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灵巫术士 道门四大天师

《灵巫术士》道门四大天师

作者:赢无月 字数:2567 书籍:灵巫术士

  道门四大天师

  天师之名,始见于《庄子徐无鬼》文日:“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实指尊敬之辞,然天师之名即源于此。

  道门有四大天师,分别是张道陵、葛玄、萨守坚、许旌阳,四人飞升地仙界之后为玉皇大帝通明宫的四位正牌天神。

  张天师:

  张道陵本名张陵,字辅汉,道门称为祖天师。他是汉代张鲁的爷爷,他开创的天师道是人间界道门的第一个教派。

  正一真人是张道陵的道号,所以天师道后来也被称为正一教,据说是太上老君授与他的封号。《清微仙谱》、《历代神仙通鉴》和《列仙传》传其为汉留候张良的八世孙,沛国(今江苏丰县)人。其父张翳,字太顺,曾客居于天目山。其母一夜梦见北斗魁星下降授以蘅薇香草,即有孕在身。回沛后,于建武甲午上元(五月十八日)生陵。生时黄云笼室,紫气盈庭,空中光如旦。张道陵从小聪明颖慧,七岁时遇河上公,得授《道德真经》通晓五千言精微义理。

  张道陵成年后相貌奇异,身长九尺二寸,庞眉广颡,朱顶绿睛,隆准方颐,目有二角。通四书五经,晓天文地理、河洛图纬之书。曾入太学,博学诸经。年二十六“举贤良方正极谏科”。东汉明帝时曾为巴郡江卅令。后遁隐于北邙山修长生不死之道。据传魏伯阳曾收其为徒,授其秘旨。朝廷征为博士,称病不赴。和帝征为太傅,封冀县侯,三诏不出。其志在精诚修炼,得黄帝九鼎丹法。后又携弟子住云锦山修玄玄之道,炼龙虎大丹。又居嵩山静心冥思,得《三皇内文》《九鼎太清丹经》于是遍访名山,以寻道修真。

  顺帝时一为蜀地朴素民风所吸引,二为蜀中峻峰秀岭、涧溪泉瀑所吸引,张道陵入蜀地,在鹤鸣山烧炼九鼎神丹,历三年而丹成。服后返老还童,于是继续西行探访仙源,求得五岳摄召万灵神龟秘文,精思修炼以至法术无边,世莫能测。据《列仙全传》称,张陵擅用符水治病,功渎渐著。后得太上老君正一盟威秘箓、三清众经、符箓丹灶秘诀印剑、法服等,奉治蜀地八部鬼神、六天魔王,命令五方八部六天鬼神会盟于青城山黄帝坛下,使人鬼分治,把鬼神的牢狱变成二十四福庭。即为二十四治,每治立阴官一人,仙官一人,分别掌管人事祸福。后到苍溪县云台山修九还七返之功,准备升天,但因其杀鬼太多,终未成功,太上老君又让他修行谢过,仍居留人间。于是返回鹤鸣山,著作道书二十四篇,创立五斗米道,后世又称天师道、正一道。后又度率弟子游历诸山,修行谢罪,大功告成,太上老君引领张陵升天,朝拜元始天尊,封为正一平气大法师,令其重返人间,劝化尚未悟道者,遂降临人间演法,治鬼,成为驱鬼避邪的天师,一旦灵至神到,鬼怪立除。永寿二年,功成道著,天神来迎,白日升天。

  此后,张陵的子孙世袭天师道法,历代皆受朝廷封号:唐天宝六年册封天师为“太师”,唐僖宗封天师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宋理宗册封天师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静应显佑真君”;元成宗加封天师为“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明洪武元年改封天师为“真人”。

  张道陵为天师道的创始人,加之其是道法高深、镇魔伏妖、神通广大,白日飞升的仙人,故在正一派中的地位十分崇高。其在民间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奉祀一直至今。

  葛天师

  天师姓葛,名玄,字孝先,丹阳句容人。三国时的方士,据《抱朴子》记载,曾经从左慈学道,修炼道术,受《九鼎丹经》、《太清丹经》、《金液丹经》等,并受诸秘诀,后以之俱传郑隐,相传他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服饵,擅符咒诸法。道教尊其为“葛仙公”,又称“太级左仙公”。传说他的修行感动了太上老君、太极真人降临,传授给他真经三十六卷,从而使他成了道门灵宝派的创始祖师。

  道门和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有的说他能将口中吐出的饭粒变成成千上万只蜂,能使顽石走路,蛤蟆、昆虫、燕雀能在他的指挥下台五音六律翩翩起舞,能从井里取钱请客喝酒,能画符箓为民祈雨,有的说他能拿妖捉怪,曾经在酒店鞭打妖邪,为一秀才解除蛇精缠身,焚邪庙恶小鬼,有的说他曾随孙权出游,沉于江中,数旬而归,有的说他曾给屈家二女仙丹,使二人服后成仙而去,有的说他曾在石壁炼食丹药,不小心掉下一粒,一鸟吃后,即成仙鹤,有的说他功行圆满后,东华帝君录其名入仙籍。总之,其仙迹十分广泛。

  葛玄字孝先,为道门灵宝派祖师。被尊称为葛天师。汉族,丹阳郡句容人,葛洪之从祖父(祖父之兄)。《抱朴子·金丹篇》称曾从左慈学道,受《太清丹经》、《黄帝九鼎神丹经》、《金液丹经》等道经,于合皂山(今江西樟树市境内)修道。后遨游山川,周旋于括苍、南岳、罗浮诸山。后汉室倾覆,三国战乱,于是删集《灵宝经诰》,精心研诵“上清”、“灵宝”诸部真经;曾嘱其弟子郑隐,在他死后将“上清”、“三洞”、“灵宝”中盟诸品经箓付阁皂宗坛及家门弟子,世世箓传。据说,吴嘉禾二年,葛玄径往阁皂东峰建庵,筑坛立炉,修炼九转金丹。《灵宝经箓》传自葛玄,故后世灵宝道士奉他为阁皂宗祖师。《三国志·吴书》记载:孙权好道术,葛玄尝与之游,得权器重,特于方山立洞玄观。《舆地志》也有赤乌二年建立方山观的记载。北宋崇宁三年封“冲应真人”;南宋淳皊六年封“冲应孚佑真君”。道门尊为葛仙翁。在道门中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萨天师:

  萨天师又称萨真人,封号崇恩真君。是宋代著名道士,号全阳子。一说为蜀西河人,一说南华人。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自称汾阳萨客。”相传萨守坚以法阵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收其为部将,传其符箓秘诀。然而在华夏民间王灵官的名声远远要比其师响亮。明永乐中,供奉王灵官和萨守坚的宫观,香火盛极一时。在道门中其与张道陵、葛玄、许逊共为四大天师。

  许天师:

  许天师,为晋代道人许逊,字敬之,号旌阳,南昌人,又称“许真君”。许逊生于吴赤乌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在南宋时被净明道奉为祖师。

  按《十二真君传》记载:“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琰、父肃,世幕至道。”《三教源流授神大全》载,许逊生于吴赤乌二年正月廿八日,其母先梦金风衔珠,坠落怀中,遂受孕而生。

  许逊弱冠之年,其事师大洞真君吴猛,受三清之法,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历律、五行、谶纬之书,更喜欢神仙修炼之事。据《云笈七签》记载:一次许逊去打猎,射中一只有孕在身的母鹿,适时母鹿生下小鹿,中箭的母鹿不顾一切,折回头来伤心地舔小鹿,一会便死去了。许逊见状,心中非常难过,怅然感悟,折其弓矢,锐意神仙之道。晋太康元年,许逊举为孝廉,时年四十二岁,拜为蜀地旌阳县令。从政期间,公正廉明,吏民悦服,民众感其恩德,遂立祠供奉其像,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许旌阳。后来晋室纷乱,连弃官东归,遨迹江湖,寻求至道。此间与吴君同游江左,又与郭璞一同阻止王敦作乱。郭璞被王敦处刑后,他又与吴君共同隐遁,至庐江口,遇船工,化度之,教其服草,授以神仙之术。后遇上圣真人传授太上灵宝净明法,有斩邪擒妖之道法。不久游豫章,遇一少年名慎郎,乃蛟蜃精所化,数兴洪水危害江西,遂化为黑牛,率弟子杀之,为江西翦除水患。自此,许逊道法大显,声名遗迩,求拜弟子甚多。

  东晋宁康二年,许逊举家从豫章西山,后白日飞升。乡人与其族人共立祠以祀之。其所遗诗一百二十首,均被刻于竹简,令人探取,以决休咎,名日“圣签”。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封为“神功妙济真君”,因皇帝梦中显灵,为其疗疾,升观为宫,赐额为“玉隆万寿宫”。南宋绍兴年间,相传西山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祈请许真君降临解救战乱,因得许逊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等。元朝时,道士刘玉用“净明”作为教派名称,主要经典为《净明忠教全书》,并奉许逊为教祖,创立“净明忠孝道”。后来道门将其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