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混唐 第一百二十九章 卖唱父女

《混唐》第一百二十九章 卖唱父女

作者:三角铁 字数:4543 书籍:混唐

  华叔驾车缓缓行在大草滩马场回潞州的路上,马车很是宽敞,江小桐与影儿也不知在小声嘀咕着什么,张宝儿独自坐在一旁,低头想着心事。

  张宝儿一直想让王毛仲、李宜德、康巴与扎勒四人脱离贱籍,为了办成此事,他没少花银子。当张宝儿来到大草滩马场,告知他们这一消息时,四人神情各异,齐齐跪倒在张宝儿面前,康巴甚至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大唐的户籍有编户与非编户两种,编户为良民,非编户为贱民。贱民没有资格编户,只能附籍于主家,属于私人的财产,可以像货物畜产一样交易。进入编户,就意味着他们四人永久脱离了贱民的身份,对他们来说,这是一辈子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通过此事,张宝儿彻底让他们对自己归了心,有了四个忠心耿耿的手下,这让张宝儿心中很是高兴。

  还有那二十三个童奴,他们对张宝儿的忠心更是没说的,在侯杰的悉心调教之下,这些孩子的进步很快,假以时日,肯定会派上大用场的。尽管一切情况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但张宝儿却总觉得有些不尽如人意。

  江小桐见张宝儿一直不说话,柔声问道“宝儿,还在想那些童奴的事呢?”

  张宝儿点点头道:“侯杰已经很用心了,那些孩子也很努力,可我总还是觉得他们进步有些慢!”

  说到这里,张宝儿有些自嘲道:“可能是我有些太心急了!”

  江小桐微微一笑道:“其实,你要想让他们快点成材,发挥更大的作用,也不是没有办法!”

  “真的?”张宝儿惊喜地问道:“什么法子,你赶紧说说!”

  “这些孩子都是普通人,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赋,要想让他们尽快成材,只能独辟蹊径!”

  “小桐,怎么个独辟蹊径法?”张宝儿饶有兴趣地问道。

  “给他们教的东西越简单越好!”

  “越简单越好?”张宝儿一头雾水。

  “举个例子说,给孩子们教武功,且不要去管好看不好看,把没用的多余的东西全部去掉,只练习一招制敌和一招毙命的招数。若能把这一招练得炉火纯青了,效果一定不会差!”

  张宝儿若有所思。

  “还有,要多练合击之术,若按单个的能力,这些孩子再练多少年成就都很有限。他们需要的不是一对一单挑,而是要杀死敌人。若是能把合击之术练到精绝,便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明白了,小桐!”张宝儿脸上泛起了笑意:“你这个想法不错,这两点真的很重要!”

  “那你怎么感谢我?”江小桐调皮地问道。

  “那我亲你一下吧!”张宝儿满嘴花花道。

  “啐,脸皮真厚!”影儿在一旁不乐意了。

  江小桐别有深意地看着影儿道:“小妮子吃醋了!”

  “我哪会吃什么醋?”

  影儿虽然嘴硬,但脸上却泛起了红晕,张宝儿还是头次见影儿如此娇羞模样,心头不由一荡。

  “你若再这么看下去,影儿的手都不知道往哪放了!”江小桐在一旁打趣道。

  张宝儿知道自己有些失态,他尴尬地挥挥手道:“到了城里,我请你们去吃叫花鸡!”

  潞州城张氏叫花鸡的店面并不大,但却非常有名,店里的叫花鸡都是现场做的,耗时很长,闻着鲜香扑鼻鸡香浓郁,却要眼巴巴等上半个时辰,这对食客来说,也是很难挨的。

  张宝儿、江小桐、影儿与华叔四人难得有闲暇时间,他们好奇地瞅着厨师将香菇和各种上好调味品纳入鸡肚,给鸡身外遍涂潮湿泥巴,再置于炭火上徐徐烘烤。

  “宝儿,你觉得侯杰与雅倩姑娘怎么样?”江小桐突然问道。

  “什么怎么样?”张宝儿被江小桐这句没头没脑的话给搞迷糊了。

  “一看你就是个没心没肺的人!”影儿冷着脸道:“小姐的意思是问你,若是让侯杰与雅倩姑娘配成一对,你什么意见?”

  “你们这不是乱点鸳鸯谱吗?!”张宝儿摇头道:“不妥,不妥!”

  “有什么不妥的?”影儿上下打量着张宝儿:“莫不是你看上了雅倩姑娘?心里在打什么歪主意?”

  “这都哪跟哪?”张宝儿苦笑道:“婚姻大事那要看猴子愿不愿意了,再说了,就算猴子同意了,还不知道人家雅倩姑娘同意不同意呢!雅倩姑娘说过,等她的头发一长起来还要回终南山去修行呢!”

  “宝儿,侯杰那里你一点也不用担心!”江小桐笑道:“你没注意,我可是瞧的分明,他有事没事便凑到人家雅倩姑娘那里献殷勤,若是他心中没有想法怎么会这么做呢?”

  “啊?有这样的事?我还真没注意!”张宝儿一脸惊愕。

  “侯杰是你最好的兄弟,他年纪也不小了,他若能成个家你不也高兴嘛!”江小桐苦口婆心劝道。

  “可是,雅倩姑娘那里……”

  “雅倩姑娘那里我去给她说,怎么样?”江小桐义不容辞道。

  张宝儿有些心动了,他问道:“你有把握?”

  “我早就想好了,你就放心吧!”

  “那好,你去说吧!”张宝儿调笑道:“没想到我们小桐竟然改行做媒婆了!”

  听了张宝儿的话,江小桐正要发作,却见小二将煨熟的叫花鸡送上了桌。

  “客官,你们的两只叫花鸡好了!”

  小二猛力一拍,泥巴随之而下,整只鸡异香扑鼻,使人垂诞欲滴的肥嫩叫花鸡,呈现眼前,芳香四飘。

  四人又点了些其他菜肴,正准备大快朵颐,忽听临桌吃饭的一个客人不耐烦地高声道:“不听,不听,赶紧走!”

  四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向那边瞧去,看见那桌前正站着一男一女,看他们手中拿着的物什,显然是卖唱的。

  男子四五十岁的年纪,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面白须长,手里拿着一把二胡。

  那女子不到二十岁年纪,一张圆圆的鹅蛋脸,眼珠子黑漆漆的,两颊晕红,肌肤如玉,美目流盼,一颦一笑之间流露出一种说不出的风韵。

  影儿首先收回了目光,朝着张宝儿揶揄道:“哎哎哎,魂都让人给勾走了?”

  张宝儿很是冤枉,正要分辨,那对父女已经从邻桌走到了他们这一桌。

  老头刚要让他们点唱,却猛然瞥见了张宝儿,老头的目光突然变得闪烁游离,似乎发现了什么新奇的东西,竟然不管不顾地细细端详起张宝儿了。

  江小桐在一旁皱起了眉头,这老头也有些太不礼貌了。

  张宝儿却不以为意,他笑着问道:“这位老丈,你可是认得在下?”

  老头这才醒过神来,他慌忙举手抱拳道:“公子,莫怪,是小老儿唐突了!”

  说到这里,老头忍不住摇头赞道:“小老儿观人面相数十年,却从末见过你这等龙形凤貌福星寿相。公子您天庭饱满,地阔方圆,印堂发光,鼻正口方,玉树临风,气宇轩昂,真是贵不可言!敢问公子可是生在大富大贵之家?”

  张宝儿哈哈大笑道:“老丈,你看走眼了,在下自小便是孤儿,无父无母,哪会生在什么大富大贵之家?”

  “普通人?这不可能!”老头又仔细端详了一会,断然摇头道:“小老儿绝不会看错,就算公子现在是个普通人,将来也必定大富大贵!”

  听了老头的话,张宝儿眼前不由自主闪现出宋神医的面庞,他饶有兴趣地问道:“老丈,你可是算命先生?”

  老头摇头道:“小老儿叫张凌风,以前是算命先生,现在以卖唱为生!这是小老儿的义女赵丽花。公子,先让我们父女唱上一段唱,如何?”

  影儿对这父女二人没有半丝好感,颇不耐烦地抬手正要让二人离开,却听张宝儿问道:“你们都会唱些什么?”

  张凌风弯腰答道:“回公子的话,诗,词,曲,调,地方戏都会唱一些!”

  “哦!”李陶又随口问道:“你们是如何会流落到此的?”

  “回小郎君的话,说来话长,我们父女……”

  李陶摆手打断了张凌风的话,盛情道:“若不嫌弃,就与我们同坐吧,我们边吃边说,如何?”

  听了张宝儿的话,影儿刚要发作,却被江小桐用眼神止住。

  “谢过小郎君!”张凌风也不客气,与赵丽花大刺刺便坐在了桌前。

  原来,赵丽花是益州人,父亲曾任中府折冲都尉,随军出征吐蕃,死在途中,赵家自此衰落。父亲死在军中时,赵丽花还在襁褓之中,被寄养在外婆家,后来母亲也病亡了。

  开始的时候,赵丽花还有外祖父家可以依靠,但外祖父家门庭衰弱、人丁稀少,朝暮也得为生活发愁,赵丽花对他们而言,是一个生活上的累赘,少年贫寒的滋味,使这个本来天真明媚的少女比寻常女子多了更多的**和心机。

  这一日,一个游乡货郎在赵丽花的家门前摆摊,赵丽花闲来无事,便在旁边看热闹。

  这个游乡货郎不是别人,正是张凌风。

  张凌风曾经做过算命先生,见多识广,见人能说人话,见鬼能说鬼话,不管是什么人,都能搭上腔。张凌风记性极佳,他可以一边卖货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同买各种物什的人聊天,等东西卖完了,人他也记下了。下次只要有幸碰上,便成熟人了。

  张凌风看见赵丽花后,一下子便被小姑娘的姣容吸引住了。他心里暗想:我游乡串巷走遍了益州,可谓阅人无数,却从未见有哪个娘子比眼前这个小姑娘漂亮,按说书人的说法,真的是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是一个任何男子见了都要引起一番冲动的女人。因此,张凌风尽管一大把年龄了,也不由得对赵丽花多看了几眼。

  赵丽花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没好气地问道:“你干活呀!怎么老看我?”

  张凌风说:“我并非心存歹意,只因你的品貌大贵。我阅人无数,从未遇见过像你这样貌美而大贵之相。”

  赵丽花以为张凌风是在调侃自己,有些落寞地说:“我是一个很穷的人,吃了上顿没下顿,连生活都没有着落,谈何大贵啊!”

  “像你这样一个美人,还愁没衣穿、没饭吃吗?”张凌风反问道。

  赵丽花回答说:“你怎么还这样说话,何必要取笑我呢?”

  “我也一样是个穷货郎,怎会笑话你?”张凌风辩解道。

  “那你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呢?”

  张凌风见眼前这个小姑娘说得天真率直,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这个小美人身上投资,赌一把,说不定能赚大钱。

  张凌风虽是一个货郎,却有独到的眼光,他想在这个小姑娘身上投资,做一笔似乎很难得到回报的投资。

  有了这种想法,张凌风便对赵丽花讲,说他有一个办法,能使赵丽花今后大富大贵,吃不完、穿不尽。

  赵丽花以为张凌风骗人,不想搭理他了。

  “我说的是真的。”张凌风认真地说,“只要你能够听我的话,暂时忍受屈辱,吃点苦,我保你今后一定能享受荣华富贵。”

  赵丽花见张凌风不像是开玩笑,也有所心动,心里想,从来做人都要能屈才能伸,吃得苦中苦,才为人上人。如果真的能有好日子过,暂时吃些苦、受些罪算不了什么。但她不知道张凌风怎样给她带来荣华富贵,半真半假地问道:“你说说看,怎样才能得到荣华富贵?”

  张凌风知道赵丽花心有所动,便对赵丽花说出了他的计划:让赵丽花随他学习鼗鼓,然后一同去长安闯天下,凭她的美貌和自己教给她的技艺,如果能得到哪位王子皇孙的赏识,说不定就可一步登天,荣华富贵也就缠上她了。

  赵丽花低头想想,觉得自己已是穷困潦倒,呆在这穷山沟里,永无出头之日,出去闯一闯,说不定真能交上好运。只是益州离长安远隔千山万水,自己一个弱女子,身无分文,怎么去呢?

  张凌风似乎看穿了赵丽花的心事,便说只要她愿意,其他就不用她操心,他能想办法。

  赵丽花说道:“我同你非亲非故,你凭什么要帮助我?”

  “我虽是一个货郎,也颇通相术。”张凌风说,“你有后妃之相,将来一定能大富大贵。”

  “我现在是个穷光蛋。”赵丽花仍然不放心地说,“没有什么报答你。”

  “我也不富裕,也不要你马上报答我。”张凌风认真地说,“只要你日后有了出头之日,不要忘了我就行,当我有困难的时候,接济我一二即可。”

  赵丽花本是一个弱女子,生活在僻陋的乡间,一日三餐都有问题,那种富贵的生活,是她连想都不敢想的。听张凌风说得认真,不像是开玩笑,便提议拜张凌风为义父,日后有了出头之日,一定不忘张凌风的大恩大德。

  张凌风当然是求之不得,于是,赵丽花果然向张凌风下拜,结为异姓父女。然后,两人结伴,一同前往长安。

  长安之行,对于赵丽花,是走出穷乡僻壤,到京城去碰运气,对于张凌风,则是冒险行动的开始。

  在赴长安途中,张凌风认真传授赵丽花打鼗鼓的技艺。

  鼗鼓是一种两旁缀灵活小耳的小鼓,有柄,执柄摇动时,两耳双面击鼓作响,俗称“拨浪鼓”。原本是货郎用来招徕顾客的道具,配上鼓声唱着曲子,就成了一种说唱小曲。

  张凌风小时玩过鼗鼓的,他的鼓词鼓术,都是经过改良的,有一种独特的风味,格外地新颖别致。赵丽花天生丽质,聪颖绝伦,加之心灵手巧,鼗鼓的敲击方法一点即通,教唱的曲儿一学即会,更兼珠喉婉转,唱起曲儿格外动听。有时,她觉得张凌风教的词调有不完善的地方,还要自行修改,故她的击打方法和唱的曲调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除此之外,张凌风还专门花钱让赵丽花学习了其它各种乐器的演奏。

  一路上,两人边走边卖唱,创造出一种男女合演的戏曲。二人逢州过县,走一路,唱一路,不但吃住的问题解决了,而且还略有结余,这让赵丽花分外高兴。

  到了京师,在最繁华的地段找了家客栈住下后,二人便在闹市区找一块空场子,打起鼗鼓,开始卖唱。长安的人口比起各州县多多了,而且闲人更多,这些人都喜欢瞧新鲜、凑热闹。看着一位绝色美人敲着新奇的鼗鼓,唱着动听的曲儿,很多人便围了过来。赵丽花见围的人多了,表演起来格外卖力,有节奏的鼗鼓声,银铃般的歌声,加上苗条的身段,更有卖弄风骚的表演,使围观者如醉如痴。

  张凌风与赵丽花虽然赚了不少钱,但他们的目的却没有达到。当然,也不是没有富家子弟前来观看,只是没有张凌风瞧上眼的。张凌风对自己的相面之术颇为自信,他知道真正识货的人还末出现,只须耐心等待。

  就在张凌风踌躇满志的时候,天有不测风云,他得了一场大病。赵丽花也算有情有义,并没有离开张凌风,反而对他照顾有加。在赵丽花的精心照顾下,张凌风的病得以痊愈。前前后后请郎中为张凌风瞧病,将他们之前赚的钱花得差不多了。

  经过这番波折,二人又变得一贫如洗了,张凌风并不气馁,坚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他听说太原是大唐发迹之地,想去太原碰碰运气。

  于是,二人又从长安前往太原,恰巧在潞州城里遇到了张宝儿一行。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