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时代之1983 第140章 1984年的1月1日

《大时代之1983》第140章 1984年的1月1日

作者:杨叛儿 字数:3745 书籍:大时代之1983

  戈文从来没有想过什么出版大国崛起系列文章的念头,而甘馨的话无疑提醒了他——

  对啊,原本只是一部纪录片的《大国崛起》被自己写成了足足有二三十万字的大国崛起系列文章,这足够出版一本书了呢!

  戈文开始盘算起出版的念头来了,然后他就想起甘馨刚才说的话。

  “你们不是一家杂志社吗?怎么还能出版书籍呢?”戈文将自己的疑问提了出来。

  听到戈文的问话,甘馨的脸上流露出一丝得意的神色,然后才说道:“你可不要小看我们《阅读》编辑部,《阅读》杂志的主管单位可是人民出版社呢!而我们可都是三联书店的人呢!”

  三联书店?!

  听到甘馨的话,戈文的脑海中突然想到了自己的那本译作来。

  《瓦尔登湖》不就是巴金向三联书店推荐出版的吗?

  “你是说《阅读》其实是从三联书店独立出来的杂志?三联书店不是在北京吗?你们怎么跑来上海办杂志来了呢?”一边的林一铭插口问道。

  “这个……”听到林一铭的问题,甘馨有些措不及防,神情更是恍惚不已,然后她沉默了许久,然后才抬起头看着戈文和林一铭微笑的温和的解释了起来。

  “虽然《阅读》是从今年的十月份才开始筹划的,可是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刚一结束后,我们三联书店已经有了创办这个杂志的念头了。在那次会议之后,我们已经想象得出思想界包括出版界的活跃盛况了!在这种情况下办这么一家思想评论杂志,其实是我们三联书店所有成员一致的心愿!”

  “只是……你们知道的,现在三联书店只是人民出版社的一个部门,有些时候我们个人的理想总会受到现实环境的限制。因为《阅读》是一本以书为中心的思想评论刊物,这让一些领导很不理解,他们觉得一家出版社办起思想评论杂志很不靠谱,再说不是已经有了中央的《红旗》了吗!”说到这里,甘馨的语气有些苦涩。

  “可是。《红旗》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理论刊物,这限定了他所有的文章和观点都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部署的,是官方的。我们想要的并不是这个!……”

  甘馨又回想起了他们在离开北京时,那个老领导的循循教诲。然后脖子一昂,骄傲的说道:“在我们三联书店老领导们的努力争取下,现在《阅读》真正的就要起航了,我们之所以来上海就是为了能够轻装上阵,就是为了能够甩开思想上的包袱。我们一定要让三联书店的独立思考、自由精神、五四时代的传统在中国的大地上薪火相传!”

  “《阅读》不是专门的学术刊物,《阅读》不是一般的普通大众通俗刊物,它是独一无二的!”

  “它寄托了我们三联书店人的精神和希望,它继承了我们中国知识界的淑世情怀和传统!它就是要以思想启蒙作为旗帜,就是要致力于拨乱反正,就是要恢复汉语写作的博雅风范,就是要以思想的开放、议论的清新、文风的隽永来赢得了读者们的青睐!”

  甘馨的语气虽然平和,可是那股自信、自强乃至骄傲纵然就是林一铭这样迟钝的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而戈文则听得更加的感触,原来中国从来都不缺乏真正的有着高远目光、真正有着崇高理想的人们!

  原来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个人!

  “好,我答应你!”

  戈文说的很干脆。

  “谢谢!”甘馨听到戈文的回答。很认真的朝着戈文做了一个很诱人的鞠躬动作。

  然后她抬起头看着戈文微微的笑着伸出了右手。

  “再次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甘馨,《阅读》杂志社的编辑,从今天之后还会是与你保持联系的专门的编辑。以后还请戈文你多多指教!”

  ……

  ……

  1984年1月这一期的《读者文摘》终于在两个月的缓冲时间之后,更换了他们的刊名,正式更名为《读者》。

  对此,大多数读者保持了沉默,只是极少部分的极端读者依然用激烈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心中的不满——寄往甘肃的《读者》编辑部的抗议信像是雪花一样多。

  可是这与写给戈文的读者来信比起来,真的是九牛一毛啊。

  就是在这一期的《读者》上,刊登发表了戈文大国崛起系列文章的第三篇文章——《走向现代》。

  这篇《走向现代》是戈文分上下两集介绍英国崛起的过程的文章。就是在这篇文章中,戈文开始慢慢的展露出了他的獠牙——

  除了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以及人文思想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英国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他们的名字,全都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

  而在法兰西思想与精神的圣地先贤祠,正门上铭刻着这样一句话:“献给伟人,祖国感谢他们!”。就在这座先贤祠里,安葬了72位法国历史人物,其中只有11名政治家。其余大多是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

  ……

  一个国家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人文思想和文化传统呢?

  在戈文看来,文化就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线,一个经济崛起的大国如果没有与之相衬的文化实力,那绝对是一个畸形的帝国。

  而戈文对于目前中国文化所受到的种种限制乃至后世中国的文化的落寞都是深深的痛惜的。

  因为这,他毫不犹豫的写出了《崛起的诗群》,因为这,他明知可能发表不了,可依然义无反顾的写下了《乡村教师》……

  戈文坚持一个原则,当诸如朦胧诗、科幻等新生事物处于萌芽状态而处处受阻时,应该呼之鼓之呐喊之。有一天当它如日中天。或许它真的会泥沙俱下,或许它真的会出现了许多弊端,到了那时,对它加以批判也时犹未晚。

  之所以有这一切。都只是因为他那远大的理想,都是只因为他对于这块土地爱得深沉!

  所以戈文就是要做别人眼中的不安分者,所以戈文就是要屡次三番的冒出头去惹火烧身,所以戈文就是要将这摊虽然有着涟漪却依旧显得有些死沉的湖水搅得更加的波澜!所以戈文就是要在大国崛起的系列文章中抒发他对于中国发展的忧思!

  他就是要给以后的改革开放打一记预防针!

  哪怕喉咙再怎么嘶哑,哪怕连羽毛腐烂在泥土里。都义无反顾!

  至于是否真的能够让一些人醒悟,至于是否真的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期望——

  戈文不知道。

  他只知道,如果他不去做的话,那就真的永远也不可能成功。

  这大国崛起的第三篇文章就如同标题“走向现代”一般,确实让更多的读者涌起了兴趣。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的历史太过久远,虽然有兴趣,却也有着距离感。只有鸦片战争的英国,只有中国近现代的悲惨历史才能让更多的中国人感同身受,才能让更多的人同仇敌忾。

  所以这篇介绍英国的崛起文章,无疑更加的凝聚起了读者的目光和讨论。

  而实际上真正的讨论并不仅仅的局限于《读者》这一本杂志之上。

  同样是在这一天。也有一本杂志的创刊号面市了。

  这本叫做《阅读》的杂志原本是少有人问津的,可是就在读者们在前往各大书店、各种书摊去购买自己喜欢的杂志的时候,就在他们的目光无意间扫过这本洁白的杂志的封面的时候,很多人注意到了在“阅读”这个大大的刊名的旁边,一个墨绿色的方框中圈着几行浓墨重彩的字体——

  “阅读无禁区”“李洪林”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

  “乡村教师”“戈文”

  “科学与民主的赞歌”“郑文光”

  ……

  那“阅读无禁区”五个字和“戈文”两个字,被放的大大的,似乎生怕被人忽略掉一般。

  而“戈文”两个字更是占据了两行的位置,最是显目。

  ……

  ……

  阅读无禁区?好大的口气!

  一些已经拿到自己想要的杂志,就要打算到柜台前付款的读者心中涌起了一阵不屑。

  可是当他们看完这篇《阅读无禁区》的文章之后,就不得不惊叹起来了。这竟然是一篇雄文!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原则问题——人民有没有读书的自由?

  要知道此时中国已经掀起了一阵“清理精神污染”的热潮,穿衣打扮、娱乐活动甚至听歌看书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规范,民间已经出现了像文革时候的收书运动。这让渴求知识、渴求书籍的普通读者们如何能受得了。

  而这篇《阅读无禁区》像是一面读书人的旗帜一般,发出了人民有读书自由的权利,这样简洁而又坚定的文章不是雄文是什么?!

  好文章啊!

  再草草的翻开杂志看了看其他的文章后,一些原本没有打算买这本杂志的读者们意犹未尽的砸吧砸吧嘴唇,然后又从口袋里掏出钱来,将这本有点与众不同的杂志一边买了下来。

  ……

  ……

  阅读无禁区?戈文?

  大多数读者一看到这几个字之后就都浮起了一个念头——戈文又写了新的文章?

  好奇心之下。很多读者就从书架抑或书摊上将这本《阅读》杂志拿了起来。

  可是等他们仔细看时,却发现这“阅读无禁区”和“戈文”并没有半毛钱关系。

  然后他们就看看清楚了一件事——这本杂志在也刊登有戈文的大国崛起系列文章之余,竟然还有戈文的一篇新文章。

  天大的惊喜!

  要知道现在在民间关于大国崛起的讨论已经越来越盛了,几乎成为了一个全民参与的话题,只要是经常看书看报的,就没有不讨论这个话题的。毫不夸张的说,现在这个大国崛起的系列文章已经和几个月前中央电视台播放纪录片《话说长江》时引起的轰动几乎一般无二了。

  希望也是关于大国崛起的文章啊!

  读者们怀着这样的期盼,翻开了那篇《乡村教师》。

  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他们如果想要看戈文的大国崛起文章的话,那脑海中浮起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去找《读者文摘》,哦,应该叫《读者》了,而不是《阅读》。所以他们翻开这本《阅读》杂志之后的第一个动作,不是去看《走进现代》,而是直接翻到了《乡村教师》那一页。

  唔,竟然是一篇?不过这篇似乎很好看啊!

  大多数人按着惯性,依然顺着的情节发展继续看了下去。

  嘶……竟然有外星文明?!这是什么了?!

  很多人倒吸着凉气抬起了头。

  其实科幻界的动乱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是很遥远的,大多数读者或许在往日的阅读中零散的看过一些科幻、科普作品,不过这并不代表着他们喜欢或者说是关注此类的作品。

  当然也有喜欢或者是知道中国科幻界现状的读者们,对于这些读者来说,在一个多月的科幻荒芜中,能够再次看到一篇科幻作品,这真是一种绝佳的享受啊!

  不过不管是不了解科幻的读者,还是喜欢科幻的读者,在看这里后,所有的人都已经深深的被这篇与众不同的开头中那个乡村教师的经历所深深的打动,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接着看了下去——

  然后洁白的纸页上就沾染上了泪痕。

  然后这些读者就安静的站在周围汹涌的人潮中默然无声。

  然后这些读者就深深的被这篇所征服,被中所蕴含的煽情、壮丽所感动!

  这是我看过的最优秀的了!

  很多读者的心中都涌起了这样的念头。

  ******************

  有些高估自己了,从晚上7点开始写,到现在才写了四千字……这真是个悲剧!

  问个事——

  大家喜不喜欢看高层间的斗争?

  请童鞋们在书页的读者调查中填一下自己的意见吧。

  大家或许看出来了,最近两三章开始铺垫了一点小伏笔,虽然不擅长,可是如果大家喜欢看的话,那叛儿就展开了写这一块情节。

  不管怎样,这本书是献给你们的!

  最后继续求月票,求打赏!(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