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50 下江南初试手段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50 下江南初试手段

作者:衣青箬 字数:4533 书籍: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当然,平安的任务不可能只是传旨。否则的话只要司礼监派一个人,再领一队守备军就可以了。

  这件事交给皇城司来做,自然是因为皇帝想要知道别的。

  所以平安之前才会那样问,而王立心又那样答,他便知道,皇帝对赵璨还是不那么放心,所以派他过去,就是为了查清楚这三年赵璨在江南的行事。

  至于派自己去的目的,平安觉得,固然是因为前任干得不好,而在自己在值房那边做得不错。但更重要的原因,怕是他出自司礼监。——三年前赵璨离开时,他就在司礼监。

  至于皇帝究竟知不知道自己跟赵璨私底下的接触,是否因此才特意选择了自己,平安也有些拿不准。

  但无论如何,平安首先要去到江南,见了赵璨再说。

  王从义的动作很快,第二天就点起了人手,前来禀报平安。皇城司这里该交代的都交代了,再多的恐怕即便吩咐了,也没人会理会。平安当日就去找王立心领了圣旨,然后出宫。

  奉皇命出宫的感觉很不一样。平安切切实实的体会到了一件事: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位置越高越自由,包括身体和灵魂都是这样。

  刚刚进宫的时候他万念俱灰,以为自己恐怕此生都没办法离开,现在才不过五年时间,他就正大光明的离开了皇宫。

  平安确定自己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他在京城没有宅子,自然也没什么可耽搁的,跟着王从义直接去了皇城司在京中的署衙——这才是皇城司真正的大本营。宫里的那个院子,多半只有平安一个人用,以及存放一些不必销毁的重要记录和档案,以便需要时查证。

  平安并没有在这里遇到另外两位皇城司指挥。他确定对方一定知道自己走马上任的消息,但却毫无所动。平安便知道,这两个人,自己恐怕是指挥不动的。他们又不像宫里那三个,还因忌惮王立心,要来走个过场,做做样子。

  他暂时没理会这件事。这些全都可以等这次差事结束之后再来处理,因为平安很清楚,决定自己能不能够坐稳这个提举位置的,不是这些人听不听自己的话,而是皇帝满不满意。

  于是见过了自己将要带走的五十人小队,平安便带着人直接出发。他们现在出京,正好赶到京郊的县城里住宿。

  然而这个时间,是按照骑马来算的。到了出发的时候大家才发现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平安根本不会骑马。

  王从义本来打算给平安找辆马车过来的,但被平安拒绝了,“来不及讲究这些了。”他说,“你们谁的马术好,随便来个人带着我便是。一边走一边学,想来走到江南,也就学会了。”

  这个小队的队长钱成站出来道,“大人,属下带着您吧。”队长以下的官职,全部都是从普通亲事卒中挑选优秀者担任,所以钱成的马术,的确是i这些人中最好的。

  平安点头,钱成便换了个双人马鞍,将他拉上马。虽然坐在钱成前面,未免降低了气势,但平安还是很兴奋的宣布:“出发!”

  幸好这趟差事并不赶时间,所以可以慢慢走。一路上钱成指点着平安骑术技巧,顺利的在天黑前抵达了他们准备过夜的县城。

  下马的时候平安才发现不对劲。他的两条腿基本上已经站不直了,一直在打颤不说,大腿内侧恐怕已经磨破了皮,一走路就是一阵疼痛。

  这些皇城司的老手自然都看出来了。平安本来就脸嫩,加上出了丑,也没有几个人真心信服他,不由偷笑起来。平安也顾不上,让王从义将自己扶进屋里,脱下裤子一看,他自己都倒吸一口冷气。两股之间的位置已经磨得鲜血淋漓,一碰就疼痛非常。

  妈蛋真的好疼啊!!平安本来就怕疼,碰一下眼泪都快出来了。

  王从义急忙从自己的行李中翻出药膏来,给他抹上,然后问,“提举大人,属下替你将饭菜端上来吧?”

  “算了,我不想吃。”平安抖着声音道,“你先出去吧,替我把门带上。”然后一脸生无可恋的倒在了床上。

  他知道出宫了日子肯定会辛苦一些些,却也没有想到会这么辛苦啊!骑着马风吹日晒的一天,皮肤都晒红了不说,现在连腿也磨破了。疼就算了,虽然的确很难忍,但无论如何总能忍过去,可是明天怎么办?

  这一路去江南,又怎么办?

  今天他都没要马车,总不成明天反而要认输,去坐马车吧?这样做当然也不是不行。但今天的坚持就失去意义了,同时也失去了一个收服人心的大好机会。

  大家会看不起弱者,但当对方表现出远超于一般人的毅力和坚持时,也难免会令人产生钦佩的情绪。平安如果能坚持到江南,那么现在这个小队的人,肯定都能归心。就这么放弃,实在可惜。

  躺了一会儿,平安忍不住叹气,小声嘀咕,“算了,还是咬牙坚持吧。想想你的理想平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靠,我讨厌这篇文,还有没有别的激励人的东西了?”

  因为是在太疼了,所以平安不敢翻身,睡睡醒醒折腾了一夜,天蒙蒙亮时他就睁开眼睛,再也睡不着了。这睡了好像比没睡还要难受。大腿的疼痛就不说了,平安发现一觉醒来,浑身的骨头都要散架了。

  估计是昨天在马背上颠的。之所以没注意到,实在是因为腿上的伤存在感太强烈,把其他的不适都盖过去了。

  然后睡一觉又都冒出来了。

  睡不着,索性就撑起身体,颤颤巍巍的开门出去,把王从义也给叫醒了。

  “你们在这里有没有人?”平安问。

  王从义摇头,“提举大人,咱们的人平时都在京城里,有什么事要差遣,像咱们这次这样,才会出京。”

  平安叹了一口气,“你去把咱们的路线图拿来瞧瞧。”

  这个皇城司也实在是太简陋了吧?说是个间谍机构,但是连安插人都没学会,光是靠自己人去打听,一个线人都没有,能得到多少消息,算哪门子的间谍?

  不过也可以理解,古代这种东西毕竟运用不多,即便是用,也是对外不对内,临时需要才会安插,而不是长远布置……总之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加上皇城司原本是负责皇城门禁的:开门关门,验对牌和身份什么的。刺探消息反而成了兼职。

  不过平安来了,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没一会儿王从义就将路线图拿了过来。

  他们从京城出来,经宁州和锦州,然后前往赵璨所在的崇州。一路要经过三个州二十个县,加上京城的两个,一共二十二个。

  平安带出来五十人,一个县留下两个,共四十四个,还能剩下六个,加上他和王从义,勉强能组成一个钦差小队。

  打定主意后,他便吩咐王从义去安排,“让他们留在县里,刺探消息。至于什么消息有用,什么消息要上报,就由他们自己决定。”

  “那这趟差事做到什么时候?”王从义有些担心的问。

  平安瞥了他一眼,“放心,不会让他们做一辈子。我回来时,他们就能归队了。”

  王从义讪讪一笑,“属下并没有别的意思,那我这就去安排了。”

  “等等,”平安忽然想到一件事,“你再跟他们说,可以在县里发展一下线人。知道线人什么意思吗?就是以后可以给他们提供消息的人,可以用钱买,也可以用其他东西交换,甚至线人做得好,将来进我们皇城司,吃皇粮也不是没有可能。”

  他说完抬起头来盯着王从义,“我这么说,你明白了吗?”

  “明白!”王从义满脸激动,这是要发展皇城司,从京城往外扩张啊!

  现在只京城一地,皇城司就有近一千人!全国上下,六路三十二个州几百个县,全都有皇城司的人的话,那该有多么大的规模?到时候自己难道还只能做一个手下管着二百人的指挥吗?即便不说升官,至少把一个指挥五千人配齐,那也是莫大的威风了!

  他越想越激动,几乎按捺不住要走。平安见他这样子,知道这是个聪明人,便点点头道,“去吧。”

  这五十个人,在平安看来,就是他最初能掌握的人手,自然要培养他们,掌握他们。机会,他已经给了。至于这些人值不值得培养,那就要看他们这段时间的表现了。

  王从义再回来时,看平安的眼神都大不相同了,显得更加恭敬。

  那个队长钱成也是一样。能被王从义带出来,想必是他心腹,恐怕已经给他透露了一点消息,这个表现并不奇怪。

  当然,他们也就是激动一下,并没有立刻迫不及待的表忠心。皇城司立国以来就存在了,可皇城司提举,却换了不知多少人。甚至每个皇帝都要换掉好几个皇城司提举。这个位置,可不是那么好坐的。

  平安大话说下了,能不能做到,还且得看着呢!

  吃过了早餐,一行人继续赶路。平安还是由钱成带着。他注意到钱成在马鞍上加垫了一层十分柔软的棉絮,便朝他笑了笑。这人倒是很有心,不邀功,却懂得在这种地方做文章。

  虽然还是不舒服,但平安毕竟坚持下来了。只是这一晚休息的时候,他发现昨天才勉强长好的地方,又被磨破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恐怕只能这么磨了好好了磨,直到这里长了茧子,他才能彻底的解脱。

  平安咬着棉被,眼泪汪汪的躺在床上,只希望那一天不要来得太迟!

  因为身体的原因,平安几乎每天都是恹恹的,加上又要赶路,也没什么心思欣赏沿途风景。他不动,其他人也不敢妄动,只好老老实实赶路。眼看着跟在后面的人越来越少,他们终于进入了崇州地界。

  到了这里,终于有了一件让平安高兴的事:他们可以从这里坐船,直达崇州府。

  总算不必骑马受折磨了。平安泪流满面的躺在船上休养。至少在见到赵璨之前,得把自己养养好,别后重逢,总不好让他看到自己满身狼狈的模样吧?至少不能看到自己两腿打转伸不直的倒霉样儿。

  幸而平安不晕船,乘船就显得比骑马舒适了太多。他一边养伤,一边研究崇州府的地图。

  王从义在一旁做讲解,“崇州府属于江南路,不过江南路的治所在锦州府,倒与咱们关系不大。只是辉江经崇州而过,这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码头,河运十分发达。再加上崇州临海,海外的种种珍奇之物,也多是从这里流入中原。因此关税十分高昂。户部在这里有直设的转运衙门,就在崇州城内。”

  余下就是崇州本来就有的官员,这个平安是知道的,所以王从义没有讲。

  平安点点头,视线落在天一县的范围内,对王从义道,“咱们不摆仪仗,直接穿过崇州城,去天一县。”

  王从义至今还不知道平安的差事是什么,所以也不知道他的目的地究竟是哪里。直到这时候平安才露出一点来,他琢磨了一下,天一县似乎除了天一书院之外,便再没有任何特别之处。莫非,他的目标便是书院?

  朝廷和江南士林的关系一向十分微妙。江南自恃文风鼎盛,一时之首,一向并不将其他地方的文人和官员放在眼里。加之江南富庶,读书的成本也低,多出文士,他们彼此联姻,相互交好,自成一派。隐隐成为朝堂中最大的一股力量,也为其他地方的士人所忌惮。

  大楚朝立国之后,甚至因为这个原因,设定了一条《大楚律》:官员不得于本籍就任。目的就是为了限制江南出身的官员,不让他们来江南捞政绩顺便扶持乡里。否则的话,朝廷恐怕就再也掌控不住江南了。

  不过效果有多少,就只有朝廷自己知道了。反正江南的官员是更换得最为频繁的。官员一任三年,三考转官。大部分地方的官员,都能一当九年,然后才能考评之后或是升官或是平调去其他地方。但江南的官员,却往往连一任都干不满就换掉了。

  这其中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江南文人已经隐隐形成了一个集团,可以对这里的官员施以压力,甚至让他们不得不按照自己的意思来走。至于不愿意的?那就走人吧。至于抵抗激烈最终直接在这里倒下,被夺官乃至身死的,也不是没有。

  而将江南文人联系在一起的,除了庞大的姻亲关系和错综复杂的人脉网络之外,书院,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从七八岁的小童到十几岁的秀才,乃至一部分举人,都有可能在书院里就读。他们会在这里生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几年乃至十几年。等到他们离开书院,入朝为官,自然就会形成一个小团体,并且向心力强大,难以分化。

  这也是当初平安知道皇帝让赵璨来天一书院就读之后,认为皇帝只是疏远他,还没有打压他的原因。——他在这里读三年的书,等到将来回朝,一旦要争那个位置,如今的同学和师长们,就都是他的人脉。

  所以朝廷若是对书院出手,王从义丝毫不觉得吃惊。

  不过他也没有追问,平安不开口,他可以自己琢磨,却什么都不能说。

  在崇州城的码头下了车。平安看了看周人挤挤挨挨熙熙攘攘的场面,忍不住感叹道,“这里看起来你,倒比京城还繁华热闹些。”

  王从义道,“崇州府有河有海,商人汇集,自然繁华热闹。”

  “江南七个州,岁入占全国几近一半之多。”平安忍不住眯了眯眼睛。这么重要的地方,朝廷怎么可能没有打算,放任自流呢?也许赵璨的到来,本来就是皇帝闲闲一笔,若是能铺开一条路自然好,铺不开也会有别的选择。

  那自己该怎么做呢?

  将最后的人手安排下去,平安身边就只剩下七个人了。他就带着这些人,换了衣裳,雇了马车,扮成大家公子出行的样子,戴上几大车行李,浩浩荡荡前往天一县。

  因为天一书院的存在,天一县的繁华热闹处其实不下崇州城。但感觉却是完全不同的,崇州的热闹是一种嘈杂,带着市井气息。而这里的热闹,却是一种文气,来往的人都举止娴雅,谈吐风流,大家都放低声音,不会有人大喊大叫,扰人清净。

  文治的极致,可能就是这样子了吧?平安忍不住想到一句话: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他们在这里住下,平安便将人全部都撒了出去,探听消息。他没告诉他们要什么消息,只让他们把所有消息都带回来。他相信,赵璨在这里绝不会碌碌无为,关于他的消息一定不会少。

  至于平安自己,则带着王从义,每天在县城里瞎晃悠。

  平安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比其他人都先找到线索。那是一座书斋,名字却极为霸气,名叫“天下书斋”。平安忍不住走过去,然后视线便微微一凝。

  在书斋匾额下面,还题了一行小字:愿天下人皆可读书。 166阅读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