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宋天子门生 第一百章 临行忽有熟识来

《大宋天子门生》第一百章 临行忽有熟识来

作者:悟道娑婆 字数:2735 书籍:大宋天子门生

  回到客栈,与赵文清等人一道吃了一场酒,沈耘便开始做回乡的准备。

  此行在京师中认识的人不多,应谦一岑士望这些人,自然早些时候便相互有了拜别。岑士望赴任的地方太过遥远,因此也没有回乡一趟的打算,因此特意拜托沈耘带了家书。

  而剩下的,则只有范纯粹和苏昧两人。

  在沈耘眼中,苏昧是个来无影去无踪的,虽然知道他家境尚可,但是到现在为止沈耘还不知道他住在何处。以是如今也只有与范纯粹一人道别了。

  沈耘是可以看准了时间,等到范纯粹回府,这才赶过去。这位太子中允与沈耘一番畅谈之后,最近也有了请求外放的意思,因此对于沈耘被发配到安化县并没有什么吃惊的意思,反而略带一些遗憾地说道:“当年大哥与父亲在庆州抵御西夏入侵,颇有政绩。若是大哥在,倒是可以告诉你许多事情。”

  信息传递极为缓慢的年代,能够早一点得到一些消息,自然是极好的。不过,一番闲聊之后,沈耘就要离开时,范纯粹却忽然提醒:“此去你要当心,庆州知府李圭复,是个极为好大喜功且刚愎自用的人,往后若是遇到战端,一切以谨慎为要。”

  范纯粹久在中枢,虽然官职不大,可是天下各州府的主官是个什么样子,却是极其谙熟的。哪怕未曾谋面,他也能说出来这个人性格如何。

  听到范纯粹的提醒,沈耘的心里猛地一顿。看来,这庆州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的啊。

  苏府。

  苏大学士正一脸无奈地劝解着自己的小妹。

  自从回来被追问沈耘到底获得了什么差遣,然后自己不小心说漏嘴之后。自家小妹便一直嚷着要见沈耘一面。可是,这都什么时候了,一个女儿家,跑过去找一个年轻后辈,怎么想都感觉有些不太合礼数。

  苏轼当然不是那种对于礼教看的颇为重要的人,不然也不会在科举考卷中对帝尧来一回想当然。于儒家而言,尧舜禹可是上古仁君,是天下帝王的垂范,是万万不能有半点失礼的。

  但是终究男女大防还是要注意一点。

  苏轼无奈地问道:“小妹,那个沈耘究竟哪一点好,教你这般痴迷,便是连俗常的礼数都不顾了。”

  被苏轼问起,苏小妹也一阵羞赧。不过很快便恢复正色,很是自然地说道:“大哥说的却是有些差错,我与沈生二人,见面大都是谈论学问,便如大哥与你那一群好友一般。而且,到现在为止沈生也未尝知道我是女儿家。以是,我与他,便是君子之交,哪里有大哥说的什么私情。”

  “当真没有?”

  见苏小妹点点头,苏轼笑眯眯地说道:“原本我还想着找个媒婆,与小妹说回亲事。如今看来,也是不需要大哥我破费了。想想你的嫁妆,大哥我就发愁啊。我与你二哥仕宦失意,能够维持家中生计已是不错,若要让你出嫁,唉……”

  被苏轼这一番胡搅蛮缠,苏小妹终于熄了即刻去找沈耘的心思。不过,随即便向苏轼打听起庆州的情况来。

  温庭筠曾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是针对荒村的客栈而言,而在开封府,城门大开的时间还在辰时,因此往来行商也无需起那么早。四月的早晨,辰时已经天光大亮了。

  赵文清几人没有得到吏部准假,因此此行只有沈耘一人回秦州。当然了,如今虽然也有些离愁别绪,可是毕竟科场得意,相互之间作别,人也多了几分精神。

  坐在前堂,赵文清几人特意要了些好菜。推杯换盏一番,三人从怀中同时掏出书信,一并交到沈耘手里:“自登科后,便是天家的人了,行动自然颇受拘束。我等也不如沈兄得圣眷,只能拜托沈兄你转告故乡亲友一声了。”

  沈耘知道,这一封家书,里头满满的都是登科后的喜悦,还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虽然地方早有喜报传到各自家中,到底与本人亲笔书信,份量是不一样的。

  沈耘很是郑重地将三封书信收在怀中,这才自袖里掏出另一封信来:“四位仁兄,我在京师,知交不多,除几位之外,便只有范中允与苏兄两人。范中允昨日我已经见过了,但是苏兄相交一场,却不知其住处。临别匆匆,只能留下一封信。若是苏兄来访,请代我向他致歉。”

  沈耘说的自是真诚,然而却看到四人嘴角含笑,同时摇摇头,而后异口同声地说道:“这等事情,我等却是不便代劳。有什么话,沈兄不妨当面跟苏兄说。”

  沈耘只以为这是四人在逗自己开心,无奈地摇摇头:“我若是分身有术,便留下一个等苏兄来。奈何假期紧迫,却是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来。”

  “便在此时,不知沈兄能否等得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响起,让沈耘一阵惊讶,随即笑着站起转身:“不想说到苏兄,苏兄便来了。快来坐下,我还说下次见面,不知要何时了呢。”

  苏昧笑笑,冲在座的几人一拱手,这才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便不客气了。听闻沈兄近日就要归乡,故此前来。不想差点便错过了。”

  沈耘尚未答话,便听得在座几人说道:“不妨的,不妨的,苏兄快坐。回秦州的客船午时便要出发,我等仓促闲聊几句,便要送沈兄出城。”而苏昧已经发现,除了沈耘,当真其他人都知道自己是女扮男装了。

  既然被识破,苏昧也不惊慌,反而一脸从容坐在沈耘旁边,要来酒杯,斟酒后向沈耘一举:“沈兄临别匆匆,苏昧便不多说了,一杯水酒,且祝沈兄此行顺利。往后仕宦坦途,平步青云。”

  苏昧刚刚说完,便听得赵文清摇头插话:“苏兄这前一句,我觉得沈兄不仅会接受,而且是极其喜欢的。但后面一句,只怕沈兄虽然会接受,却不会喜欢。”

  沈耘正要举杯示意,被赵文清这么一说,忍不住愣了:“赵兄何出此言?”

  “我看你去庆州,明明是异常艰险的地方,你却甘之如饴。而且朝中最近风云动荡,少不得你的手笔,你却甘心就此离开。唉,要我说,沈兄你这心里,只怕对平步青云是根本没有什么想法。”

  赵文清到现在还为沈耘打抱不平。而对于沈耘如此淡然也是非常不理解,所以借此发点牢骚。对于这样坦诚相见的人,哪怕是抱怨,沈耘也只能笑笑:“赵兄说的哪里话,其实啊,去庆州也是对我好。毕竟朝中有不少大员都从西北进入中枢,沿着他们的足迹,想来也有别样的风景。”

  这样的解释这几天已经说过了无数遍,赵文清几人都听腻了。到此也不再多说。

  只是苏昧听到沈耘的话语,不禁愣了一下,随即说道:“沈兄此去西北,万万要注意西夏梁氏。连年来对大宋的战争都是由他们引起,每一次进攻之后,他们都会派遣使者前来与大宋和谈,而朝中诸公也往往会答应。”

  说到这里,苏昧有些担心:“而和谈所要付出的钱粮,都是从陕西路各州府抽调,其中就以庆州为最。因此每年吏部考功司下去核查,庆州官员的评等都非常低。往后沈兄的仕途,只怕真的要蹉跎了。”

  沈耘其实如何不知。

  只是既然吏部已经做了决定,而且有曾公亮那句话,那就明白这是对自己的考验。如果能够通过考验,自此便是一片坦途,便如当年王安石一般,在地方做出出色政绩,文彦博直接写信,只要他来京师,不需要经过馆阁的考试便能就任馆职。

  可是一旦不能通过。

  呵呵,在朝堂众人眼中,他也不过就是一个有名无实之辈。到时候或许就连赵顼,都会对他所说的柜坊制度产生怀疑。

  点点头,沈耘很是谨慎地回答:“这个我自然省得。庆州的现状,是时候需要些人去解决,我想,我应该可以去试试。”沈耘并未将话说的太满,但是,言辞之中全然没有试试的打算。任谁都可以看出来,沈耘有破釜沉舟的意思。

  说完了这句,沈耘忽然笑起来:“诸位放心便是了。料想也没有什么困难的。”

  几人又闲聊了几句,便唤来马车,匆匆往码头行去。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沈耘与苏昧坐在一辆车上,其他四人却挤在了另一辆上边。

  汴京的码头永远是那么热闹,几人下了马车,便看到形色各异的船只拥堵了数里。好在前往秦州的客船正好靠在岸边,船家不停地招揽客人。也省得再等待许久。

  与赵文清与苏昧几人道别之后,沈耘正准备登船,谁知就在这个时候,赵文清忽然凑上来,交给沈耘一个纸条,然后很是严肃地嘱咐:“沈兄,这个纸条一定要在你登船离开之后再打开看。到时候一定会给你一个惊喜的。”

  赵文清素来稳重,忽然间这么神神叨叨,倒是引起了沈耘的好奇。不过既然人家说要开船后打开,沈耘也不着急,站在甲板上与几人遥遥拱手,直至几人上车回去,这才转身走进船舱安排自己的住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