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宋天子门生 第六十六章 请柬忽来乡饮酒

《大宋天子门生》第六十六章 请柬忽来乡饮酒

作者:悟道娑婆 字数:2746 书籍:大宋天子门生

  完全不知走后茶摊上热闹的沈耘,此时来到了范府门前。

  看到沈耘前来,门子欣喜异常:“沈公子,全叔可是一早上就开始念叨你。这不,你再不来,就要差我去贡院门口看榜了。快请进。”

  将沈耘让进门内,掩上大门,这才问道:“沈公子,今科可高中了?”

  门子显然说话带着几分小心,生怕沈耘不第,引得他心中不快。见沈耘点点头,随即紧张的面色便舒缓开来,笑着追问:“不知沈公子高中多少名?”

  沈耘笑笑,并没有说话,只是伸出一根手指。

  门子一开始只以为沈耘是因为排名落后,以至于不好意思开口。可是当他正要安慰的时候,忽然间看到沈耘那根有些粗糙的指头,心里瞬间震惊了。

  “莫不是,榜首?”

  吞了口吐沫,门子不可置信地问道。可是,沈耘此时已经缩回了手指,摇摇头不再说话。

  二人一道来到全叔的住处,此时老人家正拿着一本书静静读着。许是外头太过安静,以是二人的脚步声便让老人家察觉,放下书来,看两人走进来。

  “沈生可是为报喜而来。”

  全叔微笑着将沈耘拉进来坐在榻上,朝门子点点头。

  沈耘点点头,走下来,冲全叔一拜,这才重新回到座上:“若非全叔这三年来的看重,也没有沈耘今日。方才在贡院前看了一番,却是落得个榜首。倒也不负全叔期待。”

  “榜首?”

  老人家不禁畅快地大笑起来:“前几日我看你文章,便知道如果这秦州的阅卷官没有徇私,你决计会榜上有名。不想居然是榜首,可喜可贺。哈哈哈哈。”

  虽说帮衬沈耘是范家四公子的意思,但这两年来都是全叔在操办。沈耘的品行全叔还是比较欣赏的,此时见自己的付出有所汇报,只乐得大笑起来。

  等笑过了,这才对沈耘说道:“今日午间便留在府中吃饭,如此喜事,当共饮几杯。”

  “长者赐,不敢辞。”沈耘点点头,同样对着全叔微笑着。

  “发解试过了,便要准备前往京师参加省试。”时间尚早,全叔便于沈耘说起接下来的事情:“不同发解试区区千人,京师礼部贡院,可以容纳下足足数万人,切不可掉以轻心啊。”

  一个秦州便有五十多人参加科考,天下十四府二百四十州,似秦州这等文风凋敝的地方都有这么多人,更何况其他地方。

  每一次省试,少则两三万人,多则四万多人,当真英才济济。

  沈耘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点点头应道:“自当如此。秦州不过一处池塘,到了京师便是汪洋大海,不可同日而语。唯有竭尽全力,才有出头机会。”

  这番话全叔自然是认同的,点点头,冲沈耘笑笑:“也莫要因此便失了方寸。须知此事也不过尽力而为,不可一蹴而就。若是今科不第,便等到三年之后,也未尝不可。”

  见沈耘面色有些犹豫,全叔笑笑:“我知你处境,不过,就算是没有考中,也不妨的。小公子前日自京师来了快信,若你不中,便举荐你去国子监。也算是远离了这秦州的纷纷扰扰。”

  入得国子监,便会脱离了白身,以监生的身份,获取官家的钱粮贴补,更兼能免除一应赋税,倒也是个不错的出路。只是国子监也并非那么好进的。

  哪怕是有范家的保举,也要过了国子监祭酒那一关。

  同样的需要考校文章,比起省试的要求,也不过低了一点点。往常都是那些文章可以入得五等之内,却因为贡举名额限制未曾高中的,才有资格进入其中。

  为沈耘打算好了出路,全叔这才笑着说道:“这也不过是以防万一的打算,还是尽心竭力,能够一举中第最好了。蹉跎岁月终究不可取。”

  “只是有一点当须谨记,这些年来,官场也有这样的说法。但凡考过三次不中的,基本上将来也不可能中第,只有熬着时间等候一个特奏名。”

  当年本朝为了安抚那些个屡试不中的士子,特意另行造册上奏,附试特赐本科出身。

  虽然很多特奏名并不能像正奏名一般为官地方,但是回到乡里,不论是地方教育、水利兴修,又或者社会治安、祭祀活动、志书谱牒纂修,都会有他们的身影。

  而官身也使得他们从此脱离白身缴纳赋税的行列,从此减轻家中负担。

  当然特奏名蹉跎的时间,估计就是一个人的半生了。

  沈耘闻言,很是严肃地点点头。

  与全叔的一番欢饮,午后沈耘心里念着家中久候的沈母,便拜别了老人家,回了牛鞍堡。

  沈夕自从得知沈耘参加了发解试,便匆匆回到了县中。牛鞍堡的百姓,今日目光全都汇集在沈耘家中。

  尤其是当日私底下为沈耘摁了指印的几家,这会儿尤为紧张。

  时间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情迟早会被人发现。如果沈耘今年连发解试都过不了,到时候沈夕等人回头来查个清楚,那他们可就全都遭殃了。

  此时不论是求神拜佛,还是求祖宗保佑,也都只能在暗中进行。

  从早晨到午后,牛鞍堡的人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酝酿出更多的紧张。似乎平日里欢快的鸡鸣狗叫此时也按下了声息。

  而在沈耘家中,朱阿明一家在沈耘走后不久便赶着骡车来到了家中。与沈母一道,等在院子里,每个人似乎都只能听到自己咚咚咚的心跳声。

  太阳稍稍西斜。

  忽然间也不知道谁小声喊了一句:“来了。”

  便只看到家家户户门口都探出几个头来,看着那个瘦弱的身影从村外缓缓行来,模糊的面孔越来越清晰,而家家户户探出来的脑袋,却随着越来越近的脚步缩了回去。

  直到沈耘来到家门口,都一直感受着那种来自暗中的窥视。

  不过,自然有胆子大的,比如三爷。踩着土块隔着墙,探出个脑袋来对沈耘喊道:“沈家娃子,科举考的怎么样了?老汉还等着吃你的白菜帮子呢。”

  “三爷说笑了。倒是没辜负诸位期望,今科,中了。”

  这一句话出来,邻近的街坊们脑海中只留下两个字:“中了。”

  的确,发解试中了,这可是牛鞍堡多少年来的头一遭。没有了沈夕那些人的严密看守,村民们也不顾忌那所谓的要挟,此时纷纷议论起来。

  沈耘与三爷说话的功夫,沈桂和朱阿明便搀着沈母来到了门口。一双儿女跟在后头,全都笑眯眯地看着沈耘。

  “耘儿,你是说,终于考中了。”

  沈母心里,此时是非常激动的。须知这几年来,一家人的希望全都寄托在沈耘的科举上。如今,总算是从这泥淖中爬了出来。

  全凭这股子心气活着的沈母,沈耘只是点点头,便让她心中感受到了足够的安慰。

  “走,咱们进去说话。阿娘给你们炒几个菜,咱们好好庆祝一番。”沈母眼角含泪,紧紧握着沈耘的手臂走进院子里。随着缓缓关上的大门,隔绝了许多村民的视线。

  走进屋里,沈母却并未如先前所说,就此炒几个菜来。

  颤巍巍地走到自己屋里,从箱子的最深处拿出一个小陶罐来,轻轻交到沈耘手里:“你爹爹活着的时候,大夫嘱咐不能让他吃酒。有一次你阿爷偷偷打了酒,却被我藏了起来。不想这一藏,便再也没了吃酒的人。”

  “如今,就拿这罐酒,在你爹爹面前祭拜一回吧。”

  沈山过世之后,留下的东西不多。除了几件衣物,家中似乎再也找不到他曾经活着的痕迹。而沈母留着的这罐酒,或许就是最为珍贵的念想。

  那这最珍贵的东西,似乎,就应该用到这个时候。

  沈耘点点头,走到堂屋里,缓缓将泥封打开。许是时间过了很久,酒水也凭空蒸发了不少,小半罐的酒水散发出浓郁的酒香。

  沈耘取过一个陶碗,轻轻倾斜罐子,带着些微粘稠的酒液倾斜下来,正好倒满一碗。

  恭敬地端到沈山的灵位前,沈耘献上陶碗,而后恭敬地叩拜一番。身后,沈母的泪水如泉涌般流淌着。只是这心里,却觉得,没了从前的空落。

  祭奠过后,沈母才被沈桂搀着到厨下炒菜。

  正在这个时候,忽然间自门外传来一声叫喊:“今科秦州发解试榜首沈耘沈公子可在家里?”

  沈耘家中只是愣了一下,孰不知外头的街坊们可是闹翻了天。原本以为牛鞍堡这些年好不容易出一个发解试中第的士子已经是大喜事了,谁知道居然还是个榜首。

  乖乖,那不是一个村里种地,谁家亩产的粮食多了几斗。那是整个秦州多少人里头,就出这么一个。

  早些时候三番五次拒绝为沈耘作保的人家,此时已经暗地里悔青了肠子。都说每次秦州发解试的榜首都能中了进士。如今看来,沈耘岂不是稳稳当当的要做官?

  在村民们暗自追悔的时候,沈耘走出门来,看着身穿公服的差役,拱拱手问道:“不知官差前来,所为何事?”

  这差役避过了沈耘的作揖,很是恭敬地从怀中掏出一份大红的请柬:“沈公子,依例,陆知府与岑学政在中秋之夜,在州学举办乡饮酒礼,还请公子准时赴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