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北侯 第一百七十二章 内相

《北侯》第一百七十二章 内相

作者:宅男奶爸 字数:2833 书籍:北侯

  福王算计的不错,在以后的十几日里,河南之地十几个藩王都被崇祯的一道圣旨传召来了洛阳,而崇祯也不出面,都是李从年在外面招待。在这十几日里李从年把那日在福王府所做的事情对每一个藩王都一一做了一遍,很快他就筹集到了八百万石的粮食。

  当看到这个恐怖的数字之后,崇祯这才知道,原来各藩王府竟然真得富可敌国,光是那这次捐献的粮食就足够这次河南赈灾之用了,照这样估计,那么些藩王家里的财富恐怕出乎人的预料之外啊!

  “嘿嘿!没想到富可敌国,真的是富可敌国啊!”望着谍战司统计上来河南藩王的家底,崇祯却是靠在椅子上沉默不语,谁也没想到这些藩王的财富,竟然已经可以抵挡国家两年的国税。不,应该说国家都没有他们富裕。

  “皇上不必忧虑,这些藩王都是以民之力养之,等河南大灾平息之后,只要海禁一开,百姓们的生活就会好很多了。”望着崇祯那黯然的摸样,旁边宋献策和牛金星都是面面相觑,只有李从年似乎知道崇祯心里想些什么似的,嘴里开解道:“等海禁成熟之后,就可以先迁出最苦难地方的藩王,皇上在这里发愁,还不如行动起来,为百姓多做些事。”

  李从年的话让宋献策和牛金星不由得为李从年捏了一把汗,侯爷怎么能如此和皇上说话呢!可是崇祯的反应却是让他们两个下巴都差点掉到了地上,只见崇祯听见李从年劝诫,脸上却是满脸愧色,面上承认道:“李爱卿说得是,朕有些杞人忧天了,朕连那些鞑子都不怕,还怕这些藩王?”说到这里崇祯脸上顿时来了精神,然后拿起书桌上的奏折看了起来。

  这个时候宋献策和牛金星在明白什么叫圣眷在握,怪不得李从年年纪轻轻就已经荣登了侯爷之位,掌握朝政大权,光是崇祯的这般无私的信任,就是其他人所不能比拟的,宋献策和牛金星只得满脸苦笑,可是心里却是还有一丝兴奋和激动。既然镇北侯被崇祯这么信任,那他们这些跟随李从年的人那可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在这朝局之中定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才尽其用了。

  在看了半天的奏折纸糊,崇祯把一本奏折交给李从年道:“这是朕这几日来,朕草拟关于那些海外属国建国的计划爱卿给朕看看有什么遗漏的地方!”李从年接过这本奏折,望着上面崇祯这几日来和宋献策和牛金星商议的藩国计划书。只见上面关于藩国的种种办法,从军事到内政条条政令都有详细的解释。而旁边的牛金星和宋献望着李从年看着那封奏折摸样,两个人心里都有些紧张起来,毕竟这些东西都是他们两人这几日来,劳心劳肺,苦思冥想出来的。

  很快李从年就放下手里的奏折,只见他脸上十分的满意道:“皇上这计划不错,也很全面。只是关于这内相一事臣却觉得大可不必。”在这封划书里,崇祯采取驻军和派遣内相的办法,准备控制海外藩国,可是在李从年看来,这大可不必如此。

  “哦?爱卿说说!”李从年的话,让崇祯眼前一亮,他想听听李从年有些什么好的主意。

  “皇上派遣内相,首先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在这藩国之中,百姓和大臣们是听藩王的,还是听内相的。”派遣藩国内相,这本没有错,可是以后藩王属地都在海外,这内相一去就是好几年,不仅路途遥远,有什么事情也不好传递,当藩国出现意见相左的时候。藩国之内臣民到底应该听谁的话呢!这就造成了藩国之内容易发生夺权的事情,不利于大明的对藩国的管理。

  李从年的话让在场的三个人都忍不住沉吟起来,李从年说的不错,这样一来势必会照成藩国的**,要是朝廷派出去官员是野心家,借着朝廷的大旗威压藩王,这种事情在华夏历史不是没有出现过,所以内相这件事情不好说。

  “所以臣认为内相的设置可以不用,而且关于驻军问题也可以大胆放权,在外海情况复杂,要面对许多问题,如果藩国之内没有驻军的武装,根本无法立足。而且只要朝廷能在军事和武器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就算将来某个藩国想要夺权,恐怕从出发到攻到大明都在几个月之后,凭借大明强大的实力还怕一个小小的藩国吗?”在李从年的这番分析之下,崇祯等人这才发现他们想事情还是想得太过局限,没有李从年那种大局般的眼光。

  “侯爷深谋远虑属下等人不如也!”宋献策面上满是感叹道,怪不得李从年能在短短两三年之内荣登高位,这期间种种的手段和对于大局的掌握,不是他们这些人所能比拟的,就是旁边的崇祯也是满脸感叹。

  “李爱卿,赈灾一事进行得怎么样了。”崇祯问道。

  “皇上放心,河南藩王们奉献出来的粮食将来几日后全部交给臣派下去的监察使,进行赈灾,臣已经让河南各地官员紧密配合,严防发生民变。”李从年朝崇祯保证道,这件事情是你从年目前要处理的大事。

  听见李从年的话,崇祯面上顿时放心下来。进过两年的他们君臣两人已经可以说是知根知底了,特别是崇祯在遭遇曹化淳谋反之后之后,他对李从年的信任已经到达了一种盲目崇拜的地步,在崇祯看来现在的镇北侯已经是他的左膀右臂,要是没有李从年的在的话,这个朝政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在一座普通的县城里,当着监察使的面,县城的县老爷把上面派发下来的赈灾粮食发放到百姓们的手中,在都察院和监察司的督促和验证之下,整个河南赈灾粮食的发放没有出现什么大贪污事情,每一个领到粮食的百姓脸上洋溢的笑容,让一旁看着的崇祯和李从年感心里满是一阵放松,这段时间以来的辛苦带来的疲劳似乎都消失不见了踪影。

  “大家一个个来,每个人都能领到三十斤大米还有一百斤玉米,登记完的人都来我这拿米知道吗?”县老爷朝排队的百姓喊道,周围捕快在现场维持着秩序,为了怕出现冒领的情况,每一个人都要登记造册,计算人数。

  这次赈灾粮食的发放是因为按照家庭人口数来发放的,为了把这件事落到实处,李从年借着崇祯的大旗,让崇祯免除了河南今年和明年的田税,而且官府还传令给地士绅地主,今年地租免除,任何不得向佃户收取。

  种种打破以往规矩的政令传到地方引起了渲染大波,可是在都察院和监察司等压制下,这些政令慢慢实行了下去,再加上各地义勇队的帮助,这些举措受到百姓们热烈的欢迎,这时候他们对于朝廷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他们这才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得到朝廷的帮助,一种朦胧主人观的感觉在他们心里中弥漫起来,虽然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可是李从年却知道这是大明改变的开始。

  大明想要强大,就必须大明中的每一个人都对自己的国家产生归属感,而归属感就是当每个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国家能站他们背后给他们强大的信心,抬起头颅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不管是什么社会,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话,无论这个国家在怎么强大富有,最终不过是镜花水月,消散一空而已。

  大唐盛世为什么让许多人迷恋,就是因为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能挺起胸膛告诉别人,我是唐人,我有一个强大富足的国家,他能给我提供保护,让我受到危险的时候成为最坚强的后盾,要想塑造一个强国,首先得塑造一个强大的民族之心,民族之魂,这是李从年一直以来就在做的事情。

  在这些发放粮食一边,身着普通人服饰的崇祯和李从年,在几十个侍卫护卫下望着那些百姓从县官手里接过一袋袋的粮食,旁边县衙文吏则把他们的名字登记造册,并让百姓们按下手印作为依据。

  这是李从年和崇祯巡查的第十五个县城了,在这些县城里面崇祯和李从年也没有发现哪个地方官员敢于侵吞朝廷发放的救灾物资,这得益于李从年的改革,在他看来,官员都是一群权利下的猛兽,只有把猛兽头上带着兽圈,才能让这些家伙听话,为百姓服务。

  “皇上,这次巡视完了,咱们就回京吧!毕竟海禁开放在即,大事还得你回去主持啊!”望着这些百姓,李从年低声朝崇祯道。不知不觉已经出京两个多月了,一个国之君长期飘荡在外,对国家不利。

  “好吧!”本来崇祯还想继续巡视下去的,可是身为一个国之君,不是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人啊!真是有许多无奈说不清楚,也道不明白:“大事要紧,咱们回京吧!”在李从年和宋献策的护卫下,崇祯朝洛阳而去,在个河南最普通的县城里,谁也不会知道大明一国之君,曾经就站在他们的身边,望着他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