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宋天子门生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书省中议庆州

《大宋天子门生》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书省中议庆州

作者:悟道娑婆 字数:2702 书籍:大宋天子门生

  沈耘并未因李圭复的威胁便心情沉重。

  相反,见过李圭复才发现,这厮对于自己压根就是满怀着恨意,却根本捉不到自己一点把柄。说白了,哪怕是现在,也纯属瞎闹腾。

  战后的创伤让沈耘心里暂时没有了打理政务的打算。借着自己被李圭复定罪的时间,沈耘打算好好休养下身心。

  县衙果然是最为市侩的地方,自己刚回来,州衙让自己禁足的消息便已经传来。先前还想巴结沈耘的,这会儿看向沈耘的眼神都有些闪烁。从进了前衙一直到后衙,沈耘甚至没有得到任何一个人的问候。

  都说人走茶凉,这人还没走呢,茶就已经凉了。

  摇摇头,径自回到自己房中,沈耘从怀里掏出了当日在大顺城中苏小妹寄来的书信。

  当日因为战事紧急,也未曾来得及看,如今正好闲散,坐下来看着佳人信笺,想着往昔美好。若是再配上一壶好酒,那当真是极美的了。

  苏小妹的书信,浑然没有提及沈耘对她的爱慕。反倒是出了几个颇为奇巧的对联,笑称这层难倒过苏大学士,想要看看他沈传胪的水平。对此沈耘自然是不会拒绝的。他即使再傻,也明白表白之后,如果女孩子还可以跟自己来往,那就说明有戏。

  回信的时候,沈耘首先诉说了自己在安化县的事情。包括邝家和大顺城自己挥下屠刀,包括黄杨村百姓给自己立碑,也包括和金长岭以及李圭复斗法。对此沈耘并没有任何遗漏,他并不觉得一味在心爱的女子面前遮掩是什么好习惯。

  写完书信,沈耘便悠悠地走出县衙,怀着闲散的心情来到驿站,将之交给馆驿快马送出去。

  让沈耘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书信,居然和李圭复呈报的文书,是同一天到达京师的。唯一不同的是,沈耘的书信送到了苏大学士的府上。而李圭复的文书则直接送到了中书省。

  事关重大,陈升之叫来了枢密副使冯京。自从前些时候枢密使吕公弼被贬,陈升之可谓是两头兼顾,老人家毕竟岁数大了,终究还是要找副手一道参详。

  与曾公亮和王安石一道,四人坐在中书省讨论起来。

  “沈耘这厮胆子太大了,居然赶灭杀西夏五千人。他这样做,分明是要挑起两国大战啊。秋收在即,难道他就不害怕整个庆州的百姓都饱受西夏人战火侵袭,一年辛勤毫无所获?”

  冯京不了解沈耘,只是看着李圭复的文书,有些恼怒沈耘的作为。

  而王安石则揪着李信三人的过错不放:“李信这匹夫更是该杀,罔顾方略,不听号令。使得我四千余汉家儿郎,尽数殒身在一座小小的礓诈寨。这等贼子,当真万死难辞其咎。依我看,便允了李圭复所请,直接将这李信和刘甫二人斩了,以儆效尤。”

  王安石是个极为刚正的人,从仁宗朝就对西夏和辽国抱着死拼到底的态度,如今依旧未曾有半点改变。

  其实沈耘灭杀五千人的事情,他心里还是感觉非常欣慰的。不过眼下这种情况,显然不是很适合夸赞。

  说完了自己的意见,王安石将目光投向了陈升之。虽说自己如今不是特别待见这个老先生,但他毕竟是中书门下平章事,还权知枢密院,最终的决定,还是要陈升之来下。

  “此事还是明日放到朝堂上好好议论一番吧。毕竟还有西夏的战事,朝廷需要早些做好准备。而且沈耘的事情,我相信并不如李圭复所言那么简单。试想一个文弱书生,带着几百人烧死五千西夏山讹,难道山讹全都是傻子不成?“

  陈升之说完,曾公亮也点头同意:“不错。那李信到底也是武官,他带着五千人都差点全军覆没。可沈耘带几百厢兵烧死五千人。这个委实太过匪夷所思。我看啊,实在不行就着陕西路帅司好生查验一番再做定论。”

  论起老成持重,估计满朝上下都没几个能够超过陈升之和曾公亮相比的。

  而且曾公亮还委婉地提醒王安石,一切要等人查验一番,不必着急处死李信和刘甫。

  王安石明白曾公亮的意思,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而在苏大学士的府上,苏小妹兴冲冲地从仆人手中接过沈耘的书信,带着几分期待和欣喜拆开。她第一眼便看到沈耘给她的几个对联的答案,忍不住开始品评起来。发现沈耘虽然鲜有妙对,但是每一个都是用了心的。

  看完这些之后,苏小妹便看到了沈耘诉说自己到任之后的事情。

  当她看到沈耘将横行乡里的邝家绳之以法,压根没有半点对邝家的怜悯,反而忍不住说了一句该杀。即便是看到沈耘跟李圭复斗法,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事情。毕竟苏轼当初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她如今还历历在目呢。

  只是,当苏小妹看到沈耘设计烧杀西夏五千人,并且向上禀告这是天意使然的时候。苏小妹心里顿时慢了几拍。她的内心忽然升起了对沈耘的恐惧,只是强忍着这样的恐惧,继续往下看,却发现了沈耘深深的悲叹。

  苏小妹想了想,到底还是决定将书信送到自己哥哥手上,让他也看一看。

  苏轼今日跟好友一道出门游玩,到了晚间才回来。好在今日并未饮酒,所以苏小妹看到的,还是一个耳聪目明的大哥。见小妹很是反常地坐在前厅等候自己,苏轼想要调侃几句。只是走的近了,忽然发现苏小妹蹙着眉头。

  这可了不得。

  苏轼想来疼爱这个妹妹,哪里容得她受委屈。走过来坐在苏小妹身边,径直问道:“小妹,这是怎么了,一幅愁眉不展的样子?”

  苏小妹并未回答,而是将沈耘的书信递到苏轼手上。

  只是一看字迹,苏轼便知道这是沈耘的手笔,心里还嘀咕这是怎么了呢。展开信一看,登时被沈耘的几幅对联给逗乐了:“小妹,你莫不是觉得沈耘写的这几幅对联在应付你,所以闷闷不乐吧?实话告诉你,便是我也对的不好,你又何必为难他。”

  对于自己的才学,苏轼还是很有自信的。

  然而,让苏轼失望了,苏小妹摇摇头,开口说话,居然声音也有些嘶哑:“大哥,你且看最后那两页。”

  “小妹,你这是怎么了?”苏轼惊讶于苏小妹的嗓子,但见苏小妹满脸坚决,便立刻翻出最后两页来,一字一句地读起来。这下苏轼可是吓坏了。他完全没有想到,沈耘居然会有这么大的手笔。一句灭杀五千人啊,大宋这几年和西夏的小规模战争杀死的西夏人,也就在这个数目上翻两番吧。

  苏轼虽然是个豪爽的人,可是依旧读出了沈耘字里行间的那种复杂的情绪。

  放下书信,苏轼叹了口气:”原来,小妹你是因为这个才闷闷不乐的啊。“

  “大哥,我一想到自己属意之人,居然是个杀人盈野的人,我这心里,就不寒而栗。”苏小妹垂泪。其实说到底,她现在还是有些犹豫不决。之所以将书信交给苏轼看,正是想要征求自己大哥的意见。

  摇了摇头,苏轼很是严肃地盯着苏小妹:“小妹,你可知道,这么多年,在这大顺城里,死去了多少知县么?”

  苏小妹自然不知,但见苏轼伸出了一个巴掌,屈下的仅有一指:“四个。自李元昊至今,已经有四个知县死在了西夏人的兵锋中。他们全都是被西夏山讹围城,最终城破殉难的。如果沈耘不杀了这五千人,那么死的,就是他和大顺城里的军民。”

  “那也是数千人。”

  苏轼作了总结:“当年首次与西夏和谈,我朝要让西夏放还先前掳掠的大宋子民。你可知道,有多少女子,在进了大宋的地界,立刻咬舌自尽。当年负责交接的,正是如今的枢密副使冯京。”

  “此公目睹此等惨状,回来后整整哭了三日,这才上朝禀奏。那时当真字字泣血,一时如仁宗,也忍不住要对西夏开战。若非最后被朝中诸位以刚刚议和不得反复为由拦住,只怕又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看着苏小妹震惊的神色,苏轼将沈耘的书信推过去。

  “沈耘既然连这等事情都告诉你,那就说明你值得他托付。而且他也很是明确地说了,如果你因此不喜欢他,他也没有半分怨言。依我说,沈耘是一个一旦认定谁,就对谁极为真诚的人。这样的男子,是值得托付终生的。”

  听着自家大哥的话,苏小妹点了点头。

  决定最终还是掌握在她的手中,不过显然苏轼的一番话,让她明白了更多的事情。现在想来,沈耘反而有些迫不得已了。苏小妹默默地收起书信,冲苏轼道个万福,便回了自己的院子。

  而坐在前厅的苏轼,此时才显露出震惊。

  沈耘的手段,到底还是有些匪夷所思。苏轼心里还是有些担心,一旦事发,会不会让他前途尽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