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宋天子门生 第一百零八章 败落的安化县衙

《大宋天子门生》第一百零八章 败落的安化县衙

作者:悟道娑婆 字数:2708 书籍:大宋天子门生

  离家是种难言的痛。

  虽然将身上大部分的钱财都留到了家里,可是看着沈母孤零零地站在门前,看着自己的身影,沈耘忽然间就有种不舍的感觉。不停地回头看着沈母冲自己招手,直到再也看不见,沈耘才转过头,专心赶路。

  前几日沈耘便宴请秦州士林的人,今天便不用特意道别。

  庆州不比京师,沿途都是陆路。前往的车辆是早些时候打听好的商队,毕竟人多,而且有不少精壮的汉子保护,所以沿路倒也安全一些。西北不仅有西夏的骑兵侵扰,还有盗匪蜂起,有些地方厢军军纪不严明,明面当兵暗地为贼的也为数不少。

  见沈耘过来,商队的管事连忙客气地迎上来。先前和沈耘也商议过,他负责沈耘的旅途,而沈耘则负责车队官面上的保护。当然,这种保护仅限于阻挡沿途经过的那些地方非正常的吃拿卡要。正经的过路费商税什么,还是要缴纳的。

  而往往这些不正常的征税才是大头,所以在管事眼里,沈耘就是保护神。

  “沈郎君,您来了。早饭可曾吃了,我这里有专门为郎君准备的吃食,且先带着垫垫肚子。您也知道,商队出发之后,晌午就吃些干粮,只怕会坏了郎君的胃口。”

  这是一种委婉的孝敬,沈耘并没有拒绝。如果不要这些,反而会让这管事越发忐忑不安,只怕再过一会儿,还要塞些银子给自己。沈耘可不想要这不义之财,索性接过食盒,点头冲管事笑道:“却是劳烦了,一路之上,就拜托管事了。”

  国人送礼都是有些讲究的,但凡想要有细水长流的关系,第一次送礼定然不会直接将钱财送过去。那样给对方的印象就不太好。反倒是这种循序渐进的办法,最是能够让人接受。沈耘知道这食盒肯定是没有装钱财的,所以大胆地收下,等到下一回,严词拒绝便是了。

  上了车,掀开食盒,果然,里头摆着一只烧鸡,外加几碟小菜。这一盒不用说早饭了,便是连午饭都够了。沈耘摇摇头,盖上盒子。

  车鸣马潇潇,温暖的天气里,商队急着赶路,沈耘刚刚坐好,便传来出发的信号。信手掀开了车帘,马车已然驶出城外,投进东北方向的官道。

  五月的西北,稼穑已然高起。只是秦州撂荒严重,走出成纪县不远,便看到绿野中斑驳的枯黄,那是荒草未曾遮盖的土地,显露出来,大有向苍天无言的倾诉。沈耘暗自摇头叹息,李师中这个官员,当真做的有些亏良心。

  有王韶在上头顶着,就算是告诉朝中秦州荒地甚多,那又如何。如今吏部的倾向偏于新党,似他这种人,打着反对市易法的旗号,就算政绩斐然,也注定不可能调到京中去。还不如听王韶的,借着荒地征召些弓箭手,也好守御地方。

  就算不同意征兵,也可以将之授给那些没有田产的佃户。只要能够将这些人留到秦州,有了大批人力,秦州的发展定然不会落后。

  可是,李师中宁可让地荒在那里,也不愿发话让百姓耕种。当真不作为到了极点。

  出行太晚,到了静戎寨,天色便已见晚。

  寨在大宋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行政单位,一般都是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区域设置,又在其中地势比较险要的地方设置镇寨官,也叫知寨。后世《水浒》中的花荣,便是清风寨的副知寨,便与后世的副镇长一般的官。

  而寨在北地又远远多于南方,比如秦州,大大小小十多个寨。可是在苏州等地,基本上就不见这样的地方。

  在静戎寨寻了馆驿住下,草草睡到天明,次日卯时刚过,沈耘便再度跟随商队出发。如此反复过了足足大半月,总算在规定的时限之前,沈耘到达了庆州,同时也是自己的治所,安化县城。

  安化县城处在泾河两条支流的交汇处,周围多山丘,唯独西北方向地势较为平坦,因此当年西夏攻击庆州的时候,最远一次便打到了安化城下。出于军事防御目的的安化县城,城墙比成纪县还要高大,站在城门前,看着往来稀疏的人口,沈耘心里顿时有了几分负担。

  战争带来了不稳定,不稳定造成人口流失,人口流失就意味着经济不繁荣。庆州几乎除了兵事,不论是教化还是水利,又或者农业,都处于极其落后而且不稳定的状态。想要治理好这样一个地方,难度是相当之大的。

  沈耘并没有被吓倒。只是将先前的傲气彻底打消,对安化县的态度更加谨慎起来。

  很多时候贫穷意味着有各种各样的可能,然而这都是建立在形势稳定的前提之下。安化县显然不在其列。处事的手段,自然要更加温和一些,这样才能在保证地方安定的同时做出成效。

  一脚踏进安化县城,沈耘并没有直接到庆州府衙报备。一路风尘,这个模样要过去,总归会被人视为不敬。虽然到现在对于李圭复的印象还限于好大喜功,可是谁能知道这位是不是还有些小心眼呢?投宿在一家客栈,一番沐浴之后,穿上了公服,沈耘这才带着朝廷公文和自己的身份文牒前往庆州府衙。

  有了朝堂的公文,进入府衙自然是极为顺利的。

  然而李圭复的态度,却与李师中一般,对沈耘并不是很待见。

  李圭复不算是新党,只能算是支持新政的政治投机客。他所依赖的,是王安石如日中天的权势,已经新党在官家心中的位置。之所以不待见沈耘,便是因为这个后辈先前的一份札子,让新党在朝中饱受攻讦,便是他这依附新党的,也受了不少牵连。

  在这样的前提下,能亲自接见沈耘,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接收了沈耘上交的公文,又把沈耘的身份文牒这些东西全数拿过去看了一遍,李圭复便点点头:“吴通判,你且带沈知县到县衙与蒋知县交接,一应请给也由你办理。好了,就这样吧。本府还有些公务要处理,便不留沈知县了。”

  不咸不淡的态度与李师中如出一辙,沈耘不得不感慨自己得罪人的水平,这第一次见面,就有这么多人不待见自己。躬身行礼送李圭复远去,这才对通判拱手致意:“吴通判,便有劳你了。”

  安化县衙距离庆州府衙并不远,二人不过乘车转过三条街,便看到了县衙的面貌。或许是很久未曾修缮过,县衙已经有些破落不堪了,正门的房檐的一角,瓦片破损严重,随时有可能掉下来砸到人,门前的围栏也掉了漆,露出陈旧的木色。

  沈耘一看就知道,这前任蒋知县就是个谨慎小心的,生怕别人说他喜好奢华,便是连县衙破成这样都不敢修一修。

  吴通判带着沈耘到来的时候,几个差役正在门前闲聊着,看到两人的身影,这才匆匆站起来行礼。待沈耘跟着吴通判走进县衙,再度坐到地上,完全没有一点公差该有的肃穆。

  前堂里没有半个身影,进了后衙,吴通判只能高呼:“蒋知县可在,速速出来,新任知县到了,本官带他前来与你交接。”

  吴通判话音刚落,沈耘便看到不远处一间屋子里窜出一个身影,到了吴通判近前,躬身一拜:“下官拜见通判。”随即起身朝着沈耘一拱手:“哎呀,沈知县,蒋某等候多时了。快请到后衙坐,我这便着六曹将一应文书全都带来让沈知县查验,交接完毕,我再设宴为沈知县接风洗尘。”

  蒋知县的一番言辞,让本来准备好说辞的吴通判也闭上了嘴巴。只听得这位四十来岁的中年对外头呼喊一声:“蒋青,去告诉六曹,让他们将各自管辖的文书账目之类,全部送到后衙来。对了,让人去城中平安酒家定一桌酒宴,要六两银子的。”

  六两银子,足够将这县衙的破损处粗略翻修一遍了,看着这位蒋知县宁可吃在嘴里,也不愿花在实处,沈耘心里暗自下了决定。

  与吴通判和蒋知县而言,这交接不过就是走个形式。看着六曹带人送来的卷宗堆满了整张案几,蒋知县满脸堆笑:“沈知县,你看,是不是看一看便直接签了文书,咱们也好趁早出去吃酒。你是不知道,这平安酒家的酒菜是庆州一绝,好些过往的客商为了吃一口他家的酒菜,专门等好些天。”

  沈耘并没有答话,而是先从户曹那里,取过了一卷文书,仔细查看起来。蒋知县很识趣地闭上了嘴巴。如果沈耘这回不签交接的文书,只要理由正当,他想要调任的心愿就要泡汤了,这个时候,还是乖乖闭上嘴巴的好。

  而沈耘一页一页翻着这些文书,神色却越来越凝重。先前就觉得安化县形势不太好,没想到居然不好到了这个程度。连续两年的户曹卷宗不过半个时辰看完,沈耘的心已经跌落到了谷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