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繁华斩 有书不读

《繁华斩》有书不读

作者:苍山箫客 字数:1019 书籍:繁华斩

  莫言在散文《北京秋天下午的我》中说:

  “从过了四十岁后,我再也没有耐心把一本书从头看到尾了,无论是多么精彩的书。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我知道,但要改正也难了……”

  我有同感。人到了中年,确实比较含糊、比较麻木,除了利益,对什么都不认真了。没办法,这大概也是自然法则。你不能什么都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袁枚是才子,著书讲学,亦隐亦仕,应该比较自在了。然而他在《黄生借书说》里,一边敦促穷书生发愤努力、一边也发出同样的感慨:“(当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蚓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说到底,还是专心没了。

  近年来我的尴尬也是不爱读书,过去期盼的、喜欢得不得了,现在拿在手里,随便翻翻,又把它插回书架。字体小、多卷本、厚厚的,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字的长篇,更是不敢招惹。《金瓶梅词话》读了一年,也没看上二十回。我觉得自己俗了、懒了、现实了。过去一本四五十万字的《便衣警察》,半天就能看完。

  一套四大本《射雕英雄传》,三两天拿下。

  现在不行了,一年看不下几本书。历史也罢,也罢,传记散文,统统不愿意看。不是忙,不是没新书,是没心情。读一会就头疼。索然乏味。我看我是当不了作家了。要知道,许多作家年轻时都喜欢读书,藏书,甚至达到痴狂的程度,孙犁、莫言、路遥、林白、季羡林,很多很多。看多了,自然而然拿起笔来写。许多人到老年,还保持读书写作的习惯。

  我为什么如此消沉呢?

  现实,庸俗,懒惰?都有一点。我觉得、更多的是失望。我们当年对于文学写作的期望太高了,高到完全脱离现实。一篇即出、名满天下,鲜花、掌声、红地毯,“书中自有黄金屋”。星光闪耀,万众瞩目。名利双收。养家糊口算个啥?压根不值一提……

  这比之于穷酸迂腐的孔乙己、有差别吗!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人到中年万事休。喝点酒,吹吹牛,很快就把一年的光阴打发了。四十不惑,没有那么多青春可供挥霍了!想想当年的热情和冲动,没日没夜地写、读,投稿,只觉得荒唐可笑。那会儿怎么就死心塌地往这条不归路上挤呢,带着枷锁跳舞?坦白说,不撒谎、不冠冕堂皇,主要还是写作需要投入的成本比较低:一支笔、一瓶墨水、一本稿纸,几本破书,毕竟不难搞到?万一弄成了,一本万利。写不成呢也没人罚款,干不干全自个说的算,只要能划拉个万把字,脸皮够厚,狗屁不通也可以吹嘘成世界名篇!

  要不咋没有一大堆人去干画家、导演、航空飞行员?

  咋没有人去争国家主席呢?

  我曾看过陈忠实的一篇短文,谈《白鹿原》,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这位名至实归的作家是这样讲:活到这把年纪,才明白写作之于人,其实是一种自娱。自娱自乐。这也正是我目前的态度,既然靠写作不能谋稻菽,赚钱养家,只能把它降为副业、甚至就是一点爱好。写着玩呗。别老想着成名成家?何况眼下网络发达,游戏很多,人们看电影、听歌、上网聊天,看电子书,飙车、跳舞、花天酒地,谁还会死守着这棵歪脖子树!

  好像一下子卸去千斤重担……

  我轻松多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