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的蓝领生涯 第8章 签到一星期

《我的蓝领生涯》第8章 签到一星期

作者:督宝 字数:1909 书籍:我的蓝领生涯

  时光匆匆,眨眼一个星期过去了,车间、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九人分配在五个车间,命最苦的当属爱找事的钢镚,众人闲聊时听他抱怨,他的师傅根本不教东西,每天工作就是搬铁块,还劝他不要去上班。

  当时的众人不理解,直到钢镚三个月后第一个选择离开,他们才从许多只言片语中,了解钢镚师傅到底是为了什么。

  钢镚的遭遇周国强并不同情,原因是钢镚人缘很差,上技校时隔三差五的惹事生非,周国强还跟其干过两次架,年少轻狂谁对谁错,很难定论……

  九个学员中,周国强自认为他师傅是所有师傅中最好的,大他整十岁,交流无代沟,背景同样是技校生,也是刘科长口中,当年最后接收的那一批。

  锅炉厂依旧秉承腐朽的老传统,看重资历与背景关系,在周国强看来,陈师傅不到三十岁就当上组长,实属不易。

  当时的周国强并不知道,他入厂时,他的陈师傅当组长还不到一个月,上一任组长也就是他的师爷,刚刚退休。

  资历最浅的陈翔,想让所有组员听话,几乎不可能。

  这一切姚主任看在眼中,将看着机灵并且上面评价颇高的周国强,纳入陈翔麾下,成为嫡系部队。周国强的能力越强,越听话,就对其它组员越具备约束力。

  姚主任心中明了,陈翔专业技术没的说,可阅历与资历不够,周国强的加入就是他驱人之道的体现。

  铆工组主要的任务有两个,锅炉内胆对接,以及风电塔筒对接。

  锅炉内胆活包含杂多,也是一台锅炉的核心,从最初级砂轮打磨,筒节组对,上封头,掉线,画线,开孔,点零件,磨内眼,打字头,编型号……

  水炉、气炉、油炉,型号上百种,工序也是全车间,乃至全厂最为繁琐的。

  前三天,除了熟悉各种工位的运作,陈师傅给周国强的第一要务就是看图纸。

  如何找基准,主、俯、侧视图如何体现在实物,前后方向,尺寸,焊道间距……

  乍一看略显复杂,其实仔细研究,大多数知识点技校时都学过,机械制图考试从没低过九十五分,缺的是实践。

  上技校,对于许多学习差的孩子是一件好事,算是开了另一扇门,技校生涯让许多差生,找到了学习的自信。

  当然也只是具备很少的优点,若是技校能够得到更多的扶持,广招具备实践能力的师者,不只是纸上谈兵,就能得到更多的认可,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上班第四天,陈师傅终给跃跃欲试的周国强安排了实际工作,打磨封头上的钻孔铁销。要点,小心角磨机。重点,钻孔边缘无毛边。难点,打磨角度防止飞溅。

  这样的活,之前大多是郝师傅与杨师傅轮着干,属于铆工组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杂活。

  郝师傅也是一口本地话,矮壮实在,小学都没读完,属于占地工,十几年前锅炉厂扩建占了他家地,就进场上班当工人。

  让周国强大跌眼镜的是杨师傅,本以为对方会在哪方面很牛叉,脸上才会时常挂着那种高冷不屑的表情。谁能想到,杨师傅其实也是个杂工。

  人不可貌相,在那一刻诠释的淋漓尽致。

  拿着角磨机的周国强,时不时都会查看四周投来的目光,就仿佛他这样的存在,根本不应该干,如此初级的杂活。

  年少气盛的周国强,还想要点脸面,怎奈他初出茅庐,是龙得盘着,是虎也得卧着,也只能忍了!

  可周国强内心的傲娇,就在下一刻被咔咔打脸。他居然连砂轮片都不会换……

  “小周,别看了,让郝师傅磨吧。手把焊行不行?过来拿焊把点。”

  陈师傅几人在水泥地上对接锅炉内胆,筒节很重,需要天车吊挂协助,加之筒节校圆有误差,需要撬棍、千斤顶的辅助。

  这也是组内最团结的时刻,人少根本干不了的活。

  “会!会!”

  好不容易有个上手机会,周国强怎会错过,手把焊他有一定的基础,技校时实践课没少练。

  “这点住,短点,要结实!”

  “次次!嗤嗤!”

  陈师傅一声令下,周国强也不发怵,直接开焊。

  北方有称点,南方有称烧,其实都是焊接的意思。

  “呀!注意点!点上瘾了?能不能提前说一声,好晃眼!干了干不了?”

  崔师傅突如其来的斥责,周国强愣了一下,已经很多年没被这么冲的口吻指责过,他对崔师傅印象,直线下滑。

  “知道了。”

  周国强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心中暗道,要是在学校,谁用这么冲的口气说他,那指定立马顶回去。

  怎奈,此一时彼一时,忍了。出来混,可没人会在乎你的感受,这就是现实。

  “嗯……还行,不过打火时要注意,尽量少破坏板材,距离焊道越近越好。点一次就好,要是怕不结实再点,提前知会一声。”

  陈师傅依旧是那么平易近人,不像崔师傅那么直接。没有对比,就没有高低好坏之分,那一刻周国强得出一个结论,难怪岁数最大的大黄牙崔师傅当不上组长,不仅仅是能力水平问题,也包含性格品性的因素。

  平、立、横、仰,属于手把焊基础能力,只要将此四项练到如火纯青,再上手其它焊接方式,都不算难。

  说白了就是稳定与熟练度,会者不难贵在坚持,没耐心者很难大成。焊工界流传一说法,易上手,难精通。

  筒子组对起来,要求高低差错边量不高于三毫米,当然板材越薄要求越高,焊缝自然是越紧越好。

  组对就是将筒节封头连接成型,外部点滑焊,而后交由环缝自动焊,先内圈焊接,外圈碳弧气刨刨除手工焊点同时开外坡口,而后外圈焊接。

  铆工任务是只管接起来,天车吊装时不散架就算成功。

  当然,后期会有最最讨人厌的小蓝帽检查员检查,准确的说所有工位都讨厌他们,不合格就得返修,费时费力。

  有时候不过是某点超了一毫米,碰上难缠的小蓝帽,也得认栽。

  其实工作严谨并没有错,无外乎所站角度、立场、位置,不同罢了。

  在许多工人看来,高一毫米会怎样?又不是造导弹火箭,榔头砸个坑都有两毫米深。

  就怕某一天,刚好就因为这个点有缺陷,造成运转中的锅炉爆炸,那后果不堪设想,谁也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