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回到古代开产科 154 第 154 章

《回到古代开产科》154 第 154 章

作者:苏 芷 字数:5388 书籍:回到古代开产科

  杜若见自己的母亲考虑的如此周全,心里也忍不住感激,端了绿碗里的绿豆汤,送到杜太太的面前道:“母亲,你就不要操心这些了,七巧聪明着呢,这些家务事儿,应该难不倒她的。”

  刘七巧连连摆手道:“你可别小看了这些家务事儿,你一个公子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你知道什么,这里头的学问多着呢,我还是要跟着太太好好学的。”刘七巧很虚心的表示,她宅斗文也是看过几本的,即便没怎么领悟精华,但是里王熙凤为了整个荣国府忙出病来,上面也确实是这么写的,像王熙凤这样精明的人尚且如此,只怕这做当家奶奶,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杜太太听了刘七巧的话,连连点头道:“还是七巧说的对,你跟你爹一样,从来不管内宅的事情,如何就知道这里面的学问了,我原也从不指望你的。”杜太太说着,笑着接了杜若奉上的绿豆汤,小小的喝了几口道:“这绿豆汤倒是爽口的很,可惜我不能多吃。”

  第二日一早,正是七月初七的日子,众人就在刘家祠堂举行刘七巧的及笄仪式。刘老太爷那一支,这几年正巧没有要及笄的姑娘,所以刘家祠堂也有些年没办这及笄礼了。这来观礼的宾客也不算多,原先王妃是要过来的,可刘七巧说着大夏天的,从京城到牛家庄百把里的路,这么走一趟都要脱了一层皮了,实在不忍心王妃受这样的苦,所以王妃也就没来。

  宾客虽然不多,但是这远乡近邻的看客倒是不少的。年前的时候,刘老太爷趁着自己还清醒,把族长的位置给了刘老爷,这也是刘家族长第一次在这祠堂里面举办仪式,排场自然是不小的。

  牛家庄有一小半的村民,都跑来看热闹的,杜太太这边一早就安排了下人撒喜钱,一箩筐的铜钱就跟不要钱一样的给了当地的村民。村民们那里见过这样的排场,只齐刷刷的跪下来磕头谢恩。

  刘老爷念白之后,请了杜太太为跪着的刘七巧完成及笄的礼数。李氏送了托盘上去,上头打开着的紫檀木匣里面,放着一根紫罗兰颜色的玉簪,跟刘七巧手上玉镯的颜色一模一样。这是去年年底,梁妃有孕之后,赏给王妃的礼物,王妃转手就赏给了刘七巧。

  杜太太拿起玉簪,将刘七巧的长发盘起来,做成一个发髻,用簪子固定好,便算是礼成了。接下去便是刘七巧祭祀祠堂中的列祖列宗,然后又带着刘九妹入籍。乡下人结婚流行办上一天的流水席,但是因为牛家庄和京城太远了,若是杜家人带着人往这边来迎亲,只怕来回走路得要一天一夜,所以刘老二决定,等在京城办好了,在回来在牛家庄摆上个几天流水席,就当是招待村里的乡亲们。

  刘老爷手里捧着烟杆,吧嗒吧嗒的抽了几口,让沈阿婆把后院那几间厢房的门打开,看着这一室摆的满满当当崭新的家具,开口道:“前几日我已经在村里找了年轻力壮的汉子,过几日我就把这些东西往京城送过去,这一趟辛苦,银子我也是给足了量的,这些嫁妆虽然跟那些高门大户比起来,算不得什么,可这些都是我亲眼瞧着几个木匠一件一件打出来的,都是实用的东西,款式也算新,我们老刘家能有今日的体面,少不得是七巧的功劳,如今她要嫁人了,我心里倒还真有些舍不得了。”

  刘老爷说着,只觉得眼眶有些湿,拿拇指擦了擦眼角道:“我如今在乡下住得挺好的,也不跟你们回去住了,你若是在城里遇上你那不争气的弟弟,能帮衬点就帮衬着点。”

  刘老二一边点头,一边道:“您老人家现在身子硬朗,我自然什么都随你,往后要是年纪大了,我可就不由着你了,没道理一家人都在城里,你一个人在乡下过的道理。”

  刘老爷摆摆手道:“罢了罢了,我在城里过了大半辈子了,什么世面没见过,跟着老王爷也算是出生入死了,如今你们都有福分,我也可以过上舒心的日子,不是正好吗?”

  刘老二见刘老爷主意已决,也不在坚持让他回城里去了,只回房找李氏去了。

  “老爷子不想回城,不然就还让他在这边住着吧。”刘老二躺在床上,一手搂着李氏,一手枕着后脑勺道。

  “有沈阿婆陪着,我也放心些,以后七巧出嫁了,我们每年过年,回来住个大半个月,就当陪陪两老,再不然平常让他们出去住个十天半个月的也好,如今你专门管庄子上的事情,往这边跑得也多,多回来照应着点吧。”

  刘老二点了点头,舒了一口气道:“也只能这样了,老人家也有老人家的心思,没准没我们在跟前,他们过的还更舒坦些。”

  外头枣树上的知了还在没命的叫着,炎热的夏天正最后的咆哮着,刘七巧从杜太太的房里出来,到门口喊了春生道:“你去后院的库房,取几根竹竿把这枣树上的知了赶一赶。”

  春生得了吩咐,立马笑嘻嘻的去了,跟在刘七巧身后的钱大妞便也笑着道:“七巧,我过去帮忙去。”

  刘七巧一早就想好了,等自己过了门,就把春生和钱大妞的大事也给办一办,所以这会儿也不拘着他们两个私下里想做什么,反正大家伙都已经知道了。刘七巧吩咐完了,转身看见杜若房里的灯还亮着,便往他房里去了。

  荧荧烛火下,杜若披着外衣,正在灯下看书,刘七巧从外面进去,拿起了茶几上的银剪子,将灯芯剪了剪,坐到杜若的身边道:“你怎么还不睡觉呢?”

  “这就要睡了,只是在等你而已。”

  杜若嘴上抹蜜的功夫,刘七巧是见识过的,可是每次还是屡试不爽,且他温柔的嗓音,让刘七巧一听,就觉得从心坎到身子整个都是软绵绵的了。

  “等我做什么,万一我今儿不过来呢。”

  “今儿你要是不过来,只怕我就要一宿不睡了。”杜若说着,伸手握住了刘七巧的纤细的手指,抬起头看着她,久久的凝视:“七巧,你终于长大了。”天知道杜若等这一天等得有多辛苦,所以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竟然有一种鼻子酸涩的感觉。

  刘七巧抬起头,两人四目相对,彼此凝视了片刻之后,杜若从一旁的药箱里面,拿出一个锦盒递给刘七巧道:“这是送给你的及笄礼。”

  刘七巧打开,见锦盒里面躺着一枚玉簪,是春带彩的颜色,顶头的地方分别有翡翠、翡红、还有紫罗兰三色,分别雕刻成了三朵木兰花,样子栩栩如生,甚是好看。

  “这么好看的簪子,肯定是价值不菲吧,你老是买这些贵玩意儿,我都要被你养成骄奢淫逸的性格了。”刘七巧虽然嘴上假装埋怨,心里头却还是入蜜糖一样甜蜜蜜的。

  杜若搓了搓手,只低着头道:“这个倒是不贵。”刘七巧恍然就想起了什么,只把杜若的手给拽了起来,见他的大拇指上,还有一个米粒长的伤口,虽然结了疤,但看着还是让人心疼。

  “这是你自己刻的是不是?”刘七巧握着他的手盘问道:“我前几日翻看你药箱的时候,就奇怪你的药箱里面怎么就多了几把刻刀,想了好久也没想明白,原来你竟然做起这个来了?”刘七巧说着,只捧着杜若的手,在那伤口处呵了一口气问道:“还疼不疼了?我当时问你怎么伤的,你还说是切水果伤的,我还在想,你一个公子哥的,怎么要自己切水果,你家的丫鬟都干什么去了,原来你还骗我!”

  刘七巧撅嘴娇嗔,蹭到杜若的怀中,杜若一把抱住了刘七巧,低下头含住她的唇亲吻了起来,两人翻滚到了炕上。杜若的手握住了刘七巧胸口的一处丰盈,擒住了顶端的小红果,轻轻的按了一下,嗓子有些干哑的说:“一年了,你总算是长大了。”

  也不知道杜若的这个长大,究竟是什么长大的意思,不过单看他手摸的地方,刘七巧大概也是明白了杜若所谓的长大是什么。刘七巧哪里敢示弱,只伸手按住杜若下身最薄弱的地方,靠到他的胸口道:“我的长大了,那你的有没有长大呢?我也要检查一下。”

  杜若被刘七巧摸到敏感之处,一张脸早已红透了,又听刘七巧这样不要脸的话,简直是无所遁形,只一手用袖子盖住脸,一手又拽着刘七巧按住下面的手,不知道是要让她快些拿开还是继续别听,只郁闷道:“七巧,我这东西跟你的不一样,不是你这样的长法。”

  刘七巧笑得都呛了起来,松开挟制了杜若老二的手,撅嘴在他唇边来回蹭了几下,咬着杜若的耳边道:“杜若若,一个月之后,洞房花烛夜,你我不见不散。”

  刘七巧上辈子没结过婚,参加过的婚礼也只停留在吃一顿的基础上,偶尔有一次大学同学结婚,她客串了一回伴娘,结果差点儿把自己给累趴下了。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刘七巧的潜意识里面有了结婚恐惧症,所以一直到三十岁也没能把自己嫁出去。

  逃得了上辈子,逃不了这辈子,刘七巧这婚还是要结的。且比起现代来,似乎这古代的结婚,更比现代的反锁很多。刘七巧忘了自己是几更起的,这会儿刚刚动了动自己的脖子,只听见颈椎里面竟然发出犀利索罗的声音来了,这简直就是颈椎病的早起症状。这边钱大妞急忙就把刚刚梳好头的刘七巧给扶了起来道:“七巧你当心点,这一头的东西,我看着都觉得沉。”

  刘七巧这会儿只能直着脖子说话,因为若是稍微晃动一下,待会儿要支起脖子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情。

  “大妞,明儿你可要早点来给我揉脖子,我觉得我的脖子快断了。”刘七巧稍稍挪了挪身子,看了一眼铜镜中自己头上戴的凤冠,整个有一个头那么高,怪不得觉得极度不能控制平衡。

  叶妈妈站在一旁笑着道:“姑娘这算什么,当年太太出嫁时候那个凤冠,可比这还要高上两寸呢,太太愣是都没晃过脖子的。”这时候李氏和王妃都在房里坐着,听叶妈妈这么说,王妃忍不住擦了擦眼泪道:“我的三个闺女,如今都出嫁了,这王府也不知道要多冷清了。”

  李氏心里也说不出的难过,可是听王妃这么说,她好歹也是要安慰几句的,便强笑着道:“太太,我们这不还有小的么,好歹也算是有个安慰了,女大不中留啊。”

  王妃听李氏这么说,也点了点头道:“是啊,总算也不闲着。”

  里面人正闲聊着,喜娘从外头迎了进来道:“新郎官到了,如今正在门外面等着呢,咱家的小舅爷挡着呢。”

  李氏闻言,只笑着道:“他懂什么,大妞你去把八顺领回来,别让人看笑话了。”刘七巧急忙拦住了钱大妞道:“大妞你别去,就让八顺在那边玩玩吧,范师傅说八顺功课进步的很快,明年还要推拒他去考童生,我们且看看他能不能难得住大郎吧。”

  外面杜若是骑着马来迎亲的,队伍早已堵在了王府的门口。刘七巧只有刘八顺一个兄弟,所以王府的几个兄弟也都齐齐出动为她撞声势。除了被派去滇缅一带剿匪的周珅不在,就连二房的周琰都出来凑这个热闹了。

  刘八顺搬着一把椅子,坐在门口,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杜若只向自己这个小舅子作揖行礼道:“好八顺,你乖乖的放我进去,改明儿我再送你几套好书。”

  只可惜这个时候糖衣炮弹却不中用了,刘八顺双手抱胸,假模假样道:“杜大夫要是能对出我这个对子,那我就放杜大夫进去。”

  杜若哪里知道刘八顺会有这么一着,心想只怕肯定是有人教过他了。只笑着上前道:“还请小舅子赐教。”

  刘八顺清了清嗓子,他一个小孩子家家的,自然也是懂的不多,刘七巧怎么教他,他就怎么说,便大声的说出了这上联:“洞房花烛女儿红。”

  杜若一听,一张白净的脸刷的一下子红透的半边,那些在门口看热闹的丫鬟婆子们听了,只笑着打趣儿道:“这文章倒是简单,作的老婆子我也听得懂。”

  小丫鬟只笑得前俯后仰的,捂着帕子道:“这哪里是什么文章,这是小舅子在刁难大姑爷呢。”

  杜若只憋了一股气,知道定然是刘七巧故意喊了刘八顺在门口难为自己,想着自己一个大男人的,难为娶个媳妇还这样过五关斩六将,实在是到了最后一刻了,也顾不得那许多,便抛下了读书人的矜持,只笑着开口,说下了自己下联道:“*一刻万两金。”

  刘八顺默念了一边杜若对的对子,问一旁的周琰道:“二少爷,这对子可贴切?还能凑合吗?”

  周琰只默念了一遍,点了点头道:“若是寻常日子,这可欠了点贴切,不过今儿也就算了,没看你姐夫这一早来迎亲,就想着要进洞房了吗?”

  杜若见玩笑总算是开完了,刘八顺从靠背椅上下来了,众人这时候才一并从王府的正门进去,往刘七巧住的蔷薇阁而去。

  刘七巧在房里等了一会儿,便听见外面喜娘又迎了进来道:“新郎官马上就要到门口了,请姑娘盖上红盖头,从此红红火火。”

  李氏听见喜娘这么说,只起身,从钱大妞手中拿着的托盘里面,将红盖头打开,遮在了带着凤冠的刘七巧的头上,只握着刘七巧的手道:“七巧,从今日起,你就是新妇了,以后要孝顺公婆、相夫教子,疼爱弟妹,知道吗?”

  虽然刘七巧的头上顶着几斤重的东西,可这几句话,刘七巧却不得不点了点头。王妃也起身道:“七巧,过几日就是中秋,老祖宗去了水月庵斋戒,不能来给你送行了,可有几句话,她还是托我告诉你,你是个有福的姑娘家,如今能嫁得好人家,也是自己的福祉,只盼你不要忘了王府,以后有空多回来看看我们。”

  刘七巧听王妃这么说,只吸了吸鼻子,一时却觉得有些伤感了起来,隔着红盖头握住了王妃的手道:“干娘,恭王府是我的娘家,我自然时时记挂着,我父母如今承蒙王府的庇佑,才能衣食无忧,七巧怎会忘了你们的恩情呢,就算是三日后归宁,太太若是不嫌弃七巧,七巧自然也是从王府的正门口进来的,绝不走这蔷薇阁的偏门。”

  王妃也只忍不住落下了泪来,只叹息道:“说什么得王府庇佑这样的话,当年你爷爷救过老王爷的命、你父亲又救过世子爷的命、你救过我的命,我们恭王府欠你们家的,几辈子也还不清,你这么说倒是见外了。”

  里头还正聊着,喜娘又进来了道:“太太夫人,这姑爷都在外头等急了,你们怎么还聊着呢?大喜的日子,快把眼睛擦擦干了。”

  杜若正要进门,却又被周琰给拦住了道:“外面是你的亲小舅子挡着,里面可还有我这个干二舅子,这催妆诗也不来一首,就往姑娘家闺房去了,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周琰是今年新晋的举子,再加上他原本就出落的丰神俊秀,且又刚刚娶亲,脸上都带着春风得意的笑容,只在杜若面前一站,边上的丫鬟婆子们见了,只觉得这两人简直就是画上面下来的美男子一样。杜若心中叫苦不迭,只郁闷道:美男子何苦为难美男子。

  周琰却是不为所动,只拦住了闺房的去路,等着杜若在门口作催妆诗。

  众人这时候也都一起起哄道:“新娘子,催出来!”

  杜若耐不住这群人的折腾,只扶额想了半天,终于吟了出来道:“三更乍醒五更起,明镜台前理罗衣,红唇已是最娇艳,且留双眉待人描。”

  周琰见杜若已做出了催妆诗,便也不为难他,只将闺房的门给让开了,杜若亲自迎了进去,见刘七巧端然的坐在铺着红缎的床榻上,虽然红盖头遮住了她的容貌,可杜若却高兴的几步上前,恨不得亲自将她扶起来。还是两位喜娘给拦住了道:“新郎官还不出去等着,哪有自己来扶新娘的道理。”

  杜若这会儿已经高兴糊涂了,也只能跟着喜娘说的做。送亲的队伍一路跟着来到了王府的仪门前,刘七巧没有年长的兄弟,便只让喜娘一路背上了花轿。大雍还有一个哭嫁的习俗,就是母亲送女儿出门,要在门口一路哭着出去。刘七巧原本的心情是很好的,可是李氏一开始哭,她也就心情郁闷了起来,顿时眼泪就止不住哗啦啦的落下来,只把脸上的妆都哭出了两条坑来,又不敢用手去擦,便觉得脸上粘粘的。

  刘七巧刚上了花轿,绿柳就给她手里塞了一个苹果,听说新嫁娘去了婆家,是没东西吃的,据说是要等到晚上筵席结束,新郎官来房里揭红盖头的时候,才能有东西吃。刘七巧一想到这苹果是她一天的口粮,便觉得这苹果异常珍贵了起来。

  杜家离恭王府不远,可是花轿走的比马车慢了很多,这一路吹锣打鼓的,速度自然是上不来的。刘七巧的嫁妆原本都是李氏预备的,后来因为当了王妃的义女,王府就在公中拿出了一笔银子,专门给刘七巧添妆用的,又有太后娘娘赏的东西、小梁妃赏的东西、再加上刘老爷从牛家庄送来的几十抬崭新的家具,刘七巧的嫁妆最后竟然也凑足了一百二十抬来。

  李氏看着这一抬抬的嫁妆抬出去,心里一下子就空落落的,原本是假哭也一下子变成了真哭,想起她从小疼到大的姑娘,终究成了别人家的儿媳妇,李氏一时间只觉得伤心欲绝,抱着一旁的熊大嫂痛哭了起来。 166阅读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