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165

  这当然不是平安第一次直面死亡。

  事实上,在他才十几岁时,就曾亲自埋葬了相依为命的爷爷,其后才成为后来浪荡漂泊,始终无依的旅人。

  但他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死亡——一个人的逝去,便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与亿万百姓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让人不得不小心谨慎。

  这是皇权的力量。

  平安来到大楚的时间已经很久,此前也不是没有这样的意识,但这是他第一次如此深刻的意识到,皇权对这个时代所造成的、根深蒂固的影响。

  ——那是他以一己之力要对付的力量。

  不,不是一己之力,对上赵璨看过来的视线,平安心头的震荡逐渐了平息下来。

  “你在看什么?”赵璨问他。

  两人这时候站在御花园堆秀山上的避风亭里,这是整个皇宫最高的地方。而因为皇宫总体上是依山而建,所以这里也可以说是整个京城最高的地方。——若非如此,平安之前也不敢将图书馆建到五层楼高,堪堪要跟皇宫建筑齐平。

  平安靠在栏杆上,从这个角度往远处看去,能够看到整个京城的全貌。

  因为帝王驾崩,宫中丧钟长鸣,一夜之间整个京城所有喜庆的红色都被换下,变成了素色的白,衬着覆盖在城市地表的皑皑白雪,将整个京城变成了一片纯白。

  吉祥欢庆转瞬间变成了哭泣哀鸣,同阵阵钟声应和。平安看着眼前这座沉默的城市,却仿佛听见悲泣声缭绕在城市上空。

  “我在看京城。”平安说。

  赵璨顺着他的视线看去,跟着笑了起来,感叹道,“这天下太大了,人说居高望远,但就算站在那么高的地方,能够看到的距离也十分有限,连整个京城都不能尽收眼底,何况天下?”

  大吗?平安又看了一眼,的确,天下是很大,但此外还有更大的地方。不说这个星球之外的广阔宇宙之中还有些什么,单说脚下的这片土地,其广袤丰饶、物产奇特,人口众多,亦是根本想不到的。

  “今日丧礼结束,明日就是登基大典了,有什么感觉?”他问赵璨,“以后这天下就是你的了。”

  帝王梓宫要移入皇陵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况且熙平帝虽然继位二十五年,但修建皇陵也只是近十几年来的事。看似时间很长,但对于每一个细节都要精雕细琢,不可有半点疏忽的帝王陵墓来说,这一点时间远远不够。

  所以到现在皇陵还有一些需要修缮之处,等进行完毕之后,方能将梓宫奉移入内安葬。

  目前大行皇帝梓宫暂且会被安放在宫中,所以葬礼自然暂时不能举行。持丧结束之后,朝廷便要恢复运转了。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丧礼既然已经结束,赵璨自然也就应该登基了。然后才能名正言顺的接掌整个帝国皇权,成为至高无上的第一人。

  赵璨却没有预想中的意气风发,对于他来说,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过的一切,似乎都比这个位置来得宝贵和令人激动。而帝王之位,只不过能让他更方便更从容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罢了,至于它本身所代表的那些意义,反倒成了其次。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唯尽己所能而已。”

  “你一直是这样做的,不是吗?”平安微笑着道。

  赵璨探手过来拉住了平安,脸上原本有些肃穆的神色逐渐变成轻松,他抬起另一只手指着眼前所见的这一片风景,掷地有声的道,“以后不论是什么样的风景,我都会让你站在我身边共赏!”

  “那就谢主隆恩了。”平安忍不住调侃他。

  赵璨捏了捏他的手掌,“走吧,我们回去。”

  这时候天气还非常寒冷,纵然事先已经有人在避风亭里做了准备,但是毕竟亭子四周都没有格挡,因为地势高,山风也很大,站久了就会觉得整个人都被凉意浸透。

  之前平安说要上来的时候,给出的理由是,“这里刚好可以让你冷静一下头脑。”

  的确,身体上的温度降下来之后,脑子里的情绪似乎也会变得平静许多。要说登基为帝对赵璨完全没有影响自然不可能,但本来他就没有多少狂热之心,再被这里的冷风一吹,自然彻底清醒了。 [天火大道]

  不过这会儿还是冬天,再继续下去,说不准会把人冻坏。

  赵璨并没有松开平安的手,而是就这么牵着他离开了亭子。

  宫里人多眼杂,虽说赵璨的个人作风,只要不是特别出格,并不会影响到他在朝堂上的威信,但现在毕竟刚刚登基,并不适合张扬。

  而宫中人多眼杂,他跟平安的来往,也就必须要小心谨慎。

  所以小福子事先清了场,这会儿只有他一个人跟在旁边伺候,但也只是等在亭子外面。

  见赵璨牵着平安出来,他立刻垂下头去,就像是什么都没有看见一样。

  下了堆秀山,赵璨松开手,平安跟他拉开距离,领着人等在下面的张东远立刻迎了上来,对赵璨行礼。因为身份特殊的缘故,纵然赵璨没有带着他这个掌印太监,而是带了平安和小福子留在上面,张东远似乎也没有察觉任何不对,态度依旧十分从容。

  赵璨对他点点头,道,“回去。”

  虽然仪式还未举行,但现在赵璨已经搬进了天干宫里,众人对他的称呼也已经修改了。

  回到本初殿,已经有几位官员等在那里,要为明日的登基仪式做最后的确定。当然,这些工作并不需要劳动赵璨,张东远带着小福子去接待他们了。

  赵璨领着平安进入殿内,看到御案上堆积成山的奏折,不由叹道,“当皇帝也没有那么好啊。”

  “那要看你想当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平安道,“昏庸奢靡的帝王自然可以不去管这些工作,只享受皇权带来的便利和好处。但若是要做明君,自然就要比别人更辛苦。千古以降,成大事者总要受到更多的磨砺,承受更多的责任,不是吗?”

  赵璨转过头来盯着平安看,看得他心中忽然有些不安起来,“你看什么?”

  “你好像对我登基这件事非常在意。”赵璨并没有立刻去处理政事,反而转身往里走,进入了休息的房间里。

  平安跟了进去,这里的布置跟外面的端庄严肃截然不同,尽量以舒适为主,处处都贴合赵璨这个主人的需要——实际上,小福子差不多将陈王府的那一套家什都搬到宫里来了。

  赵璨在沙发上坐下,舒适的出了一口气,然后才转过头来看着平安,“你这两天有些不太对。”

  “哪里不对?”平安在原地停住脚步问。

  赵璨道,“这些话,你这几日已经反复提醒过好几次了。平安,我问你,”他看过来的眼神里藏着些许平安看不懂的情绪,“你是不是一直觉得,我若是当上皇帝,心思和想法就会变了?”

  平安闻言心头猛然一震,一瞬间竟有几分不敢直视赵璨的意思。

  他是这样想的吗?他觉得赵璨登基之后就会变了,所以开始不安了吗?

  ——是的!

  平安内心里给出了答案,他的确就是这样想,这样担心的,所以这几天时间里,他始终悬心着这件事,他自己没有发现,却像祥林嫂一样反复的在赵璨面前提起这个话题,并且还带着几分敲打和警醒的意思。

  赵璨何等敏锐,又怎么可能发现不了?

  其实平安有这种心思,倒也不算奇怪。毕竟他从那个人心易变的年代来到这里,早就已经习惯了面对事物的时候,第一时间保持戒备和怀疑。

  况且在他所知道的那些故事里,君王大都无情,天家难以存身。伴君如伴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有那么多前车之鉴摆在前面,平安又怎么可能不小心谨慎?

  虽然他身为一个现代人,面对皇权的时候总没有那么恭敬,但是内心深处不可能不忌惮。尤其是这段时间,亲眼见识到了皇权何等的威势,更是开始焦躁不已。

  就连普通人一生一世的相许也是会变的,会受到很多外物的影响,权势,金钱,没人,荣耀……每一样都可能对人造成影响。贫贱夫妻一朝暴富,然后便抛弃糟糠的故事何其多,何况是被这些东西包围着的帝王?

  现在赵璨跟平安在一起,平安相信他的确是真心实意的,但他却没有信心这份真心实意可以一直保存下去。因为人是会变的。

  而赵璨身为帝王,拥有莫大的权威,如果他的心变了,平安自己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他不知道。

  所以他一直以连自己都没有发现的方式,在警醒赵璨,希望他永远不忘这份初心,永远都不会变。

  “我……”平安张了张嘴,声音干涩的开口,却又迟疑着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认真的看着赵璨,这会儿他面上的表情是有些陌生的,但平安还是能够一眼就看出来他究竟在想什么。

  对他的这种做法,赵璨估计很生气吧?

  如果换做是自己,平白无故被赵璨质疑,肯定也不会高兴的。

  这段时间平安因为这个缘故一直精神恍惚,对于外物的体察自然也就没有多么细致。这个时候,认真的打量对方,平安这才注意到,他的脸色其实并不怎么好。

  其实想想也就知道了,之前赵璨就受了伤,虽然太医及时处理了,皇宫里的伤药也的确是很好用,但一时却也难以好全。

  之后接连持丧二十七日,虽然大臣们有意照顾,他身上的事情不多,但毕竟不可能真的闲下来。毕竟身为孝子,父亲的葬礼上不可有半点疏忽。所以虽然过了一个月的时间,但赵璨身上的伤却很难说已经好了。

  尤其是被弩/箭伤到的地方,因为之前中了毒,所以一部分死肉要生生剜掉,重新生长出来必定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赵璨白日里要忙碌,夜里也睡不好,有时候还需要熬夜,二十七天过去,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其实都快到极限了。

  这时候他还要来操心平安这边的问题……

  平安深吸了一口气,走到赵璨面前蹲下,将自己的头枕在他的膝上,眼神也柔软了下来,“对不起,赵璨。”

  “别说对不起。”赵璨微笑着抚了抚他的头,“身份突然变化,就算是我自己一时也难以适应,何况你呢?”

  但赵璨越是不责怪他,平安心里就越是内疚。

  发现自己心里居然出现这种思想之后,他便立刻进行了反思,自然也知道这种想法极端而偏颇。

  人本来就是会变的。就是平安自己,能保证现在的自己,还能跟刚刚穿越过来时一样吗?自然不可能。环境不一样,他们就需要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这是多么理所当然的道理!

  所以以后不止赵璨会变,他自己也会变。但是有些东西,始终都会被保留下来,无论是对他还是对赵璨来说。

  所以不相信赵璨,跟不相信他自己有什么分别?

  况且平安自以为能力还算不错,至少自保无虞,赵璨要是真的想动他,难道他就会站在原地挨打吗?

  赵璨看见他面上的表情,就知道他自己想通了,他摸了摸平安的脸,忽然低声道,“平安,你应该对自己有信心才对。不管我变成什么样子,你只要牢牢地吸引住我的视线,让我为你着迷,就什么都不会发生了。”

  平安眨了眨眼睛,虽然赵璨这么说让他觉得很难为情,然而仔细想来,不正是如此吗?

  感情也是需要各种方法来进行维系和保持的,只要他们之间的感情能一如今日,又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可见他之前完全是关心则乱了。

  这么一想,平安有些不好意思,他抬头看着赵璨道,“你脸色不太好,要不要趁着这时候没事休息一会儿?明日就是登基大典了,到时候恐怕会更累。”

  “也好。”赵璨想了想,点头道。

  待会儿还有别的事情要处理,这么一点功夫自然不需要到床上去休息,反正沙发也很舒适,所以赵璨索性在这里小憩片刻就可以了。况且他背上有伤,就是睡觉也只能趴着,倒不如这么坐着方便。

  平安替他将枕头都挪过来垫住,让他靠在这里休息。自己则出去替他整理奏折。

  之前因为要持丧,所有朝臣和命妇全部都要入宫哭灵,整个朝廷几乎都陷入瘫痪之中。虽然正月没有多少事务,但累积起来,毕竟也十分可观。

  幸而如今的消息传递很慢,朝廷运转的速度和效率也不高,一件事本身就要很久才能办妥,拖延上一两个月是常事,所以倒也不算耽搁。不过,也不能再放下去了。毕竟之后还会有更多的事情。

  所以平安要先看一看这些奏折,挑出重要的让赵璨批复。至于不重要的如请安折子,过年时送上来应景的折子,以及先帝驾崩之后的悼文什么的,平安自然都挑出来单独放在一边。

  说来古代的选官制度过分重视官员的文采,甚至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诗词歌赋都是科考内容,经义都是后来才加上的。

  所以朝臣们也更加乐意于炫耀自己在这方面的才华,于是奏折总是写得天花乱坠。一百个字能说清楚的问题,往往洋洋洒洒引经据典,写上个七八百字,其中大半都是没有意义的内容。

  这大大增加了批阅奏折的难度,因为首先你得在这些骈四俪六的句子之中,挑出有内容的那一部分来。而且为了追求文采,遣词用句自然也要讲究,很多时候往往会讲不清楚问题,这就需要来回沟通,更加浪费时间。

  平安记得自己看过的那些里,主角们往往会设法修改这种制度,让大臣们精简奏折的内容。

  不过他当初看文的时候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公文这种东西,不管在什么时代好像都是差不多的。即便是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官样文章难道还少吗?先写上级传达的精神,自己的领会,拉拉杂杂一大篇,最后才是真正的内容。

  遣词用句更不必说,官场走一圈下来,会发现“语言的艺术”的确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像这种问题,基本上不可能有完美解决的办法,还是循序渐进吧!

  平安揉了揉额头,将一份天花乱坠的奏折扔在一边。不过,毫无意义的请安折子可以停了。皇帝要多自恋才能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看这种对他歌功颂德的东西?

  结果想来是因为大家都很累,所以这一下午,竟然没有几个人过来求见。因为不是什么大事,所以平安索性帮忙处理掉了,也就一直没有惊动赵璨,让他直睡到掌灯时分才醒过来。

  用过了晚膳之后,平安便拉着赵璨开始批阅奏折。

  因为经过筛选,所以效率提高了很多,忙了两个时辰,挑出来的部分就看完了。这样明天典礼结束之后,即可发下去,让下面的人开始办事了。

  第二日平安和赵璨都醒得很早,他亲自帮着赵璨穿上了全套的帝王朝服,最后为他戴上冕旒的时候,不由有片刻的失神。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穿上这套朝服之后,赵璨通身的气势便陡然一变,完全不是平安所熟悉的那个人,而是添上了许多附加的气势,强大而令人拜服。

  当他跟随着赵璨一步步走到金銮殿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加深刻。

  尤其在是辉煌肃穆的宫殿,队伍整肃的大力将军,以及站在殿下乌压压一大片,却安静得没有半点声音的朝臣们的衬托之下,这种气势显得尤为明显。

  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赵璨一步一步完成礼仪,最后走上丹陛,转身落座。

  殿内所有人都在这一刻深深跪拜下去,山呼万岁,声音响彻云霄。

  这种场面,平安不知道在多少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曾经看到过,但不说后人的考据不足为凭,许多地方根本无法复制出来。就说身临其中跟欣赏作品,其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

  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人的情绪很容易被带动和放大。那一瞬间,就连平安的内心里都情不自禁的生出了一种臣服的感觉来。

  太庙已经先行祭祀过,所以到这里,仪式就彻底结束了。

  而接下来,是赵璨这位新皇给与恩赏,收拢人心的时间。

  朝中重臣——特制先帝驾崩的时候在御前伺候的那几位——都各有封赏。不过到他们这个地步,加官已经不可能,自然只有进爵了。除此之外,其他大臣们按照重要性不同,也各有恩赏。

  另外还有诸如大赦天下,减轻徭役赋税等等涉及到百姓们的举措,向整个大楚展示这位新任帝王的存在。

  这是对外的。而在宫中,等仪式结束之后,也会有各种封赏。对朝臣的封赏需要赵璨跟大臣们一起商量决定,但这些就可以完全由他自主了。——太监是家仆,就连朝臣们也不好多过问。

  这些太监之中,最令人羡慕的,自然是张东远,平安和小福子三人了。

  张东远不必说,原本就是掌印太监,得到新皇信任,继续担任这个职务,殊为难得。平安原本只是随堂太监,这时被提拔成秉笔太监,一看就知道是皇帝心腹,将来会接任张东远的位置。至于小福子,原本只是跟在赵璨身边伺候,基本没什么权力,如今几乎可以说得上是扶摇直上了。

  不过,有人满意,自然就有人不满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