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秋风传 第一章 袁珙算卦

《秋风传》第一章 袁珙算卦

作者:叶高平 字数:3306 书籍:秋风传

  次日清晨,沈若寥带着秋风,跟着袁珙、南宫秋一起,告别了还丹真人,离开了武当山。

  他们先到襄阳,在襄阳休息游玩了两日,选购马匹。三个人商量好离开襄阳以后,先去武昌,然后顺江一路走到应天都城。这样,南宫秋可以玩个尽兴,而袁珙也正想去应天看看那个刚即位的新天子直隶辖内的情况。他们计划在京城逗留三四天,然后北上,经过泰山和济南的时候,再游玩两天,然后回北平。

  计划确定之后,沈若寥已经完全生龙活虎,按捺不住了。他在武当山闲住了三个月,眼看九月已经见底,憋不住想冲回北平,见到燕王,从而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很快回归正轨。武当山三个月中,他想起燕王就阴郁头痛;此刻他却像变了个人,只要听人提起北平和燕王,他就异常兴奋。他最喜欢听袁珙讲起一些当朝的时政或前朝的历史;一天不听,他便坐不下去,总要想方设法引起话题,再从袁高人口中套出新的故事来。

  他们离开襄阳,上了路。沈若寥骑在马背上;南宫秋坐在他前面,看着并行的袁珙,好奇地问道:

  “外公,你怎么愁眉不展的啊?”

  袁珙微微一愣,敷衍道:

  “我有吗?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南宫秋皱起眉头来:“外公你撒谎了。你边说边眨眼睛。”

  袁珙着实无奈:“我眼睛进了沙子,能不眨吗?”

  沈若寥在一旁笑道:“先生您就认了吧,您是斗不过她的。我早就认输了。”

  袁珙苦笑道:“若寥,你不帮我说话,反倒给她撑腰。我之所以愁眉苦脸,都是因为你。”

  “因为我?”

  袁珙点了点头。“你心向燕王,我却不知道为什么,你未来主运在应天?”

  “在应天?”沈若寥微微一愣。他想了一想,自作聪明地笑道:“这有何难;我明白了,一定是我为燕王作京城耳目。所以,自然主运在应天了。”

  袁珙摇了摇头,有些忧心忡忡。

  “跟你说话总让我觉得没信心,”他说道,“算了,咱们走着看吧。总之,到了应天,你千万小心着点儿;那里是京城,你别不知深浅。”

  南宫秋插嘴道:“外公,你不如给若寥算一卦,看看他未来究竟是什么命运。”

  袁珙无奈地笑道:“这卦可不是说算就能算的,频频求卦,反而会失算。”

  南宫秋道:“我们求得还不算频吧。外公——”

  她撒起娇来;袁珙招架不住,只得向沈若寥求助道:

  “若寥,你看这怎么办?她现在可是有恃无恐,只有你能治得了她。”

  沈若寥同情地笑道:“袁先生,那可是我的姑奶奶,我也惹不起她啊。您就凑合胡诌两句,蒙她过去就行了。”

  袁珙叹道:“这个行当,字字句句背后可都是人命关天的责任,如何是蒙人的事啊。”

  沈若寥道:“我说句实话您别介意。算命先生说话,我向来是不买账的。至今为止,我唯一遇到过的说话神准的算命先生,便是成都城中的黄狸子,您知道为什么?因为他说的不是预言,而是事先精心策划好的阴谋。您是享誉宇内的相面高手。我的命运如何,您肯定第一眼见我时就已经了然于心。即便如此,您无论对我说什么,我高兴也罢,不高兴也罢,都一样不会相信。非是我不相信先生您的为人和本事;我只是不信我未来几十年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是个定数;不相信我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无益,不相信我不需要努力,更不相信我没有真正的决定和选择。所以,先生您随便说什么都行,完全不用担心会产生什么后果,担负什么责任。”

  袁珙淡淡笑道:“你既不信定数和命运,却为何笃信眉心一道浅浅的疤痕?”

  沈若寥微微一愣,哑然无语。

  袁珙下了马,望着他黯淡的神色,叹了口气,掏出卦签筒来,有些沉重地摇了摇头,走到江堤上来,面对滔滔汉水,说道:

  “若寥,其实该对你说的话,我已经都说过了。你说得不错,人生自有天意,然而天意并非绝对,更非定数,如同这汉水,早晚必汇入大江,然而每一滴水每一个时刻却都有各自不同的归宿,或迷于浅滩,或散入狂风,或陷于涡流。对你这样的人说太过宽泛的命运,毫无意义。要说具体实在的事情,老朽没那么大本事,更不能信口开河,只能问卦。只不知你想要问什么?”

  沈若寥想了想:“先生要不就算算我十年之后在什么地方好了。北平,应天,北方大漠,或者随便什么别的地方——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但是从此多了一个悬念和期待,至少还是件有意思的事。”

  袁珙席地而坐,闭上眼睛,默念片刻,开始摇动签筒;良久,一支长长的竹签才脱颖而出,清脆落地。他停下手中的签筒,拾起那只签来,却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说道:

  “怎么会这样?”

  沈若寥和南宫秋齐声问道:“是什么签?”

  袁珙抬起头来,眉头紧锁,凝重地望着沈若寥,思索片刻,然后,将卦签递给他。

  沈若寥和南宫秋一起接过来;那只长长的竹卦签上,正反两面,空空如也。两个人面面相觑,不解其意,同时纳罕地看向袁珙。

  袁珙解释道:“袁某这签筒里,一直放着这么一支空白卦签,因为这世上有很多事,很多时候,是没有结果,没有未来,因而也算不出答案的。”

  “没有结果?”沈若寥匪夷所思:“可是,十年之后,我总会在一个地方吧?这种事怎么会没结果呢?”

  袁珙叹道:“很明显,这一卦是失准了。”

  “失准?”南宫秋困惑地问道。“什么意思?”

  袁珙道:“就是问卦失败。可能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天时地气不合适,或是卜问次数太多,心不诚则不灵;或者,就是我的问题,现在一时找不到状态,手感不好。”

  “写字弹琴要有手感;算卦也要有手感吗?”南宫秋万分惊奇。

  “那当然;每个人其实都在依赖自己的手感做事。唉,全当这一卦给你们看个笑话,以后再算吧。”

  袁珙把空签放进签筒,收回自己的行囊。沈若寥和南宫秋只当他果真失算一次,想想高人难免也会出岔,没往心里去,便把这事立刻抛到了脑后,很快忘了个干净。袁珙却放不下心;空空的卦签在这个时候跳出来,作为一个不可能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的答案,摆在他眼前,铁证如山。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还从来不曾失算过;他表面上解释说这一卦算败了,其实心里并不承认。

  这件事像一块巨大的乌云,遮盖在他心田上空,从此挥之不去的阴影。

  数日之后,他们到达了都城应天。帝京的繁华,对见多识广的袁珙来说不足为奇,却让两个少年大开眼界。沈若寥也算走过不少地方,然而无论古城开封、成都、襄阳和武昌,还是在燕王治理下迅速繁荣起来的北平,都远远不能与六朝古都的金陵、建康,大明王朝的京城应天相提并论。高大的城墙巍峨如山,固若金汤,这是朱元璋打江山时根据名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而依行的结果,也是大明皇室坐拥天下的屏障依托;秦淮河沿岸,十六座富丽堂皇的大酒楼鳞次栉比,热闹非凡,这是朱元璋为了接纳四方宾客,特别是招待外国使者而特意下旨修建的高级馆驿;俊秀风雅的民舍紧密有致;车水马龙的街巷人声鼎沸;国子监古朴典雅,清高严谨,令人肃然生敬;紧邻夫子庙的江南贡院里,数万号舍齐整密集,多如牛毛,叹为观止;而皇宫更是金碧辉煌,气势恢宏,高不可及,城上城下禁卫林立,旌旆迎风飘展,宫门虽敞,却戒备森严,沈若寥观察到,从宫门里进外出的所有人等都必须佩有腰牌,经过宫门时,需要通过卫士的仔细盘查,才能放行。百姓富足安乐,名胜古迹密集如发,多得数不胜数。

  三个人本来计划在此停留三四天便继续北上,现在,沈若寥和南宫秋却不约而同被京城的风貌牢牢攫住,不断地在每一寸地上、每一个角落里反复游玩,不忍离开。城外牛首山有唐代弘觉寺和南唐二陵两处古迹,还有岳飞收复建康的工事故垒。与牛首山齐名的是栖霞山,应天人素有“春牛首,秋栖霞”的说法,因此沈若寥和南宫秋现在游玩栖霞山正是时候。山林茂密葱郁,曲径幽长,满山深秋的红叶绚烂如火,真的好像大片大片的霞云栖落在了山上。山上有金陵名刹栖霞寺,更有古老的南朝石刻千佛岩、隋朝名迹舍利塔。还有北崮山,幕府山,燕子矶……这一切都让两个人应接不暇,恋恋不舍,觉得即便是在应天定居下来,每日游玩,也永无穷尽厌倦之时。

  行程便因此拖延下去,并且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这段金陵之旅,继续北上。这座文化和财富沉积了千年的古都,在他的第一眼,便深深迷住了两个少年人。一个文武全才,怀着无比远大的志向,更被这京城的物华天宝、博大精深和浩然王气强烈地怂恿着,豪情壮志瞬间冲天而起,甚至直越宫禁之巅;另一个,也是一样饱读诗书,更从来没出过门,甚至没见过什么人,眼下见到真实的京城,竟然比书上写的、比想象之中更加壮丽丰饶了不知多少倍。应天府,在两个人心中,立刻血肉生动起来,并且不由分说地融入了更多放肆大胆的想象,从而变成了他们编织梦想的地方,梦想所在的地方,和梦想最终会实现的地方。

  西南战事的新进展在此期间传来。九月中,正在麓川平叛的西平侯沐春暴病而亡,卒于军中。新天子下令,以左副将何福为征虏前将军,带领其众,继续讨伐叛贼。

  听到消息,袁珙感叹道:

  “可惜啊。黔宁王沐英壮龄而归天;现在,其子沐春出师连胜,却和他父亲一样英年早逝,此乃沐家之不幸,更是我大明的不幸。”

  沐春镇守云南七年,大力扶持农耕,辟田三十余万亩,开凿运河灌溉良田。云南百姓感恩戴德,集体募资为他立祠求嗣;无奈沐春仍然一生膝下无子。病故之后,西平侯爵位由其二弟沐晟继承。

  西平侯沐家便这样,从此一代代在云南留守下去,处理当地政事,安抚各蛮夷少数民族,平定边疆叛乱,是大明帝国西南边陲重臣,为历代天子所倚重。大明王朝世代云南少忧,全仰赖沐家的杰出才干和热血忠心。

  沈若寥在姚表家为仆时,特别是在洪家酒店做店小二时,经常能听姚表、听来往客人谈起这些大明王朝功臣宿将的故事。眼下,袁珙每日里给他二人讲解历史时政,沈若寥只觉得心驰神往,百听不厌,不由慨然提笔,在纸上写下:

  “丈夫立世,当存奇志。文以修武,武以利文。文当伯温,武胜伯仁。生为中山,死如文山。”

  他把这几句话藏了起来,不曾向任何人透露过半个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