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青川旧史 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思量,或已忘

《青川旧史》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思量,或已忘

作者:梁语澄 字数:1909 书籍:青川旧史

  凭借过去二十余年对蔚国朝局和人的认知,他万分确定,父君下不出这种棋。多半是上官朔自己的主意,顶多征求了父君同意,更有甚者,父君最初根本不知情。但他来不及追究这步时间久远的棋当初如何落的子,只继续问:

  “瑾夫人那边也没有?”

  “瑾夫人从不传信。不能传,也传不了。”

  慕容峋反应过来此话问得甚失水准,思忖片刻道:“所以大人今日前来,是想让朕打听令嫒的情形?或者另有盘算?”

  三百年朝代更迭,无论这大陆上时局如何变化,四国林立的盘面从未被打破。国与国之间细作输送往来,早已成为阳光下的秘密,心照不宣,于至暗处交锋。故而无论四国国君从自家宫墙内捞出了多少“邻国友人”,都未曾影响半分场面上来往。

  那些活在阳光阴影里的异乡人,或被诛杀,或被行刑再诛杀,或被拷问行刑再诛杀,所有这些都发生在看不见的地方。三百年来只有一个人采取了与历代君王不同的做法——

  审问后放逐。

  是大祁第四朝国君顾星朗。

  因为对这类事太过习惯,慕容峋并不为一个细作被识破身份而悬心。今日状况特别些,不过因着那人是上官朔之女,于情于理,他该当有所反应。但整个大陆一直盛传顾星朗对细作只逐不杀,那么在他看来,对方不会有性命之虞。

  故而他这句话,问得关切而并不紧张。

  “陛下。”上官朔却答非所问,仿佛只是顺着先前陈述继续陈述,“陛下知道,这些年咱们塞进祁宫的人,到去年已经全部被祁君陛下放逐,新的人也未能觅得良机混入。瑾夫人迫于身份和行动限制,不能冒险传信。想要知道小女在宫内的状况,委实困难。”他停顿一瞬,继续道:

  “不瞒君上,十月通信中断,老臣实不放心,已于数日前派人前往霁都打探。长久以来在霁都城内听候小女差遣的几个人,皆已失踪了。”

  慕容峋暗道如此缜密的安排,却是从未听你说过;收了这么些年的消息,登基两年来亦从未见你呈禀。

  还是说,那些对于祁国、祁君的判断,那些关于外交策略的奏折与堂上言论,好些是基于这些消息?

  他且激赏且疑忌,一时心绪复杂,按住了,看向上官朔拳拳道:“相国大人一心为国,不惜将幼女远送,如今瑾夫人亦赴祁宫,朕感慰非常。”他再次倾身,言辞恳切,“顾星朗不杀细作,亦鲜少用刑,咱们虽不万分确定,总归是青川共识。所以哪怕事情败露,令嫒当无性命之虞,应该也不会吃多少苦头,大人姑且宽心。”

  上官朔面上仍是淡淡,只瞳孔深处微缩,就着此刻距离,慕容峋并没有看到。

  但他骤然反应,心下忽跳,语声再次出现起伏:

  “相国适才说,要禀奏之事涉及封亭关。是这一件?”

  “回君上,是。”骤缩的瞳孔已经恢复如常,清癯长者遥遥抬眼,似在仰视主上,又像在看更远的虚空,“小女四岁入祁国,十岁入祁宫,多年来除了寻得法子悄无声息递信,还做过一件事。那是在封亭关之战结束约五个月后,十月十四傍晚。”

  十月十四这一天,在青川大陆迄今三百年的时间长河里出现了三百次。

  这是一个平常日子。无论在已经覆灭的三国,还是当下林立的四国,这天都不是年节日,亦不曾是任何一位国君或者名满天下大人物的生辰。

  但就在封亭关之战发生那年,它变成了一位国君的忌日。

  大祁第三朝国君,谥号定宗。

  慕容峋对其余二百九十九个十月十四都全无印象,也毫不关心。他只对这一个十月十四印象深刻。

  应该说那一整年的所有日子,他都印象深刻。尤其五月初四和十月十四。祁国当朝太子和当朝国君先后离世,此后流言涌动,很快蔓延至整个大陆,人们说,这是祁国即位不久的新君、皇九子顾星朗紧攥天时地利的一场四两拨千斤——

  趁火打劫,兵不血刃,史上最高明的皇室政变。

  以至于杀兄弑父这种有违天理人伦的恶行,也被居心叵测者渲染出经年不散的传奇意味。

  在部分人看来,宽仁只是这位少年君主的伪装,或者聚集民心的手腕;祁君顾星朗,是青川三百年来隐匿最深的野心家。

  思绪轩然眼看就要拢不住,而十一月的苍梧已是寒意蚀骨。坐北朝南一向明亮的御徖殿也因为阴天无光,笼罩在看不清的阴影之中。

  慕容峋便在这一刻感受到了今年深秋的到来。

  “相国大人。”没有下文,这是一句语调持续走低的陈述。寒意在御徖正殿通体红木的结构与桌椅柜架间钻营,殿内寂无声,只干枯枝叶与秋风摩擦的响动断断续续自远处传来。

  “她一个小女子,七年前不过十五六岁,如何能做成这等大事。那是祁宫。她入了挽澜殿,便难逃嫌疑,定会被严查。彼时顾星朗虽才十四岁,毕竟以脑力著称有天才名声,淳月长公主据闻也是心思过人,纪家更不是省油的灯——”他一口气讲完脑中纷念,有些上不来气,“大人此刻,可是在据实回话?”

  上官朔从来不开玩笑。他自然明白。更何况在此地,对着他。但他觉得不可信,更不想信。

  “老臣所言,句句属实。定宗在位时的祁宫,与如今的祁宫并不一样,那时候塞人之易,想必君上少时也有耳闻。定宗陛下驾崩前病势已重,倏忽离世,并不稀奇。最重要的是,小女未入挽澜殿,亦没留下证物。所以老臣方才说,本以为事过境迁,万无一失。”

  慕容峋盯着上官朔额上那些浅浅沟壑,觉得除了多出沟壑,二十余年来这张脸像是并无改变:

  永远淡泊以至于淡漠,永远笃定以至于顽固;这个人说出来的每个字,永远掷地有声以至于无从辩驳。

  所以是真的。

  “父君知道吗?”

  “知道。”

  “慕容嶙呢?”

  “老臣不确定。不过先君陛下当年属意肃王,可能说过。”

  暗杀一国国君,已经不是寻常程度的机要,自然只能传给储君,或者最可能成为储君的人。

  但慕容峋没功夫在意这句话。“大人担心,令嫒突然失联,是这件事被发现了。”

  万无一失,又为何会在七年后被发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