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宋天子门生 第三十四章 每逢佳节倍思亲

《大宋天子门生》第三十四章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作者:悟道娑婆 字数:2675 书籍:大宋天子门生

  一场闹剧,最终以一种看似皆大欢喜的局面结束了。

  沈耘的孝期还在继续,只是转眼之间,落叶飘尽,不是黄土就是枯草的牛鞍堡,终于还是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彻底换了天地。

  转眼之间,就连冬天也快过去了。

  再过几日,便是年节。

  倒是也不用办什么年货。入冬前沈母便囤了小半窖的白菜,萝卜这些也有不少。肉食更是因为节省,未曾准备置办。米面是朱阿明帮忙筹备的。

  除了这些,似乎也没有什么可准备的。

  人最孤单的时候,不是独处的时候。而是身在人群里,却没有半个可以陪着说心里话的人。

  过年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必然是喜气洋洋热热闹闹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围着炭火取暖,说些一年来的琐碎,相互调侃或是鼓励。

  可是沈耘家中。

  一大早沈母便白菜萝卜炒了菜,供奉在先祖灵牌前。往常很难使用的线香,今日也上了三根。沈耘知道,这是习俗,年前祭祖。

  往日都是一大家子聚在沈耘家中,老老少少二十余口,吃喝一顿,而后到了午后申时,很是郑重地念了祭文,再磕头跪谢祖先。

  可是,今年,沈山过世了,沈耘又闹着与沈家兄弟彻底决裂。

  于是乎偌大一个院子,就变得越来越冷清。

  沈母并不责怪沈耘,恰好相反,任她再宽厚,终究只是个女人。这么多年来一直跟着沈山,被其他几家占尽了便宜,心里不窝火是假的。

  兼之如今也该是沈耘当家,这样的决裂,相反对沈耘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只是,该有的步骤,还是要有的。沈耘早早就写好了祭文,独自念过,独自叩拜,直到一切结束,沈母才从里屋走出来,陪沈耘一道将供桌之类的东西收拾进去。

  冷清的屋子里,母子二人相对而坐。

  看着桌上那盘白菜,沈母忽然就哭出声来:“你爹生前,冬日里最爱吃这白菜。就算是每日里吃上一盘犹自觉得不尽兴。如今家里倒是宽裕些,可他……”

  豆大的泪珠滴落在饭碗里,沈耘一时间,却不知道该怎么安慰。

  有人说,一个人十年间买零食的花费,积攒下来足够买一辆好车。又有人说,一个优秀的人,在于对欲望的绝对控制。

  可是无常的人生,终究是不可能让人在克制中达到目的的。很多人都在说,等我有钱了,我要去吃点什么,等我有钱了,我要做点什么。

  可是,终究有些人,等不到那个有钱了的时候。

  沈耘的心中何常没有遗憾。

  秋收的时候,他还心里想着要让沈山好好的吃一顿西瓜,可是呢?难道当时,就没有吃一顿西瓜的钱么?有的,只是有等以后三个字,便觉得那时候不能。

  不是不能,而是不敢不想不愿。

  万般的追悔,只能用一个叹息来弥补,只是,一切都太晚了。

  冰冷的饭菜,加上冰冷的心,即使火盆在暖,却依旧化不开一屋子的氐惆。

  没有鞭炮声声,大早上还是村民们走在路上的相互祝福,将沉睡在梦中的沈耘叫醒。

  虽然没了本家,可是邻舍之间,到底还是体恤的。差不多各家各户相互拜过年,便有三个妇人一道,各自带几个自家做的花卷馒头过来慰问。

  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说的绝对没错。此情此景,每一个人进来,沈母都是以泪洗面。口中断断续续说着和沈山前些年的辛苦,说着沈山的喜好沈山的毛病。

  到底,就像是要在自己的眼前画出一个活生生的沈山来。

  然而,逝者已矣,再怎么怀念,终究,只是徒劳。

  过了晌午,沈母便因为哭泣太久,精神疲惫到了极点昏睡过去。只有沈耘一个人,对每一个进来的人都很是感激地作揖。

  大年初一,就这样疲惫地过去了。

  直到初二,沈桂一家的到来,让沈母精神好了许多。

  山路漫长,朱阿明特意套了骡车过来,一家四口,除了他赶车,全都窝在毛被子里。

  进了门,银瓶儿与金辉儿便跳下车来,一溜小跑凑到沈母面前,似模似样地拜起年来。沈母难得绽放着笑容,自怀中取出一个小包,拉起二人的手,各自塞了几文钱。

  “阿娘,孩子都还小,拿不住钱的,你还是不要给了。”沈桂劝着。

  毕竟家里都不好过,几文钱关键时刻也是顶很大用的。

  沈母笑着摇头:“孩子都小,拿几个压岁钱,大吉大利,邪祟回避。”

  沈桂无奈地摇摇头,只能看着姐弟二人欢天喜地将铜钱塞进怀里。

  朱阿明此时已经卸了骡车,走上前来。很是郑重朝沈母一拜,这才回了沈耘的礼。

  六口人有说有笑地走进屋里,毕竟是自家人,也就少了很多客套,沈母直接将人带进自己屋里,悉数坐在热炕上,这才端来茶水和花卷馒头。

  这一路来是委实有些寒冷。

  两个脸蛋冻的发红的孩子迫不及待端起茶水,美美喝了一口,顿时惊叫起来:“好甜。”

  自然是很甜的。虽说未曾办什么年货,但沈耘到底不愿沈母也如沈山一般,连半点福分都享受不了就撒手人寰。以是专门去了趟城里,买了些看似很奢侈的东西。红糖掺杂在蒸过的山楂叶子里,悉数是茶红色。

  但只有尝过,才知道其中美妙。

  “你阿舅是个大撒手,刚赚了几文钱,就弄了一斤红糖来说是要给我补身子。我这才多大岁数的人,何须补呢?所以就等着客人来,茶水里放一些。”

  提起这件事情,沈母到底是高兴的。

  在沈耘的手里,家非但没有败落的迹象,似乎日子还过的越发好些,这也是沈母能够支撑下来的原因。她还要看着沈耘科考得中平步青云。

  糖,对于贫家来说了,确实是奢侈的东西,莫说两个孩子眼睛一亮,就连先前还一门心思拿了馒头填肚子的朱阿明,都登时端起茶水牛饮几口。

  “好喝。”朱阿明想不出什么词汇来形容。距离上次喝糖水,还是一年前的事情。

  沈母点点头,为朱阿明续了水,这才说道:“这次过来,也莫要急着回去。住上两天,回去的时候,娘给你们带上一些。两个孩子这些年跟着你们受苦了,就让他们好好尝一尝。”

  沈桂自然是开心的,点点头。

  朱阿明本想拒绝。他这个人,总是觉得这种情况就像是施舍一般。可沈桂既然答应,两个孩子又非常期待,便再也没说什么。

  牛鞍堡的另一边,沈家兄弟五个今日与几个女婿聚在一起。

  人多,当真是热闹。沈美家中左右两间房的炕上,老辈小辈满满围坐着。几个女人一起拾掇了几个菜,端上桌来,诸人就着馒头开始吃喝。

  比起沈耘家的茶水馒头,这边可就丰盛多了。

  沈朝在注鹿原拿来的鹿肉脯,沈夕在城里割了羊肉。再加上沈美家杀的鸡,沈景一双女儿凑了份子买的猪腿,以及沈川提供的黄羊肉,满桌子压根就看不到几个蔬菜。

  酒席之间,兄弟几个也开始说着沈耘的事情。

  “老六,听说你被那个畜生强索了四两银子?”沈朝远在他方,这件事情也只是听说,因此这会儿正想问个清楚。

  当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沈夕绝对是想将这件事情埋藏起来,希望人们永远不要提起的,可是他面对的是沈朝。自己这个五哥他从小就怕,到现在更是带着分敬畏,所以还不得不说。

  “这事儿,当真是让人气恼。也不知道刘县尊发的哪门子疯,硬是要让我找那厮要一本《礼记》来。结果他看准了我要巴结刘县尊,便要我掏出四两来。”

  想起来沈夕都觉得肉疼。

  恨恨地说着,临了恶声恶气地赌咒:“他莫要落在我的手里,迟早我要把这口气出了。”

  沈朝摇摇头:“看来咱们还是小看了这个畜生。暂且刘清明还是知县,我们也莫要轻动,我就不信了,他能一直庇佑着小畜生。可恶的东西,居然连亲叔叔都下的去手。”

  “听说他给刘清明出了什么主意,若是不出差错,刘清明今年只怕就要调任。待新知县到来,看我怎么炮制他。”沈夕深谙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他知不知道,这是要将自己推进火坑里。我就不信了,再来一个知县,还这般照顾于他。”

  沈美适时插话:“我本想在村里闹些事情的,结果那厮如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凡是村里的事情,全都听村老的,完全让人抓不住辫子。”

  “你们也莫要急在一时。此时放在心里便好,日子还长着呢,咱们沈家剩下这些人,可不要闹出这等事情来。”沈朝点点头,制止了二人在这么多人面前再说出什么不合适的话来。

  “对,吃肉吃肉,这些东西,那畜生家里可摆不出来。我听说,今年他们家里就剩下白菜萝卜。也不知道拿出来被人家笑话。”

  沈川油滑地替沈朝将这件事情盖过,再度吃起酒肉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