李奴奴出事了,心中焦急不已,来不及与魏闲云等人打招呼,便跟着杨思勖匆匆进宫了。

  张宝儿见到李显,李显将李奴奴昨夜来找自己的事情原原本本说于了张宝儿,最后又道:“宝儿,你一定要帮我劝劝奴奴,让她千万不要意气用事!”

  听李显说完,张宝儿的心顿时沉到谷底。他虽然不知道李奴奴的真实想法,但大概也能猜出个七八分来。

  走进清思殿偏殿,张宝儿见到了李奴奴。她端坐在椅子上,平静的像一泓清泉。脸庞上五道指印清晰触目,可见李显当时有多生气,使了多大气力。

  李奴奴抬眼盯着张宝儿,目光中有了一丝神采,又倏忽熄灭了。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张宝儿语气低沉。

  李奴奴没有说话。

  “我知道你是为了盈盈!”张宝儿叹了口气道:“其实,我都做好准备了,要带盈盈离开长安,已经和她说好了,本打算今天晚上就走的。我是怕走漏了消息,所以让她不要告诉任何人,谁知却让你误会了。奴奴,你的好意我和盈盈心领了,你不必做出如此牺牲!”

  “你能如此对待盈盈,我真的替她高兴!”李奴奴淡淡道。

  “你现在可以用放弃你的决定了吧?”

  李奴奴摇摇头。

  张宝儿急了:“奴奴,你怎么这么傻呢?吐蕃那么遥远,好多人躲都躲不及,为何你铁了心非要去和亲呢?”

  李奴奴盯着张宝儿道:“若我说是为了你,你可信?”

  “为了我?”张宝儿愕然。

  “其实,我和盈盈一样,从一见到你就喜欢上了你,只不过盈盈说出了口,而我却藏在了心底!你是我第一个喜欢的男人,恐怕也将成为最后一个!”

  李奴奴竟然会喜欢自己,张宝儿不由瞪大了眼睛。

  “我还记得小桐姐曾经对我和盈盈说过的一句话,她说,爱一个人,是没有理由的,不为图什么回报,而是要让他快乐。宝儿是我这一生最爱的人,只要他高兴,我愿意为他付出一切。”李奴奴眼中闪现出异样的神采:“我真的很佩服小桐姐,她能为心爱的人付出一切,我为何做不到?”

  张宝儿心中怅然,自己何德何能,竟然能得到这么多女子的垂青,她们情愿地为自己付出,自己何以为报。

  张宝儿苦涩道:“奴奴,你这么做,让我一辈子如何心安?”

  李奴奴微泛笑意:“就算你真的能带盈盈离开长安,那也成了大唐的罪人,天下之大,哪还有你们的容身之地?再说了,你们走了,置陛下以何种境地,所有的骂名岂不都由陛下来背了?陛下待我如亲生女儿一般,我一直都没有机会报答他的大恩大德,现在就是我报恩的机会。我去吐蕃和亲,既能让你与盈盈在一起,又报了陛下的大恩,还有比这更好的选择吗?”

  张宝儿还没来得及说话,门却被推开了,李显泪流满面冲了进来,他一下便抱住了李奴奴:“奴奴,你个傻丫头,朕把你当作亲生女儿一般,何时要你报过恩呀?”

  “陛下,是奴奴不孝,惹陛下生气了!”李奴奴哭泣道。

  “不,是朕糊涂,你做出这么大的牺牲,朕还打了你,你不知道,朕有多后悔!”李显像个孩子般放声大哭。

  张宝儿心里酸酸的,强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

  “奴奴,留下吧,朕离不开你!”李显恳求道。

  “陛下,奴奴心意已定,请陛下恩准!”李奴奴坚定道:“若陛下还怜惜奴奴,就允许奴奴经常回来省亲,奴奴便感激不尽了!”

  李显仰天长叹……

  ……

  群臣站在大殿上,你瞅瞅我,我瞅瞅你,都是一脸的疑惑。

  也不知陛下最近是怎么了,短短几天内接连三次召集临时朝议,这在以往可是从没有过的。前两次是为了订和亲之事,还说的过去,可今日又是为了何事?

  李显阴沉着脸,扫视了一圈众臣道:“明日我大唐和亲公主将要远赴吐蕃,朕思虑再三,决定派金城公主去和亲,不知众位爱卿有何意见?”

  李显说完之后,整个朝堂之上鸦雀无声,他们傻傻瞅着坐在龙椅上的李显。明日和亲公主便要启程了,今日却临时更换人选,怎么看都有些儿戏的成份在内,莫非陛下中了邪?

  良久,终于有人说话了。

  还是宗楚客,他说话都有些不利落了:“陛下,万万不可……”

  “有何不可?”李显瞪着宗楚客,他心里本来就憋着一股气,现在恨不得把气都撒在他身上。

  “陛下已经宣过旨了,派玉真公主去和亲,现在突然更换为金城公主,这岂不是……”看着李显吃人的目光,宗楚客硬生生将后半句话咽了回去。

  李显恨恨道:“宗爱卿,当初,力劝朕接受和亲的是你,说什么为了大唐社稷。如今,朕为了大唐,将自己的女儿远嫁吐蕃,你又来反对。你到底是何居心,朕究竟怎么做你才能满意?若你觉得朕做的不好,干脆你来做这这皇帝吧!”

  李显的话音刚落,宗楚客吓的扑通一下跪倒在地:“臣一片忠心日月可鉴,请陛下明察,臣万万不敢有僭越之心呀!”

  李显冷哼一声,又看向其他人:“你们还有何异议?”

  本来一切都在太平公主的掌握当中,没曾想却节外生枝冒出个李奴奴来,这让她的计划全部落了空。她本想反对,可看看李显的怒容,眼珠一转,对李显道:“陛下为了天下苍生,不惜将自己的爱女远嫁吐蕃,此等胸襟真是让我等汗颜。只是明日便要启程了,今日变更和亲公主,吐蕃会不会同意还未可知?”

  李显语气稍微放缓道:“吐蕃和亲的目的便是为了结盟,我派奴奴去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会不同意,难道奴奴的身份不如盈盈高贵?”

  “陛下,臣妹认为,还是先征求一下吐蕃使团的意见再做决定,这样更稳妥一些!”

  太平公主已经打好了如意算盘,下朝以后要赶紧去见阡曾,无论如何也要说服阡曾,让他一口咬定只娶李持盈,这样的话,李显想派李奴奴和亲的打算便不攻自破了!

  可接下来,李显的一句话让太平公主彻底傻了眼:“昨晚,朕问过吐蕃王子阡曾,他已经同意奴奴前往吐蕃和亲了!”

  众位大臣面面相觑,陛下做事什么时候变得效率如此之高了。

  “众爱卿,你们还有什么意见?”

  李显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谁还敢再有意见,只得齐声道:“臣等遵旨!”

  李显再次下旨,依然由礼部负责金城公主和亲礼仪,殿中省所置办嫁妆要比之前再增加一倍。明日,由左骁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随吐蕃使团赴吐蕃和亲,文武百官同赴始平县为金城公主送行。

  殿中省少监苦着脸对李显奏道:”陛下,明日便要启程,这么短的时间,恐怕金城公主的嫁妆置办不齐!”

  李显恶狠狠地盯着他,丢下一句话:“置办不齐也得置办齐,否则,提头来见!”

  说罢,李显拂袖而去。

  ……

  为和亲公主送行的馆帐行宫建在始平县,本是为玉真公主李持盈送行而建的,现在却被金城公主用上了。

  中宗李显亲自携皇族成员、文武大臣百官赴始平为金城公主送行,吐蕃王子阡曾所带领的使团也变成了迎亲使团,他们当然被安排在出席此次始平喜宴送行之列。

  行馆正中放了一张长桌,上有李显亲自写的一件制书。李显就是要让来的大臣们仔细观看揣摩,以便体会自己远嫁金城公主的缘由,用意,情怀和寄念。

  饯行宴会在大帐内举行,几支乐队在帐外,轮番演奏喜庆乐曲,悠扬悦耳声不断地传入帐内。愉悦的曲调,和亲的洋洋喜乐,不绝于耳。

  李显早已命令准备笔墨纸砚,以备应用,群臣知道陛下是要让大家动笔为金城公主赋诗送别。

  李显此刻颇为伤感,他用略带嘶哑的声音道:“金城公主远嫁吐蕃,是我们大唐和吐蕃两国的大事,从此两国亲上加亲,和好一家。如此大喜之事,朕已经书写一件制书放在大堂上,诸卿已经读过了。大家有什么感想和评说,都可以谈,可以议,这是要让金城公主带走的,带在身边……。”

  众人的心绪各不相同,但都要在抒发金城出嫁吐蕃之意义上下功夫,作文章。那些对即席作诗赋词视同家常便饭的大臣,确有“诗意大发,显露一手”之意;而那些把做诗视如畏途,逃又逃不掉的,也只好硬着头皮,搜索枯肠。

  李显又补充道:“今天让大家做诗,留作纪念,多少年之后,重读起来还会想起,唐朝与吐蕃又结姻亲是造福于黎民和后世。还会想起,当时朕又是如何充满对金城从此远离而去,依恋难舍之情。”

  说到这里,李显已经开始哽咽,不再说下去。

  后排大帐内,张宝儿、李持盈、江小桐、娑娜等人正与李奴奴话别。

  李显喝了几杯酒,没有心思看大家运思写诗,起身转到后帐。

  李显想最后再问询李奴奴几句,犹豫着道:“金城公主……。”

  李奴奴一听很不习惯,叹了口气道:“陛下还是叫奴奴小名,更亲切些。”

  李显强笑道:“朕想着今日是正式告别场合,所以才这么称呼。其实朕说起来也感到有些别扭。好!还是像平日吧!”

  接着,李显大声吩咐道:“内库,将嫁妆清单拿来,念给奴奴听听,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之物?”

  李奴奴听了所有陪嫁之物,欲言又止。

  李显一看知道她还有所求,便问道:“要什么尽管说出,朕一定会满足奴奴的要求。”

  李奴奴思索一下道:“嫁妆如此丰富,奴奴已知足了。将来想起来,再请求补充吧!那时陛下不会不给吧。”

  “当然会给!当然会给!再把陪同去吐蕃的主要人员名单,读一读。”

  李奴奴听罢道:“人员也够了。只是奴奴平日里喜欢音乐,请求陛下赐给一支乐队,带往吐蕃,将来思乡的之时可以听听大唐的音乐作以排遣,不知可否?”

  “对,你要不提,朕还忘了,你是个乐迷,就命今天来的这一队作好准备,跟随你入蕃。你看如何?”

  李奴奴一听连忙道:“谢陛下恩准,可以以此队为基础,有不愿去吐蕃,或家里自身有困难不能离家前往的,可留下,另换愿往的他人。”

  “好!就按奴奴的意思安排。”

  金城起身道:“陛下,奴奴已经心满意足了。”

  李显也起身道:“外帐文武大臣都在为你作诗送别,就一齐去听听吧!”

  几人来到外帐,大臣们还在动脑运思。

  群臣中先有宗楚客、阎朝隐、张说、苏梃等人首批完成即席赋诗。他们写完后,专心品茗酒茶,静等中宗召读,内心都希望诗作能列头筹。

  李显对众臣道:“金城公主此次远嫁吐蕃,是造福于民,有利于边疆的安宁,避免或减少战争流血。朕特地为公主写一制书,本拟向大家宣读。但考虑时间之故,已由门下写出多份,放在大堂上,让大家一观,大家对朕写的制书有什么意见?”

  宗楚客拍马屁的功夫一流,他首先道:“陛下制书写得有理有法,掷地有声;有文有情,催人泪下。诚为少见的一篇制书典范。”

  大臣苏梃说:“陛下所写制书,表明我大唐对与吐蕃联姻的重视,从此唐蕃人民可安居乐业,不再受战争之苦。”

  太平公主也不甘落后:“建议让翻译将文意,译给吐蕃大臣和使团知悉,不知陛下意见如何?”

  李显一听,怕耽误时间太久,便道:“今天是来不及了。此事可以由内侍去办。内侍先将写出的那一份,送给吐蕃使团让通译翻译一下,给他们听一听。下面,还是读诸位大臣的大作吧!”

  大臣们一个个把所写之诗都摆在面前,以便宣读。考虑到皇上有《制书》在前,一个个都恭写,“奉和送金城公主适吐蕃应制”。

  李显对众臣道:“今天诗文优劣,朕有意让金城公主作评判,众卿是否同意?”

  大家都说这个主意好,就请公主当评判吧!

  李奴奴知道这是李显器重自己,可实际也给自己出了难题,这些写诗之人都是年高德懋的长辈,文笔上又是一些大家,自己哪有这么高水平去评头论足呢。可又不好推辞,便心生一计:还得请上官婉儿帮助,她的诗功底好,长幼人们都是佩服的。

  于是李奴奴建议道:“圣上命奴奴评,我的水平哪够呢?我有一个请求,请让上官昭容作我的帮手,不知圣上可否批准?”

  李显一想,的确如此,没有上官婉儿帮助,大臣们可能不服,上官婉儿的诗品很高,大家都知道。由她作助手最好。于是命到后帐请上官婉儿到前帐来,作金城公主的评诗高参。

  上官婉儿心中对李奴奴有愧,若是没有她的旁敲侧击,李奴奴肯定不会作出远嫁吐蕃的决定,此刻让她与李奴奴见面心里很不是滋味。可陛下有命,却不得不出来。

  上官婉儿见了李奴奴,李奴奴笑着道:“上官昭容,您快来解救我吧,我哪有这样高的水平评诗论赋呢?”

  上官婉儿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上官婉儿有经验,认为评高还好,评低了可是会弄得大家都不愉快的。于是低声和李奴奴嘀咕了一会,向李显奏道:“臣妾研究后,认为一个个的评说,太费时间,建议读完后,由臣妾分类,分上中下三等。将上等诗作,书写一分送给金城带走,以作留念。其余都留下,一律由文史部门保管入档。不知是否妥当?”

  李显听了赞许道:“如此处理甚好,一来节省时间,二来可以真正起到为公主送行的作用。”

  张宝儿在一旁听的分明,上官婉儿的用意很明显,有些不入品的诗作,暗地里就淘汰下去了。

  稍停,李显又问上官婉儿:“那就开始吧,你看先读谁的?”

  还没有等上官回答,李显见宗楚客在身旁,指着他道:“就从你开始,往下轮吧!”

  宗楚客也不推辞,将自己的诗递上去,上写“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皇上交给内侍,说:“就让内侍读吧!”

  内侍大声诵读:“甥舅重亲地,君臣重义乡。还将贵公主,嫁与耨毡王。卤薄山川阔,琵琶道路长。回瞻父母国,日出在东方。”

  这边吐蕃使团中的阡曾和乞力徐听完第一首诗,也很感兴趣,要求唐朝内的翻译官帮助,把一首一首诗文抄下来,翻译给其他同来的吐蕃使臣听。

  李显点头道:“那就让几名通司翻译官来给你们慢慢翻译吧!”

  翻译官奉旨,就开始一首一首地记下来,翻译成吐蕃语。第一首说:“甥舅看重的是亲戚之地,君臣都看重的义礼之乡。再将贵为公主的金城,又嫁给了耨毡王后代。车驾行于山川辽阔的大地上,琵琶弹奏于远行欲去的道路上,回头瞻望那父母之国,日头正从东方升起来。”

  第二首诗的作者是张说:“青海和亲日,湟星出降时。戎王子婿礼,汉国舅家慈。春野开离宴,云天起别词。空弹马上曲,讵减风楼思。

  内侍读完不久,翻译官就译出,道:“穿过青海和亲日子,皇族爱女出嫁之时。戎王执行了子婿之礼,汉国舅舅体现了家父般慈爱。春天野外摆开了送别的离宴,白云兰天下起笔写出了‘别词’。空阔旷野里弹奏起了马上曲,怎么能减少风楼的思念情怀。”

  ……

  翻译官给吐蕃使团开始尽力详细地翻译,译了几首,听得吐蕃使官们也是个个头昏脑涨,一头雾水,接受不了。

  这次的饯别席上,群臣各自抒发情怀,显露文才,一首首地宣读下去。大家对佳作,点头赞赏者有之,咬文嚼字者有之,赞不绝口者有之。

  李奴奴一边听,一边在流泪,在哭泣,已成了泪人儿似的,就连李持盈、江小桐几人也泣不成声。

  李显想到金城即将离去,平日与奴奴在御花园散步的乐事,再也不会有了,竟然嚎声恸哭起来,弄得群臣不知所措。

  上官婉儿出面相劝,却连自己的泪珠也不断地往下掉……。

  在大家的一再相劝下,李显才停住悲痛。

  李显面向在座的吐蕃迎亲使臣道:“朕割舍奴奴远嫁吐蕃,希望你等能体察孤家的用心,使唐蕃永世友好,造福百姓。”

  阡曾与乞力徐见李显如此舍不得爱女,如此悲伤,也为他们骨肉亲情所感动。

  阡曾对李显道:“请陛下放心,吐蕃在松赞干布以后,赞普一代接一代地都一再向唐朝请婚,只有今番才得下嫁金城公主。吐蕃上下无不欢乐相庆;公主入吐蕃后,我绝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一定会服侍好公主。让她在高原上生活得幸福美满,吉祥如意。”

  ……

  仪式结束之后,金城公主一行从始平开始起程。

  李奴奴的陪嫁之物甚多,车载的,马驮的,人挑的,浩浩荡荡的组织成一大长队。随臣、仆从、护卫也多,连同公主刚刚请来的的乐队,也都一起动身入蕃,李显带领群臣百官在大道上亲自相送。

  李奴奴上前对李显含泪一拜再拜道:“奴奴对于陛下的养育之恩,永远不忘。请陛下速回吧!”

  但是李显还一直坚持目送,眼看着金城一行越走越远,一直等到望不到了,才命令打道折返长安。

  李显在途中心潮起伏,难以平静,盘算着还能为奴奴做些什么,一想好便在车辇中大叫:“中书省,为朕起草敕令。为了纪念金城公主出嫁,敕令改始平县为金城县,改乡名为凤池乡,地名改为怅别里。”

  “再下一敕令:免去始平县百姓赋税一年,****全县的所有死囚犯人,以作送别金城公主的纪念,同时也为了给公主‘积德修福’。”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