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宿主使用90功德点召唤一名一流历史谋士,定向---水利,因是定向召唤,系统只抽取两名一流历史谋士,请稍作等待。
刘和此时的心情与召唤武将或者谋士时不一样,召唤武将时总是希望来个厉害点的,牛逼点的,加上自己也了解一些,所以心情很纠结。
但现在是水利,这方面刘和是个门外汉,也就静等系统选择了,反正系统出品,必属精品。
这与为什么要召唤一名一流谋士,是因为刘和认为粮食方面,现在有马铃薯做支撑,暂时出不了事,但水利不同,一旦迟缓半步,等大旱起时,就什么都晚了。
“叮咚……系统随机抽取出两名一流历史谋士,梁芳,郑国。”
梁芳是谁刘和不知道,但郑国,却是耳熟能详。
全赖后世郑国渠的名声太大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是对郑国渠最高的评价,而建造者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郑国。
“叮咚…恭喜宿主召唤到一流谋士郑国,目前身份为襄平县衙文吏,现名郑墎,请宿主尽快前往收服。”
好嘛,系统还真是给力,这次绝对是物超所值了,郑国绝对是一个兴修水利的鼻祖啊。
同样派人去传郑国前来,刘和看着自己的属性点犹豫不决。
功勋点192,功德点77,还可以召唤两名武将,但暂时自己武将还不缺,到底招不招呢?
最终刘和还是放弃了,虽然召唤武将的诱惑很大,但现在没有针对性的乱招一气,一旦真的用到属性点的时候,自己就该手忙脚乱了。
坐在椅子上,刘和思考起这几天一直在考虑的事情。
现在辽东张绣部七千骑兵,黄忠部六千骑兵,杨宗保部三千骑兵,总共一万五千骑兵,虽然其中有九千是刚组建起来的,但数量相较最初,已经翻了好几倍。
现在刘和考虑的就是自己应该埋下头发展,还是按照最初的设想对外征伐。
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头绪,各有利弊,索性就业不再想了。
“徐政,武力32,智力93,政务74,统帅24,特性,增产。”
“增产,由官员主掌农业时,作物抗天灾能力增加,产量提升。”
很模糊的概念,既没有说增产的数量,也没说明增产的比例,但这就足够了,有增产的特性,辽东的农事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徐政,我听说你在农事方面颇有研究,我意让你主掌辽东农事生产,不知你可愿意?”
开门见山,徐政现在是自己的属下,心里本来就是归向自己这边的,自己就这么给他升官了,对方应该不会拒绝吧。
是的,徐政没有拒绝,因为没有关系,也没有钱财打点,一个府库掌事他已经当了三年了,现在刘和一下子将他提到郡官的位置上,哪有不情愿的道理。
“谢大人,小人定悉心研究,定让粮食产量大幅提升。”
没有在他身上耽误太多时间,如果不是他增产的特性正是自己需要的,刘和会不会认识他都是两说的。
不过下一位,却让他不得不重视,偶像级别的人物。
“郑墎,武力38,智力96,政务83,统帅44,特性,引流。”
智力一流,政务三流,牛逼吗,牛逼,最牛逼的还是他的特性。
“引流,官员主掌水利时,河流、沟渠水源充沛。”
很简单的介绍,但刘和却震惊了,水流充沛,可是没有前提条件的,也就是说只要郑墎主管辽东水利,整个辽东便不需担心会缺水、干旱。
这对大旱即将到来的辽东简直就是及时雨,有了郑墎,还管他什么干旱不干旱,都不会影响到辽东。
越看越喜,刘和起身走到郑墎跟前,端详起来。
身高六尺,国字脸,棱角分明的脸颊,略显粗壮的四肢与他现在所从事的文吏有些不相符。
“郑墎,如果由你来主张辽东水利,你当如何?”
郑墎显然没料到刘和会问自己水利上的问题,这与自己的职务可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不过刘和既然问起,郑墎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大人,依下官之见,辽东水利若是在风调雨顺的时节,尚且能够满足,但若是碰到天灾人祸,则辽东必将因水利遭祸。”
刘和继续考验,“哦?怎么个遭祸法?”
郑墎顿了顿,理了理头绪,开口道:“恕下官直言,辽东现在的灌溉渠道尽皆宽三尺,深一尺的沟渠,一旦天下大旱,这种沟渠将再无一点用处,到时辽东粮食将因供水不足大幅减产。”
这点刘和倒是认同,现在辽东的灌溉沟渠与其说是沟渠,不如说是水沟恰当点,就那点深度和宽度,几锹土就可以填满,正碰到大旱,能指望它们才怪。
随即,刘和问道:“你有什么想法,如果能打动我,这辽东的水利就交给你了。”
郑墎一听大喜,对于一个底层官员来说,一下子能跨步到郡府级别,可是难如登天的,郑墎又怎么会不好好把握。
脸色整了整,郑墎将这些年总结出来的措施说了出来,“一,废弃已有的沟渠,沿辽河自东向西挖设两道大型沟渠,宽三十米,深八米,用青石铺底,粟米浇坡,以作固化。
二,沿大型沟渠南北向挖设五十道中型沟渠,宽二十米,深五米,同样用青石铺底,粟米浇坡,通过中型沟渠连接两道大型沟渠,以作循环之用。
三,沿中型沟渠挖设无数小型沟渠,宽五米,深两米,此类沟渠不需固化。”
说到这里,郑墎顿了顿,观察了下刘和的表情,见对方面色阴沉,却没有发怒,便继续说道:“四,每五百人村镇设深井两口,井深二十米,同样采用粟米固化,小人的想法就这么多,请大人明示!”
说完,便紧张的看着刘和,一是刘和决定他能不能升官,二是郑墎也希望能顺服对方,来完成自己多年的夙愿。
等了稍许,刘和还是没有说话,脸色已久阴沉,看不出来心中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