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狙清 0066章 土地之上

《狙清》0066章 土地之上

作者:牧场星辰 字数:1861 书籍:狙清

  还有这水,看着就非常干净,还有这瓶,软软的,透明的,不知神马物件,总之,这群土匪兵实在太令人震惊了。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好看的瓶子就可私下贪污,喝完了水,瓶子是要还给蒙山军的,这个发水的时候就说过,如果谁的瓶子不在了,那就拿命来低吧。

  这个也是徐烈对技术的保护措施,虽然列强得到一个矿泉水瓶子未必就能制造出如此先进的塑料制品,但徐烈也不敢轻易去冒险,能尽可能地保密久点为好。

  最让张汝梅感到恐慌的是,被俘虏的清军,在自己带领时,走路要死不活,一个时辰能够走到十里已经很不得了啦,但没想到这些家伙当了俘虏,只是被土匪军吼两声,竟然脚下跑得飞快,毛啊,你们平时有这种能力,朝廷还会遭到这样的惨败么?

  对这种现象,张汝梅真心想不通。难道,人都是贱皮子,喜欢受虐待,喜欢当俘虏?其实,张汝梅真的想错了。

  因为此时在俘虏中,已经在流传,刚才打了胜仗的蒙山军四营营长任航,此前就是济南清军的一名把总,而且好多人都还认识。

  至于蒙山军中的中下级军官及士兵,与俘虏间也有很多人互相认识,毕竟都是从济南来的,是“老乡”,双方感情很快就升到了相当的温度。于是,蒙山军的待遇啊、训练啊,装备啊,各种奇闻异事啊什么的,一古脑儿地说给了俘虏听。

  最后的结果就是原来的这些“老乡”告诉他们:此次蒙山军大胜,肯定要扩军招兵,而你们则是很好的兵源,只要你们加入蒙山军,每月就有三两银子可拿。要不然,我们司令早就用大炮轰死你们了,谁还用心来抓你们啊?

  这种士兵中的闲谈,典型的利诱+威胁,普通士兵和基层军官受得了才怪。而说着这些令人兴奋和好奇的事儿,那脚下,自然就迈得欢了。

  凌晨两点,蒙山军押着七千余名俘虏和大量的军用物资回到了蒙山城。

  城内的百姓听说蒙山军又打了胜仗,还抓到了山东巡抚张汝梅,稍为年轻的人都起床来看稀奇,其中一些百姓还敲开杂货铺,将铺子中的鞭炮买出来燃放。

  蒙山军的再次胜利,让他们看到了现在这种生活不会中途夭折。没有官府欺压,没有恶吏上门的日子,这就是天堂般的日子啊,所以,绝不能让清军重新占领蒙阴。

  持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只是参与蒙山军建设与之有利益关联的人,就是城中的普通富户,也受益于蒙山军,对蒙山军充满了好感。

  首先他们需要支付的钱,明面上多了,因为商税达到了12%,但除了这个,什么都不用再支付了,而且商铺一旦受到不公正对待,可以立即报告政府,而且只要商铺有理,就能得到支持,有损失还能得到赔偿。尼玛,什么时候商人有了这么好的地位?所以,虽然逐利是商人的本性,但商人还是会感恩的。

  其次则是他们的生意变得比过去好了。过去县城里的有钱人非常少,其他人大多是穷棒子,没钱买吃的没钱买穿的更没钱买用的。现在,很多人参加了蒙山军,一个月三两银子,天啊,这在过去根本不可想像,而这三两银子总有一部分要用来买这买那,所以,各家商铺的销售额在这一个多月里,几乎是增加了一倍,那利润还少得了?

  再次则是蒙山军的采购,很多物资,蒙山军都是向商铺采购的。而且,蒙山军采购时,是向各商铺下标书,谁家提供的货物质量好,价格公道,交货及时,蒙山军就用谁家的货,而且一旦签订合同,蒙山军就会支付三分之一的货款,如果要去外地进货需要安全保卫方面的,还可向蒙山军申请,由他们派便衣军人保护。

  尼玛,这样的蒙山军,哪怕它是反军,蒙阴商人也跟定了保定了。

  或者,蒙山军只对一种人不太友好,那就是拥有上千亩上万亩土地的地主,龙国数千年的朝代更替,原因千奇百怪,但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土著兼并。

  清末,亦同样是土地兼并最厉害的年代,后来的民国几乎没有动过这种土地制度,因为从清到民,是以清帝退位为标志的,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轰轰烈烈的革命,因此并没有对土地进行过重新划分。

  后世有些所谓的公知,不顾历史事实,一味为地主和他们的代表人物唱赞歌,说他们是龙国文化的传承者,是士绅文化的代表。

  实际上,真要说起来,全世界也只有龙国一国拥有这样的特性,地主将土地当成最重要的财产,而且是不可变更,不可转移的财产,这在市场与资本经济看来,根本就不可理喻,所以在泰吾士国便发生了著名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这种以为有了土地便有了一切便是天然的大哥的思想,是龙国最终没有赶上现代化列车的大敌!

  但是,徐烈也不能采取强制剥夺的方式。毕竟,在徐烈看来那种激烈的方式除非是没有办法,否则最好还是不要采用,因为那是要被历史铭记的耻辱。

  有一个方式是赎买,即由政府买来分给农民,但这个费用,在徐烈看来也是承担不起的。龙国此时的土地不说多了,只说10亿亩,南北平均地价以10两银子计,要全部买回来需要支出100亿两银子。天啊,庚子赔款本息一起才9.8亿,难道要叫徐烈赔偿十倍的庚子赔款?显然,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即便走得通,也没这个必要。

  看来,想要解决龙国的土地问题,只能走工业化之路。惟有让贫困的失地农民,在城市里生活下来,从工厂里挣到银两,真正变成城里人,变成一个政治术语下的工人阶级。

  有如后世龙国一样,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将农业人口从占总人口比例的80%终于降到了50%以下。

  当然,对于地主本身,可以鼓励他们从事现代经营、规模经营,打造全球最强农业体系,将地主手上的佃农,逐渐过度为现代农业工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