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财神门徒 第424章 建于唐时的古庙

《财神门徒》第424章 建于唐时的古庙

作者:肥骡 字数:4446 书籍:财神门徒

  说起大庙子镇的早点,其实也没有什么可选择的,因为只有那几样。

  招待所往右不远处就有一家专门做早餐的小饭店,邱维佳带着众人往那儿走去。

  “小邱,你们这儿都有什么好吃的早点?”庞丽珍笑问道。

  邱维佳道:“庞姐,其实也没什么花样,就是油条、烧饼、包子和辣汤。最绝的就是咱们这儿的辣汤了,大冬天喝一碗,包管你们浑身冒火,舒服的不得了,驱寒保温那是最好的了。”

  众人跟着他往前走了不远就到了,时间已经过了八点,早餐店里的生意很冷清,这个时候基本上是不会有人来吃早餐的了。小饭店的老板姓莫,已经六十好几了,身体硬朗,他家的早餐是整个大庙子镇做的最好的。

  邱维佳带人走到店门口,往里叫道:“莫老二,来生意了,还有吃的吗?”

  莫老头瞧见这么一大群人,赶紧迎了上来,“诸位里边请。邱小子,东西都还有呢,热乎着呢。”

  店里只有四张桌子,邱维佳带着霍丹君一行人走了进去。

  “各位不要嫌弃,随意坐下。”

  众人依她所言,分成了两桌。

  “邱小子,你们要吃些什么?”莫老二喜眉喜眼,走上前来问道。

  邱维佳道:“莫老二,这些都是外地来的贵客,把你的绝活拿出来,店里有什么上什么,都要热乎的,你先给咱每人盛一碗辣汤上来。”

  “好嘞。”

  莫老头应了一声,哼着小调忙活去了。

  邱维佳对众人说道:“诸位,咱们镇上这辣汤可不一般,诸位瞧好了。”

  众人朝莫老头望去,只见他身旁有一个大锅,里面还剩半锅汤。锅底的灶膛里正烧着柴火,热烘烘的热气蔓延开来,整个小店非常温暖。莫老头从旁边的篮子里取出一个鸡蛋,捏在手里往锅边上一敲,把鸡蛋打在一个边口有两条蓝线的瓷碗里,拿起筷子迅速的在碗里搅合起来。

  邱维佳说道:“诸位,瞧见莫老二刚才打的那个鸡蛋了吧,个头不大,因为那是咱们本地家养的本鸡下的蛋,比市面上买的肉鸡蛋要有营养的多。”

  莫老头足足搅拌了一分钟,艹起锅里的大铜勺,舀了一勺子汤倒进了碗里,然后端着汤放到了邱维佳的面前。

  邱维佳把碗推到了霍丹君的面前,笑道:“霍队,你先尝尝。”

  霍丹君没有立马喝汤,而是观察了起来。

  这辣汤汤里勾芡了些面粉,看上去有些黏稠,里面有海带丝、鸡丝和蛋花,汤里那些个细小的黑乎乎的小点就是胡椒了。

  邱维佳道:“这一锅汤是用三只老母鸡煮出来的,里面加了些海带丝、百叶,这些是大家肉眼就能看到的。除了这些,还有些你们看不多的,诸如当归、人参等好多种滋补的中药材。莫老头每天夜里两点钟开始熬汤,足足要熬上三四个小时,汤的问道非常的鲜美。”

  霍丹君听的直流口水,“对不住大家伙了,我先喝一口。”

  一口下肚,立马竖起了大拇指,“果然鲜美,比较辣,喝一口全身立马就暖和了。”

  这时,莫老头又送来了一碗汤,不一会儿,每人面前都有了一碗汤。霍丹君这群人走南闯北,见识了不少世面,天南地北的小吃吃过不少,没想到能在大庙子镇这个地方喝到如此美味的汤,觉得惊讶之余,又觉得非常幸运。

  “小邱,等到度假村搞好以后,我包管你们这个辣汤会火,一碗卖二十块都有人会买。”钟宇楠说道。

  邱维佳叹道:“这辣汤味道是美,不过做起来工序比较复杂,而且十分的费时间,所以除了莫老二这里,其他地方基本上都不做了。如果莫老二走了,说不定做这汤的手艺就失传了。”

  钟宇楠说道:“一个地方能够吸引游客前来,最主要的就是要有特色,特色是什么?是文化,是风景,还有就是食物!这三样得其一就能火,如果三者都有,那想不火都难了。”

  邱维佳抬起头朝莫老头笑道:“莫老二,听见了没?保重你的身体,好好干,过不了几年你就发财了。到时候这汤二十块一碗,你算算你一天卖多少碗,一天能挣多少钱。”

  莫老头呵呵笑道:“不敢想、不敢想。”

  他的辣汤现在卖五毛钱一碗,这个价钱已有七八年都没变过,让他怎么敢想象五毛钱一碗的汤几年后就能变成二十块一碗?我的个乖乖,真要是那样的话,那时候卖一碗就抵得上现在卖四十碗啊!

  莫老头此刻连想都不敢想,而几年之后,这样的事情却的确发生了。那时候他每天限量供应一锅,大概一百万左右,每碗卖到了五十块,依旧每天都有黑漆漆就来排队的人。

  那时候到大庙子镇来旅游的人,如果能喝上一碗莫老头辣汤,那就值得炫耀了。如果喝不上,就会给旅行留下大大的遗憾。有的人为了能够不抱憾而归,竟然连续排了四五天的队,终于一尝所愿。

  汤上好了之后,莫老头把热气腾腾的包子送了上来,有鸡汁鲜肉馅的,有豆腐馅的,有青菜香菇馅的,每个包子都是馅大皮薄。莫老二把老伴叫了出来,让她炸油条,自己则开始做烧饼。

  这烧饼要现做的才好吃,揉好了面,取一小块拉成长条,撒上芝麻,往炉子里一贴,很快就熟了。

  众人难得吃到如此美味的小吃,一群人最少都喝了两碗辣汤。一个个都吃的满头是汗,对这辣汤赞不绝口。

  吃完了早饭,邱维佳结了帐,八个人吃了那么多东西,还不到四十块钱。这对此刻的莫老头来说,已经算是一笔大生意了。当莫老头从邱维佳手里接过钱的时候,脸上是喜滋滋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几年以后,他卖一碗汤也不止这么点钱。

  一群人离开了莫老头的小饭店,林东带着他们往后街走去。一路上众人谈论的话题依然是莫老头令人叫绝的辣汤。庞丽珍和沙云娟为了保持身材,一向对饮食很在意,每顿饭都不会多吃,可她们今天也破了戒,两人不仅各喝了两碗辣汤,还吃了不少烧饼和包子。

  到了后街,邱维佳的话又开始多了起来,说后街好玩的地方比前街多很多,当年上初中的时候,经常和林东一起跑到这边来掏鸟窝。讲起当年的趣事,邱维佳是没完没了,好在他讲的很有意思,众人都乐意去听。

  沙云娟还说,邱维佳不去说相声那真是可惜了这苗子。

  不知不觉中,邱维佳已经带着众人来到了大庙门前。大庙位于厚街的最西面,离大庙两百米就没有人家了,也可以说大庙并不是出于镇上,只不过是离镇子比较近而已。

  “各位,咱们到了,这就是咱们镇的大庙。”邱维佳道。

  众人一到这里就感觉到了异常,感觉到这里的温度要比刚才走过的地方要高几度。

  钟宇楠和庞丽珍都是搞地质学研究的,二人感受到了这种温度的异常之后,开始弯腰观察起地面。

  霍丹君道:“小钟,你们别看了,咱们进去逛逛吧。”

  钟宇楠夫妇站了起来,跟着众人往庙里面走去。

  庙里有条青砖铺就的路直通大殿,道路两盘是一株株参天的古木。

  众人进了庙里,没走几步就停了下来。邱维佳大为不解,说道:“诸位,庙宇还在里面呢。”

  霍丹君一行人看着两旁的古木,每一个人去理他。

  “奇怪,这些树木全部都不属于四季常青的树种,按理说,现在的这个时候,这些树应该没有叶子才对,为什么这里的每一颗树都枝繁叶茂,都像是如处盛夏似的呢?”庞丽珍自言自语的说道,众人围了一圈,心里的想法和她都一样,这现象太过反常了。

  “有果必有因!”

  这是他们都很清楚的,这座古庙透着古怪,他们还未进来就感受到了。

  邱维佳有些着急了,霍丹君这群人一进来双脚就像被定住了似的,东张西望,却不肯往前走,走到他们前面,瞧见这伙人一个个神色奇怪,问道:“各位,难道有什么不正常吗?”

  霍丹君指着路旁的古木道:“小邱,瞧见没有,枝繁叶茂。”

  邱维佳点点头,“这我知道,一直都这样。”

  “一直都这样,难道你不觉得不同寻常吗?”霍丹君反问一句。

  邱维佳愣了一下,随即反应了过来,看惯了这反常的现象,倒觉得这才是正常的了。眼前的这一棵棵树,在外面的树木都是光秃秃的时候却枝繁叶茂,这太不正常了。

  “小邱,你们这儿的人从来没有觉得不正常吗?”霍丹君问道。

  邱维佳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大家似乎习以为常了,我从来没听人说过不正常。霍队,还是你们厉害,一进来就发现了,对了,这是为什么呀?我很好奇。”

  霍丹君摇摇头,“我们暂时还没能找到原因,我们和你一样好奇。”

  邱维佳道:“既然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出原因,倒不如先跟我往前走,我带你们到前面看看去,庙宇都在前面呢。”

  霍丹君一点头,招呼一句,“大家别看了,跟着小邱往前走吧。”

  众人跟在邱维佳身后,一步一步朝前走去。

  大殿前面的广场上,眉毛发白的老者正拿着笤帚扫广场上的落叶,瞧见这群人走来,停下了手上的动作。

  大庙里的和尚在大庙子镇老百姓的心目中的地位很神圣,邱维佳这样的浑人也对和尚很敬重,赶紧上前行礼。

  “老师父,这些都是远道而来的朋友,他们都对大庙很感兴趣,想要参观参观,可以吗?”邱维佳恭恭敬敬的问道。

  老和尚双掌合十,和蔼的笑道:“出家人与人方便就是与自己方便,诸位请自便吧。”

  大庙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老和尚也看得出这伙人不是那种鼠辈,所以大大方方的同意了。现在这个季节不是上香请愿的时候,所以大庙里安安静静,除了邱维佳和霍丹君一行人,就剩下庙里的几个老和尚了。

  大庙镇老百姓都不富裕,上香还愿也最多给几块钱香油钱,而且每年也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有人来上香,所以大庙的收入不多,加上县里和镇上的财政都很困难,压根就不会有人想到要拨款修葺庙宇。

  庙里的几个老和尚又都年迈,根本无力修葺,所以只能任凭庙宇败落。眼下大庙里的庙宇已倒塌了一多半,只有大殿还算是保存的比较好。郭涛和沙云娟的专业是设计,他俩对古今中外的设计风格都有所了解,大殿的建筑风格很符合唐代的寺庙建筑风格,他俩很快就看出来了。

  “这座庙应该是唐代兴建的。”郭涛开始发挥他的所长,从大殿的柱子讲起,然后说道壁画、佛像,说的头头是道,有很多都是专业用语。邱维佳在一旁听的一头雾水,很奇怪竟然有人能从这破破烂烂的一座庙里看出来那么多道道。

  “这些壁画因为年代久远,但依稀可以看出来用色讲究浓墨重彩,这正符合大堂泱泱天朝大国的雄伟气象,再看画上的人物,妇女们身材丰腴,符合唐人的审美,而画上众人的服装,紧袖窄口,很贴身,这是胡服的风格,唐人喜穿胡服,这是众所周知的。”

  “这座大殿能存在那么久还未倒塌,唐时的建筑水平着实令人惊叹,不愧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各种技艺,都要领先于世界啊!”

  郭涛对大殿赞不绝口,能见到保存如此完好而又没有经过后世加工的唐朝时候的建筑,光这一点,就足够让他不虚此行的了。众人拿出相机,在大庙里拍来拍去,能见到如此完好的唐时建筑并不容易,他们自然不会放过拍照的机会。

  庙里的一切邱维佳都早就看腻了,所以当霍丹君等人兴致勃勃的谈论的时候,他就站在庙外面,一个人抽着烟。

  “大殿能至今屹立不倒,除了设计的精巧之外,还有一点,就是用的材料都是上等的。”巴平涛说道,他是搞建筑的,对这方面比较精通。

  “据我估计,当初兴建这座寺庙的时候,应该花费了不少钱。”

  齐伟壮道:“唐中叶之前,道教兴盛,因为唐朝皇族姓李,与道家的老祖李聃,也就是老子,是同姓,所以中叶以前皇室一直信奉道教,因而民间信奉道教的百姓也非常之多,那时候道家兴盛,可说是风头一时无两。而中叶之后,道家衰落,佛家兴起,就连皇室也开始信奉起佛教来,而佛教救苦救难的大慈悲思想也比较符合老百姓的需求,所以佛家的思想流传的非常之快,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很快就在全国蔓延开来。各地佛寺如雨后春笋般露了出来,佛寺之强大,足以令朝廷眼红,也就有了唐后期几次灭佛的事件。”

  “是啊,唐中后期,寺院广占田地,还不用向朝廷交税,当时每个佛寺都是富得流油。当时战乱频仍,老百姓食不果腹,饱受战乱之苦,有许多人为求得温饱,也为了能够脱离苦海而加入了佛教,削发为僧。朝廷灭佛,为的就是与佛教争抢土地和人口。这座大庙占地极广,从大殿来看,用料讲究,设计精巧,应该是唐中后期的建筑。”

  霍丹君这群人个个都是各自所在领域的精英,一群人七嘴八舌就能大致判断出这座大庙兴建的大概时间。林东如果不是从庙里老和尚口中听说,凭他自己,是万万看不出那么多东西的,看来特别行动小组的确是一支精英团队。

  邱维佳一根烟吸完,他们还没有离开的意思。邱维佳只好再抽出一根烟,慢慢等。

  霍丹君一行人在大殿里徘徊良久,邱维佳半包烟都吸完了,他们才出来。

  “看完啦?”邱维佳问了一句。

  霍丹君笑道:“看是看完了,却还没看透。光这一座大殿,就足够让历史学家、宗教学家、建筑学家、艺术学家研究大半辈子的。”

  邱维佳面色讶然,“我实在瞧不出有什么稀奇的,有那么玄乎吗?”

  霍丹君哈哈一笑,“你不明白就罢了,小邱,带我们到大殿后面瞧瞧去。”

  邱维佳笑道:“好嘞,我早就等你这句话了。”

  说完,扔掉了烟头,带着霍丹君一行人往后面走去。

  绕到大庙后面,众人老远就瞧见一座倒塌的庙宇里有烟气冒出来。

  “那儿……是不是失火了?”沙云娟指着冒烟的庙宇道。

  邱维佳笑道:“大伙儿不用惊慌,不是失火,一年到头都这样。那地方早就塌了,我也没进去过,不知道为什么老是冒烟。”

  众人猎奇心顿起,钟宇楠问道:“小邱,能不能带我们去那里面看看?”

  邱维佳面露难色,说道:“各位,不是我不肯,而是那座庙太危险了,是个危房啊,万一哪位出了事情,我没法子跟林东交代!”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