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晋枭 第六十七章 夸夸其谈的好处

《晋枭》第六十七章 夸夸其谈的好处

作者:萧无逸 字数:2703 书籍:晋枭

  看来自己的这番功夫是没有白费了,刘越听了这话,不由得在心底长吁了一口气:这郭钦果然跟自己想的一样,是个典型的自信自尊得过了头的儒生。

  这种人平日里总会以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示人,周身上下仿佛都穿着修齐治平的铠甲,言谈举止间充斥着一副生人勿近的高冷和傲然。

  但实际上,他却有着比常人更为敏感的痒点和痛点,你只要摸准了他的脉,找到了他的罩门,轻轻一碰就能让他们蹦起老高。

  徙胡谏无疑就是他的罩门。十几年前,他还是一个满腔热血的六品侍御史,看着从眼前走过的一队队征吴凯旋的帝国将士,他立志要为这个历经百年动乱而重归安宁的王朝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此时江南既平,国家一统,南北的分裂之患已然消除,但随着北方诸胡的不断迁入,边塞内外胡汉矛盾日益显现。

  泰始七年,匈奴刘猛叛晋,其后虽被娄侯何桢持节讨灭,但匈奴、鲜卑、羯胡、氐胡、羌胡等因忿恨晋人的欺凌,不时攻杀长史,残害汉民,渐渐地滋蔓成了边境的祸患,他的家乡西河正处在匈奴内迁的漩涡中心。

  夷狄者,中国之心腹大患也。为此,他经过彻夜长思,终于拟成了一篇不足两百字的谏议,他相信,只要当朝武帝能采纳他的建议,一定能从源头上消弭夷狄祸乱华夏的隐忧,开创大晋朝万世传承的基业。

  但高高在上的晋武帝的眼睛并没有在他这份用心血写就的谏章上多停留片刻,他毫不在意地否定了一个小小的侍御史的满腔热忱,急不可耐地离开了庄严肃穆的宫殿。他要去后宫,那里有他翘首盼幸的数千嫔妃,他要坐着羊车,在某一个能让羊停留下来的宫苑里和娇媚的佳丽们胡天胡地。

  刚过而立之年的侍御史被一盆冰凉的冷水从头浇到了脚心:开国之君犹如此,这样的国家还能有什么指望?夷狄以刀枪夺人命,帝王以荒淫灭人心,从此以后,这篇短短的徙胡谏就像他那颗滚烫的心一样,被他严严实实地包裹了起来,深深地藏在了心底一个尘封的角落。

  一十七年来,这个角落蛛网密布,无人触及。今天,元康六年夏五月十八日这一天,眼前这个叫刘越的西河浪荡子,竟然用八个平平无奇的字就轰然敲开了这一扇门,尘土飞扬之下,被震荡的不仅仅是这个尘封的角落,更是郭钦那一颗自尊到隐忍的心。

  “高见不敢,小子只是有感于时局将乱,胡尘将起,心中不安,想借此扰动长者耳目,冀图班门弄斧而已。”刘越朝郭钦拱了拱手,不卑不亢地回应道。

  “唔?时局将乱,胡尘将起?”郭钦深深地看了刘越一眼,淡淡地问道:“不知你说的乱,乱的是哪家的时局;你说的起,又起的是何处的胡尘?”

  “武帝驾崩,功勋被屠,天子痴弱,女主临朝,内有敲骨剥髓的权贵,外有尾大不掉的诸侯,小子所说将乱的时局,就是这濒临兵灾之祸的大晋朝廷。至于胡尘,”刘越伸手往北边画了个圈圈,娓娓而谈道:“秃发树机能祸乱凉州十余年,种族至今犹在西北;匈奴人郝散兵犯上党,马兰羌、胡水卢并力荼毒关中。这些是已经发生了的,祸乱虽暂时平歇,但其流毒却一直蠢蠢欲动。”

  “没有发生但隐患丛生的也有,”刘越缓了口气,接着说道:“匈奴五部散居并州,其五部大都督刘渊虽表面恭顺,但无时无刻不在处心积虑地图谋一统诸部,为恢复匈奴呼韩邪事业而四方奔走。索头鲜卑雄踞大漠,地接幽、平,眼下虽与我晋朝相安无事,一旦侵吞完辽北诸部后,其兵锋必然南指,届时整个大河以北都将面临胡骑的践踏。”

  郭钦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的侃侃而谈,在他看来,此刻这个被西河离石人一致鄙夷唾弃的纨绔浪荡子居然更像是个心怀天下、放眼时局的少年英雄。但这一念头只在他脑中转了一圈就被他坚决地否定了。信口开河谁不会,夸夸其谈谁不能?他既存心为求官而来,临时做点功课来投人所好也并非没这种可能。

  “老夫早已成了西河乡野间的一介愚夫,无心关注你说的天下大势,也没兴趣听取你的高谈阔论。”郭钦板着脸说道:“老夫只想问一句,你说的胡可徙哉究竟指代何意。莫非在你看来,老夫昔日提及的迁徙胡人之策并不可行?”

  “徙胡是否可行,先要看胡人为何能入塞,这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胡人为何能入塞?”刘越伸出两个指头晃了晃,自问自答地说道:“我认为有两个原因:其一、胡人入塞,能提供充足的赋税和兵源。汉末以来,天下战乱不断,北方诸郡十室九空,为增加人口、恢复生产,匈奴部众开始被允许迁入延边八郡;

  曹魏时,三国鼎足而立,曹操以北方之众攻伐天下,对利用胡人充实兵源需求尤为迫切,胡人南迁之势有增无减;本朝承丧乱之后,又兼平吴,招降胡人充边郡,理由也无非就是如此。

  其二,帝王受命于天,需要有悦远怀来的胸襟和威德,以此彰显天子的教化和王道。所谓九服之外,绝域之氓,旷世所希至者,咸浮海来享,鼓舞王德。浮海来享,鼓舞王德八个字就是明证。”

  “由此可见,接纳胡人既可填空虚、充匮乏,又能怀蛮夷、彰圣道,试问哪朝天子会舍弃这么一个名利双收的好策略?”刘越微微一笑道:“至于徙胡,把胡人迁徙到塞外难道就万事大吉了吗?要知道,大汉纵有武帝之强,长城上的烽烟也是经世未熄,匈奴虽远遁漠北,但汉家残破之地又何止限于边郡?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因此昭、宣以后不再一味攻伐,转而采取纳胡入塞,以夷制夷的方略。百姓由此得以休息,边境也因此稍稍安宁。”

  “所以说,纳胡人入塞使与汉民杂处之,齐蛮夷为编户,取赋税与军卒,这是自汉以来较阻敌于国门之外更优胜的御胡之道。徙胡出塞乃反其道而行之,实非良策。”刘越看了眼郭钦,继续说道:

  “至于时下的胡患危局,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胡汉杂处,而是在于对内迁的胡人统御未得其法。班彪就曾说过,羌胡被发左衽,而与汉人杂处,习俗既异,言语不通,数为小吏黠人所见侵夺,穷恚无聊,故致反叛。夫蛮夷寇乱,皆为此也。到了魏晋之时,对胡人的侵辱和盘剥更甚于两汉,因此群丑动荡不安,人人乘虚而动。”

  听了刘越的这番话后,老郎中令郭钦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自从他提出徙胡之后,十七年来他始终在匈奴内迁的中心地带西河观察着胡人的动态,多年的见闻告诉他,胡人之所以动荡不安,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晋朝的官吏百姓对他们无休无止的轻慢和欺辱。这也使得他开始重新审视起自己十几年前提出的御胡之法来。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刘越不过才到西河五年,竟能将胡汉之间的这种矛盾一语说穿,他所讲述的理由和引用的论据比自己这个反思了十几年的食官俸的还要透彻!

  此子不俗!郭钦在心中感概了一句。如果说刘越之前的话多少有刻意为之的成分在里面的话,他后面的这番说辞毫无疑问地彰显了他的格局和视野。一个突如其来的念头从郭钦的脑海中勃然生发了出来。

  “这些不过是老生常谈而已,并无什么特别之处,这些毫无新意的讨论就到此为止吧。”郭钦故作深沉地说道:“后天就是孟门蛟龙壁开壁的日子,孟门道院的周天师请来了尹轨尹仙人届时将在道院的源神殿讲经说法,西河四县有意于清谈的士人们都将应邀前往。老夫这里还有一张拜帖,你若是想去,可以找老夫讨要。”

  “孟门道院?尹仙人?”刘越没料到郭钦话锋转得这么快,一愣之下愕然问道:“难道坊间传言孟门道院有神仙一事竟是真的?”

  “神仙之说自然是愚夫愚妇们街谈巷议的无知议论。尹轨号称仙人,乃是因为他学问高深,医术精湛,与那些乱七八糟的符箓醮醆之法全无关系。”郭钦不以为然地说道:“老夫想说的是,尹仙人乃当世第一的高人,他对人的一句评语其影响力不亚于天子的金口玉言。”

  刘越听了这话,起身整了整袍袖,对着郭钦一躬到地,激动地说道:“小子刘越,拜谢郎中令如海深恩!”

  “起来吧,起来吧。你也不要忙着谢我,”郭钦点头笑道:“尹仙人从来惜言如金,想得他一句考语恐怕比登天还难。不知你这个号称被仙人搭救过的人,是否有再得神仙眷顾的气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