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回到古代开产科 236 0236

《回到古代开产科》236 0236

作者:苏 芷 字数:5439 书籍:回到古代开产科

  “男的女的?”柳姨娘不顾阵痛,仰着小脑袋问那稳婆,那稳婆只笑着道:“姨娘你糊涂了,光一个脑袋,哪里能看出来男的女的呢?”

  柳姨娘只觉得万般无奈的又躺了下去,只听那稳婆道:“姨娘别松劲儿啊,脑袋又缩回去了!”

  柳姨娘听了这话,只扯着床单又用起力气来了,不过她毕竟娇弱,方才使了几次猛力,这会儿已经是有点后继无力了。刘七巧便安慰她道:“再用点力,孩子出来就能看见男女了,加一把油!”

  其实刘七巧倒是希望柳姨娘能生一个闺女的,不为其他,只为了她这条命罢了。大雍在嫡庶方便,其实规定还是很严苛的,不然的话二老太太也不会因为二爷是嫡子,就有那么大的期待。而庶长子就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存在,古人有规矩,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在没有嫡子之前,弄一个庶长子出来,是要被外头诟病的。春月就是没看明白这一点,才会把自己给耽误了的。有时候姨娘生了庶长子出来,并不代表有了保护盾,而很有可能是一张催命符。

  从方才柳姨娘和赵王之间的对话看出来,何太妃显然是不满意柳姨娘怀孕这件事的,所以要以将她卖了为要挟,也不知道赵王最后会站在哪一边?可是无论是什么结果,如今躺在床上的这位产妇,也只是一个红颜薄命的人。

  刘七巧想到这里,对柳姨娘就多了几分同情心,古代是男尊女卑的世界,女子在这样的背景下能活着并不容易。个人能力被看轻,而主要则是依靠娘家的背景和实力。明媒正娶的正室,尚且还得不到利益保证,随时都准备和和别的女人分享自己的相公,更何况像柳姨娘这样的女子。

  “你别着急,生孩子又不是母鸡下蛋,对吧?总要慢慢来的。”也不知道这柳姨娘生过了孩子之后,还能有几天好日子过,刘七巧顿时就觉得这孩子还是在肚子里的保险。

  柳姨娘这会儿已经使出了全力,那边稳婆只笑哈哈道:“出来了出来了,杜夫人你来看看。”

  刘七巧站起身来,凑上去看了一眼,虽然婴儿的脸上有着血沫子,但那张娇俏的小脸蛋,倒是像极了躺在床上的柳姨娘。从容貌来看,应该是个女娃子,不知道为何,刘七巧反倒为此松了一口气,庶长女就和庶长子大不相同了。虽然也沾了一个庶字,可女儿家养大了也是别人家的人,一副嫁妆嫁出去了也就罢了,不会牵扯到家族里头的利益分配,就不会给母亲带去什么厄运。

  稳婆伸手将小娃娃从柳姨娘的下身抱出来,另外一个老婆子则上前为婴儿断了脐带,提起了脚底心拍了几下。婴儿清脆的哭声在房间内响了起来,老婆子早已经拿了感觉的抱背,将小婴儿抱了起来。

  “恭喜王爷,是一位小郡主!”王爷的女儿有封号,将来这孩子倒也算富贵了。

  柳如眉一听是个闺女,顿时觉得全身的力气都没了,只呆呆的躺在床上,半晌才回过神,看着刘七巧道:“你不是送子观音吗?怎么会生了个女的出来?”

  刘七巧顿觉无语,只扶着额头道:“生男生女不是女人决定的,是男人决定的,所以你得问王爷,为什么给你播种的时候没播个男娃,反倒播了一个女娃儿?”

  听刘七巧这么说,柳如眉顿时脸红成了一片,嘴里还有些不可置信道:“怎么可能,生孩子不都是女人的事吗?和男人有什么关系呢?”

  刘七巧便反问道:“你一个人能生出孩子?大街上随便一个姑娘家,能生孩子出来?柳姨娘你要惜福啊!”

  柳如眉这会儿有些累,也没精神和刘七巧辩解,便知稍稍的撅着嘴巴,不说话了。这时候赵王从外面进来,见了柳如眉便道:“眉儿,你看,这孩子长的跟你一个样,一样的花容月貌,惹人怜爱呢!”

  柳如眉瞧了两眼赵王怀里的孩子,见赵王似乎很喜欢的样子,心里也稍稍平静了一点,只笑着道:“我瞧着还是跟王爷像一些,都说女儿像爹,肯定是有道理的。”

  赵王毕竟是第一次做父亲,欢喜的神色自然是溢于言表的。杜若进房内为柳姨娘把了脉搏,开了几幅平常养生的药,将要交代的事情一并交代了一下,便带着刘七巧离开了赵王府。

  送刘七巧和杜若回杜家的人,这回不是沈公公了,而是另外王府的侍卫。刘七巧今儿算是没什么出力,就是一起熬了一个夜,觉得有点乏了。杜若便搂着刘七巧,让她靠在自己的肩头上小憩一会儿。可刘七巧却是睡不着,只睁了眼睛,和杜若聊了起来。

  “其实我瞧着赵王爷对这位柳姨娘,也是真心疼爱的,不然的话王府的规矩那么大,上头又有何太妃看着,如何能让她怀了孩子,又生下来呢。”

  杜若对赵王稍微了解一点,虽然知道赵王纵情声色一些,但似乎对这位柳姨娘是特别一点的,便跟着道:“王爷天性风流,应该也算是一个怜香惜玉之人,不过这次柳姨娘没有生下庶长子来,倒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你也这么认为?”

  “柳姨娘的身份摆在这里,若是她生了庶长子,又得王爷的宠爱,那以后的王妃肯定会视他为眼中钉的吧。”这些浅显的女人之间的道理,杜若还是懂的,毕竟也是当太医的人,瞧过不少侯门公府里头的阴私。

  “所以其实二叔公心里头喜欢的人还是秦姨娘吧?你瞧见二叔公昨儿还带着秦姨娘一起在院子里头晒太阳,秦姨娘做出那样的事情来,二叔公他……”刘七巧虽然觉得有些不可理解,但还是挺敬佩二叔公的勇气的。

  杜若听了,遍开口笑道:“秦姨娘是卖进府上的丫鬟,十岁起就跟着二叔公,也是二叔公第一个通房,年轻的时候比如今更漂亮几分,相反二婶婆就很一般了,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吧。其实我二叔的性格确实和二叔公有些像,不过我二叔运气好,妾氏们都不像秦姨娘那样,老太太当时也就是因为秦姨娘的事情,没给我爹和我二叔房里放通房,一律的通房都由主母进门后自己看着办。”

  刘七巧想了想,也只叹了一口气,十岁的小丫鬟,到如今年近半百,等于一辈子都在伺候一个人。也许很多道理二叔公不是不懂,只是难以抗拒这一处温柔乡而已。

  “所以还是老太太最明理,才能教出你们这样的子孙,否则的话,我还看不上你呢!”刘七巧说着,又往杜若的怀里钻了钻,渐渐进入梦乡。

  回到杜家的时候,已经过了三更,杜老太太因为担心两人,所以一直都不肯去睡,见杜若和刘七巧都安然无恙的回来了,这才松了一口气,只开口道:“方才你们走之后,我已经跟你们二叔公,二婶婆交代过了,我们明日一早就走,省得再生出什么么蛾子来。”

  刘七巧见杜老太太这火急火燎的神色,只笑着道:“老太太,这会儿都已经是第二天了,难不成天亮了就走吗?”

  杜若也劝慰道:“船要明天一早才进码头,老太太快别着急了,赶得回去过年的。”

  杜老太太只跟着她们笑了一会儿,又问了赵王爷的妾氏生的是男是女,三人聊了几句,各自回房睡去了。

  第二日一早,刘七巧一直睡到了日上三竿,杜若则还是跟以前一样,一早就起来了。二老太爷便邀了杜若,两人一起去了御道街上的宝和堂总店。

  宝和堂和宝善堂是属同宗的,卖的大多数药材都一样,除了这几年宝和堂新开发的几样药材意外,基本上和宝善堂没什么区别。但是杜若发现宝和堂有一个非常值得宝善堂学习的地方,拿就是成品药丸别宝善堂多很多种类。宝善堂以前很少做成品药丸,大多数都是大户人家前来订制的,然后宝善堂着手配成药丸,在送去那样的人家。成品药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保质期限短,所以宝善堂经营的比较少。

  而宝和堂就不一样,殿堂里头放着各种成品药:三七丸、补血丹、归脾丸、六味地黄丸。杜若饶有兴趣的看了一圈,问杜大爷道:“大堂叔,这水蜜丸能放多久?”

  “这种差不多能放上两年,这是舶来人的新技术,我去泉州的时候,看见舶来人买的药丸,各种各样的,我就觉得很有意思,然后请了那个舶来人到我们药铺来,他帮我研制出这种办法,我瞧着挺好的。”

  杜大爷说着,又拿了另外一种药过来,指着给杜若道:“这叫糯米丸子,用糯米纸包在药材外面,囫囵吞下去,等糯米纸化了,药材就到人肚子里头了,不过这种不太好做,糯米纸受潮就不能用了,目前还在研究阶段。”

  杜若只看得津津有味的,一边点头一边道:“有意思有意思!”

  杜大爷又道:“我在泉州的时候还见过舶来人给人看病,你猜怎么样?直接拿烧红的刀子把人手掌割开了放血,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杜若听的一愣一愣的,内心一致认为,还是七巧的办法看上去靠谱很多。

  第二天一早,为期半个月的金陵之行算是告一段落了。这一趟虽然经历了很多糟心的事情,不过到现在也总算是云破天开了,二老太爷的身子没事,只要老头子活着,那杜家至少还是有主心骨的。

  杜老太太走的时候,二老太太推说身子不好,都没有出来相送,杜老太太其实心里头也有些明白,二老太太还是有些怨她的。她在杜家这几十年,没生一个男孩出来,面子上没光彩也就算了,二老太爷对她也确实太冷淡。好容易想指望嫂子给自己挣一挣的,结果杜老太太最终也没再多说什么话。

  杜老太太见送行的人都来的差不多了,只叹了一口气道:“外头天冷,不用送了。”二老太爷由两个儿子扶着,脸上还带着久病初愈的一丝疲惫,看着都杜老太太道:“大嫂,你这一走,下次在见面,只怕我就已经闭眼了,大嫂要多保重身子。”

  杜老太太听二老太爷这么说,心里又难受起来了,前几日四姨娘看出殡的时候,杜老太太带着刘七巧去杜老太爷的坟上看过,见两边的松柏长的郁郁葱葱的,就知道二老太爷定然是每年都往这边去的,当年原本是不想把杜老太爷留在这里的,可杜老太爷说了,要在南边陪着自己闺女,不然的话杜玉一个人在这儿,肯定会害怕的。

  杜老太太想了想,忽然就开口道:“你放心吧,下次也不知道是谁躺着,我想好了,等我过世了,让两个小的把我送到金陵来葬着,老头子一个人在这边,我也舍不得他。”杜若听杜老太太这么说,心里只略略一震,但想想杜老太太的话也有道理,夫妻之间,虽不能同生共死,死后却怎么说也要共穴的。

  二老太爷道:“大嫂子放心,有我在一定好好照顾好大哥和大侄女,无论什么节气,都想着他们,绝对不让你操半点心思。”

  杜老太太便笑道:“你是个妥当人,两个儿子教得也好,这一点我自然放心。”

  众人又送别了一番,才上了马车前往码头去。杜大爷和林氏两人一直将杜若他们送到码头,将一应的东西都搬运整理好之后,才又开口道:“回去只怕比过来还要慢几日,现如今海上是北风,没有来的时候顺风走的快,我已经派了下人先走陆路去京城通报去了,到了大沽口,自然有人会去接应你们。”

  做生意的人想的都很周到,这一点杜若是自愧不如的。当时杜蘅安排他们出行的时候就试试妥帖。杜大爷说了几句,又回头看着杜若道:“大侄儿,过两年要是芸儿能中举人,我就把他送到京城的玉山书院去,听说那边的学风严谨,比太学都好。”

  玉山书院是民办书院,虽然并不是以科举为主要目的,但是书院的山长是大雍的大儒,里面不光学风严谨,而且思想开放,学习讲究经世致用,培养了不少心怀天下,情系子民、关注国运的人才。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虽然玉山书院不以科举为目的,反倒出了不少状元之才,在历届科举中,也比太学生表现出众,所以很多名门官宦人家,情愿把自家的孩子送往玉山书院去求学。

  “那里头的学风确实是不错的,每年的师生辩论和讲会都非常精彩,若是芸哥儿能去那边求学,自然是更有精进的。”杜若打心眼里觉得杜芸是可造之材,倒是欣然接受了杜大爷的提议。

  两人又送别了几句,一众东西便都搬上了船只。船家撑了镐,慢慢离岸,杜若便站在船舷上,想着杜大爷和林氏拱了拱手,行礼道别。

  刘七巧上了船,也感叹了起来,在古代走个亲戚不容易,一来一回就是三个月的时间。人的一辈子才有几个三个月呢?就像杜老太太刚才说的,只怕下次两老见面,其中的一个定然是躺着的了。

  其实古人是很有落叶归根的观念的,不然的话当年跟着先帝背井离乡的那么多京城人士,最后都一呼百应的跟着新皇回了京城,杜家的根基在北边,这谁都知道。

  杜老太太见刘七巧坐在船舱里头发呆,以为她又要晕船了,只关切道:“七巧这是怎么了?脸色看着不大好。”

  刘七巧其实不外乎也是想家了,她第一次离前世自己的家那么近,却连自己家的影子都瞧不见,一转眼便又要走了。

  “没什么,只是觉得,这世间的事情,有时候还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只希望二叔公一家子都能好好的。”杜老太太便笑道,伸手拍了拍她的手臂道:“放心,你和大郎不会像你二叔公和二婶婆的,你们是自己看对眼的,怎么也别他们强了不知多少倍了。”

  刘七巧心里又叹了一口气,古代人觉得自由恋爱就是婚姻的保护锁,可其实现代人就算是自由恋爱,还不是很容易就分手了,据说八零后的离婚率是百分之三十九。在古代很少有离婚这种事情,但是有的只是比离婚更糟糕的事情。男的一个劲儿的纳妾,女的一个劲儿的给妾使绊子。

  刘七巧想到这里,见杜若从外头船舷上进来了,忽然就想到一件事情,只张口问杜若道:“那天去给赵王的小妾接生,他给拆红了没有?”

  杜若拧眉想了想,好像确实忘了这件事情,当时都已经过了三更天了,两人都又累又困的,睡还想到这件事情来。杜若只摇头笑道:“你怎么就想起这个来了,不过好像还真的是忘了。”

  刘七巧一脸正色的点了点头道:“没事,等你回了京城,记得修书一封,让赵王爷把欠的银子补上,我刘七巧等闲不给人接生,生一次价钱自然也是不便宜的,给他打个八折,就八百两吧!”

  杜若差点儿被刘七巧逗的喷出一口老血来,只笑道:“媳妇你是开黑店的?”

  刘七巧想了想,有些不好意思道:“那就让他看着办,想给多少给多少吧。”

  杜老太太见两人聊得开心,又想着回家的日子近了,也只觉得神清气爽,心情也好了不少。

  这一路上还算顺利,因为是赶在了过年前前头的那一批,所以一路也是通行无阻的。听船家说,要是再晚半个月,那时候从江南往京城去的船就多了。很外放的官员家属,过年的时候是要往京城家里头团聚的,到那个时候,十艘船里头有九艘都是官员女眷,就靠在岸边一路请安,都能把人的腰累折了。刘七巧这会儿也总算明白,为什么杜老太太坚决要早些回去,原来还有这样一说。杜二老爷虽然是太医院院判,但毕竟不是朝臣,杜老太太年纪再大,也没受过朝廷诰命,所以遇上那些高官太太们,还是要行礼的,她就不喜欢这样,早早的就绕过了。

  等船到大沽口的时候,杜蘅已经带着人在码头上等了三天了,见了插着杜家旗子的船靠岸,杜蘅只兴奋的在码头上着手。虽然外面海风很大,但杜老太太还是忍不住站到了船舷上头,看着船家慢慢的将船靠岸。

  和金陵相比,北边的天空就干爽了很多,初冬的太阳光照的人脸上暖暖烘烘的,虽然也是冷,却和南方的湿冷不太一样。刘七巧由丫鬟扶着上岸,杜蘅见了,只弯腰行礼道:“嫂子一路辛苦了。”

  刘七巧自然知道杜若写了信回去,如今自然是全家都知道她怀孕的事情了。杜蘅向刘七巧见过礼之后,便瞧见杜苡和苏姨娘也上了岸,杜苡在前头扶着杜老太太,苏姨娘则由丫鬟扶着,两人都穿着素色衣衫,一前一后上岸。杜蘅便凑上去,对杜苡道:“还要恭喜二妹妹。”

  杜苡哪里知道自己会有什么喜事,不由一愣,只听杜蘅道:“老太太,上个月二十八的时候,汤夫人亲自登门,向杜家提亲了。”

  杜老太太听了,只高兴道:“当真?汤家果然是受信用之人啊!”

  杜蘅道:“可不是,没过几天,太后娘娘也传了父亲进宫问话,听说二妹妹已经有了人家,便没说什么。”

  此时杜苡已经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了,顿时脸涨得通红的,想起那汤鸿哲,不过也就是擦肩而过时,略略的瞥了一眼,只不过记得一个长相而已,怎么就……杜苡低下头,略带羞涩的扭头瞧了一眼苏姨娘,却见苏姨娘眉梢倒是韵着笑意的。

  汤鸿哲少年英才,虽然年纪比杜苡大了十来岁,可是老夫少妻才能和和美美的。况且他的人品、才华,那都是京城里数一数二出众的人物,杜苡虽是去做续弦的,终究是没有吃亏的。苏姨娘想到这里,不由就感激的看了杜老太太一眼,想必他们在金陵的时候,已经帮杜苡物色好了人家。 166阅读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