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搅明 第十二章黄老爷

《搅明》第十二章黄老爷

作者:楛似叶 字数:1965 书籍:搅明

  李元也是认真想过了,自己在街市上说一辈子书,每日吆喝的累死累活的也赚不了几个铜钱,那还不如到权贵府中去给那些个大老爷专门说书解闷呢。

  这要说起来是某某府里的首席说书先生,不是比那街头卖艺的杂称要好听的多?再说,这老爷一旦是高兴了什么的,多打赏几个钱,那也比在外面风吹日晒的要好的多。

  见着这老爷一副温和的邻家老爷爷的样子,想来也是一个好脾气的主顾,李元的第一个大老板人选就是定在了他的身上:“不知这位老爷尊称是什么?”

  听见李元那随口问答的语气,站立一旁的沐公公眼神瞳孔微微一缩。然而朱元璋却是不以为意,想着自己的朱姓是有些太大了,怕吓着人家,便也是随口答道:“免贵姓黄,哈哈,以后你叫我黄爷爷便是。”

  “那不行,规矩自然是要有的,以后就叫你黄老爷。”

  对于自己以后的大主顾,李元是不敢轻易得罪。而朱元璋对于名字称谓倒也不是太过在意,在李二大吃大喝时,一边问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呵呵,黄老爷你也别太生分了,以后就叫我元宝就是,我家里人就是一直这么叫我的。我家中的话,还有一祖母,父母也健在,不过他们不是双亲,我亲生父母早已离世了……”

  听着李元绘声绘色的说着家中琐事,朱元璋一直都是耐心听着。听说他家里一直都是早婚晚育,堂中祖母都已是八十余岁了,然而第三代的孙子还不过成年。

  一问一答,待李元吃饱饭食,他也是把着家中事理都给交代清楚了。本来府中长工,老爷哪里不会了解一下其家中情况的?

  李元也不以为意,一五一十的都给说了,见着朱元璋兴致正浓的样子,喝口茶润了润嗓便是开口道:“记得上回你听着黄容拿来打狗棒,洪七公与欧阳锋大战,黄老爷就是再没有来听过了。那今日我们就是从这里说起……”

  人影如织、小贩叫卖声络绎不绝,这处人间盛景构成了俞加繁华的金陵城。在喧闹的街市之中,高大宽阔的韩国公府错落于其中。

  相比于于外面街市的喧闹,此时的韩国公府内的吵闹声也不会低到哪里去,因为韩国公的浩明妇人得了老爷的指令正带领着全家老小、奴婢奴仆、长工短工们一起彻底打扫起了府邸。

  以府中的喊闹之声做为掩护,地下幽静的密室内,一袭白衣显得儒雅无比的太子朱标端然坐上首位,下方左右则是一脸怒容的胡惟庸与一直闭目养神,脸色淡然的韩国公李善长。

  本来他们也是在商议着阻止武臣持续壮大的要事,虽然朱标并不排斥于武将,但是相比于前几年的乱世,预防叛乱时刻要用军队将领去各州县镇压坐镇,现在这样的太平盛世,武将的势力扩大显然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淮右文官武臣虽说一个派系,却是文武早已分了家。

  就是知道自己将来接过的可能是一个被朱元璋治理好的太平盛世,所以朱标也是更加倾向于用文臣治世。

  太子也是能够从每日朝堂之中看出朱元璋维持住的文武微妙平衡,在佩服之时他也不禁心忧待父皇百年之后自己是不是能够压制得住那群娇纵的各公侯。

  朱标给自己制定的初步方略便是以文御武,但是也不可让文人涉入太深,不然很有可能会造成前宋武将似被文人豢养于东京的宠物,边军疲敝、不能打之祸。

  所以说,在朱标的想法中打压削弱武将势力是可以的,但也不会到了如胡惟庸说的那般,把武臣给打入十八层地狱,让文人一家独大于朝堂。

  就于怎样处置武将一事,朱标与着胡惟庸展开了激烈的探讨,而一旁一直闭目养神的李善长对于堂中吵闹冲耳未闻,一直都是闭目养神着。

  突然,有亲信侍卫来报,说是密碟探查之中发现朱元璋于酒楼召见了一个平民百姓,而那小子却是杨林的未来女婿,一时间这厅堂就无比安静了下来。

  难道就真如刘基派杨林来所说的,北伐势必要进行,他们这般的抵抗斗争只会把着整个文官势力带下深渊?不,不可能!

  当今陛下绝不会向任何人低头,胡惟庸当然也是清楚明白的。换一种迂回侧面的方式,也不难让朱元璋看到武将壮大后如唐时藩镇的祸乱,想来他为了子孙后代的着想,也未必不会不取消北伐,或者是将这一部分的权利交给文人,以做牵制武臣之必须。

  但是朱元璋单独召集了杨家的女婿是怎么回事,这杨林可是刘基一派的中坚力量。虽然说此时的浙东势力已经是被淮右给压制住了,其中的首领刘基也是成了一个失败者。但是对于这诚意伯料事如神对于事物的发展轨迹把握之准,就是一向心傲的胡惟庸也是不得不服气的。

  与着座上太子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是能从对方眼中看得到一丝慌乱与心忧。朱元璋决定的事是不容更改的,他为了目的的达成也不惜会拿起大刀扫除挡在前脚的阻碍。而文臣自淮右与浙东互相暗斗,为了彻底打压刘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他们也是有些伤了元气。

  一旦让朱元璋决定拿文人开刀,而在朝堂上争相跳脚活跃无比的除了是淮右派系的官员,那还能有谁?一旦要是受到来自于皇权的严厉打击,淮右文官也不知要几时才能够恢复实力了,这样来说反而是有些得不偿失。

  胡惟庸一时无言,而已经决定退休不馋和政事的李善长又未发一眼不表明自己的任何观点,身为文人推举出来的临时首领,朱标也不得不有所决定了。

  “父皇于酒楼公开召见于杨家女婿,想来也是有可能是给我们敲响警钟的意思。知父莫若子,既然北伐势必进行,那我们也不可反对而要顺应潮流行进,尽量的多争取一些节制于北伐诸军的权利,两位大人以然否?”

  既然太子朱标已经是有所决定,还有些摇摆的胡惟庸也只能够服从,而一直都是随波逐流不表明态度的李善长也不会有反对的声音传出,两个于淮右的领军人物代领整个文官势力沉默着表示了附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