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宰三国 第六章 接受难民

《宰三国》第六章 接受难民

作者:1怕白1 字数:2102 书籍:宰三国

  一分为二,既不屈服也不妥协。

  说到底,陈平还是怕了。

  陈平是真得没有胆量对抗所有的士族。

  社会是要改变的,但没有绝对力量,根本无法撼动。

  士族的力量是强悍的。他们有钱,有粮,有地,他们有大量的资源。最重要的是,他们有文化。如果没有徐州士族的支持,陈平根本当不了徐州牧。

  当然,维持住士族利益的同时,陈平必须要敲打他们。

  陈平要告诫他们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给百姓留口气。

  如果不顾百姓的死活,百姓一定会反抗,到时候不光是我坐不稳徐州牧,你们也不好过。

  大家都是文化人,大家都是成年人。道理大家都懂,毕竟黄巾之乱的例子摆放在那里。

  陈平宴请了徐州的门阀士族,在宴会上,陈平与他们达成了和解协议。

  协议是。

  一,士族和官府一样,拥有粮食经营权。士族的粮食经营权永不改变。

  二,非常时期,粮食限额发放,士族不可哄抬物价。

  三,徐州士族的农税和商税减半,仅限徐州,北海,东莱,临淮四地。减税时长为十年,十年后恢复正常税收。减税的前提是,士族之家除了生活所需和经营的粮食外,所有的旧钱和余粮,全部兑换汉五铢。

  四,汉五铢是今后的法定货币,所有士族都要用汉五铢进行交易。

  协议达成,皆大欢喜。

  陈平微笑着送别众士族,待所有士族离开后,陈平的面庞布满了寒霜。

  此份协议,陈平失去了很多利益。

  陈平将粮食的经营权拱手让给了士族,以后官方要想卖粮挣钱,很难。不仅如此,整整十年的农税商税减半,官方同样会失去大量的财富。

  要知道,士族的土地商铺是最多的。士族的农税商税会给官府贡献大量的钱财,现在减去一半,并且要连续减税十年,这让爱钱如命的陈平很心疼。

  夺走我的,一定要捞回来。不仅要捞回来,更要翻倍。

  陈平暗下决心,欲要找个机会,再次和士族们较量。

  这只是第一战,这一战为了自己,更是为了难民和百姓的生存,陈某屈服了。但是接下来,陈某还会和士族战斗,为了钱,为了权,必须要战斗到底。

  陈平握着手中的两半汉五铢,战意高昂。

  战意有了,但要压制,现在可不是开战的时候,钱粮兑换和安置难民才是重中之重。

  陈平召集众谋士,参考了内政大才张昭,管宁,邴原的意见,制定了详细的对策。

  陈平再度发布州牧令。

  此次州牧令,整整十条。

  “一令,铸币厂增加生产线,加速铸造汉五铢,各地郡城,县城,全部设立钱庄粮库。严格执行钱粮兑换。”

  “二令,各郡,各县,各乡,按配额接收难民,难民的粮食和钱饷由州牧府统一发放。”

  “三令,各地官员不可营私舞弊,不可贪污粮饷,如有违背,严惩不赦。”

  “四令,难民每月每人的基本配额,粮食半石,酱半斗。老人孩子减半。”

  “五令,青壮难民需要执行冬季徭役,冬季徭役以建设难民营,建设房屋,伐木挖矿,采石烧炭,织布纺衣为主。”

  “六令,冬季徭役的难民,吃厚粥,没有工钱可得。徐州百姓亦可进行冬季徭役,百姓亦吃厚粥,但徐州百姓可以获得工钱汉五铢。”

  “七令,难民中的老幼妇孺可以立即在当地落户,成为徐州子民。青壮难民需要徭役一年方可落户。凡是徭役一年的青壮难民,落户之后将获得五亩农田,十石粮食,一百汉五铢。”

  “八令,难民中的老弱病残统一居住在难民营,生活满三年者才可以落户徐州。”

  “九令,难民有权利享受人口赏令和钱粮赏令,难民生养孩童者有补助。”

  “十令,难民中的妇女可以嫁娶各地官员百姓,但要严格执行一夫一妻一妾制度。”

  州牧府连发十条州牧令,标志着徐州以敞开怀抱,正式的接收难民。

  接收难民,所有人都忙碌起来。

  因为人口赏令的关系,各地官府,士族,非常积极主动的接收难民,这给州牧府造成很大的财政压力,陈平和一干部下正在对这股压力进行排解,陈平团队更要用汉五铢的货币功能,进行大量的数据统计和交易,然后再施行粮钱分配。

  整整半个月,陈平忙得不可开交,陈平的主要工作是宏观调控和听取统计报告。

  “州牧大人,这半个月的统计结果出来了。”

  “念。”

  “是,州牧大人。”

  主簿拿起一卷长长的竹简,念了起来。

  “半个月的钱粮兑换,士族的粮食以全部进入各地的官营粮库。”

  “铸币厂虽然增加了生产线,但铸钱速度还是缓慢,每天最多能铸造十万汉五铢。州牧府共欠士族五千万汉五铢,铸币厂需要生产五百天才能还完。”

  “按州牧大人的命令,旧钱已经分拣,旧钱中的劣币和假币施行回炉重铸,旧钱中的良币以发往兖州,冀州,青州,并州,扬州,豫州,荆州等地,徐州的交易团队正在用良币换取粮食,布匹,毛皮,牲畜等重要物资。”

  “按州牧大人的命令,粮食限额分配,现在的粮食储备可维持两年的生活所需。但是随着难民的不断涌入,维持的期限会缩短。”

  主簿的报告念完之后,陈平长吐一口气。

  陈平遣散了主簿,陷入了沉思之中。

  陈平在思考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关于汉五铢的问题。

  问题是,粮食会越吃越少,汉五铢越造越多,与粮食挂钩的汉五铢,贬值不可避免。

  汉五铢一旦大幅度贬值,士族和百姓一定会用汉五铢去官府的粮库兑换粮。如果形成大规模的兑换,官府的粮库将入不敷出,甚至要面临破产的危局。

  如何防止汉五铢贬值,如何维持汉五铢的货币信用,这是陈平要思考的问题。

  关于货币贬值问题,可以说,这是一道难题,一道世界大难题。

  陈平根据当下的情况,冥思苦想了一夜,终于找到了一条可行的办法。

  办法是,刺激士族的消费能力,让他们消耗掉手中的汉五铢。

  陈某不是欠了士族五千万的汉五铢吗,这五千万的外债就是汉五铢贬值的主要原因。

  现在士族手中有大量的汉五铢,诱惑士族进行汉五铢消费,这样可以防止汉五铢超发,降低通货膨胀,间接的解决汉五铢的贬值问题。

  陈平想通之后,开始制定士族的消费方式。

  消费方法无外乎两种,物资消费,精神消费。

  物资消费,最好的方法就是卖地。

  卖地,当然有隐患。士族就是地主,如果卖地给士族,等于助纣为虐,徐州的土地兼并会变得愈发严重。但是,在物资消费这一栏里,除了官营的盐铁之外,只有土地能卖了。因为乱世的物资条件太糟糕了,没有什么可卖的。

  精神消费,最好的的方法就是卖文化。

  文化,东汉末十分缺少文化。用文化赚钱,应该是一条可行的路。

  什么样的文化最赚钱呢,陈平想到了文化,嘴角渐渐得露出了微笑。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