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九幽十绝 第六十二章 龙王劫道

《九幽十绝》第六十二章 龙王劫道

作者:渀波儿霸 字数:1856 书籍:九幽十绝

  只见赵喆径直望向一旁奔涌不息的暗河,眼神深邃而笃定,继续解释道:

  “能让所有人都致幻的,只能是这条暗河。”

  “这河水,有问题。”

  “我之前听过一种说法,但不存在于墓穴之中,而是源自于古代水运。”

  “早在唐宋时期,便有——‘奇哉水蛊,财货我属。’的说法。”

  5万多条河流,近千个大小湖泊,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注定中国悠久且蓬勃的水运发展史。

  曾在河姆渡出土的木浆,就足以证明——

  早在7000多年前,东南沿海的渔民便已经开始使用乘风破浪,出海渔猎。

  春秋时期,水运愈发频繁。

  到了汉代,就已经有了坚固的船舶,风帆和平衡舵也开始投入使用。凭借季风,便可远航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和南亚各国。

  时至明初,郑和七次下西洋。

  200多艘渔船,2万多人的庞大船队,历访30多个国家。

  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光辉壮举,直接促使我国古代的航海事业走上飞速发展的康庄大道。

  然而如此浩瀚悠久的史诗长河中,却也曾在唐宋时期,出现过令人恐惧的异象。

  有了隋炀帝猛凿大运河的基础,唐朝一开国,便轻松顺利地对全国范围内的水运,进行了一波系统规划和升级。

  唐政府更是设立了自上而下,完备的管理和执法机构——水部、都水监和水路转运使司。

  制度与机构的健全完善,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使得大唐的水运蓬勃发展。

  长江流域,便成为了盐茶贸易最为集中的地方。

  盐舶茶船,终日贩运兴旺。

  唐代宗大历末年,光是扬州港每年所征收的盐税,便足以占天下赋税的一半。

  水运商贸的繁盛,可见一斑。

  但与此同时,看着长江之上络绎不绝的货船。也有人,动起了歪心思。

  大约是在文宗时期,长江中下游,有一个名叫虫龙寨的地方。

  居住着百十户古苗濮蛮,终年不与外界往来,相传甚是精通巫蛊之术。

  突然又一年,虫龙寨附近的水域,开始频频发生载货商船莫名沉没的诡异现象。

  等附近衙门派人来实施打捞时,却发现船舶之上,所有的贵重财货竟早已被洗劫而空。

  只剩下些不值钱的杂物,还有船员们的尸体。

  起初还怀疑是江上有水盗,谋财害命。

  然而很快,这个臆测便被推翻。

  原因就在于,每一具尸体,居然全都毫发无损。相当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由于根本没有致命外伤的痕迹,船员们的死因,也就成了不解之谜。

  经过周密的调查,却仍旧毫无所获,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仿佛这江底,存在一个专门吞金的黑洞。

  大大小小、所有遇难的商船内,都无一例外的,连个铜板儿的影子也找不见。

  一时之间,流言四起,更是有传闻说:

  这虫龙寨前的长江底有个恶龙王,要收过路财。

  来往的船只,哪个要是不识趣,没有主动投下金银财宝进献。

  那怕是要惹恼了龙王,白白送掉性命咧!

  渐渐地,虫龙寨就成了长江之上,令船夫们闻之色变的地标。

  但凡能够绕道而行,哪怕要在路上多花个把星期,也必定毫不犹豫!

  这诡异的怪相,一直持续了数年之久。

  直到有一天,堂堂羽林将军老丈人家的三艘货船,全都栽在了这片水域。

  船上伙计们的尸首,一个不少。

  船里载着的金银器皿,毛都不剩。

  终于,事儿彻底闹大了。

  羽林将军听闻噩耗,震怒难平。

  看着成天哭得像个泪人儿一样的将军夫人,更是心疼得要命。

  虽然听闻了江底龙王的传说,但这将军却是个不信神佛的耿直倔汉。

  对那传言嗤之以鼻,连连拍案怒吼:“必有狗贼作祟!”

  遂命令手下的将士,即刻启程,快马赶往事发地。

  就算是掘地三尺,也要把这兴风作浪的家伙给揪出来!

  更是放出了狠话——这事儿,要是查不出个真相,那就一个都不要回去当差了!

  将士们纷纷叫苦不迭,心里直念叨——

  这龙王爷的罪,哪个治得起?

  但也都不敢违令,只得硬着头皮去查。可查了一个多月,却依旧毫无进展。

  途经的船只,依旧接连不断的莫名沉江。

  就在一日午后,将士们在那江岸边休憩。

  一边大发牢骚,哀怨将军太过固执;一边对着江水作揖,求龙王爷高抬贵手。

  就在此时,一个衣衫褴褛的白眉老头,却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

  看着围坐一团,愁眉苦脸的一众将士,连连摇头,仰天大笑起来。

  “谬哉!何来龙王劫道索命?”

  一群人被这突然出现的老头吓了一跳,看他幸灾乐祸的样子,那是气不打一处来。

  两个年轻气盛的小伙,直接起身冲上前去。一左一右,合力给那老头摁在了地上。

  正准备大动拳脚,把那小老儿狠狠收拾一顿,借机泄了心头压抑已久的怨愤。

  然而,领头的那将士却开口大喝一声,厉声制止。

  冲着那二人摆了摆手,示意不要莽撞行事。

  快步走上前去,一边道歉,一边将那老头扶了起来。

  微微颔首鞠躬,谨慎开口。

  “老先生何出此言?”

  那老头看了看身边这颇讲礼数的年轻人,眉眼含笑,微微点了点头。

  从怀里掏出一只脏兮兮的锦囊,递了过去。

  “以此投江,复命去罢!”

  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

  那领头的将士,拿着香囊,冲着老头的背影高声唤道:

  “敢问先生尊姓大名!若能解我等之急,他日必登门道谢!”

  然而只见那老头抬起瘦如竹竿的手臂,草草一挥。

  佝偻的身影,竟瞬间,凭空消失在众人眼前。

  这下可把大伙给看傻了眼,面面相觑,心说:

  这难不成,还真是走了狗屎运,遇上了仙翁相助?

  于是一拥而上,急匆匆地打开了那锦囊。

  只见锦囊之中,装着一块指甲大小的黑色石块。

  闻起来,似乎还有一股异香。

  除此之外,还有一张折叠起来的字条。

  “世间本无邪祟,只怪人心可畏。”

  “虫龙水蛊,毋惊毋扰。以此石投江,万事自得解。”

  这下,将士们纷纷激动起来。

  虽说大伙一个个,也都是外乡人过河——心里没底。

  可还是立即遵照那老头的指引,把那石块,给投入了江心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