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白话再生缘 65 (2)

《白话再生缘》65 (2)

作者:曼倩天涯 字数:2518 书籍:白话再生缘

  原来本朝自□□时趁乱世起于西北,到世祖时才吞并诸侯,一统四海。世祖嫡生两子一女。长子在渊勇猛好武,一直随世祖征战四方。长女平阳公主多谋善断,自领三军,独挡一面,后在世祖平南时,因蒙古背盟突袭,战死在呼兰关。次子中干年幼文弱,世祖出征时便命他留守后方。本来□□以武出身,本朝朝政多被武将宗亲把持。中干素喜读书,广交士子,极有远见,劝世祖言,可以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世祖从其言,全权任命中干主持朝政,遴选人才,完备制度,修订律法,均平土地,减赋养民,一时气象一新。多年战乱之后,人心莫不望安,民心既附,许多乱党贼众不战而降。数年之内,四海便得清平。

  中干为矫正时弊,定下“文以职用,武以爵封”的规矩,以高勋厚赏,夺了一班武将宗亲的权力,未免得罪过多。世祖归朝之后,虽立在渊为太子,但朝政依然大都倚重中干。朝中官员渐渐分成文武两派。文官均是中干提拔任命,自然以中干为重,未免轻忽了太子。武官战事既息,无职无权,贵而又闲,便围拢在在渊身旁,日日挑拨生事,竟至父子兄弟离心,终于酿成惨变。一日,中干到后宫探望母亲出来,刚到甘露殿,宫墙上面突然飞来一箭,穿胸而过,当场死亡,史称“甘露殿之变”。侍卫搜出刺客时,其已服毒身亡,身上除了弓箭一无所有,显是死士。

  中干之死,世祖虽疑在渊,但苦无证据,遂借口养病,放任在渊为所欲为。在渊趁机大肆罢黜文官,启用武将,撤销新法,回复旧制,一时朝中大乱。当时梁鉴已是吏部员外,也遭连累,接连被贬到屯州雷州等边远之地,于朝中消息极少知闻。七年之后,才得旨意,入京复为吏部侍郎。彼时世祖已经幽禁了太子,重审中干遇刺一案,受牵连的官员不计其数,多有勋贵受刑,宗亲入狱。当初追随太子的武将们,更是斩杀流放,无一幸免。朝中武将一派,就此一蹶不振。刘捷当时尚在青年,镇守边关。他原是平阳公主部下,与太子素无瓜葛,是以未受影响。

  在渊不久病死,世祖立了尚在总角之年的第五子履吉为嗣,即后来的成宗,并在成宗十六岁时,亲自为他选了当时已经封侯的刘捷之女为妃。成宗继位后,体念父亲苦心,欲息文武之争,平衡两派势力,遂擢刘捷入阁,并起百粤战事,以示文治武功,各得其用。

  郦君玉听说这段王朝秘史,也自惊心感怀,道:“如此说来,刘捷的地位,岂不是难以撼动?难道就任由他卖官鬻爵,草菅人命?”

  梁鉴缓缓转动手中酒杯,看着杯中酒水旋起水涡,道:“也不是毫无转机。皇上对刘捷恶行并非全然不知,只是不肯轻易舍弃。皇上平衡文武,虽是既定方略,但武将一派,却并不是非刘捷不可。此次武举选才,皇上没用刘捷,却让你担任,这便是有些松动。”

  郦君玉摇头道:“征南将士,虽都是我一手遴选,但主帅皇上还是点了刘捷,可见朝廷之意,尚在两可。”

  梁鉴停杯不饮,长叹一声,道:“这正是圣意难测之处。皇上如此任命,分明是将你与刘捷绑在一起。你此策若成,则刘捷受益;若不成,则两败俱伤。”

  郦君玉数月来反复思量,此时听说了往事,又受梁鉴启发,微一沉吟,忽然胸中明了,道:“朝廷不是将我与刘捷绑定,而是与武将绑定。百粤之战若败自不待言;若胜,则南征将士,即是新一代武将勋贵。皇上取中我全无家世牵连,又出自老师门下,要我居中调停文武。”

  梁鉴道:“那还是与刘捷同衰同荣,有何不同?”

  郦君玉道:“表面似无不同。但南征策略并将士,皆出于我,刘捷未必认同。我看他私下必有另外部署,又多带了五百亲兵,只怕怀有异心,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梁鉴惊道:“果然这样,将帅不能同心,岂不是落败之机?”

  郦君玉摇头道:“刘捷久经沙场,既然自请出征,必然谋定而后动,早有取胜之术,只是想不到朝廷未经阁议,直接用我之策罢了。我度百粤已经强弩之末,我武举一军,又锐不可当。刘捷只要不自毁长城,当不至落败。”

  梁鉴对这个门生的军机判断倒是很信任的,道:“既然如此,他若一举成功,宠信只怕还更胜从前。”

  郦君玉笑道:“未必,未必。请老师仔细思量。当今天子自登大统,于大事上,莫不是圣躬独断。此次南征,更是不经内阁,径用状元殿试对策。刘捷若改弦更张,显是不服朝廷决断,纵然胜了,皇上还能容他擅权否?”

  梁鉴宛如梦中,被人一言点醒,连道:“不错,不错。我与刘捷内阁同事许久,深知此人心高气傲。他自请出征,的确是必然早有计算,绝不甘心听从你一个后进小子的对策。天子乾纲独断,他若自作聪明,正是自取灭亡。”他越想越觉得形势大有可能如此发展,欢喜非常,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又自斟满,向郦君玉举杯道:“君玉,你年纪轻轻,便能洞察人心世事,老夫愧不如也。而且我看你福缘深厚,将来必是国之栋梁。来,我敬你一杯。”

  郦君玉赶紧起身谦逊。他师生二人推心置腹,议论国事,这席酒直吃到斜阳返照,郦君玉方告辞还家。

  梁鉴入内时已经微有醉意,景氏夫人上来服侍更衣时,仍絮絮夸奖郦君玉,道他文才又高,政事又能,偏又际遇非常,小小年纪,便得天子青眼选中,只怕百粤事毕,就要飞升三台。景氏已经多次见过郦君玉,极爱他相貌风采,不免又重提旧事:“他既然什么都好,又到如今也未曾毕姻,何不就招为女婿?”

  梁鉴换了便服,景氏又递上香茶。他坐到案边,喝了口茶,叹道:“就为他什么都好,才高貌美,少年早达,咱们丹华只怕没有这个福泽配他。”

  景氏闻言,不由撂开手边正在整理的衣物,嗔道:“凭他怎么好,咱们丹华哪里配他不过?”

  梁鉴正色道:“你懂什么?天地尚不周全,人生岂有圆满?郦君玉此人并非一般聪明,际遇也实在太过顺利,若非有重大缺憾,以后必受锉磨。咱们家女儿,不必求富贵荣华,只要他平淡安稳,何必冒这个风险?”

  景氏无法理解丈夫的道理,怨道:“当初他刚中了会元,我就提议招婿,你说时日太短,看不出他人品。如今你百般称赞他人品,却又嫌他太好太顺,怕他有缺陷挫折,这不是‘莫须有’的罪名吗?丹华也不小了,不能再耽搁。照我看郦君玉就很好。”

  梁鉴笑着摆手示意景氏坐下,道:“夫人不必担心。女婿我已找好了,就是裘继斋之子裘惠林。你上次也看到了,如何?”

  裘继斋原是梁鉴故交,曾任过工部员外郎,在在渊太子主政时同遭贬斥。裘继斋外任期间,身体劳损过度,后来虽蒙起复回京,不上几年就一病过世了。裘惠林当时尚在总角,随母亲回乡守着祖产读书,生活甚为寒素。两年前,裘母见儿子渐渐长成,恐他在乡间埋没了,遣他上京读书应考,望从科举谋个出身。梁鉴感念故人,怜他身世,分外照拂,经常请他来家中盘桓。因见他人品忠厚,文章也渐露头角,遂起心要把女儿许他,已托人向裘家长辈稍稍示意。裘家自然是万般欢喜,立刻便请媒提亲。昨日媒人到府,梁鉴已然应许,因一时事忙,如今才告知夫人。

  裘惠林年方二十四岁,虽不及郦君玉风流蕴藉,毕竟世家读书子弟,相貌周正,举止端方。景氏向受丈夫熏陶,倒也不嫌贫爱富,只是现有郦君玉对比,未免心有不足,虽不敢明着违抗丈夫,到底为女儿叹息良久。梁丹华没有见过两人,无从比较,反而不甚在意,深信父亲所选必是良人。

  因裘家不甚宽裕,梁鉴又身居台阁,恐有借机送礼钻营等事,女儿婚事并不怎么操办,择了个良辰吉日,便让二人行礼成亲。裘惠林虽非入赘,但他单身客居京城,婚后自然到梁府居住。景氏夫人因女儿婚后仍能陪伴膝下,又见小夫妻和睦友爱,裘惠林对女儿种种谦让体贴,只怕不是少年得意的郦君玉所能,方抛开前事,对女婿渐渐看重照拂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