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青川旧史 第七百九十章 君君臣臣

《青川旧史》第七百九十章 君君臣臣

作者:梁语澄 字数:2581 书籍:青川旧史

  诸卿不确定主君是问蔚君殿试的题目和方式,

  还是竞庭歌与士子们的辩论,

  还是陆现得到相位的事实,

  还是新任蔚相要力查兰氏盐案再论迁职的应对,

  还是四十七名殿上士子皆录用的惊人结果,

  还是,竞庭歌未能如愿入仕。

  这么多信息的一道奏报,让揣摩圣意的困难成倍数增加。

  众皆作沉思状,亲王的胆子一向比臣工们稍大,而以宁王为最敢言。

  便见他伸手拿起系在马背上的折扇,呼啦摇开,轻慢来回,“臣弟以为,蔚君此法新颖,相较纸笔答卷,除见地、文采还能考核口才和临场反应。明年本国科举,亦可效仿。”

  明年有无科举本没定论,让他这么一说,倒像是早领了圣意。

  “上官朔伏诛之后,蔚相之位空悬,陆现素有声望,为近两年的蔚廷文官之首,此番得擢升,情理之中。”宁王已开口,拥王也便接上,只声不如前者浑然,比从前又添谨小,都知是因去岁正安门宫变。

  其余众人于这刻反应,最好答的两点已被王爷们先一步抢夺,剩下几项都是烫手山芋,而以奔霄上这位天子爷的作派,绝不希望翻来覆去听车轱辘话。

  竞庭歌的公天下之辩如何。

  蔚君不录用竞庭歌的原因是什么。

  陆现死查兰氏盐案甚至为此推迟领新职,又为哪般。

  人人转脑,排序难易以决定答哪一项。但听纪平开口:“臣以为竞庭歌虽有诡辩嫌疑,单论圣人着书之初心、思想之深远,不算太偏颇,确不足论大逆。”

  “哦?”顾星朗微微笑,“圣人着书之初心,是什么?”

  “便是竞庭歌言,最优之家国形态,最终的天下理想。”

  顾星朗将奔霄彻底调转,直面一众文武。

  “肖卿以为呢。”他没继续追纪平,又问肖子怀。显然这种题目文官比武官会答,柴家父子未被点,情理之中。

  “臣倒与蔚国陆相想法一致,道理不错,不合时宜。”

  顾星朗“哦”了声,另问郭培:“郭卿掌审刑院,与陆现御史之职也算一脉,如何看他此番,查案为先、再论相位?”

  审刑院是大祁独有的官署,该说是景弘一朝独有,由当朝祁君设于景弘五年,能复查廷尉府、刑部司所断案件,若有异议,可直接奏请国君断,论实际权势,大于前面二司。

  是几乎众所周知的天子吏。

  “回君上,陆现两朝老臣,声望虽备,多年来致力监察,于内政邦交上一应事务,到底不比曾经的上官朔;所谓德须配位,兰氏身为蔚国皇商与各地官员配合盐政多年,一朝被检举,实是大案,不知牵连几何。御史台作为此案发起者,若能共两司彻查,将沉疴痼疾连根拔除,陆现首功,以功升迁,真正服众。”

  顾星朗似满意,点头向纪平:“这种事纪卿一向洞若观火,还有补充否?”

  纪平稍沉吟,肃声道:“承郭大人思路,兰氏盐案若查实,不知牵连几何,一旦沉疴痼疾尽显,少不得要重整朝纲,届时陆现作为新相,大有可为,于其政绩、地位皆有不可估量之益。”

  奔霄上天子爷朗声笑,指着纪平道:“较之汝父,青出于蓝!”

  复回身问涤砚:“上官宴何在?”

  今日虽未与天子同狩,秋高气爽此人必也在外晃荡。涤砚奉旨传唤,半炷香后蹄声由远及近,正是上官宴驾马来,深色骑装将他宽肩窄腰勾勒得分明,近御前放缓,倒比后头几位真武将更显锋芒。

  “这般神采,看来收获颇丰。”

  众臣都与上官宴少交情,唯纪平好些,也只是颔首致意,还须顾星朗自开金口调侃。

  “不敢有瞒君上,一整个半日臣也只是策马赏秋,家伙都不曾带。”这般说,一摊手,整个人左右晃晃,果然不见弓与箭。

  “上官大人好兴致。”总归同僚,又是君臣狩猎的场合,不好叫主上一人招呼,柴一诺开口:“半日策马,是从夕岭最东直行到了最西?”

  “何止!”上官宴笑应,融入慢行的队伍,“从东到西再从西到东,可惜最西鹿岭不让进!”

  自景弘六年茅舍着火,两位夫人皆受损,鹿岭的规矩已从对皇室成员开放变成了:只圣驾能入。

  而君上但凡去,必携佩夫人,如今是中宫了——众人渐有些明白,那地方是被辟作了帝后的秘密花园。

  上官宴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张口无禁忌,其他人自不接话。顾星朗恍若未闻,随口让涤砚将方才奏报又念一遍。

  “其他人都听过也论过了,此事与你息息相关,朕想了想,还得召你来说说看法。”

  上官宴竖耳恭听,眸色浓淡变幻,直至涤砚最后一字音落,骤然翻身下马:

  “臣惶恐!”

  众臣皆知此题于他而言比他们都烫手,见他反应大得这样仍是吃一惊。

  顾星朗也吓一跳,勒马蹙眉:“非你损盐政,也非你科举未中,陆现与你父虽共事多年、似乎并非知交,这是哪一桩踩了你的尾巴?”

  上官宴一脸羞愤:“臣族昔为苍梧世家,祖上效蔚百年,如今臣携家归祁,本就被两国视作罪人笑柄。本国同僚们好涵养,从不当面议论,但臣心中羞愧,于本国盐政也罢了,对蔚廷之事,万不敢胡乱评说!”

  此人厚脸皮是不曾在朝堂上与百官们面前展露的。

  故而场间除顾星朗外,都觉其有那么几分情真意切。

  顾星朗却觉头顶乌鸦乱飞,面上温和道:

  “爱卿言重了。正因上官家从前臣蔚,个中利害,该看得更分明;同时盐政相通,你这半年来巡本国查访,对兰氏那头可能的问题,该也有些判断;再说竞先生居霁都时,你曾登门求亲,佳人前程,竟不关心?令尊实也乃大儒,天下公这样的字眼,不会从未对卿提过吧。”

  是四道题都要答的意思了。

  连始终慎微的永安侯崔义都对他投去同情一瞥。

  上官宴叩首在地,许久方起了半个身,字字斟酌开始答。

  于陆现一题,结合了早先郭培和纪平的说法,却无更多洞见,还算出色;

  于竞庭歌一题,也言其论述虽得圣人精髓,不合世情,有惑众祸国之嫌,未问罪已属宽宥,不予录用实在明智;

  也就免不得要答主君关于上官朔之问——

  “君上明鉴。众所周知臣与那人不睦,少小离家,根本不受其规训,确未曾听他讲学,也就不知其见解。但想来百年忠君,甚至为慕容家社稷豁出了性命与家族,这样的人,不会认同那样的天下公。”

  已出林间,四下绿野蔓延往颜彩更甚的群山。异常深寂,直叫顾星朗以为王侯臣工们都在打瞌睡。

  他回头看了他们一眼。

  宁王倒还生动,其余人都有些木,许是紧张,或者无措。

  这样的集结,莫名叫人想起去夏天长节夜宴。只因非在宫阙内而在山野间,少了些“一网打尽”之感。

  “你们啊,都说得差不多。还以为多听几个,总有高见。”顾星朗面露失望,重新策马,“虽是蔚国的事,现如今闹得扬沸,你们都认为或乱民心,看来是不能不做点儿什么。秋猎后回去,都写上一篇吧,把你们认为的天下公、怎样才算合时宜,条分缕析成章。好好写,朕不急,一年半载等得起。”

  众人跟上,都知主君没说完,沉默听。

  “蔚相之位久无人居,一朝有定;祁相之位算起来,也空悬有半年了。”他没回头,声轻盈,“朕愿效一回蔚君,重赏文章头名。”

  按纪桓致仕前劝谏和主君大半年来改革各部司的举动,祁臣们皆以为废除相制势在必行。

  以至于这句分明“逆势”的天子诺一出,众人皆觉耳鸣。

  顾星朗没觉语出惊人,似才反应过来,转头溜一眼重上马的上官宴:

  “兰氏盐案,卿还没说观感。”

  “盐政自有国法规范,千万条明令归总,不过六字。”这次上官宴答得快,想是因问及本职。

  “哪六字?”

  “不营私,不谋私。”

  奔霄上天子再次朗声笑,“卿此番巡查归来,所报只有喜没有忧,想来我大祁盐政,清明妥帖。”

  “确实如此。”上官宴恭声应,想一瞬又道:“只在某些具体做法上,还存纰漏,七月归来上呈的奏疏中,臣提过改进办法。”

  顾星朗略点头,“举国海湖井矿,以东部海盐产量为最,此一项与蔚国同。朕记得定宗一朝,两国还曾就海盐产营有过往来协作,鹤州作为大本营,与蔚国东陵城是互通船运的。”

  肖家世居鹤州,常驻此城的还有宁王。

  肖子怀和宁王皆称是。

  顾星朗嗯了声,“祁蔚经去冬一役,友邦情谊更固,今蔚君或遭兰氏掠财,损及社稷,咱们啊,能帮则帮。恰盐铁使大人有改良本国盐政之法,便从鹤州开始试行,宁王督办,五日后出发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