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 91 都是奇人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91 都是奇人

作者:天远大 字数:3560 书籍:到古代找个好老公

  接下来的几天,江大山他们几个大男人忙着四处查巡,果真没有再发现野猪,那两头野猪还真如谢五猜测的那样,估计是从远处跑过来的流窜野猪。没有野猪,他们也没发现其他大型野兽,倒是野兔子,野鸭子弄了不少。他们顺带还砍了些树回来,留着盖房子用。

  “把这些兔子皮毛都留好,冬天也可以做张小褥子了。”张婶婶看着又分给她家的野兔子,高兴的说。兔子毛虽然不算多好,但也比普通棉被保暖的多。她们带来的被褥也没有多的,小初八一天一天长大,需要的东西也多起来了。

  这三天,芦苇村的四户人家,每家都有十多只野兔子,还有几只野鸭子,肉多的吃不完。

  “恩,大家都把皮毛留好,凑一起是能缝张小褥子。”刘大娘也说。

  辛湖是不懂如何处理皮毛的,每次都是江大山和大郎弄。但说到缝褥子,她却很有兴奋,其实不止可以缝褥子,也可以缝一件冬天穿的大袄子啊,或者做几双冬靴子也好啊。冬天那么冷,谁不乐意冬衣和被褥多一些啊。

  “大郎,你会弄吗?”辛湖问。

  “勉强会吧。”大郎说。处理野兔子皮毛,其实也很简单,但他们这水平当然也比不上人家专门硝皮子的人。

  “那就好。”辛湖满意了。

  天气变热些了,田里的活儿也多起来,大家每天还得抽时间上课和练习射箭,人人都忙得很,日子都过得很充实。辛湖也忘记折腾吃食了。

  阿志和阿信也在和大家共同的劳作学习中,渐渐融入到芦苇村里来了。虽然他们年纪比大郎大,但大郎向来成稳,象个小大人似的,阿志和阿信对他又很感激也很信服,不知不觉得,两人就和大郎玩得很好了。就好比谢姝儿和辛湖一样,虽然有着年纪差,但相处却很好。

  虽然,阿信和阿志与大郎的感情还远不如辛湖与谢姝儿这样随意和亲近,但明显他们很合得来,大郎吩咐他们做的事,都能做得很好。慢慢的,他俩也会主动向大郎讨教了。他俩不懂的地方,大郎也能很清楚的为他们解答,看到大郎比自己小,却比自己懂的东西多那么多,两人对大郎越发佩服。

  江大山和谢公子也在天天观察,见到这样,自然很满意了。

  “这两个孩子,还不错。为人老实又勤快,无论是干活还是练功夫,都不错。大郎也完全拿得住他们。”谢公子说。

  “恩,这样我们离开就更加放心了。”江大山也很满意。

  不说,大家在考察着阿信和阿志,这两兄弟也在和胡氏夫妻,说着村子里的一些事情。胡氏夫妻还没养好伤,自然不能到处跑,还得躺在家里。

  阿信说:“他们好厉害啊。他们全部的人都武艺高强。就是阿湖一个小姑娘,还比我们厉害多了。”

  “哦,一个小姑娘,如何厉害了?”胡氏夫妻好奇的问。

  “她天生神力,可以拉得开大弓,我们都不行。大郎也不行,只能练习小弓箭。江大哥他们说,以后得让阿湖去打猎呢。”阿志解释道。

  “大家都了不起。这芦苇村,个个都是奇人。那刘大娘,也是会功夫的呢。”阿信又说。

  胡氏夫妻都很熟刘大娘,特别是胡大嫂,人家还照顾过她两天。

  “难怪她能轻易挪动我们呢。”胡大嫂感叹道。

  “就连小石头和平儿都会射箭,阿毛他们三个三四岁的娃儿都会读书呢。女人们也都会读书,会功夫。”

  “太好了。这芦苇村,可真是个好地方啊。”胡氏夫妻连连感叹,简直恨不得把这一生的惊叹用完。

  虽然只是匆匆的训练了几天,但大家的进步神速。大郎的眼头极准,只是差在力量上。辛湖眼头虽然不准,但大靶子还是打得中。小靶子不行。

  阿志和阿信更是卯足了劲在学,隐隐竟有后来驱上的势头。拉弓射箭都娴熟的很,就是那小弓让他俩用,还是小了些。识字方面倒是差了很多,毕竟他们一点儿基础也没有。好在两人极刻苦认真,在一起干活时,都不停的问大郎,甚至还向辛湖讨教。

  两人如滋如醉般的拼命吸收着各种他们不懂的,以前也没人教他们的东西。因为他们都知道,这可是千栽难逢的机遇。

  “这两个家伙也太刻苦了。”辛湖暗叹道。

  在现代她见多了象这么大的小少年逃学的,打游戏的,找各种借口不太学习的。实在是难以见到如此爱学习的人,搞得她都有点危机感了,最近无论是练功还中练大字,都比往常要努力几份了。别说辛湖了,就是大郎也有同感,他是更加努力了。

  江大山和谢公子看在眼里,都觉得自己当初决定教阿信和阿志两人这个主意,实在是太对了。别的不说,大郎和辛湖这么努力,各方面都大有长进,这对他们以后的人生绝对是益无害啊。

  “没想到,倒是激起了他俩的上进心啊。”江大山感叹道。

  “那是,咱们这也算是歪打正着了。穷人家的孩子,有点机会可不得死死抓住,因为他们懂得机会转瞬即逝。”谢公子笑道。

  “那是。难怪人家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俩也不过是个小少年郎,就懂得这么用功。如果有机会,能让他们一直学习,估计也能有不小的成就呢。”江大山说。

  谢公子点点头,说:“看来,我们可以安心出发了。”两人又商议了一下,决定两天后,就出发。

  见他们订了出发的日子,谢大嫂不舍的说:“好吧,我去找阿湖,给你们准备些干粮。”

  第二天,辛湖和几个女人放下手中的活,全部在炒干粮,就是把米面炒熟,粗的再磨细一些。这些炒米炒面,保存的时间长,也能吃饱肚子。带上也方便,只要烧点开水,就可以冲成糊糊吃了。

  “另外我们再弄些肉给他们带上。”辛湖说。总不能让他们几个大男人顿顿吃糊糊吧,时间吃长也会烦的,而且也会营养不良。

  “恩,现在家里肉也多,但是我们不会弄肉干。”谢大嫂说。

  “我们也不会。”刘大娘说。

  她以前倒是吃过别人弄的肉干,其实并没有多好吃,干干的硬硬的,咬都咬不动,不过煮一煮或者烤一烤,就好吃多了。听说,外出的人都会带点肉干。

  辛湖想了想,说:“那就做兔肉吧,野猪肉不太好弄,家里的咸肉拿两块出来,我来把它们一起熏熟,给他们带走。”

  没那么多时间,也没那么多调料,她也不用弄得很麻烦,就只有熏制这个法子最简单。

  “好。除了咸肉兔子肉,还要不要弄点鱼?”谢大嫂问。她巴不得给谢公子他们带上一堆吃的,就怕他们在外面饿肚子了。

  “行啊。家里还有鱼的,都拿来吧。新鲜鱼可不成。”辛湖说,家里没有现存的鱼了。

  “哎哟,早知道该留些大鱼块的。”谢大嫂叹惜起来,家里就剩下两条鱼了,还都不大。

  “我们家还有些鱼块,我回去拿。”张婶婶说。她们家吃饭的人口少一些,春天弄的咸鱼块,居然还有剩的。

  “怎么熏的?”谢姝儿问。

  “要是有谷壳就好了。或者木屑也行。”辛湖苦恼的说。这两样,她都曾经见过别人熏制,她基本会。但这里肯定没有啊。

  果然,她的话让谢家姑嫂不吭声了。

  “要不,我们就用芦苇杆吧。把芦苇村剁碎,可以吗?”刘大娘问。只有芦苇杆最多,随手可捡,其他的东西上哪儿去弄?

  “好吧,我试试,也不知道好不好吃。”辛湖说。

  “肯定好吃,你弄的就没有不好吃的。”大家不约而同的说,这一点大家都相信。

  选了些粗壮的芦苇杆,剁成小碎块,辛湖才发现家里也没有铁丝网。熏制东西,都是把鱼和肉放在铁丝网上,下面烧着那种无法燃烧出很大火的,比如谷壳木屑类,产生的烟与热量把食物烤得大半熟。因为没有明火,就不会烤糊,而且烟比较多,食物表面都会形成黑色的一层烟灰,并且会染上一些柴火的味道。

  这样熏制出来的鱼块或者肉类,比烤熟的要水份多一点,不会那么硬,而且其实也没有完全烤熟,可能有个六七分熟吧,既不怕因为生的会变坏,也不怕因为全熟了,放着变柴变硬不好吃。

  吃的时候,蒸煮烤都行。在夏天,她就见过有人采用这种办法处理鱼或者肉类。人家就爱吃那个烟熏味,觉得香。当然了熏制食品吃多的不好,大家也都知道,但这个时代,可没人管这些,况且熏制过后,不管是鱼块还肉块还真的很香,别有一翻滋味呢。

  拿芦苇杆来熏制,还是第一次。辛湖也不敢弄多,先试了几块兔子肉,腌制过的,半干的兔子肉,洗干净晒干水滴,再拿干布仔细擦,尽量让它们干爽,然后放在芦苇杆编织的小晒席上,上面再盖上一层晒席捂好。

  因为怕芦苇杆的晒席会被烧着,就架得有点高,她也不知道效果如何?辛湖先点燃下面的芦苇杆碎末,因为太碎了象渣一样,很难燃起来。她搞了好半天,最后还是加些草才引燃,等这些碎渣子燃起来了,慢慢变红了。就在周围再围上一层石块与土块,把它们逼在里面,不让它们因为接触到大量的空气,燃烧也就不充分了,慢慢的腾起了一股烟,还好不是很浓,味道也还行。

  过了约两刻钟,下面的碎渣燃完了,没了烟,但还不能打开,要靠着余温烤着,得等到它们冷却下来,就可以拿出来了。

  虽然是试做,但最终的成品,味道与买相都不差。辛湖切了一小,分给众人尝味道,谢五干脆抢过一块,直接开吃。

  “恩,还不错啊。”谢公子满意的说。

  谢五更是已经啃完自己的一块,又去拿。结果,一只兔子很快就被大家瓜分完了。还有人觉得没吃过瘾。

  大郎说:“这样熏制的,可比烤得好吃,每次烤,总会有外面烤糊了。而里面还没有熟的情况发生。”

  “就是,这个受热更加均匀,块块都一样,里面的肉还很嫩很新鲜,比起烤的要好的多。只要火候撑握的好,更不会存在外面糊了里面没熟的情况。”谢公子说。

  “那就这样做了啊。”辛湖问。

  她还在想,如果熏制不成功,就干脆烤了让他们带着,不过烤熟了带,就不能带太多了。不然,时间长了也一样不能吃,或者不好吃了。而熏制好的肉类,可以存放时间较长,只要不是大夏天,一两月肯定没问题。

  最多,她烤了六只兔子,几块咸肉,与四五斤的鱼块。

  炒米炒面,再加上熏制的肉与鱼块,足足给每个人备了十多斤干粮,一半粮一半肉。

  “这也太多了吧。我们可以一路打猎一路走啊。”江大山说。

  家里肉暂时是有多,但放开来吃,也不可能有多少存着。粮食就更不好说了。谁知道今年收成好不好,谁知道下回再出去,买不买得到粮?而且他连自己什么时候能回来,甚至能不能回来,都不敢说呢。

  “就是,太多了。粮食我们拿一大半就行了,肉干给你们留一点,鱼块我们全带走。”谢公子说。

  “那怎么行,肯定要多带点啊,这附近吃的东西多,到城里去了,还上哪儿打猎啊?”谢大嫂反对。

  “进了城,还不会拿银子买啊。”谢公子笑道。

  “这世道,城里还能买得到吗?”谢大嫂又说。

  最后,这些东西,他们还是全部带上了。除了吃的,还有衣服和一只锅三只碗。

  这回江大山以谢四的身份跟随着谢公子。谢四其实在路上就死了,但他的路引等身份文书还在谢公子手里。谢公子让他冒充谢四,完全不怕有人会认出来。

  反正古代的这些文书上也不会象现代的证件上有相片。况且他是谢公子的下人,所有的一切都由谢公子说了算。别人就算要找事,也得找谢公子这个做主子的。至此,江大山又有了一个全新的完全无破障的身份。 166阅读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