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70后的青葱岁月 第431章 (865-866)顺利拿到新加坡签证

《70后的青葱岁月》第431章 (865-866)顺利拿到新加坡签证

作者:无惧前行 字数:3640 书籍:70后的青葱岁月

  第二天一早,跟六哥在餐厅吃过了早饭,就出门打车直奔秀水街使馆区。

  我们在日坛写字楼下了车,司机师傅告诉我们说,这里往南就是美国大使馆,从美国大使馆再往南走不远有个小路口,向西转,走不了多一会儿,路南边有一栋粉红色的建筑,那就是新加坡大使馆。

  日坛写字楼说是写字楼,其实就是一栋三层楼的小招待所改造的。门口打着广告,打字、复印、拍照,还有帮助填美国签证申请表,看来这栋楼主要就是依靠美国大使馆生存的。

  站在路边向南望过去,就可以看到乌泱泱的一大片人,靠在马路东边,马路南边有武警战士站岗,不高的围墙里边隐约看到有栋乌蒙蒙的建筑,我想,那应该就是美国大使馆了。

  美国大使馆的对面,与使馆一边的肃静相比,马路的另一边人声鼎沸,嘈杂不已。人们或不安地倒着双脚站着,或坐在马扎上笑谈,或随意地倚在墙边。

  或大冷的天西装革履,或军大衣裹身,或一身皮裘,彰显不凡。或男或女,或老或少,各色人等,各种姿态,不一而足。

  路边开了一溜小店,经营项目基本类同,香烟、水果饮料、打字复印,填写签证申请表,出租马扎子、小板凳。

  “排队这些人都是干嘛的?”我好奇地问六哥。

  “这都是申请美国签证的,天天这么多人,我那会儿陪朋友来,也是这么多,不过是大夏天,晒得够呛。”

  六哥一边带着我穿过人群,一边小声跟我说着。

  “哦,敢情有这么多人想去美国呢?”我难以置信地看着这几百号人的队伍。

  “行了,通过了!”这时,从美国大使馆出来一个中年人,快乐得像个孩子似的,又蹦又跳地跑向等候他的人群。

  “签出来了?哪个口签的?”

  “今天第三个了。”

  “看来今天,签证官心情不错~”

  人群里开始议论纷纷,有说黑人签证官不错的,签证通过概率高,有说那个白人岁数年轻的通过率高,态度还和蔼,满脸灿烂的微笑。

  不过听着大家统一口径都说那个华人签证官难说话,举止傲慢,从来没有笑脸,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听说是从台湾省去的美国。

  我和六哥也放慢脚步,很好奇地听着周围人的议论,然后举目看向美国大使馆。一面星条旗在灰蒙蒙的楼顶随风抖动着。

  美国大使馆正门的大铁门紧闭着。所有排队申请签证的人员是从旁边的一个小门走进院内,门口有武警战士的哨位,通过哨位时,先要递上自己的护照让执勤武警战士检查。

  通过武警的哨位后,走进那个小门里,通过玻璃窗隐约可以看到里边还有安检设备。有几个洋鬼子和华人模样的在检查申请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美国佬是不一样,还这么严格啊!”我惊讶地跟六哥说。

  “走吧,别看了,咱们还有正事呢,”六哥轻轻拽了我一把。

  我们继续穿过人群顺着小路向南走去,到了一个路口处,再往南,就是一片小市场了,两边全是服装摊,各种流行的服装品牌,许多知名大牌都有。

  六哥告诉我说,这些都是假货,很便宜。

  从路口往西走,就看出清净来了,马路两边依然跟美国使馆那条路布局差不多。全是一个个小院,里边都有一两栋别墅样子的办公楼,门口大铁门,门旁边都有武警战士在哨位上站岗。不同的是每个院子里的楼房顶上飘扬着的国旗各种颜色,各式各样。

  往西走了不远,确实看到小路的南侧有个特立独行的楼房,刷着粉红色的涂料,与其它灰蒙蒙的建筑形成了强烈反差。看到楼顶飘扬着一面红白两色的国旗,上面有星星和月亮。

  门口当然也有武警战士在站岗,但是没有人排队。一路走来,除了美国大使馆门前跟菜市场似的,熙熙攘攘,其它大使馆门前都是门可罗雀,安安静静。

  我拉开羽绒服从从鸡心领毛衣领口伸进去手,在贴身的衬衣口袋里掏出带着体温的护照,跟着六哥身后,递给了武警战士检查。

  武警战士查验了我的护照,看了我一眼,又看了看护照上的照片,合上了护照递还给我,做了一个可以通行的手势。

  我和六哥也是通过旁边的小侧门进入了新加坡大使馆。院子里静悄悄地,我和六哥根据使馆内的人员指引,进入了楼内。

  在签证等候的一个不算大的大厅里,这才又看到了几位跟我们一样来签证的人,人不多,大概有七八位吧,有几位在忙着趴在窗口外的小桌子上填写着签证申请表。

  我们也各自领到了自己的签证申请表,记得是中英文双语的,各自认真地填写起来。

  在职业一栏,我不知如何填写,经过和六哥商量就填上了“商人Businessman”,六哥说,新加坡方面交代他说,我们都是先申请十四天的商务签证过去新加坡。

  然后,他们再帮我选择学校,申请学生签证。

  因为签证的人比较少,根本不用像美国使馆那样排队,所以我和六哥很快就把签证申请递进去了。

  跟六哥在北京访友加旅游,玩了两天,然后顺利地拿到了新加坡的签证。我的计划正在一步步稳妥地进行着。

  六哥这两天见了不少朋友,我也感慨六哥的人脉,到处都有好兄弟,当然听他们的交谈中,这些朋友们去烟海时,六哥也没少招待他们。而且听他们住的宾馆酒店在烟海都是一流档次的。例如,烟墩山宾馆、华伦饭店等。

  六哥真的带着我在国贸地下商业街去逛了一圈,说是要给我换一身行头,国贸地下商城确实装修高端大气上档次,到处透着奢华和珠光宝气。

  一家一家的高端大牌店,我感觉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眼睛感觉看不过来了,再看一下衣服和鞋子上的吊牌更是整得头晕,动辄上万,便宜的也是几千块钱。好像除了袜子和内裤,就没有太多几百块钱的东西。

  在这里转一圈,感觉自己这些年都白活了,间双袜子都买不了几双,觉得非常有挫败感,心里发慌,没有安全感。

  六哥给我买了一身西装,衬衣、领带还有皮带和皮鞋。西装尽管是打折的,也是花了四千多。加起来花了七千多块钱。

  这让我很惶恐,六哥如此掏心掏肺地对我,我都不知道以后如何报答。一个劲地涨红了脸跟六哥说,“不用,不用。”

  可是,六哥说起话来,还是那么风轻云淡,让我好好学习,努力发展。不要谈什么回报,兄弟们的情谊,以后有的是机会互相走动。来日方长,不要在乎一时一刻,不要在乎这一点坛坛罐罐。

  (866)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从北京签证回来,就安心等着过年了,本来六哥说过了春节,一出正月十五,就动身前往新加坡。后来,又说要等一位银行的朋友做签证,银行的朋友也要跟他一起去新加坡。

  这样,我们就得稍微拖后一点了,不过我心里已经踏实了,签证已经拿到了,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晚几天更好,自己有些事情也好安排处理一下。

  多在家里,给父母做几顿饭,一起在一起多吃几顿饭,多陪陪父母。这几年光顾着自己玩,追求自己的发展,很少着家。

  有些朋友也好久没聚聚了,晨哥好久没见了,老四那里好久没去了。不知道唐晓红和阿刚不知道发展得怎么样了。

  还有,堂兄的婚礼,我还要带着六哥刚买地奔驰560回去给他拉媳妇,每当想起六哥对我的好,那些往事也就像一帧帧照片从我眼前滑过,历历在目。

  从去二十六中读书开始,骑摩托车接送我上学放学,帮我处理跟都家镇的一些社会上的小流氓的冲突。资助我资金开始倒腾万宝路香烟。还有千方百计找关系帮我考了四小证,出国当远洋船员。

  直至到现在帮我办理出国手续,去新加坡留学,而且大部分费用都是六哥垫付的,说让我以后有本事了,赚了钱再还给他。

  回想起来,六哥对我的好,真是一时半刻也说不完,内心对六哥的感恩之情,潮起云涌,不知道哪一天才有机会回报。

  说起带着六哥新买的奔驰车回昌河县给堂兄拉新媳妇,我还真挺打怵的,因为我是清楚地知道老家的路况。还好现在太像以前那样都是完全的土路了。

  现在,最起码公路是沥青的,乡间的的路也大多数是沙土的,不会跟以前似的,一下雨,两道深深的车辙,中间隆起一溜土包,奔驰车那么低的底盘肯定是过不去,不好走的。

  不过,六哥答应我以后,却从来也没说过路况的问题,从来也没担心过车跑去农村,是不是会损坏。这就是六哥的胸怀,六哥的大气。

  唐总有段时间没联系了,那天偶然打传呼问我在芬兰浴的一些事情,听说我要去新加坡了,非得晚上请我吃饭,也好久没去老四那里了,于是我提议晚上如果没什么重要客人的话,就去蓬莱菜馆吧。

  唐总对老四的菜品也比较满意,尤其是老四那里的家常焖鱼,很对唐总的胃口,很得唐总的欢心,就这样订妥了。

  老四店里有电话,我跟唐总通完了电话,直接就打了电话给老四,在电话里寒暄了半天,然后告诉老四,唐总晚上要过去吃饭,我也去,留个房间,最重要的是留一条新鲜的大鱼。

  老四很开心,说一早去市场,有常年供货的渔民刚送去的大舌头鱼,出水不久的,晚上做给唐总吃,他一定喜欢。

  唐总房地产做得不错,尽管不温不火,但每一步都很稳妥,唐总吃了开芬兰的亏,对出钱投资的生意不感兴趣了。

  现在主要是以人脉和关系取胜,唐总的哥哥升任了财政局长有一段时间了,唐总周边的朋友也越来越多。想做点啥事,包括要块地皮搞开发都是可以操作的。

  在这个时候,唐总正值人气上升,周边各色朋友如云,还能想起我来,还能请我吃顿饭,确实好大的面子。

  我自己心里也有数,其实没给唐总做出过多大贡献,只是在关键时刻站在了唐总一边,维护了唐总的利益。我想,也许唐总也正是看中了我这一方面吧。

  原来想穿着六哥刚给买的西装过去,后来想了想,这是六哥让我出国的时候穿的,提前穿别再弄脏了。于是在家穿上,在大立柜镜子前自我欣赏了一番,作罢。

  男人的自恋看来一点也不亚于女人。我心里一边自嘲着,一边从镜子前走开,细心地脱下了西装,又重新挂进了大立柜里。

  依旧换上了羽绒服,里边穿了件高领毛衫,厚实的休闲裤,脚下一双擦得锃亮的黑皮鞋。

  又站在了镜子前面,自我观赏了半天,感觉虽然说是没有穿西装时精神,但感觉还是比较帅气的。

  用排梳整理了一下头型,抹上了点摩丝,用梳子塑出发型后,轻轻晃了晃脑袋,这样显得蓬松自然一些,现在已经不流行那种打上发胶,看起来板板的,一丝不苟的发型了。

  看了看墙上的北极星挂钟,离天黑还有段时间,老四餐馆也近,溜达过去吧,提前一点去,趁着老四不忙,跟他聊一段,兄弟之间也好久没见面唠唠嗑了。

  稳步走下楼梯,有一段时间不像以前那样一步三个台阶地跑下楼了,感觉特别不稳重,特别孩子气,好像内心也没那么冲动、活泼了。

  找不到那种一出门就想冲下楼,冲到马路上那种感觉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成熟吗?我一边下楼,一边脑子里琢磨着,确实思想包括行为都静无声息地改变了很多,在不知不觉中,我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出了楼洞,一阵寒风吹来,秋风扫剩的落叶,枯黄着,躺在前几天下的残雪堆里。路边的行道树上光秃秃的,干枝子在风中瑟瑟发抖,令我顿感凄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