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天灾净化 二七六 鱼祸

《天灾净化》二七六 鱼祸

作者:有道江头春色 字数:2533 书籍:天灾净化

  密集的枪弹声从不远处响起,一颗颗炙热弹头从冯梁山等人手中的95式步枪枪口中喷出,直朝还在翻滚的大鱼身上扫去。

  赵兴华的视线不经意间被这些射出来的子弹带入了动态视觉状态,他可以清晰的看到那些射向大鱼的弹头在撞击到密集的鳞片时,都被反射的向四周跳去,竟然没有一颗子弹钻到大鱼的身体中,这还是赵兴华第一次见到热武器都无法伤害的生物。

  “快逃!”

  赵兴华大声朝冯梁山和范遥几人喊道,不知道他们几个从哪捡到的步枪,竟然傻站在一起,企图用95式步枪给翻滚的大鱼造成伤害,真是不要命了。

  可惜那边的四人还沉寂在扣动扳机、倾泻弹药的快感中,加上他和几人之间有些距离、还有枪口爆发的咆哮声影响,没有一个听到赵兴华在这边的呼喊。

  黑褐色的怪鱼翻继续滚了几圈又撞到一片树木后,最后还是稳住了身形,扭头朝枪声传来的方向看去,然后身体一弓,猛的从地面弹起,这一跃足有十几米高,如同一座小山般向着那边四人落去。

  还好,范遥、冯梁山等四人也都是拥有着进化者的体质,从前也都有临阵对敌的经验,同时分散向着四个方向分头逃开。

  “嘭~!”

  赵兴华觉得随着大鱼落地,脚下地面都随之一颤,大鱼落到了四人刚刚开枪站立的地方。

  就在大鱼左顾右盼的犹豫着追赶哪个方向的人类时,它身下覆盖的地方接连发生几个剧烈的闷响。赵兴华看到一大片鲜红的血肉从怪鱼腹部的身体分离向四周迸溅,原来范遥等人在离开时,已经在那里提前拔掉了捆在一起的67式木柄手榴弹的拉环。

  “吼~!”

  被手榴弹炸伤的怪鱼抬起头部发出一阵痛苦的呼啸。

  赵兴华此时才第一次看清它的全貌,这东西长达接近30米,身型曾梭状,体表黑褐色,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体表覆盖着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尾尖部和鳍部皆如针刺,让人看到会立刻不寒而栗,这东西明显和其他鱼类不太一样。

  大鱼受伤后,停止了向这些逃走的人类追击,调转方向,向江边慢慢的扭动着,看起来完全没了刚才的气势,不知是伤痛还是其他原因,反倒变得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样。

  “头,咱们还追上去打不?我们捡到了很多枪支。”

  一个朝晖社新招募来的汉子跑了过来向赵兴华询问到。

  “不用浪费了,枪打在它身上没什么效果,再说我们还不知道它有没有同伴,再招惹一两条上来,我们就要玩完在这了。”

  眼见大鱼不像再会对几人构成威胁的模样,六人又次的聚在了一起。

  “冯老师,你看出这是什么鱼了吗?”

  赵兴华问道,这位冯梁山就是教授他“武当松溪棍法”的老师,平时话不多,但手上功夫不错,也是武当门派中入世弟子。

  “鳇鲟!”

  “鳇鲟?”

  “对,我们那里也叫“潭龙”,在海中的时候也有人叫它们“鲟鲨”,也就是我们说的鲟鱼的一种。”

  冯梁山语气肯定的回答道。

  “你是说,这么大的东西是条鲟鱼?不是说野生的鲟鱼已经在前两年就绝迹了吗?”

  “不知道,它也许是不久前才从大海回到这里。”

  “它是回来产卵?跑到汉江里吗?”

  另一个汉子不太相信的问道。

  “是的,你们看那边。”

  宁玥指着大鱼在地面上滑行过的痕迹说道。

  一道鲜红的血线延及在大鱼的身后,那之中不时会出现几颗西瓜大小饱满球体,在阳光下折射出金黄色的光线。

  “鲟鱼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最古老的一种鱼类。鲟鱼系现存的古老生物种群,起源于亿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素有水中“熊猫”之称。鲟是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鱼类,它介于软骨与硬骨之间,骨骼的骨化程度普遍地减退,中轴为未骨化的弹性脊索,无椎体,随颅的软骨壳大部分不骨化。鲨鱼是软骨鱼,软骨鱼比硬骨鱼在进化地位上更早,鲟鱼介于两者之间,保留了许多软骨鱼的形态特征,比如体型,平展的胸鳍,口下位,歪尾等等,所以看起来比较像鲨鱼。”

  “软骨鱼和硬骨鱼有什么不同吗?”

  “进化的年代不同,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古代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所以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到原始两栖类,再到原始爬行类,最后到原始鸟类和哺乳类。所以原始的爬行类进化成现代的原始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鱼类演化出的,而水中鱼类也是由软骨到硬骨的进化过程的,而鲟鱼就是介于软骨鱼和硬骨鱼之间,这上亿年的过程中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上亿年都没进化,这么现在突然一下变成这个样子了!”

  “也许越是原始的生物,得到基因突变的机会后,反倒是进化的速度会越快,基因突变完成方向选择上也会更多,不像我们人类身体机构已经近乎是进化到了极致一样。”

  赵兴华接口答道。

  “它从大海中回来,就是想在这里产卵的,这里是它的出生地,也是它的家乡。一般情况下鲟鱼是属于性情温和的鱼类,作为观赏鱼类,从来没有出现过主动攻击其他生物的情况,像今天那样见到人类穷追不舍,说明它对我们人类有着血海深仇,它追赶我们不单单是想要进食那么简单。”

  “刚刚我在军营那边看到了一些破烂的渔网,我想之前的人类可能是不小心将鲟鱼的卵打捞上来,才引来了这条大鳇鱼的报复。”

  范遥站在一旁将看到情景说了出来。

  “谁知道呢,也许是有人认出了这条是鲟鱼,口馋也说不定,鲟鱼的软骨也被称为“龙筋”,有抗癌因子和保健作用,可完全直接食用,素有“鲨鱼翅,鲟鱼骨”之说。只是他们没有想到这条大鳇鲟的骨鳞会坚硬到子弹都无法打穿的程度。”

  “回去后,告诉沉湖基地的高层一声,这几个月都不要过这里来了,等大鱼们回到海里再过来,这段汉江流域都不要行船捕鱼,这里不会只有一条大鱼洄游的。”

  赵兴华目送着那条受伤的大鳇鱼重新钻入了水中后,向身边的战友们作出了最后的总结。

  …………………………………………………………………………

  六七千年前,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正是在这一流域相融交汇,中华文明由此成型。此水与中华民族,皆名为汉。是故,言及河流,中国自古有“江淮河汉”之说。《诗·小雅·大东》“维天有汉”,据说汉水之名起源于夏代,郦道元《水经注》更是以“江河淮汉”把汉江与长江、黄河、淮河并列。迟至春秋时期,汉水一直都保持着古代中国第一大水(航运)的地位。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段《诗经·汉广》里的名句已成为历史上江汉合流、来水汹涌的标注。但随着汉江上大兴土木建坝,自流河变“肠梗阻”,原始生态不复存在,如不改变这种状况,汉江或很快就会成为“旱江”。

  如今,从上游黄金峡到下游兴隆共计1000多公里的江段上,将被人工分隔成15段,不足百公里就有一座大坝。最密集的襄樊境内,不足50公里就将建一座坝。这对汉江本身来说,无异于被肢解,鉴于每级水坝都有几十公里的回水区,在这些回水区内汉江将成为一个个湖泊;而非回水区的水流速度,也将大受影响,江水环境容量大为下降。这种江河寸断的局面,在汉江支流上更加严重。900多座小水电站,同样将汉江支流沟渠化、湖泊化,减弱其环境容量,已带来诸多生态问题。

  每年3-6月,正式鲟鱼洄游产卵的季节,拦河大坝阻断了鱼类洄游的通道,不是汉江独有的问题。因为水利建设利用的原因,据说目前全国几乎没有一条自然流淌的大江大河,而洄游鱼类则因此面临生存繁衍危机,且有些江河中的洄游鱼类已经因此而灭绝。

  上世纪70年代初长江中生活着鱼类有一万多种,80年代葛洲坝建成后,十年间长江中的鱼类锐减到两千五百多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无下一章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