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70后的青葱岁月 第368章 (739-740)烟墩山留影

《70后的青葱岁月》第368章 (739-740)烟墩山留影

作者:无惧前行 字数:3554 书籍:70后的青葱岁月

  “来啦,来啦,我这不是趁着你们俩不在,跟海超开个常委会吗?”老黑一如学生时代,幽默风趣。

  “不准开小会,大家一起出来就是一个团伙!”贺方安咧着大嘴笑着说。

  “不能是团伙,不合适,听起来跟要作案似的,我虽然已经退伍了,但还仍然是革命战士,我们是个坚强有力的团体、团队!”

  看来老黑没白在部队锻炼了好几年,确实觉悟提高了不少。

  我笑着拍了拍老黑的肩头,“不错,有进步啊!一会儿中午坐下来的时候再多跟我聊聊你在部队的日子。”

  “嗯嗯,好,有好多有趣的事。”说话间,我们也走到了海沿边。看到有几位大叔正在坐在马扎上惬意地抽着烟,眼睛却犀利地盯着钓鱼竿,等待着鱼上钩。

  每个人身前都摆着三四根钓鱼竿,一字排开,像是整齐的队伍,马扎边上摆着两个塑料水桶。

  探头一看,桶里边有半桶海水,一个桶里鱼大一些,一个桶里鱼小一点。鱼的花色品种还不同,我认识的有小片口、小海富、马步鱼等等。都是活的,看起来铮亮得新鲜。

  老黑在昌河县北部沿海乡镇待过,对海货不陌生,张嘴就能叫出鱼的名字来。可是贺方安和张建地都还是未曾见过大海的人,更何况这么鲜活的鱼了。

  两个人大呼小叫地咋呼个不停,表达自己内心的惊喜之情,惹得坐在马扎上的大叔不乐意了。

  “小伙子,别那么大声音,把我的鱼都吓跑了,”大叔吐了口烟,看了看剩下的烟头,确实也没有再抽下去的空间了,才不舍地在摁灭在马扎旁硕大四方的铺路青石上。

  “走了,走了……”我见状拽了一把贺方安和张建地,“钓鱼有什么好看的?那边还有的是,走了,去烟墩山上玩玩。”

  “烟墩山很出名啊,听来过烟海的朋友说,没来过烟墩山就等于没来过烟海,上边有没有照相的?一会儿我们一起合个影,留个纪念吧?”贺方安挺有打算。

  “有!有的是照相的,好多照相摊位,也有背着相机到处晃的。”我点点头回到。

  我领着众人顺着海边往烟墩山走去,往路南瞟了一眼,正好看到了老四的“蓬莱菜馆”,心里想着,“不如中午从烟墩山下来,就到老四饭店吃一顿,晚上再去我们美丽华酒店。”

  “老黑、方安,你们等我一会儿,我去对面饭店先定个桌,咱们一会儿玩够了,就到这里吃,我把兄弟的饭店。”

  “哦,好的,来了烟海给你添麻烦了,海超。”贺方安客套到。

  “客气什么呀?你们路上还说,来了好好让海超出出血呢,这会儿装啥客气啊?”老黑嘴快,可能把真话当玩笑说出来了。

  “哪有,哪有,海超,你可别听老黑胡说,我们就是想你了,来找你玩玩。”贺方安赶紧追了一句,然后指着老黑的鼻子,小声骂了句。

  “没事,咱都是老同学了,别客气,谢谢大家还记得我,我尽尽地主之谊也是应该的,好了,等会我,马上回来。”

  说完,我左右看看没啥车,就跑过了马路,往老四饭店小跑了过去。

  自从去了美丽华酒店工作,好长时间没来老四这里了,老四留起了胡子,看起来饱经沧桑的样子,感觉成熟了很多。

  看起来精神状态还不错,只是感觉没有以前那么阳光了,说话也感觉沉闷了,也许是一个人忙活店面太累了。

  不过看见我,老四还是挺高兴的,虽然感觉以前的话少了,但感情依旧,我跟老四说明了来意,老四回到没问题,知道是我河东高中时的同学,尤其是老黑来了,这顿还非要算他请的。

  我连连摆手,说如果不收钱我就不过来了,老四这才作罢,不过说到时让我少点两个菜,他要送两个硬菜,于是,达成共识。

  老黑的名字,老四没少听我提过,我们在一起喝酒时,我经常会说起过以前在河东高中时的往事,提到河东高中,一个重要人物就是老黑。还有就是我基本跟老四喝的每顿酒,都会有个常务下酒菜~炸花生米。

  炸花生米也是我跟老黑感情的纽带,上来炸花生米,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在河东高中的那段难忘的日子。

  想起几个同学一起去小饭店,五块钱一顿酒菜的快乐时光。但美好的回忆之后也会跟着难过,也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藏在我心底睡着的女孩,佳慧。

  我带着老黑他们几个一路走上了烟墩山,一边走,一边给他们当导游,介绍着烟墩山的由来。

  “我们脚下的这座三面环海的小山丘和山顶的灯塔是这个城市的标志。明洪武年间,时有倭寇来犯,于是朝廷命军队在山顶修烽火台,倭寇来犯,就以狼烟为号,集合军队以敌倭寇,海边的小山丘以后就称为“烟墩山”,斗转星移,狼烟台换成了灯塔,指引和链接着世界各地的商船与这座小城的联系。”

  我跟老黑他们几个介绍着,对烟墩山的来历我基本上是脱口而出,滔滔不绝。

  我对从小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地标物烟墩山太熟悉了,从小在山脚下的正阳街长大,跟院子里的哥哥们跑步晨练都会到烟墩山的烈士塔下。

  (740)

  海边的建筑已改朝换代,但海还是儿时那片海,使劲嗅着海风,无限的亲近感。儿时住在朝阳街,离海边不远。经常会跟着院里的哥哥们到烟台山下捉螃蟹。

  不走寻常路,经常会顺着烟台山宾馆海岸边很窄的墙根抄近路直接到山下。

  那时长得小,稍一涨潮海水就会没到大腿根,心里就发慌,但哥哥们很坚定的说:超,没事,跟着我们,有哥哥呢。心中顿时踏实,我知道他们都会游泳[呲牙]。

  海边的烟台山,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和名字的由来。烟台山面积不大,三面环海,植被繁茂,风光迤逦。

  明洪武年间,倭寇经常来犯,遂在山顶设立烽火台,倭寇来时,点狼烟为号,报警求援。称作“狼烟台。”

  斗转星移,狼烟台改成了灯塔,指引和链接着全球各地的商船和小城的联系,海边这座逐渐形成的小城就被称作“烟台”。

  小时候,早上常跟院里的哥哥们爬山晨练,山上有座烈士纪念碑,我们就在烈士纪念碑下锻炼,想必先烈们看着这些小后生们如此早起上进,也会很欣慰。

  烟台山东坡山下有片礁石密布的海滩,小心翼翼地掀开一块石头,下面就会有许多小螃蟹开会,看到遮挡的石头没了,就开始四散逃跑,速度比小鱼要慢一些,可以有刹那功夫考虑一下捉哪一只,一般找比较大的那只,先拿下,再挑次之的。

  跑没了,不要紧。再找一块石头掀开,下面必然还有开会的小螃蟹。

  没一会,随身带的铁皮小水桶就会装了半桶。小螃蟹在桶里面你拉我扯,慌不择路,忙个不停。

  桶里盛点海水提回家,也不舍得吃,先仔细观察,玩上好一会。看到小螃蟹你踩我踏,挤成一团,就不时用手指去动动小螃蟹,直至不慎被哪只桀骜不驯的小螃蟹夹住手指不松,疼得叫妈妈。

  这才报复性地让妈妈提走了,晚上有道菜就是炸螃蟹,端上桌时已经炸的通红酥脆,带皮一起嚼碎,鲜香可口,那个年代的钙片。

  记得,夏日的夜晚,吃过饭后,随父母遛弯到海边,坐在海边的石凳上妈妈就会指着大海深处说:看,海对面就是大连。

  儿时无法理解为何会有个城市隔着一片大海,就会畅想着海对岸的城市会是啥样,妈妈会说,好好努力学习,以后就会机会去很多城市。于是学习有了最初的动力。

  妈妈说,去大连的船,一般是八点开船,航行出烟台山北口时,差不多就快八点半了,这正是回家的时间了。爸爸每次看到客轮从山后露出船头会抬腕看看,然后说,正好,该走了。

  说话间一艘客船从烟台山后鸣着笛显露出来,越来越大,越来越长,越过烟台山后不远就九十度向北掉头。

  爸爸抬腕看看表,嗯,正好,该回家了。然后起身率领全家返程。

  我随全家走出一段,恋恋不舍回头,见那艘去往大连的客轮,已经越开越远,越来越小,直至一个小点…

  我动情地说着,老黑他们几个也入迷地听着。大家都随我进入了那个情境,不知不觉中,我们就登上了烟墩山北坡的山顶。

  这里有一个著名的临海小亭子,建在山顶突兀出去的礁石上,站在亭子里,凭栏远眺,观海听涛。感觉世界变大了很多,心情也会感觉舒爽了许多。

  “这个亭子环境很好,视野开阔,一望无际的大海真好,海超,咱就在这里照张相吧?”贺方安提议。

  “好啊好啊,最好再下去也照张相,去下边礁石上,在海边照一张。”张建地跟了一句。

  “行!我去安排!”我转头刚要去找流动照相的摊贩,就看见有一位大叔,满面古铜色,估计是一夏天晒得。戴着圆边的白色遮阳帽,帽檐前边印着“港城”两个字,脖子上挂着一台海鸥135照相机走了过来。

  “照相吗?小伙子们?”大叔很客气,抬起手,笑着跟我们打着招呼。

  “照相!照相!你水平怎么样啊?我们外地来的,来一趟不容易,别给我们照坏了,没法补拍。”贺方安担心地说。

  “放心吧,我这都在国营照相馆照了大半辈子了,摄影技术你们放心好了!”大叔很和蔼地笑着。

  “嗯嗯,这个照相的大叔看起来不错,慈眉善目,又在国营照相馆干过,应该没问题!”老黑看人比较准,小声跟我们几个说了句。

  “你在那个照相馆工作过啊?”我开口问了句。

  “哦,你是烟海的,看样是你的朋友从外地来看你,放心好了,我在锦绣照相馆干了二十多年,老字号了,你是本地人,应该知道锦绣照相馆吧?”

  大叔不慌不忙地回答我。

  “锦绣照相馆我知道,是烟海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照相馆,很多市民照全家福都是去锦绣照相馆,我们全家还去照过几次呢,应该没问题。”

  我跟老黑他们几个介绍着。

  “那行吧,就让大叔给照吧,”贺方安一听放下心来,大嘴一咧又笑了起来。

  “我们在这个亭子照个合影,然后再下去到礁石上一起再合个影,怎么样?”贺方安跟大家商量。

  “行!行!不过我还想自己在礁石上照一张,”张建地率先赞同,然后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行!咱先照完合影,谁想单独照再单独选景照吧,”贺方安点点头,表示同意。

  在照相大叔的选景和指导下,给我们找了个不背光的位置,站在一起,摆好了姿势,在临海的亭子前照了合影。

  然后,照相大叔又带着我们走下山坡,选了一处景色比较棒的礁石又照了一张合影。

  在照相大叔给贺方安单独照相的时候,我看见张建地小心翼翼地踩在两块礁石之间,向海水弓下腰。

  “你要干嘛建地?礁石上有海苔,很滑,小心点啊。”我提醒张建地。

  “没事,我尝尝,都说海水是咸的,没喝过不知道,今天自己尝尝。”

  张建地说完,伸出双手,并拢成掌,分别往两边划了划海水的表面。像是我在昌河老家从缸里喝水,先撇去浮尘和草屑似的。然后双手聚拢捧起一捧海水,往嘴里送去,只见他张大了嘴,一口结结实实地全喝进了嘴里。

  “噗~”不过张建地马上就全吐了出来,吐完了海水。还往外不停地吐着唾沫。

  “这么咸啊,海水还真是咸的,不光咸,还苦~”张建地皱着眉头大叫到。

  “哈哈~”刚给贺方安照完相的大叔和我们都一起笑了起来。

  “来不及了,不然刚才应该给你抓拍下来,留个纪念。”照相大叔笑着说。

  “别!别了!太丢人了,海水确实是咸的~”张建地一边小心翼翼地走上来,一边连连摆手,不好意思地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