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凤难为 92 90.91

《凤难为》92 90.91

作者:赵十一月 字数:3484 书籍:凤难为

  三月里的时候,李清容出嫁。作为姐姐的李清漪本想要亲自送她出嫁,只是她如今身份特殊,倘若出嫁当天去的话未免会惹出许多事来,所以只令人传旨赐了些东西。而她自己,特意选在三日回门,家里只有家人的时候抱了朱翊钧一同回去。

  李清容是小女儿,比李清漪还小六岁,黄氏和李百户最疼的便是她,当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瞧着自家娇滴滴的女儿真嫁了人,他们心里也很不好受。

  今日李清容回门,黄氏本就坐不住,听了消息便迈脚迎了出去,李百户妇唱夫随,也跟着上去了。

  李清容今日穿了一件大红八团喜相逢妆花长袄,本就胜雪的肌肤更是莹莹映光。她那双水盈盈的杏眸似是春江水,暖而柔,脉脉含情,更显得容色娇娇,显是新婚三日过得极好。

  申时行倒是穿了件宝蓝色绣祥云纹的窄袖,立在李清容身侧,颇有些玉树临风的文雅风度。

  当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玉人。

  黄氏在家里为着小女儿提了三天的心,一见着面,心里一酸,眼睛一红,便再忍不住,上前抱了小女儿心肝宝贝肉的哭了一通。

  倒是叫站在边上的申时行和李百户有些尴尬。

  李百户红着眼睛,涨红了脸出声劝道:“怎地又哭起来了?真要是嫁不出去,这才要哭呢。”

  李清容眉间还有些许羞意,也连忙扯了扯黄氏的袖子,柔声劝道:“娘快别哭了,你这一哭,我都想哭了。”

  黄氏瞪了李百户一眼,拿着帕子擦了擦眼泪,这才软了声调和女儿嗔道:“我哭我的,你是新嫁娘,怎好掉眼泪?”说罢,又勉强一笑,“你两个姐姐今日都在呢,咱们进去说话。”

  黄氏首先挽着女儿的手,一并往屋里去。

  李百户夫纲不振却也自个乐呵,转头和申时行说道:“你岳母啊,就这么个脾气,高兴也哭、难过也哭,不过女人嘛,掉掉眼泪也是有的。咱们男子汉大丈夫,让着点也是应该的。”他拍了拍申时行的肩,求认同,“你说对不对?”

  申时行点了点头:“岳父说的是。”

  他们一行人进了屋里,这才瞧见了抱着朱翊钧和李清漪。

  申时行微微一惊,正要行礼,却见李清漪微微笑了笑反倒站起来了:“在家里,一家人就不必多礼了。”

  朱翊钧是个天生坐不住的,在李清漪怀里扭了扭,插了一句:“这个是不是小姨夫?”他在宫里是见过李清容的,也听说过李清容嫁了人,故而才有这么一问。

  李清漪点点头。

  朱翊钧连忙仰起头,一双漆黑的眼睛带着志气和认真,奶声奶气的问好:“小姨好,姨父好~~~~~”

  申时行和李清容皆是温声应了,不过申时行还是有些不自在,瞧了李清容一眼。李清容会意,从袖子里拿出一个玉佩递给朱翊钧:“这是姨父姨母给你的见面礼呢。”

  朱翊钧和李清容玩过几回,有几分亲近,只是见着礼物还是下意识的先瞧了瞧自家母亲。

  李清容忙笑着解释了一句道:“也不是什么珍贵的,是你姨父自己画的图,一共雕了四块,咱们家里小辈一人一块——梅姐儿和荣哥儿都有呢。”

  李清漪听着一笑,便亲自伸手替儿子接过来,系在腰上。

  朱翊钧却是个鬼灵精,他掰着胖嘟嘟的手指头算了一下:“四块玉佩。梅姐儿一块,荣哥儿一块,我一块,还有一块呢?”

  这剩下的一块,自然是给申时行的长子申用懋。

  边上的人皆是静了一下,还是李清容语调轻快的应了一声:“剩下的,当然是留给小姨我自家用啊。小姨家里有个只比你大了一个月的小哥哥呢。”

  朱翊钧似懂非懂,“哦”了一声,又低头用手指摆弄起腰间的玉佩来。

  李清漪干脆把怀里的儿子放下来了,和他道:“你去和梅姐儿她们玩吧,不过不许跑远。”她低下头和儿子对视,伸出小拇指,“你答应过娘的,今天要乖乖的。不许跑出院子,等会儿叫你就得回来,和娘拉钩约定?”

  朱翊钧点点头,笑着伸出小拇指,小心翼翼的勾了一下:“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李清漪这才点了点头,放了他出去。

  朱翊钧跑得飞快,不过后头几个锦衣卫也动作极快的跟了上去——如今皇帝皇后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自然是不容半点差错的。

  小孩子出去了,一屋子的大人的气氛,说笑也随意了些。气氛稍稍和缓,李百户拉了申时行去边上说话。屋子里剩下的三个女人——黄氏、李清闻和李清漪不一会儿就把李清容给围住了,接二连三的问了她几句新婚的状况。

  李清容羞答答的回着话,头也抬不起来,玉似的面庞染了一点红,好似牡丹花,艳光照人却又娇嫩嫩的。

  边上的三人见她这般情状,心里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黄氏心里稍稍稳了些,可仍旧是忍不住诉苦道:“翰林院虽是清苦,可到底也是在京里,一家人离得近,有什么事也能照顾帮衬着。怎么就一转眼就要外调去松江了?听说东南那边正打仗呢,三姐儿若是跟过去,指不定要吃多少苦。”

  这调令下得虽然急,不过也体谅申时行新婚,这才拖了一段时间,让他月底再走。

  李清闻笑了笑:“三姐儿还年轻,正是要趁着好时候多往外头走走呢。”

  李清漪也笑劝了一句:“东南那边虽是打仗也是一半会儿也是不会牵连到松江的——那可是徐首辅老家呢,地方官必是知道轻重的,朝廷里也有人看着呢。”

  黄氏嘟囔了两句:“打起仗来,那些佛朗机人谁还管是不是首辅老家啊?”

  李清容也咬着唇道:“没事的,其实这次能去松江,相公也很高兴呢——他说与其在翰林院苦熬着,倒不如先去外头锻炼一番,造福百姓。他有这般想法,我做妻子的自然也是支持的。”说到这个,她一双眼睛都亮了,显然是极其赞同申时行的决定的,抱着黄氏的胳膊摇了摇,“娘别担心,我会给您和姐姐写信的。”

  话说到这里,黄氏也没了奈何,只得咬牙认了——这小夫妻刚成婚,难不成要叫女婿一个人去上任?伤了夫妻感情,让旁人趁虚而入,这才是真的害了女儿呢。

  *****

  众人说过话,家里又留了小夫妻一起用午饭。李清漪也抱着儿子一同在家里用了饭,只是想着宫里头那个大概还在望眼欲穿的等着自己和儿子,便也没再耽搁,令人备了车马打算饭后就回去。她起身的时候想了想,还是让宫人请申时行到次间,准备和他交代几句话。

  申时行是聪明人,大约也有点准备,午饭的时候没敢多喝酒,理了理衣袖,跟在宫人后头入了次间。

  李清漪就坐在窗口的坐榻上,见了申时行便指了指下首的木椅,道:“坐吧。到底是一家人了,不必多礼。有些事,我想着是要和你说几句。”

  申时行礼了礼,这才在小心的木椅上坐了下来。

  李清漪抬起茶盏喝了口茶,轻声道:“调你去松江的事情,是我特意和皇上商量的。”

  申时行面上神色不变,只是微微颔首,坦诚的应了下来:“翰林院里同僚甚多,臣才学浅薄又无甚资历却被选上,想来必是娘娘帮衬的缘故。”

  李清漪听着这话略一顿,不由笑起来:“那你说说,我调你去松江是为了什么?”

  翰林乃是清贵之地,自来便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似申时行这般状元出身,只需在翰林专研经史,修修书,仕途一路自是极为平稳,说不得便如李春芳似的入阁为相。这个时候调申时行去松江,旁人说不得还以为是上头故意整治他呢。

  申时行却是肃然一礼:“现今朝中,徐首辅和高阁老两虎相斗,一者德高望重,一者乃帝师之尊。臣若是留下,难免要受牵连,卷入党争。”

  李清漪点点头:“你能想到这点,已是很好。”她顿了顿,又道,“不过,天下如此之大,我偏偏替你选了松江,你可知为何?”

  申时行细思片刻,忽而问道:“佛郎机?”虽然京中的人对于东南那边的“小战役”不太放在心上,但是以申时行的敏锐,还是感觉到了朝中微妙的态度。

  李清漪点点头却又摇了摇头:“佛郎机的事情,现今的你是管不上的。不过,我派你去松江,自然也与这个有关。”

  申时行俯首,郑重一礼:“还请娘娘赐教。”

  李清漪轻声道:“之前开海禁,便叫人在松江开了个港口。在我看来,松江位于黄浦江的入海口,与苏州、杭州、扬州、南京等地也极近,地理极佳,乃是往来要塞。如今,大变在即,对于松江我一直都是怀了很大的期望的。”她深深的吸了口气,缓和了声调,“我希望它能成为大明的经济大城,东方的明珠,所有往来洋人心目中的黄金之都。”

  便是申时行,听到这话,都呆了呆。

  李清漪却凝目看着他,目光中带着些许的复杂,轻轻的道:“等你到了松江,见了那些海外来的洋人,很快就明白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在经历着如何巨大的变化,而大明也迫切的需要一场大革新。”

  申时行已经回过神来,不由问道:“那,臣若是到了松江,该如何行事?”

  李清漪轻声道:“虽然自古以来便是‘农为首商为末’,但要成为经济大城就首先要重视商人,发展经济。你是读书人,或许瞧不上这些事情,但是你看看如今的大明,何处少得了钱?再者,法度必要严明但在其他方面也不必有太多的约束,松江的便利注定了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跨洋而来——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让松江成为包容一切的沃土,让它开出不同文化的花朵,让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可以在那上面自由随意往来。”

  李清漪沉了沉声音,转眸看着申时行,一字一句的问道:“你能做到吗?”

  申时行静默片刻,重重的点了点头:“此乃国之大事,娘娘既然托付于臣,臣自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清漪听到这话,面上神色一改,笑了起来:“你是我的妹婿,我自是不会叫你去死的。”她若有所指的笑了笑,“松江现今根系复杂,你一个外人急忙忙的过去,自然是做不了什么事情的。到时候,我会让海瑞陪你去松江逛一圈,让这柄‘大明神剑’替你把松江的‘牛鬼蛇神’扫一扫。”

  申时行闻言立刻就明白过来了——毫无疑问,松江地头上最有能耐的就是徐家,毕竟徐阁老还当政。如今,徐阁老借着遗诏之名而声势正旺,连皇帝都不好轻易动他。

  所以,要动徐家,自然只能靠海瑞。天下人都知道这是“海青天”,连皇帝都敢骂,首辅的家人自然更不必说。海瑞走一趟,松江那边的官场怕也要震一震。

  申时行听到这里便知道李清漪怕是筹谋许久,起身深深一礼:“臣多谢娘娘。”

  李清漪最后看了他一眼,只是道:“好好做事,好好待清容。”说罢,便起了身往外走去,“我要回宫了,你也回去吧。”

  申时行并未太起身,仍旧是躬身立着,直到李清漪的人影不见了,他才直起身回大堂去。

  他知道,今日李清漪交给他的是何等的大事,他若是做成了,不仅日后仕途大顺,说不得能够借此登阁拜相,更是能够青史留名。

  ******

  三月二十八日,

  作者有话要说:三月二十八日,申时行携家眷上松江赴任,于此同时被从诏狱放出来的海瑞被提为应天巡抚,前往松江。

  ————————

  四千哦,我终于凑够四千了啊~~~~都可以拆成两章两千了,好高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