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霸清 第七十一章 议江南

《霸清》第七十一章 议江南

作者:绝谷刀客 字数:1888 书籍:霸清

  自和大人设置‘议罪银’制度以来,内务府扭亏为盈,喜讯不断。不过和大人知道这钱是不可以随便乱花地,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他必须将这钱用到一个可以实现他利益最大化的地方-南巡!

  乾隆一生爱江南,林俊杰童鞋唱《江南》,一个棒子还跳《江南》,还称之为什么‘style’。想当初第一眼看到那个MV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他们的电视台:SBS。

  乾隆爷与他们除了在时代上不同之外,还有一点:他们是搞文艺的,而乾隆爷是搞政治的。

  政治凌驾于文艺之上,文艺永远要向政治妥协,这才是他们望尘莫及的。

  老子说你合格,你就可以放;老子说不行,你丫赶紧放网上自娱自乐算了。

  乾隆四十八年(1783)盛夏,这一年和大人还是三十三岁,乾隆爷依旧是72岁,距他的谢幕演出还有15年。

  15年,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还可以再侃个把月,不着急。和大人不行,他要趁着乾隆爷还能动,赶紧把这件事儿办了:把钱花出去,把领导哄高兴了,把自己的官再往上提一提。

  这一天,和大人处理完公事,便前往了紫禁城,打算把自己南巡的想法向领导汇报一下。

  “和大人,您来得可真不是时候,皇上刚刚带着皇子们去御花园了,说是要教皇子们措田亲耕。他老人家的身体不那么硬朗了,还非得这么折腾,怎么劝都劝不住啊!”和大人进攻不久后就遇到了王廉。

  “哦?!带了几位皇子?!”

  “永璇、永理、永琰、永磷都跟跟着去了!和大人既然来了,我就给您通报一声,免得您白跑一趟。您先跟我到御花园外面候着去。”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为自己孩子取名的小技巧:多读史书,找一些什么皇帝啊、太子、阿哥、贝勒、格格们的名字,看去吧,老讲究了。那可是集全天下最有名的文学大亨的思想之大成啊!比电脑上起的,我个人认为:靠谱多了。就拿上面的来说,如果你姓王,你的孩子叫王永璇,多霸气?!

  “那就谢谢王公公了!”和大人客气道,随即跟着王廉前往御花园。

  “王公公,十二皇子永瑾怎么没跟来?!”两人一路上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

  “这个您可不能问我,皇上的心思我这个做奴才哪里能够知道?!”王廉笑着答道,脸上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乾隆爷共有十七个儿子,没办法,地多,种多,产量自然就上去了。这十七个儿子中有七人不到十岁就夭折了,即便有幸长大了,大多也都一个个死在了乾隆爷前头。其中,皇四子永城还过继给了吕端亲王允枸,六子永珞过继给了靖郡王允禧。现如今,乾隆爷身边只剩下五个儿子,分别是八皇子永璇、十一皇子永理、十二皇子永瑾、十五皇子永琰和十七皇子永磷。

  乾隆爷今天带了四个儿子出来,唯独没带十二皇子永瑾,这一情况,很是耐人寻味。而王廉那副表情,似乎更说明了什么。

  选储的时候到了。

  没多久,两人就来到了御花园,王廉告了声辞,跑去通报去了。

  “和大人,皇上说他做了首诗,想让您品一品,要您马上进去呢!”王廉满面春风地跑回来道。

  “谢王公公!”和大人从怀中掏出一个小金佛塞到了王廉手中。王廉同志很淡定,顺手就揣进了怀里,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带着他就往御花园走去。

  此时的乾隆爷正和四位皇子坐在树荫下的石凳上乘凉。他微微喘着气,手中我着柄锄头,看样子刚刚劳作待毙。旁边的四位皇子也是人手一锄,一个个满头大汗,见到和大人来了,各个脸上露出了喜悦之情。

  救星来了!

  “皇上如此措田亲耕,一心装着老百姓,真是我大清黎民百姓的福气啊!”和大人刚刚到乾隆爷近前,立即跪下来拍了个大马屁。

  “和珅,你来的正好,朕刚才做了首诗,正想给你看看呢!”乾隆爷一下子就晕了,“王廉,快给朕准备笔墨!”

  “是!”王廉答应着,亲自将宣纸铺在石桌上,和大人上前动手研墨。

  乾隆爷捻着胡须想了想,当下拿起笔来,一气呵成:

  弄田播种近臣从,

  不比亲耕典秩宗。

  布谷有声春已暮,

  看花无兴草全茸。

  劳躬漫谓勤民亟,

  愁意多缘望雨浓。

  丰泽籍田将御苑,

  年年端是重三农。

  说实话,这诗做得真不怎么样。乾隆爷这一生除了考人、杀人、游山玩水、一览群芳,另一个最大的恶趣味,就是作诗。

  他创造过一项世界纪录:他是这个世界上产量最多的诗人。当然,这里说的只是数量,而不是质量。

  乾隆的诗作在文学界公认的一个字:烂。鲜有精品。但是因为人家是皇帝,所以必须记录在册,所有人都只能说好,和大人也不例外。

  “好诗啊,好诗!不但诗好,字更好!皇上的诗句劲健古朴,婉转流畅,将您对百姓们的喜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更是暗藏着您的兴国之道,令人不禁拍案叫绝!再看您的书法,笔势酣畅淋漓,锐气十足,用笔纵肆淋漓,实在是摄人心魄,让人望之生畏啊!”和大人疾声痛呼,神情做惊讶状。

  “父皇圣明!”几位皇子见状,也都齐刷刷跪了下来。

  “快起来,都起来吧!哈哈哈哈……”乾隆爷的牙都快高兴掉了,随即吩咐四位皇子退下。

  永璇等人离开之后,和大人意识到机会来了。

  “皇上,此情此景忽然让奴才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知当说不当说。”

  “说!”

  “皇上御宇多年,大清国在皇上的治理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片繁华,就是比起圣祖康熙时也是不逞多让啊!尤其是江南一带,更是物产丰富,官员和富商们久慕圣恩,早就一心图报。所以,奴才以为皇上应该圣驾南巡。这样既可以体察民情,也可以行庆施惠。”

  “嗯!有道理!”乾隆爷点了点头,“不过,南巡必然要花费银两,朕只怕增加沿途百姓们的负担,劳民伤财啊!”

  “皇上,自从‘议罪银’制度实行以来,内务府的银子已经十分充裕了,南巡根本就不需惊动沿途百姓,又谈何劳民伤财呢?!”

  “好!既然如此,事情就交给你来办吧!不过,万万不可动用国库的一分一毫,更不可取百姓的一毫一厘!”

  “奴才明白!”和大人笑了: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