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70后的青葱岁月 第184章 (371)-(372)石库门弄堂

《70后的青葱岁月》第184章 (371)-(372)石库门弄堂

作者:无惧前行 字数:3530 书籍:70后的青葱岁月

  我们一行找到真如火车站旁边公交站点,好多路公交车都在真如火车站有站点。

  “康华公交,上海的公交车真多,好几百路的,不像我们烟海最多九路。”

  唐晓红看着公交车身上写的字,一边念着,一边惊叹着。

  “对啊,从这一点上就看出上海的大了。”美东点点头。

  “幸亏那年去了趟北京,感受了一下大城市,不然真有点发懵。”

  我看着倩倩笑着说,“这就是真如,令尊当年学习生活的地方。”

  “丈人爹就行了,还那么咬文嚼字。”唐晓红开着玩笑,尽管现在收敛很多,但偶尔还是能露出她那副什么都不屑一顾的腔调。

  “早点了吧?”美东也捂着嘴笑了起来,“你以为倩倩跟你那么心急呀?”

  把倩倩尴尬地脸通红,低着头不好意思说话了。

  唐晓红让美东回了一句,也有些不好意思了,刚要作势打美东,看见刘超在看她,又赶紧把手收了回去。

  来了一趟开往上海新客站的公交车,我们互相叫着,刚要向车门那边跑。

  有个手持小红旗的老大爷拦住了我们,用红旗向旁边有栏杆隔断的候车亭一指。

  “排队!排队!”

  我们几个尴尬地笑着去了排队区。

  “上海人是有素质,你看都有秩序地排队,没有挤啊,抢的,都很守规矩。”刘超赞叹地说。

  “对啊,显得我们几个没素质了,一看就是小地方来的。”

  老四在旁边嘟哝着。

  “没事,咱们不就是来学习,来开眼界的吗?现在,不都在排队了?”

  我赶紧安慰大家,不要太自责,太自卑。

  我们顺着栏杆排着队曲折运动着,栏杆口到公交车车门停的位置还有两单绳子拦成一个通道。

  这样就确保大家都能有秩序地排到公交车门口,陆续上车。

  “这说明不光靠自觉,也要看措施。措施不到位,不自觉的就会伤害到自觉人的利益,导致大家都不自觉了。”

  我边随着队伍向前行进,边跟倩倩说着。

  “嗯嗯,你总结得还挺有道理。是当班干部的料。”倩倩微笑着把眼神投着我说。

  上了车,座位很少,大部分空间都是站位,这也看出上海人是多。

  “座位留给老人吧,咱们站着算了。”美东看看座不多,后边的老人也不少。

  “好的老大,站会儿看看风景也不错。”看来,老四叫老大是叫习惯了,不好改了。

  后边上来的几个中年妇女开始忙手忙脚地抢座位坐。

  结果是三张椅子,四个人的游戏。终于有两个妇女吵开了。说吵吧也不像是吵架,感觉还轻声细语的。

  不像北方的老娘们吵起架来,掐着腰,互相指着对方,破口大骂,吵着吵着,手就上去开始扯头发了。

  车上这两个妇女好像跟聊天似的,云淡风轻,也算是保持着优雅,最多给对方一个白眼,而且台词高度一致。

  都是互相喊着,“侬要米空。”

  把我们几个看傻了,没见过这么有素质的吵架,而且只有这一句台词。

  互相指责了半天后,在周围乘客的劝说下,结束了,都不吭声了。

  可是我脑子里还在回荡着“侬要米空,”像如今的复读机一样。

  啥意思呢?我琢磨着,“侬要米空”,是不是说对方家里没米了,要吃不上饭了?

  嗯,也差不多,大概这个意思吧,臭人家穷呗。

  我自己琢磨着,把自己搞乐了,这上海人吵架骂人也这么含蓄,确实是素质人群。

  我们在上海新客站下了车,上海新客站是刚建好的火车站,雄伟壮观,人也乌泱乌泱的。

  我们下了车,也是漫无目的,我和美东左右看看,商量了一下,看着西边有不少平房和二层的老楼,比较热闹。

  “咱们先往西走吧,去那边看看,有没有干净的小旅馆,先住下。”

  大家都没意见,我和美东成了意见领袖。于是我和美东走在前边,倩倩像只小猫似的粘着我。

  刘超和唐晓红在后边跟着,老四独自拉一箱子在最后。

  果然那边的马路很热闹,都是居民区,大多都是砖木结构的,两层的老式小楼,挤得密密麻麻的,楼群之间有些很窄的胡同,深入进去。

  “咱们顺着胡同进去看看吧?”美东好奇地说。

  “行啊,可能里边也会有旅馆。”我也挺好奇上海这种民居,原来以为上海人一定都住在高楼大厦里,原来也有这种老旧的普通民居。

  大家一听也都没意见,也都想看看普通上海人生活的地方。

  许多年后,我才了解到原来这就是最具上海特色的石库门民居,那些小胡同,上海人叫作“弄堂”。

  石库门民居和弄堂曾经跟千千万万上海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是上海人生活的主要场景。

  上海人在弄堂里生活,在弄堂里工作,在弄堂里经商。

  小孩子们在弄堂里出生,在弄堂里成长,在弄堂里玩耍。

  不光普通上海人,也有许多的名人都在弄堂生活过,许多故事,许多典故,许多名人都跟弄堂密不可分。

  弄堂是一个时代的上海城市生活载体。弄堂构成了近代上海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上海的弄堂,它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国江南民居,也不同于任何一种西方的建筑形式。

  然而,它又总是既或多或少地带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痕迹,又或多或少地带有外来的建筑影响。

  它最能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征,它也是近代上海历史的最直接产物。

  “哇,这里边还这么长,住了这么多人家。”唐晓红惊叫着。

  我们走进胡同口,就看见一眼望不到劲头的小巷深入到民居深处。

  胡同口有一家杂货店,一位老人在里边坐着。我和美东透过玻璃看到贴放在窗户边上的香烟。

  “好多牌子,以前都没见过,”美东羡慕地说。

  “也有见过的,那盒黄色盒的凤凰,好像以前见过。”我指着说。

  “嗯,凤凰烟我也抽过,真香。”美东点点头说。

  “还有那个红盒的牡丹,好像我也见过。”我记得那年父亲带我回昌河,送给二叔的就是牡丹烟。

  (372)

  弄堂很窄,两侧二楼上的住户都在窗外伸出不少竹竿,上面晾晒着衣服,各种颜色,像是万国旗,生气勃勃,烟火气息浓郁。

  上海的温度最起码比烟海高十度,在阳光的照耀下,丝毫感觉不出冷,穿着羽绒服已经出汗了。

  于是,我脱下来,搭在胳膊上,只穿着毛衣。

  因为刚过了年,弄堂两边住户的门上还都贴着大红的春联。这跟北方风俗习惯还是相一致的。

  弄堂边上,有穿着棉袄的老人在晒着太阳下棋,孩子们在跑来跑去地游戏。

  尽管住的人很多,弄堂里很多住家,但很干净,家家户户门口都很整洁。

  “看,前边有家旅馆,”倩倩先看到了,“霞飞旅店。”

  “名字还挺好听的,咱们进去看看吧?”我跟美东商量着。

  “好啊,只要干干净净的就好。我看这小胡同挺好的,胡同口有商店。还有几家小饭店,挺方便的。”

  美东感觉这儿也不错,满口答应。

  “对啊,离公交站点也近,出去哪里玩都方便。”我也附和着。

  走到小旅店门口,我们停下了脚步。

  “大家稍等一会,我和海超进去看看干不干净。”美东回头跟大家说。

  “好呀~正好走累了,休息一会,你们去吧。”唐晓红先说话了。

  刘超只是点点头,老四直接先掏出烟来,点上了。

  老板是一位精瘦精瘦的五十多岁的男人,一口上海话。

  他带我们看了房间,都在二楼,正好还剩三间,房间小小的,只摆了两张床,一个床头柜。

  二楼层高很低,我站着,伸手就能摸到天花板。房间里有一个不大的窗户,但伸头出去可以看到大半个弄堂的风景。

  屋子里很干净,床单是洁白洁白的那种。

  “尽管很简陋,但很干净。”美东点点头表示满意。

  “吃饭也很方便的,弄堂口有很多小饭店,公交车也很方便,这里离南京路,外滩很近的,坐不了几站。”

  瘦瘦的老板在说着自己小旅店的好,从卫生到环境,还有便利程度。

  “行啊,就住这儿吧,我们要三间房,六个人。”我跟老板说。

  “正好的呀,正好还有三间房,就这间隔壁有一间,对面还有一间。”

  “好吧,我们下去把朋友们叫进来。”我刚说完。

  “进来吧,挺干净的!”美东就打开窗户,从窗户伸出头去,向楼下弄堂里站着的刘超,唐晓红他们喊着。

  “你看,方便伐啦?”老板很开心地笑了。

  “嗯,是不错,感觉挺好这里。”我也报以微笑。

  我们跟着老板下了楼,正好他们几个也进来了,门口有几张椅子,两个女孩坐下了。

  老板找出一个厚厚的登记簿,翻来硬纸板的封面,里面夹着一支圆珠笔。

  然后跟我们要了身份证,挨张比对着照片,再往登记簿纸上登记着。

  “你们男女不可以住一间房的,住在一起需要有结婚证的。”

  精瘦的老板登记完叮嘱我们。

  倩倩脸刷的一下就红了,唐晓红站起来,尖着嗓门说,“谁说我们要跟男的住一间了?我们两个女孩住一起的。”

  “没有没有,公安局有规定,我就是跟你们说一下的,不要误会啦。”老板赶紧摆摆手,解释。

  登记完后,我们商量的,两个女孩一个房间,美东和老四都抽烟,在一个房间,我和刘超一个房间。

  又跟老板问明白卫生间和浴室都在哪里,这才一起上了楼。

  美东去了刚才看的那间房,我跟刘超在隔壁,两个女孩在我们对面房间。

  美东看了看表快十二点了,“大家休息十分钟,咱们出去吃饭好吧?”

  “行,休息一会。”

  “哎呀,累死我了,都不想吃饭了~”唐晓红懒洋洋地说。

  “小休息会吧,一会吃饭,也别穿高跟鞋了,上海太大,说走一会,就不知又出去多远。”

  我贴近倩倩耳边说。

  “嗯~知道了。”倩倩点点头,眼睛不舍得看着我,进了自己的房间。

  我跟刘超进了屋,放下各自的包,就都一下子瘫倒在床上,舒舒服服地伸着懒腰。

  “唉,这趟火车坐得时间真够长的,我现在耳边还是咣当咣当的声音。”

  我翻了个身,趴在床上说。

  “我以前坐火车坐得多,但那会都小,也觉不出累来,这次确实也感觉疲惫了。”听着刘超也在床上变换着躺的姿势,说。

  “这还幸亏有海泉一路照顾大家,还能去宿营车睡一觉,不然更累更困。”我有说起了海泉的好处。

  “对啊,还是看这哥们儿确实不错,真够意思。”刘超回答。

  我跟刘超正说着话,就听见有人敲门。

  “谁啊?”刘超问。

  “刘超~我不知道卫生间在哪?你陪我找找吧~”门外传来唐晓红娇滴滴的声音。

  “哦,好吧,”刚想休息会儿的刘超一个高,利索地站了起来。

  “卫生间就咱们房间出去左转再右转最头上那个门就是。”我跟老板去看过,所以方位还是有印象。

  “好的,我带她过去。”刘超开了门出去了。

  “海超?”又有人敲门,这次是倩倩。

  “怎么了倩倩?”我翻过身来,一下子坐了起来。

  “我可以进去吗?”倩倩怯生生地问。

  “哦,进来吧。”我赶紧站起来,迈了一步,开了门。

  倩倩闪烁着大眼睛站在门口,“呀~你们这间可以看到外面弄堂,我看看。”

  倩倩走了进来,趴在窗户上往下看。很好奇地左右转着头。

  “外面不冷,我打开窗户吧,你看得全面,不过别伸头太远,掉下去。”

  我一边说着,一边把窗台插销抽开,把窗户打开了。

  倩倩雀跃着趴在窗台上,伸着脑袋向外看去,“哎呀,这里住了好多户人家,上海人口是多呀。”

  “对啊咱们烟海,住家户哪有这么密集?真是寸土寸金啊。”

  “海超?走吧?”房间门没关,美东站在门口,敲着房门跟我说。

  “好啊,去吃饭吧,我也饿了。”我答应着收回脑袋,转身看去。

  “刘超呢?”美东纳闷地问。

  “哦,他带唐晓红去卫生间了,”我回美东。

  “唉~这回真成了娇滴滴了,上个厕所也得让刘超陪着。”美东笑着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