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96 奇思妙想解难题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96 奇思妙想解难题

作者:衣青箬 字数:5130 书籍: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安抚了家属,将抚恤的事情定好之后,平安的心情更加低落。

  这些人也许真的是习惯了,所以没有人闹,他做出决定,他们就点头答应。但越是如此,平安心里越是不好受。死去的工人都是壮年男子,每一个都是家中的顶梁柱,少了他们,这些家庭往后该如何度日?

  这个问题平安之前就已经想过了。因为等到明年开春,天气回暖之后,他是肯定要派人去将弓箭厂工匠们的家属接过来的。到时候那么多人,总不可能每天就坐在家里等饭吃,总要给他们找点事情做。

  但家属几乎都是妇女和老幼,能做的事情有限,要怎么安排,却是十分棘手。

  平安本来是打算让他们做点儿手工,但现在的市场不规范,秦州商业又不发达,即便是做出了东西来,怎么卖出去也是个难题。

  本来他还不怎么着急,慢慢寻找商机就是了。但这件事要赶紧提上日程,形成规范之后,将来再出事,家属们也可以比照办理,多少能缓解家庭压力。

  将这件事在心里打上备忘日程,平安才跟着负责人去商量接下来的事情该怎么安排。

  炼铁炉倒是没问题,反正本来也打算试验一下高炉,正好重新弄。为难的是,在新的炼铁炉投入使用之前,铁的产量肯定会降低,这是一个麻烦事,因为弓箭厂那边说不定也会受到影响。

  现在正在打仗,多一点产量,就多一点胜利的保障。受到影响,当然不是什么令人高兴的事。好在只是一个铁矿,还有其他地方能填补,否则平安就真的要发愁了。

  好在现在炼铁炉属于弓箭厂,盈亏都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倒是免了跟官府那边扯皮。

  除此之外,查出究竟是谁在背后捣鬼,以及制定更加明确严格的管理规范,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也是重中之重。防范胜于救灾,平安现在是真的切身体会过了。

  把章程定下,从矿上出来时天色已经不早了。平安抬头看了看天,带着有泰赶往秦州城。徐文美还在那里等着呢。

  徐文美住的地方是皇城司名下的一套小院。三间房屋,一个十几平米的院子,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了,十分不起眼。平安他们到的时候,徐文美正兴致勃勃的亲自下厨。

  这也是他离开皇宫之后才学会的。

  以前在宫里时,燕鲍参翅,什么样的山珍海味徐文美都吃过,那时候反倒并不在意这口腹之欲,再好的东西吃起来也不过如此。没想到出了宫,条件比之宫里天差地别,吃的东西也粗糙了许多,徐文美却渐渐品味出美食的魅力来了。

  这两年他留在这边,有时候在牛贺那里,有时候在冯玉堂这边,但总体来说没什么具体事务,也就是跟着出个主意。所以大把的时间空闲下来,正好用来锻炼厨艺。如今也算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了。

  平安尝了一口他做出来的菜,赞叹道,“师父,还有你不会的东西吗?或者说还有你学不会的东西吗?”

  “生孩子我就不会。”徐文美眯着眼睛道。

  不管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他的确都不会。平安没想到他会这么说,被噎了一下。因为——他也不会。

  吃饭的时候听平安说起矿上的安排,徐文美忽然道,“其实不管这件事是谁在后面撺掇,但刘家都是逃不过去的。你打算怎么处置他们?”

  “师父有什么打算?”平安立刻听出了他的话外之音。

  徐文美道,“是有一点想法。”

  他慢慢的吃了一口菜,似乎在斟酌用词,等到这口菜吃完了,才道,“刘家只是秦州的家族,产业其实有限。”真正有能力的大家族怎么可能会困在这里?早就去京城江南开展业务去了。

  “所以呢?”平安不解。

  “这样的地方家族,一州的铁矿对他们来说,恐怕是家族绝大部分的产业。你一下子劝都拿了过来,等于是抢了他们的饭碗,绝了他们的前路。即便没有人撺掇,恐怕过一段时间,他们对你的反感也会越来越强烈。”徐文美说,“我觉得,多少应该给别人留条活路,否则逼到极限,他们做什么都不奇怪。”

  他说完之后再次强调,“我只是这么一说,具体如何你自己拿主意。但是平安,你要让天下人过好日子,刘家为什么不在其中?”

  最后这句话让平安心中微微一震。

  是啊,他不是来铲奸除恶的,更没有资格认定谁好谁坏,谁对谁错,他的目标不是这个。或者换一个说法,他自己垄断秦州的钢铁,跟刘家有什么分别?无非是没有私底下的那些交易而已。

  可这种是在大楚比比皆是,如果他不来秦州,那么刘家会继续经营铁矿。不能说刘家是因为他遭遇了无妄之灾,但的确是他夺去了对方手中的产业。秦州商业不发达,铁矿是刘家主营的东西。现在被他拿走,刘家要如何经营度日?

  虽说他们背后还有一位皇子,但平安明白,上位者很少会管下位者的死活,有用就用,没有就直接丢掉,期望赵玟妥善安置刘家,根本不可能。若他有那样的胸怀,也就不会跟平安计较这一州之地的得失了。

  “师父教训得是。”平安心悦诚服的道。

  徐文美微笑道,“你已经做得够好了,别太着急,事缓则圆。”

  平安没有解释自己并不着急。实际上他只是很多事情都没有经历过,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所以暂时还无法妥当的处理。只要指出来,就能够修正。

  他想了想,道,“师父这么说,我倒是有了一点想法,不过还不全面。”

  “说来听听。”徐文美知道平安主意多,但也没有想到他能够这么快就想到了解决办法。

  “弓箭厂如今的工匠,大部分都是来秦州时,在路上招的流民,我答应过他们,等到安顿下来,便派人去将他们的家人接来。而且这次炼铁炉爆炸死伤的工匠和家属,也要安置。原本就在想要再如何安顿他们,这会儿师父这么一提,我有了个主意。不如建个别的厂,做些不是那么困难的手工产品,让刘家负责销售。”

  “只是到底做什么,我也还没有想好。”平安道。

  徐文美沉吟片刻,道,“这想法倒是不错,但除非是运到江南去卖,否则那些精巧的玩意儿,恐怕不会有市场。”

  秦州虽然不在边境,但也勉强算得上“苦寒之地”,百姓的日子难过,自然没有余钱来买那些不当吃不当穿的东西。

  江南地区百姓富庶,商业还相对发达。似秦州这样的地方,城里还好些,乡下基本上家家户户自给自足,除了盐这样的必需品要买之外,粮食自己种,家畜自己养,自己种桑养蚕纺纱织布。偶尔有自己家没有的,也是跟旁人以物易物,连交税都可以用粮食抵押,一年到头基本上用不到几个钱。

  “这个我想过了。辉江从秦州穿过,只要顺江而下,便可抵达江南,运输方面倒是不必担心。就是关税比较难办。不过,”平安咧嘴一笑,“也不能什么事我都安排好了,让刘家自己去解决便是。”

  大楚基本上没有海运,但是河运发达,沿江不知道多少人靠这个吃饭。按理说,交通方便,东西南北物产流通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实际上却并不是这么回事。真正的原因,大抵便是因为关税繁重。从秦州往江南运东西,一路上要经过五六个州,几十个县,每过一处都要交一份关税,寻常商户根本负担不起。

  这也是外来物产往往价格极贵的原因,耗费了那么多成本,要赚钱自然只有抬价。这样一来,普通人买不起,商业自然也就发展不起来。

  不过像刘家这样的家族,只要跟沿路官府打好关系,需要交的税便会大大减少。实在不行,还有个五皇子呢。至于赵玟那边要怎么做,就不是平安需要关心的了。

  但是要让刘家答应售卖,那么商品至少要足够独特,运到江南能卖得上价。做什么东西平安暂时还没想出来。

  一般来说,商品无外乎吃穿玩乐,其中吃穿就不必说了,江南比秦州更多,根本不具备吸引力。剩下的两项,都是有钱人家才能享受得起的。

  平安倒是想过,女人的钱最好赚,但是这年头的贵夫人们不像后世会自己出来采购,需要挨家挨户的上门推销。如果是本地人当然没问题,但从秦州运过去,销售周期就太长了。再说平安也不懂什么化妆品保养的方子。

  孩子的钱也好赚,虽说卖不上高价,但可以走量。毕竟谁家没有个小孩子呢?那些需要机关的精巧玩意儿,江南的工匠做得最好,平安想的是布娃娃。然后问题来了:现在根本还没有棉花呢。

  平安倒是叮嘱过张东远那边可以派人去找找各种作物的种子,不过目前还没有收获。

  既然自己想不出来,平安自然“不耻下问”,将自己的想法跟徐文美提了提,然后问他,“师父觉得什么人的钱最好挣?”

  “自然是那些文人士子们。”徐文美毫不犹豫的回答。

  平安微微一愕。

  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这时候还不是后世,女人们虽然管家,但多在内宅,少有出门。任你的东西再好,她们看不到也是枉然。就算上门推销,很多时候也会被人赶出来。而且这个时候,贵夫人们穿着打扮的风尚,是跟着宫里走的。民间的东西,人家还看不上呢。

  如果在京城,这生意倒是可以做。让赵璨想办法把东西送给郑贵妃试用,只要她说上一个好字,那就是金字活招牌。

  目前嘛,还是想想怎么将那些士子们的钱掏出来比较好。

  书也好,笔墨纸砚也好,成本都很高。所以读书人多半都有钱,而且……文人相轻,攀比之风更重,只要卖出去的东西足够“风雅”,那么这些人自然会争先恐后的抢着买。

  平安觉得徐文美的话给自己眼前打开了一扇窗。

  一个接着一个的点子从脑海中冒出来。

  平安去过江南,跟那边的士子来往过。虽然说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但这是一个节奏非常慢的时代,四年时间其实很短,即便是江南,发展也很慢,所以很多经验还是可以借鉴的。

  士子们平日里除了读书之外,更多的时间都在交流,各种诗会文会踏青访友郊游……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到了文会上,除了作诗文之外,当然也要相互交流一下彼此最近看到的新鲜文章和东西。尤其是那些有名的大儒们,做的事说的话都会成为众人竞相效仿的对象。

  比如平安曾经见过的温甯之老爷子,当之无愧的天下文魁,听说他年轻时有一次跟大家一起出游的时候,鞋子不合脚,遂将鞋子脱下来提着走,被人称赞“洒脱”“亲近自然”,其他人纷纷争相效仿,一时传为佳话。

  平安第一次听说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就是个囧字。

  但这也说明了,士子们反跟风的情况非常严重。平安可以想象,自己若是弄出一个东西,只要想办法送到温家去——让温成碧转交温老爷子不知道能不能成——肯定分分钟成为新风尚,引起哄抢不是梦啊。

  论到卖弄风雅,平安几乎是立刻就想起了一样神器——折扇。

  中国古代的时候只有团扇,是女子遮面用的。还有就是诸葛亮的那种羽扇,不过适用范围还是不广,估计是拿着不方便的缘故。而且气质不够,拿着羽毛扇的感觉估计跟拿着鸡毛掸子差不多。

  折扇这东西据说是日本那边发明出来的,流传入中原之后便迅速风靡。即便后世的文学作品中,都时常见到它的踪迹,实乃装逼的不二之选。最重要的是,平安之前并没有见大家使用过。

  所以虽然有点俗,平安最终还是决定就让大家做这个。

  “看来你是有决定了?”徐文美看着平安面上神色变化,最后变成笑容,便知道结果了。他颇有些好奇的追问,“你要做什么?”

  “说不好,我做出来你就知道了。”平安说着,叫人去准备工具,同时还打发开阳去查探秦州哪里竹子比较多。

  他考虑要么就将厂子建在那边,要么就将竹子移植到弓箭厂附近,这样家属们来往的时候比较方便。这东西长得快,一个春天能发出一片来,竹子成材又快,好好培育应该够用了。

  不过弓箭厂毕竟有保密性质,要是离得太近也不太合适。

  竹子片成片,浆糊和宣纸都是现成的,平安很快就做出了第一把折扇。当然,限于手艺,做得没有那么精致。即便如此,徐文美看到他做出来的东西之后,也十分感兴趣,“这是扇子?”

  “折扇。”平安说,“这扇面上还可以绘上山水花鸟,也可以写上诗词文章。”

  “也可以留白,让士子买去之后自己写自己画!”徐文美立刻道。因为他现在就很想提笔在这扇面上画点儿什么。而拿着有自己墨宝的折扇出去跟好友交流,连炫耀都显得十分风雅,正是文人最喜欢的那种情调。毕竟每次都从兜里将自己带来的书画掏出来,实在显得十分刻意。若是展开扇面就能展示,自然更佳。

  平安点头,“师父你说这东西可以卖吗?”

  “当然。”徐文美握着折扇开合了片刻,赞叹道,“如此巧思,真难为你怎么想出来的。”

  平安挠了挠头,表示心虚。

  这事情定下来,平安便没再去想了,这些毕竟都是细枝末节,目前索要面对的情况才是最重要的。反倒是徐文美十分感兴趣,一直在研究。过了一会儿,又道,“这东西做起来不难,怕别人学了去。”

  “不要紧,只要将口碑做出去,还是有人宁愿花钱来买。”平安道。

  没一会儿开阳回来了,还带回了一整棵竹子。连同枝叶一起,放在院子里占了一大片地方。碧绿碧绿的竹子带着一股新鲜的香气,徐文美看到后笑道,“我听闻南边有一种竹筒饭,将米放在竹筒中用火烤,等到熟透之后剖开,香气扑鼻。不如咱们也做一回?”

  平安:“……”这联想能力真是太强大了。不过这个建议他喜欢!

  自家师父现在对食物的热爱,果然不是随便说说的。平安莫名有种自己输了的感觉。

  遥记得当初他也是会为了吃到更好的东西而发奋努力的人啊。

  往竹筒里装米的时候,平安总觉得脑子里有什么念头闪过,偏偏又抓不住,皱着眉头想了半晌也不得其法,只好放弃。

  等到竹筒里飘出香气,听到里头的水沸腾时咕嘟咕嘟的声音时,这个念头才陡然清晰了起来,平安几乎是立刻跳起来,大声的脱口道,“爆竹!”

  “什么?”徐文美和开阳吓了一跳,动作一致的抬起头来看他。

  平安重新坐下去,“刚刚想到了一件事。”

  因为铁的产量降低,箭支的产量自然也会减少。所以平安一直在琢磨应该怎么办。刚刚脑子里闪过的就是这个念头,总算是被他给抓住了。

  爆竹→火药!

  热武器之所以没发展出来,有很多的原因。平安来到兵仗局之后,暂时也没有打算去搞这个,主要是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东西。对于冶铁工艺和火药配方的要求都很高。不过如果不要求做成制式,制式简单运用——简单来说,就是不要求发明出□□而只是使用火药的话,那事情就简单多了。

  就算是竹筒,只要是密闭的,就能够产生爆炸。火药的威力不够,那就在里面掺上铁片砂子,甚至抹上□□,用来应急是足够了。

  实在不行,就再退而求其次,弄个烟幕弹什么的,至少可以掩护自己人撤退嘛!再者草原人多是骑兵,就算炸不伤人,能够吓一吓马也好,阵型一乱,骑兵也就没有那么吓人了。

  反正不是用来装备军队的话,平安觉得这些办法都是可行的。

  而且火器总要研究,宜早不宜迟。再说以前冶炼工艺不够,现在这不是很快就有高炉了吗?至于□□和定量,也是可以制定标准的。最重要的是,在京城的火药局,平安还要受到这样那样的限制,但这里是自己说了算,想怎么研究就怎么研究。

  想到这里,平安立刻兴奋起来,念头一个接着一个的从脑子里冒出来,恨不能现在就去试验一下。

  “想什么呢?”徐文美伸手在平安额头上敲了一记,让他回过神来。原来是竹筒饭已经熟了。

  平安反手抓住徐文美的手,一脸激动,“师父,你真是我的福星!”

  今天徐文美一来,自己就在他的提示下一连解决了两个问题,不是福星是什么?难怪人家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果然很有道理。

  “胡言乱语什么?”徐文美说,“是不是又想到什么东西了?”

  “是有一点点想法,嘿嘿!”平安本来打算说出来的,然而话到了嘴边,却打算给徐文美留个“惊喜”,到时候自己弄好了,请他去试,然后……嘿嘿!

  平安搓着手,到时候画面一定很好看! 166阅读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