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命韵 第二十七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

《命韵》第二十七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

作者:牧然 字数:3430 书籍:命韵

  张学丰一听蔡文凯要自己给他写的书作序,心里便有几分明白。心想,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自己在文坛名不见经传,找自己作序,无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拉赞助。这些年来,企业简直成了唐僧肉一样,找企业拉赞助的人,简直是五花八门,应接不暇。但经历得多了,张学丰也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于是故作惊讶地说:

  “嗬,失敬了!没有想到,原来蔡主任还是一个大作家,恭喜大作早日出版啊!至于作序,蔡主任就高抬了。说起来,我只能算是一个商人,只怕有污新作啊!”

  蔡文凯当然知道张学丰在耍滑头,便说:

  “张董过谦了吧,我听人说起过你的文才,博古通今,书道精湛,是大家手笔啊!如果您一定要自称商人,也是一个儒商。其实,晋商自古以来,就与文化结缘很深啊!”

  张学丰笑道:

  “哦!看来蔡主任对晋商文化的见识不浅?”

  蔡文凯谦虚地说:

  “谈不上什么见识,只是略知一二而已。”蔡文凯边说边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张学丰似乎来了兴趣,看着蔡文凯说:

  “愿闻其祥。”

  蔡文凯笑了笑,说:

  “张董,在您面前说晋商,难免班门弄斧之嫌了。说错了,你别笑话。”

  张学丰笑着点了点头。

  蔡文凯接着说:

  “自明清以来,晋商称雄天下,纵横欧亚,称雄商界五百年而不衰,这里面其实就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原因。在我看来,晋商的发达,与山西那块土地上底蕴丰富的文化遗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那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嘛!

  “应该说,是华夏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晋商独特的经营理念,它从儒家学说中提取出了仁和信的含义;从关公的精神中,提取出义的概念。晋商把这些文化元素融合到人文概念和经营之道,形成了以信义为重、以义制利的经营理念。正是这一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成就了晋商的数百年基业……”

  蔡文凯的一席话,让张学丰有些动容,感慨道:

  “真没想到,你这个江南人,倒比我这个三晋的后人对晋商文化的见识还要深刻。难得啊!来,我得敬你一杯。”

  蔡文凯刚放下酒杯,坐在身边的肖坤悄悄拉了拉他的衣服,吃惊道:

  “嗳!老蔡,怎么不声不响的,你就弄出了一个长篇。哎,是什么题材的作品?”

  蔡文凯淡然地说:

  “有感而发吧。这么多年了,心里积累了一些东西,不吐不快,就写了起来。哪知一动笔,就收不住了。至于题材嘛,可以说是一部严肃的都市生活作品吧……”

  蔡文凯的话没说完,王长岭就嚷了起来:

  “哎哎,老蔡,搞没搞错,现在写严肃文学,太不识时务了吧?你到市场上去看看,这些年出版的作品,哪有严肃的影子?不是暴力,就是艳情。你写严肃题材的作品,读者能接受吗?别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王长岭五十多岁,头发极其稀疏,脑门锃亮,一些被染得乌黑的头发,像没有边界意识的藤蔓一般,爬过清亮的头顶,与另一侧的头发勾连起来。虽然依稀遮住了秃顶,但模样却显得有些滑稽可笑。

  沈洁茹惊讶道:

  “严肃文学?我晕!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各种信息把脑袋塞得满满的,下班后就想把自己放松一下,谁有心情读严肃文学?”

  蔡文凯长长地叹息了一声,说:

  “唉,问题就在这里。不说读者喜欢读那些不着边际的作品,什么穿越啊,重生啊,神啊鬼啊的东西。就是出版社,也势利得很,只信名气不信实力。说实在的,在创作这部小说时,我心里就很纠结,有些摇摆不定,不像以前写东西时那样淡定和从容了。

  “按说,读书人最珍贵的,就是气节,写书不能为三斗米折腰,总得给读者留下点什么吧。可如果书出版了没有读者,也难免不让人心生悲哀。唉!”

  蔡文凯沉重地叹息一声,一脸茫然地看了众人一眼,接着说:

  “这一阵子,我联系了十多家出版社。嘿,基本上是众口一词,说没市场,不接受小说出版业务。有两家,倒是同意出版,但得出赞助费,而且张口就是三万五万。说穿了,他们是不想承担市场风险……”

  至此,沈洁茹突然有所醒悟,蔡文凯今晚张罗的这个饭局,原来是想为自己的书稿出版拉赞助,而且选中了张学丰这个冤大头。把自己拉来,估计也是为了讨好张学丰。想到这里,沈洁茹心里就有些恼气,于是狠狠地盯着蔡文凯。不想蔡文凯却没有看她。

  肖坤嚷道:

  “怎么可能呢?我前两天还看到过一个报道,说是我国每年出版的文学作品达二千多部呢,数量不算少吧。哎,老蔡,是不是你的作品本身有什么问题呢?”

  蔡文凯的脸刷地红了,申辩道:

  “怎么可能呢,我的文笔,难道你们不知道?再说,他们连书稿都没看,怎么知道书稿的质量?据我了解,出版社现在出版的小说,要么是向名家约稿,要么是把名家的小说结集重新出版,很少推出新人的作品。唉,长期以往,文学创作将后继无人了!”

  枫叶书店的老板杨国华接口说:

  “唉!这也不能全怨出版社,这些年来,严肃文学作品根本就卖不动。但要说文学创作会后继无人,我也不信,网络上就有一大批新生代嘛,而且他们的作品很受读者热捧。”

  见杨国华提到网络文学,蔡文凯顿时一脸不屑,奚落道:

  “网络上的那些东西,能算文学作品吗?题材不是穿越,就是重生,误人误己。无论是从艺术性、思想性,还是从创作技巧,语言修饰来说,简直就是些文字垃圾。”

  杨国华不以为然,冷冷地说:

  “我不管它是什么,我只知道它有市场。可你们这些自称正统的文人,还有那些知名作家,这些年又出版了什么好作品呢?许多作品摆在书架上,读者看都不愿看一眼。其实,你们文人没有弄明白,现在是市场经济。清高,是换不到钱的。”

  蔡文凯的脸顿时胀得通红,张了张口,似乎想申辩,却发出了沉重的一声叹息。想想,杨老板说的,还真是那么回事。

  这些年来,有那么几个初出茅庐的网络写手,确实在网络上闹得欢腾,甚至受到了网络读者的狂热追捧,每年的稿酬,甚至上千万。而一些知名作家出版的文学作品,一次的印数,也就3千5千册的。上万册的,凤毛麟角。相比之下,无异于是小家伙们大块吃肉,老家伙们小口喝汤。这种景观,真的让人无语。

  肖坤接口道:

  “网络文学虽然有些不着边际,但它的确反映了人们想逃避现实的一种心态,是时代的一个产物。当然,如果穿越、重生这类严重超越现实的作品成了主流文学,那无疑也是当代文学的悲哀,会加重社会精神颓废的程度。”

  王长岭说:

  “这也难怪,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谁还愿意捧着一本纸质书读呢?再说,如今的图书一本比一本贵。一看标价,还真难爽快出手。”

  文化馆的杜有德接口说:

  “也不尽然吧?老王,你说,是书贵呢,还是烟贵呢?你抽的江南烟多少钱一包,二十多元啊,一天一包,也没见你少抽嘛!

  “我到觉得,当代严肃文学的衰退,主要还是文化环境的巨大变化造成的。这种变化,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社会思潮的变化,整个社会功利色彩日益浓厚,人心浮躁,作家难以专心著述,读者难以静心读书。二是信念缺失,价值观念多元化,导致文学作品越来越朝娱乐化、庸俗化,甚至低级趣味的方向发展。如此,读者怎么会有兴趣读严肃作品,严肃作品怎么会有市场?当代文学又怎么能避免衰败呢?”

  对杜有德的观点,张学丰很有同感,于是接口说:

  “杜研究员这话深刻。其实,我也有好几年没买什幺小说类的文学作品了,主要还是没有发现什么优秀作品。说实话,我也算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去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几部作品,我都买了,但都只看了前面几章,一部都没有读完,因为提不起阅读的兴趣。

  “我认为,文学大师和传世巨著,是文学繁荣的基础。由于这两个基础的缺失,当代严肃文学的衰败,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杜有德接口说:

  “有一些作家,把出不了好作品的原因,归咎于体制和环境,认为当下的文化制度和社会环境,整体上就不利于严肃文学的创作和传播,没有产生文学大师和传世巨著的条件。”

  张学丰说:

  “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

  沈洁茹心里一动,有心想考问一下张学丰的文学修养,扭着头盯住张学丰,质疑道:“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张学丰看着沈洁茹,笑道:

  “是,又不是。很显然,如果将难以产生文学大师和巨著的根源,完全归咎于文化体制和社会环境,是不客观的。因为体制对孕育伟大的文学家和文学巨著,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我国封建社会的文字狱是相当严重的,可不可怕?可怕啊,家破人亡,殊连九族。可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产生了四大名著和一大批传之千古的优秀文学作品,造就了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等文化巨匠。这怎么解释?”

  张学丰摊开双手,盯着沈洁茹,接着说:

  “就说200多年前的曹雪芹吧,他生活在清朝的前期。那可是题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都会惹来杀身之祸的时代。因为统治者认为,这是作者在借写景讽刺八旗是蛮夷之人,没有教化。但就是在那样的体制或社会环境下,诞生了中国有史以来最灿烂夺目的文学巨著《红楼梦》,这又说明了什么?”

  众人谁也没有出声,怔怔地看着张学丰。张学丰见沈洁茹想张口说什么,于是停顿了一下,看着沈洁茹。但沈洁茹最终却没有发出声音。于是接着说:

  “我常常想,要构筑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思想体系,最需要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构筑一个核心价值观。以此,才能营造一个人人富有正气,富有勇气,富有良知,富有爱心的社会氛围。文学应该成为构筑这个核心思想体系的重要载体,文学艺术的生命力,也在于对人性的敏锐直觉和深刻洞悉……”

  至此,沈洁茹被张学丰独到的见解深深吸引了,她的双眼,紧紧地盯在张学丰的脸上。张学丰的话沉稳大气,干脆利落,思路清晰敏捷。不难看出,张学丰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修养,而且具有文人特殊的激情和感染力。

  张学丰接着说道:

  “当然,社会环境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也不容低估。但我相信,只要人类还有想象性的精神需求,严肃文学就不会消亡,伟大的文学作品更不会失去其价值……”

  当沈洁茹和张学丰并肩走出酒店时,街道上已是一片辉煌。无数的灯光,把城市的夜色装扮得绚丽多彩、千姿百态。

  两人在酒店大堂的门前握手道别,张学丰转身朝自己的奔驰车走去。来到自己的车前,手伸向车门,张学丰又下意识地回头望了一眼。

  沈洁茹还站在大堂的门口目送着他,见他回头,又挥了挥手,才转身进了大堂。望着沈洁茹离去的背影,张学丰若有所思,感觉自己的心突然动了一下,又痛了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