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三国之袁基 第一百零九章 鲁肃来投(求订阅鲜花)

《重生三国之袁基》第一百零九章 鲁肃来投(求订阅鲜花)

作者:枪神 字数:3138 书籍:重生三国之袁基

  拿起桌上的杯子喝了口茶,让低头沉思的鲁肃先消化下刚才所说,见其抬头袁基又道:“而我现在打算不再等水军建成了,而是从陆路进攻江东,起兵二十万,兵分两路,一路八万人马,有张飞统领、张辽为副统领、荀攸为军师,从庐陵进攻临川,然后南下,进攻孙策还没占领的建宁和延平等诸地。还有一路为十二万大军,又我所带领,但在江夏兵分两路,一路魏延为主帅,徐庶为军师带领一路五万人马进攻南昌等地,拿下南昌后就直接前往鄱阳,我亲提七万大军进攻九江、柴桑。等拿下后就去鄱阳与魏延在鄱阳汇合。再合兵一处进攻孙策的老巢吴郡。”

  翌日,袁基神情气爽的来到了议事殿,坐在上首,看了眼下面的众人,道:“还有几日就要出征了,大家准备的如何了?”

  荀彧首先站起道:“主公,粮草已经齐备,只等运送到江夏和庐陵即可。”

  “好,荀彧你干的不错,这个要给你记一功。还有呢,难道就荀彧一人准备好了?”

  张飞随即站起,有些不好意思道:“主公,我还没准备好,但再过几日应该可以,保证在十日之期到来之时整顿好队伍。”

  “恩,几日后整顿好就行,但不可*之过急,以免出乱子,这次是有些急切了,但不得不如此啊,时间紧迫啊。”

  典韦见张飞说了,也站起道:“主公,我也必定在几日之后整顿好大军。”

  “好,你们抓紧就好。”

  就在袁基准备散去时,郭嘉却站起道:“主公,我有一事禀报。”

  “哦?奉孝有何事?但说无妨。”

  “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向主公引荐一人,此人原本在袁术手下当东城长得不到重用,听主公素有仁德之名,所以来投之,我观之,此人以后必定不凡,乃是大才也。”

  “哦?你说的是何人?姓甚名谁?”

  “他鲁名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什么?你说谁?鲁肃?”袁基不由失声叫道。

  郭嘉也被袁基这幅样子给吓了一跳,难道主公认识这鲁肃?还是这鲁肃有什么不对?

  “是的,主公,他就叫鲁肃。”

  “快快带上来,我要立刻见他,其他人都下去准备吧。”

  众人站起躬身告退,同时心里也在嘀咕着这鲁肃是谁,怎么主公会如此失态。

  而此刻袁基则在回忆着鲁肃的一切信息,据三国志所书,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东汉建宁五年(172年)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舒人周瑜为居巢(今巢湖)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3000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

  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建安二年(197年),鲁肃率领部属百余人随周瑜到江南投奔孙权。孙权甚喜,请教天下大计。

  鲁肃说:“汉室不可复兴,曹*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立江东,以观天下。”

  建安十三年,曹*率20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惧曹军势力,是降是和,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

  鲁肃私下劝孙权说:“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投降曹*,仍可谋得一官半职,你若投降可就没有安身之地了。”孙权醒悟,决心抗曹。接着鲁肃与周瑜又建议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

  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4000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又被授为横江将军。

  鲁肃是继周瑜之后吴国最重要的名臣名将,建安二十二年去世,年仅46岁。

  袁基正想着这些前世的记载,郭嘉就带着鲁肃来到议事殿里,鲁肃见到坐在上首的袁基,立刻拜倒道:“在下鲁肃,拜见大人。”

  袁基赶忙离座走了下来,来到鲁肃身边,扶起他道:“不用多礼,在这里不用这样。”

  被袁基扶起的鲁肃也是有些受宠若惊,原本他以为袁基只是想先见见他,然后随意给他个职位就罢了,想不到这荆州牧如此礼贤下士,看来自己的选择是没错的。

  这一幕让郭嘉更疑惑了,自己明明考验过了这鲁肃,才智是可担当大才,但也没到这一步吧。

  他可不知那是鲁肃怕刚到荆州引起袁基首席谋士的妒忌而没有全部表露出来,只是适当的显示了自己的才华罢了。希望得到引荐而已。

  拉着鲁肃的手就往一旁的座位走去坐下。二人坐定,袁基自己看了看这历史上的鲁肃威名赫赫的,鲁肃在三国时可说是叱咤风云的“人杰”了,论深谋远虑,恐比周瑜、孔明还略胜一筹。如果没有鲁肃就没有孙刘联盟,甚至可以说,没有鲁肃,就没有“三国”。

  越看袁基心里就越开怀,这鲁肃自己来投,显然还没和周瑜结下友谊,否则便不会来此了,真是天佑我也。算了算时间,现在的鲁肃也就十九岁罢了。

  “子敬啊,你的才华我是早有耳闻啊,恐怕这次奉孝你是看走眼了啊,哈哈。”说着笑看着郭嘉。

  郭嘉也不生气,看了眼这鲁肃,眼睛一转就知道了其中的原因,随即道:“子敬,难道你故意藏拙?这是为何啊。难道是怕我生出妒贤之心?呵呵,恐怕你要失望了,我也是自你这般年纪就跟随主公了,不管何人只有对主公有所帮助我都会举荐给主公的。”

  听到郭嘉如此说,鲁肃自知自己以小人之心妒君子之腹了,赶忙站起对着郭嘉就是一拜,道:“子敬失礼了,还望郭参谋长不要介意。”

  郭嘉摇了摇头,“我介意什么,只要你以后尽心辅助主公那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了。”

  “我定当对主公效犬马之劳,不负郭参谋的举荐之恩。”说完还要对着郭嘉参拜。但被袁基给拦住了。

  “我说你累不累啊,谢来谢去的,都说了在我这里不必拘束,有什么你都可以当面说出来,不管好的坏的我都会细细考虑的,并不要来这些虚的。”

  “是,主公,我知道了,只是我不知主公如何知道我之名的?我在袁术那里并没有什么突出之处啊。”鲁肃有些奇怪道。

  袁基笑了笑,心里在想着这怎么可能告诉你呢,想到这里袁基答道:“我也是听你的乡里说过的,说你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他曾得到你的扶助所以对你很是感激,那乡里并不知我是荆州牧,我是再闲暇时体察民情他告诉我的。”

  鲁肃听到袁基前面所说大为吃惊的张大了嘴巴,没想到袁基对他如此了解,但听到后来也就释然了,那时候到处动乱,他帮助过的人确实狠多,有几个对其了解的也不是没有。没想到被主公知晓了,看来这一切都是天意啊。

  鲁肃有些不好意思道:“让主公见笑了,我确实帮助过不少乡里之人,恐怕是他们对我感恩,所以夸张了些,我并没有他们说的好。”

  袁基挥了挥手道:“好了,我都知道,你也不必谦虚了,你既来投我,就先当个高级参谋随我出征江东吧。”

  鲁肃听袁基如此说立刻离开座位给袁基跪拜道:“先主公恩典,我必定为主公肝脑涂地。”

  “又来了,我刚才说的都忘了吗,不必多礼,快起来吧。”

  “是,主公。”

  站起后的鲁肃看了眼袁基有些欲言又止。

  袁基也看了出来,道:“有什么想说的就说,我这里不要那么婆婆妈妈的人。”

  “刚听主公要发兵江东,不知主公的安排是什么,可否告知于我?”

  “呵呵,这有什么,告诉你本来就是应该之事,我刚才还想问问你的意见呢。”

  “谢主公信任。”

  “我原本的打算是等到我的水军训练好后再去夺取江东的,可是江东的孙策出乎了我的意料,现在已经得到了江东的大半底盘,若是再拖延些时日,恐江东尽归孙策所有了,到时再想拿下江东就要付出更惨重的代价了,在其未稳时我顺势攻之应该可以拿下江东的。”

  拿起桌上的杯子喝了口茶,让低头沉思的鲁肃先消化下刚才所说,见其抬头袁基又道:“而我现在打算不再等水军建成了,而是从陆路进攻江东,起兵二十万,兵分两路,一路八万人马,有张飞统领、张辽为副统领、荀攸为军师,从庐陵进攻临川,然后南下,进攻孙策还没占领的建宁和延平等诸地。还有一路为十二万大军,又我所带领,但在江夏兵分两路,一路魏延为主帅,徐庶为军师带领一路五万人马进攻南昌等地,拿下南昌后就直接前往鄱阳,我亲提七万大军进攻九江、柴桑。等拿下后就去鄱阳与魏延在鄱阳汇合。再合兵一处进攻孙策的老巢吴郡。”

  鲁肃听完这些又低头沉思了起来,随即道:“主公可考虑过让张飞将军先暂时放弃进攻建宁等地,转而去进攻会稽等地,这样就切断了孙策的后路,防止其从后援救孙策。而建宁等地等主公拿下了孙策,迟早还是主公的。不用急于一时。”

  袁基听了鲁肃的话也低头细想了起来,随即抬头看了眼郭嘉,郭嘉见袁基望来,也点了点头,对鲁肃所提建议表示赞成。

  见郭嘉也同意鲁肃的意见,袁基看着鲁肃道:“子敬真乃大才啊,刚来就给我献出了这样的良谋。是我有些*之过急了啊。想一口气拿下整个江东。”

  “主公谬赞了,我只是说出了我的想法而已,主公的想法是好的,只是步骤调换了一下而已。”

  “好了,我们也不用在这相互谦让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我这就下令让张飞攻下临川后改为进攻东阳、会稽诸地,切断孙策的后援。”

  随后袁基又和鲁肃、郭嘉商谈了些具体的细节,听着鲁肃真知灼见的畅谈,让袁基对一些原本没看开的东西豁然开朗。

  鲁肃不但说了此次出兵的难度,和一些要注意的东西,就连运输粮草等细节也和袁基细细道来,这足见鲁肃的才智。

  书迷楼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书迷楼(.co)。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