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汉凉风云 第106章 、李远张掖抚羌胡,段颎平羌功封侯(下)

《汉凉风云》第106章 、李远张掖抚羌胡,段颎平羌功封侯(下)

作者:书写千秋 字数:4123 书籍:汉凉风云

  告别贾诩之后,郭氏在姜宣、韩挺二人护卫下,倒也有惊无险到达张掖,一家团圆,自是欢喜异常。

  恰好酒泉太守李护,乃李远、李胜族兄,昔日俱少年从军,随李膺安抚西羌,三人与李朝作战骁勇,人称“李家四虎”。

  兄弟相见,自是免不得一番痛饮,酒至半酣,李护对李远说道:“贤弟,为兄此次来访,实是有事相求。”

  “兄长尽可明言,愚弟自当相助”,李远虽未饮醉,却也面色稍红,当即放下酒碗,示意李护接着说下去。

  李护忧声道:“如今段颎肆意屠戮羌人,官吏百般压榨盘剥,羌人心中必是恨意丛生,若是依照段颎平羌之法,恐适得其反,日后再生兵祸。”

  “兄长提及此事,愚弟便气愤至极”,李远自怀中取出一封书信,交予李护,而后又不忿道:“我方才到任,段颎便差人送来书信,严令我不可待羌人宽厚,应设法屠灭滇那、卦养诸羌种,以杜绝西凉羌患。”

  “屠夫之见,万不可信,若是依段颎之言,莫不是要将西凉羌人屠尽,何况尚有汉人随同羌人作乱,岂不是杀得西凉再无人烟,才可安定”,李护放下手中书信,满脸怨恨,愤然道:“先前羌人作乱,卦养、滇那二羌王向段颎请降,诚心归附,不料段颎残暴嗜杀,竟私自将二羌王处死,谎称二王意图不轨;为兄曾与二人盟誓修好,承诺保其安宁,怎奈段颎肆意妄为,害我失信于人,至今心中愧疚难安。”

  李远冷哼一声,将书信扯碎,说道:“段颎骄狂自大,以为西羌平定,皆是赖其功劳,如今更是要插手张掖内事,对我指手画脚,我岂能屈从于他。”

  “贤弟所言甚是,还请贤弟对卦养、滇那二羌多加照拂,以慰二羌王在天之灵”,李护想起已故羌王滇云、容傲二人,难免伤感起来。

  李远忽而想起远在洛阳的李膺,不禁叹道:“如今父亲孤身一人,留居洛阳,也不知何时再返洛阳,以尽孝道。”

  “二位兄长,愚弟有一言,不知当讲否?”久未言语的李胜,忽而向二人问道。

  二人点头示意,李胜这才借着酒劲说道:“我李家发迹于陇西,闻名于颍川,而河西之地虽闭塞,却远离朝堂,何必舍本逐末,再回洛阳自寻烦恼?”

  “不错,若是叔父肯迁居陇西,亦可不必再受朝堂束缚,岂不更为快哉”,李护赞同道。

  李远笑了笑,也不言语,端起酒坛,为二人倒满酒水,接着举杯痛饮,直至大醉睡去。

  随后,李远于张掖查处贪官污吏,严惩恶霸豪强,安抚滇那羌、卦养羌等诸羌。羌人感激李远之恩,纷纷盟誓归附,甚至河西胡人也前来归附,李远一一好生安抚。

  段颎闻知李远宽待羌人,甚为不满,几番修书李远,劝其及早罢手,李远却是置之不理,自行其是,段颎一时间奈何不得,恼怒不已,暗暗记恨起李远。

  东羌自灵武大败,溃逃至射虎谷,聚集溃兵,一方面分兵把守射虎谷上下两处险隘,试图倚仗射虎谷险要地形,据守挣扎;另一方面,派细作四处探路,伺机逃奔塞外,再图大事。

  段颎得知东羌据守射虎谷,心中既是欢喜,又是忧虑,当即召来众将,升帐议事,诸将眼见大功将成,无不欣喜。

  “探马来报,羌人屯占射虎谷,欲作垂死挣扎,特召尔等前来,共商要事,尽可言来”,段颎端坐帐中,静静听着诸将之见。

  夏育当先说道:“此事何需再议!汉羌之战已有数十年,羌人反心难灭,此次羌人受困射虎谷,正当一鼓作气,瓮中捉鳖,铲除羌患,以安西凉。”

  “炎隆所言甚是”,田晏向来与夏育同进退,上前说道:“将军万不可放虎归山,若是羌人逃出塞外,休养数年,定然再度为祸,到时将军又如昔日一般,四处征讨,奔波劳累;何况我等苦战一年有余,若是此时任由羌人逃亡,岂不功亏一篑,徒费朝廷钱粮?”

  段颎抚须一笑,自己深知军士跋山涉水,深入山谷,多有疲乏,未免将士心怀不满,故而借田晏、夏育之口,道出心中之言。

  这时,阎忠却是忧声道:“羌人逃窜射虎谷,虽为我军重重围困,却倚据地势险要,封锁上下谷口,我军难以进兵,若是强攻射虎谷,恐伤亡惨重。”

  段颎不以为然,瞥向田晏、夏育相视一笑,淡然说道:“昨日本将与鹏伟(田晏字)、炎隆(夏育字)二人,同往射虎谷外探察地形,已有良策。”

  “昨日观羌人营寨,其等虽占据地利,封锁谷口,却疏忽西山、东山防备,仅西山有少量兵士驻守,可见羌人确是莽撞无谋之辈”,田晏引着众将,来到地图前,接着说道:“我军可依先前灵武谷之战,抢占西山、东山制高点,羌人必然惊慌失措,惟有束手就缚。”

  帐中诸将闻言,心知羌人在劫难逃,纷纷请战,以求立功受赏。段颎见众将战意盎然,起身正色道:“本将决意攻破射虎谷,了结汉羌数十年征伐,今夜迅捷突袭东山、西山;可由夏育、田晏率兵七千,夜夺西山,立寨坚守;我儿段训、张恺可率军三千,登山东山,隐藏行迹,以为伏兵,待本将大军杀至,东、西两面齐齐出击,一举剿灭羌贼。”

  “诺”,田晏等人领命之后,段颎又是对亲卫张就吩咐道:“你即刻派遣快马至西县,传令韩同、边章于西县进兵,于射虎谷西面,结栏固守,以防羌贼铤而走险,猛扑西县,逃脱他处。”

  待众将徐徐散去,段颎不觉间面生忧色,恰被阎忠瞧见,凑近段颎低声问道:“大功将成,本该欣喜,我观将军面带忧色,不知所为何事?”

  段颎沉吟半晌,叹息一声,呢喃道:“射虎谷乃是平羌最后一战,待东羌平定后,本将又该何去何从?”

  “呵呵,将军平羌之功,军中诸将有目共睹,想必朝廷应会大加封赏,封侯拜相自不在话下”,阎忠先是笑着歌功一番,转而又是忧声道:“只是将军于西凉重兵在手,且时日已久,朝廷定会调将军入朝,以免徒生变故。”

  “咦”,段颎不解问道:“依你之言,莫非朝廷对我心存顾忌,羌乱平定后,定要剥夺本将兵权,束缚于朝堂之上。”

  “正是如此”,阎忠点头称是,接着说道:“如今朝廷局势诡异,纷争不休,动辄身死族灭,祸及亲友;而将军为人素来耿直,不谙权术,若论统兵作战、行军布阵,朝堂之上无人可胜将军;只是朝堂纷争在于权谋机变,并非疆场冲锋破阵,其中凶险难以察觉,若是将军入朝为官,必卷入朝廷争斗,恐日后难以自保。”

  段颎呆愣片刻,踱步至帐外,忽而回首问道:“依你之见,本将当如何抉择?”

  “在下有上中下三策,将军且细听”,阎忠满怀希冀,望着段颎说道:“上策,将军此次不可剿灭东羌,放其离去,东羌不定,则朝廷必要倚重将军镇守西凉,将军自可掌兵在外,总揽凉州生杀予夺之权,将军以为如何?”

  “万万不可,若如此行事,岂不有谋逆专权之嫌?请言中策”段颎闻言,摆手断然拒绝。

  阎忠面露几丝失望,垂首不看段颎,行至桌案旁,盯着案上帅印说道:“中策,平定羌乱之后,将军入朝受封,可辞去官位,保留侯爵,迁居他处,远离洛阳,亦不可再回凉州;如此既可远离朝堂纷乱,又可避免羌人挟怨报复,深居宅中,清淡度日,将军自可得善终。”

  “中策虽可自保,然男儿大丈夫当建功立业,光耀门楣,况若是无权无势,势必穷困潦倒,受尽欺凌,此策亦不可取”,段颎沉思片刻,又是拒绝。

  阎忠见段颎不取上中二策,摇头叹息,无奈道:“下策便是入朝受封,结好宦官,以保功名爵禄,享荣华富贵,却也卷入纷争,日后悔之晚矣!”

  “哈哈”,段颎闻言大笑几声,毫无避讳,欢喜道:“本将看来,下策便是上上之策,而今朝堂之上,宦官独揽权势,与其结为一党,虽受士人指责怒骂,却也可身居高位,本将便取这下策。”

  “将军心意已决,在下不便再劝,营中辎重还需点拨,告辞”,段颎不纳阎忠上中二策,阎忠满心不悦,借故而去。

  阎忠走后,段颎忽觉头晕眼花,恰巧段训入帐,赶忙扶着段颎坐下。段训暗忖段颎年岁已高,然自领兵以来,未尝一日安寝,食宿又与士卒一般,身体自是吃不消,好声劝了几句。

  “我儿有所不知,为将者若不与军士同甘共苦,士卒岂会感念恩德,拼死效力?”段颎喝斥段训一番,便让段训退下,独自于帐中阅览起书简来。

  直至晌午,已至用饭之时,亲卫首领张就端来饭菜,心知段颎需巡视营地之后,才会进食,便将饭菜盖上,唤来几名卫士,于帐外侍立。

  段颎这才放下手中书简,挎起佩剑,又如往常一般,出帐巡视军营。段颎虽屠戮羌人无数,却对军中将士颇为仁厚,士卒旦有伤亡,段颎时常亲往探视,甚至亲手为士卒包扎伤口,颇得将士拥护。

  当夜,汉军人衔枚,马裹蹄,往射虎谷进发,而羌人连日断粮,以草木充饥,困乏不堪。夏育、田晏率军七千,夜袭西山,将西山两百余人悉数斩杀,无一逃脱;而后连夜安营扎寨,挖凿壕沟,俯临羌营,相距不过一里有余。另有张恺、段训率军三千,趁夜登上东山,与西山汉军互为犄角。

  韩同、边章亦从西县进兵至射虎谷西面,于要道之上结木为栅,广二十里,长四十里,阻截羌人去路。汉军趁夜袭取东山、西山,布设坚寨,将羌人牢牢围困,可怜羌人尚且昏沉大睡,懵然不知。

  次日天明后,羌人方一睁眼,便见西山汉军旗帜,顿时营中大乱,再度觉得汉军似有鬼神相助,如从天降,毫无声息。零混、沈托罗等一众羌王,想起自己大意疏忽,皆悔恨不已。

  众羌王当即号召族人,不分男女,悉数上阵作战,由沈托罗引着万余军士,强攻东山;而零混则率领剩下五六千弱兵,多立旗帜,严守上下谷口,以免段颎趁虚而入。羌人胆气尽丧,多次败于田晏、夏育之手,反观汉军士气旺盛,兵精粮足,结果自是不言而喻,羌人败退下山。

  沈托罗见攻不下西山,士卒又是疲惫不堪,恼怒不安,麾下羌帅王卜进言道:“大王,上下谷口有零混大王看守,段颎一时难以攻破,而西山汉军如骨刺在胸,今攻其不下,何不截流汲水道,断其水源,不出三日,西山汉军不攻自破,到时士气振奋,或可突围北撤。”

  “此言甚善,遮堵汲水,断其水源,纵然汉军有三头六臂,亦是难以活命”,沈托罗闻言大喜,当即率军五千出谷,断截汲水道,欲渴死西山汉军。

  此时,段颎早已闻知羌人动向,张就、阎忠心急如焚,张就急切道:“将军,羌人断绝西山水源,若不及时救援,恐西山七千袍泽危矣!”

  “断绝水源”,段颎微微一笑,从容道:“昔日令鲜水本将早有此谋,羌贼不过班门弄斧,然西山七千将士尚在危难之中,本将亲自率军前往救援,阎忠留守营寨。”

  随后,段颎亲率步骑往援,进击汲水道,叛羌此时已是乌合之众,一触即溃,不敌败退,往射虎谷撤去。

  眼见羌人不支退走,段颎乘胜进攻射虎谷上下谷口,方至谷口,段颎令张就竖旗发令,会集东西上将士,合力破敌。西山、东山汉军忽而杀出,如饿虎扑狼,段颎纵兵强攻,三路夹击,一鼓捣破羌众,羌兵四散溃逃。

  “零混休走”

  零混正一路奔逃,忽闻身后有人大喝,慌忙回首一看,只瞧见一柄尖矛刺来,被随后追来的段训扎透心窝,落马而亡。

  恰巧沈托罗赶至,见零混被杀,不顾麾下亲卫克巴劝阻,抡刀便往段训砍来,克巴亦是策马杀向段训,二人将段训死死困住,段训不觉间险象环生。

  “少将军勿忧,夏育来也”,段训循声望去,只见田晏、夏育二人飞马而来,夏育挥动长枪,战上沈托罗。段训方才松口气,与田晏合战克巴,不出十合,克巴为田晏刀劈马下。

  沈托罗瞧着克巴被斩,田晏、段训左右围上来,顿时方寸大乱。夏育瞥见沈托罗心慌,立马大喝一声,沈托罗吓得一愣,为夏育一枪刺穿而亡。

  “张就,你速率三千军士,把守上下谷口,不许放走一个羌人,否则军法处置”,段颎见羌人溃散逃奔,令张就把守谷口,又回首对军士喝令道:“传我军令,杀入谷中,严密搜谷,旦遇羌贼,格杀勿论。”

  汉军一窝蜂冲入谷中,势如破竹,羌人走投无路,只得任汉军宰割,毫无还手之力。汉军遍搜山谷,逢羌便杀,男女老幼皆不放过,谷中羌人几乎被汉军屠戮殆尽。然射虎谷沟壑纵横,羌人中亦有少数逃脱者,藏匿于深山野林,如虔人羌王千敦、王卜、岸尾等人。

  幸得冯禅适时劝进段颎,说道:“将军如此好杀,肆意屠戮羌人,未免过于残暴,日后入朝必受士族公卿指责,下官也不好向曹公引荐。”

  段颎听完,心中恼怒,却也不敢发作,毕竟还需冯禅代为引荐曹节,不得已作罢。冯禅趁机抚慰谷中藏匿羌人,千敦、王卜等四千余人拜伏请降,得或生全。而后又有周边羌人万余部落,因畏惧段颎杀威,纷纷向冯禅馈赠请降,为朝廷分置于安定、汉阳、陇西三郡,于是东羌乃平。

  射虎谷一战,段颎斩羌酋以下一万九千余级,夺得牛马驴骡毡裘帐,不可胜计。段颎随后向朝廷表奏功劳,其中有言道:自出征东羌以来,历经大小八十余战,加之先前所斩杀两万三千人,共斩敌首三万八千六百余级,获牲口四十二万七千五百余头;而朝廷所花军费不过四十四亿,军士战死者不过四千余人,叛羌皆被消灭,朝廷幸甚。

  朝廷自是论功行赏,下诏进封段颎为新丰侯,食邑万户。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